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绍宋 (榴弹怕水)


  张九成一时居然有些畏缩:“白身……白身不知。”
  “很简单。”赵玖双手拍了拍对方肩膀两头,自己却摇头不止。“朕早就准备好了江南赋税的一些应对方案,可在这里等了五天,最多见些有见识的中产之家,根本没有见到一个耕织之人……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但本该为这些人说话的这左右数百士大夫、僧道豪商,却居然无一人具体说到朕最关心的底层赋税之重,就很让朕愤怒了,所幸还有你这样有良心的士人,愿意对朕明明白白的说,老百姓负担重,要减税……而且你还知道食菜魔教都是穷人,劝朕从轻处置他们……仅此一事,你也算是这东南一地,五日间的一时之楷模了!”
  言至此处,赵玖转身回头,相顾吕颐浩。
  吕颐浩会意,收起之前有些失态的面容,站起身来,就在御案前冷冷相顾:“官家知道江南丁身钱、调庸丝绢极重,以至于百姓杀婴成风,火葬、水葬成风,弃田逃产成风,所以专门有旨,自今日起,世间滋丁,永不加赋……凡一郡一县之丁身钱、调庸丝绢,不管人口如何滋生,永不再加,只以旧例为准,放民生养!”
  听完这话,下方挨了一顿骂的‘以备咨询’们,有笨的,根本听不明白啥意思,有聪明的,瞬间消化了消息,却不敢轻易出头……譬如那个大慧和尚,看到自家老友最后得到翻转,也熄了去营救的念头,只想将闭口禅继续修炼下去。
  然而,这些人不说,有人却是说不够。
  “除了固定丁身钱与徭役丝绢外,还有一个‘摊丁入亩’,须一并执行。”赵玖立在几案一侧,静静听对方说完后,几乎是轻描淡写的加了一句。
  吕颐浩一时愕然,难得认真低声相顾:“官家……原来商量好的,先‘永不加赋’,一并安抚东南人心,待北伐后再行‘摊丁入亩’?”
  “不必了。”赵玖摇头不止。“朕经此放肆一骂,反而想明白了,凡事必有初,凡人也必有初,而朕之初到底在何处?是今日这数百士人、豪右僧道,还是在这五日大会却只有一个人认真提及的万民?所幸本朝自古以来都是官绅一体纳粮,没谁敢不交税,省事许多……”
  “但……”
  “朕就在这凤凰山住下,再让岳飞发御营前军一万到金陵屯驻,然后朕就在这里亲眼看着,看此事从两浙开始,层层推开,看谁能给朕真串联出一个什么反动集团来!”赵玖冷冷相顾,语气严厉。“偌大的中原、关西都收复了,便是东南全反了,朕也能收回来!还有许相公,也是在中原做惯了这种事的,让他来助你!”
  许景衡赶紧起身,而吕颐浩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颔首,便又转身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之后,还要摊丁入亩的言语给当众冷冷大声宣告。
  摊丁入亩,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人口税转入田产之中,让地主来承担他们本该承担的社会负担,以此来进一步解脱底层负担。
  这就是所谓明显要拿地主阶级开刀了。
  但说实话,吕颐浩也好,赵玖也罢,还是高看了这些‘以备咨询’们,他们怔怔听了一阵子,依然还是笨的人没搞懂咋回事,聪明的人听明白了不敢说。
  不过,大慧和尚此时倒是没了负担,他一个东京来的挂单和尚,摊丁入亩管他甚事,再加上老友张无垢还在台上尴尬立着,却又起了解救之心。
  然而,这和尚刚刚起身,准备念个顺口溜称赞赵官家的仁政之时,却不料赵官家扭头瞥见他起身,当先醒悟,然后直接扬声提醒吕颐浩:
  “莫忘了,和尚有免身钱(一次性人口税)的……此事不管如何,先让和尚再交一遍免身钱,再去清查他们的田亩!摊丁入亩,就从东南四百八十寺开始!”
  吕颐浩再度颔首,还瞥了一眼这站起身的和尚。
  可怜大慧和尚耳朵尖,一时也不知道回去后如何跟径山寺主持交代,又被吕颐浩黑脸一看给吓得够呛,却是将顺口溜老老实实咽下,然后重新坐回去,继续修起了闭口禅来。
  就这样,天色渐暮,事情再不堪也要有个结果。
  最后便是赵官家特旨,以奏对第一,赐张九成进士及第出身,特发为工部右侍郎,即刻出行东京,参与公务。而旨意既出,赵官家便直接转回凤凰山行宫,却不料,刚一动身,便有乌鸦如云自北方乘夕阳归来,然后铺天盖地,撒入凤凰山中,继而满山暮色之中,乌啼依然不止。


第三十四章 击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且说,因为西湖存在的缘故,杭州城的格局素来是与他处不同的,比如州城狭长,又比如说州城正经西门涌金门外往南有一片空地,本该是城外规制,放在别处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内繁华,但实际上,此地因为挨着西湖,可以遥望苏堤、雷峰塔,又是护城河通往西湖的闸口、码头所在,所以素来是酒楼林立,商贾辐辏,简直比城内还要热闹几分。
  而如今,既到了建炎八年的冬日,汴州赵官家南巡,因为看中西湖盛景,直接在州城西南、西湖东南的凤凰山上吴越旧宫长久驻跸,使得此地实际上成为了整个帝国南方的政治中心,却是使涌金门外愈发繁花似锦起来。
  不说别的,只是往来谋划建立地方公阁制度的‘以备咨询’们,十个里倒有八个都是家底厚实的江南老贵,随便打赏一点,便足以让市井奔走之辈多一份嚼裹了。
  何况,除了这些人,还有出入不停的全国各地官吏、信使,以及在凤凰山周边陡然多出来的数千御前虎贲,都是要消费支出的,却足以使这涌金门外的繁华更上一层楼了。
  那么回到开头那首诗,据说正是某个不知名的骚客吟出,因为自家没有能入公阁,所以题到了涌金门外的某个酒楼上,以此嘲讽那些整日以为入了公阁有个政治待遇便算出仕的‘以备咨询’们。
  没错,这是一首嫉妒‘以备咨询’们的酸诗,而且还被武林大会结束后第二日送李纲李公相归乡后,顺便来到这栋酒楼看雷峰夕照的赵官家给御目所及了!
  为此,这栋历史据说已经有了五六十年的正店酒楼昨日专门更名楼外楼,生意也瞬间跃居西湖第一……不知道多少闲人骚客,专门下午来登此楼外楼,专学赵官家看什么劳什子雷峰夕照。
  真的是什么劳什子雷峰夕照,须知道,自打十几年前方腊起事中雷峰塔被官戝两家趁势给毁了以后,整个塔就破破烂烂,再无往日盛景,也就是赵官家这等审美奇怪的人会专门指着一个破塔,说什么不愧西湖盛景。
  闲话少说,这日下午,天气晴朗,本该又是一个楼外楼被挤爆的日子,却并无多少贵客登楼。反而是景观本身所在,却并非观景之处的,如今改名叫夕照山的雷峰塔下一时人头攒动。原来,今日下午,无论是‘以备咨询’们也好,还是其他来寻仕途的士人豪客,却都是直接蜂拥到此准备观摩仪式……内制吕本中奉旨出行在,来此立碑记录当日建炎武林大会的盛况。
  “确实,也该立个碑了。”
  眼看着吕本中在雷峰塔下遥遥说着什么,根本挤不过去的两个年长士子只好在夕照山外围拢手闲聊。“官家一席话说得李相公自请归乡,以保长久名声,也说得张九成起了为王前驱之心,转而入仕东京,只是为这二人便值得立一个碑,以作定论。”
  “这也是得逢圣主,李伯纪方才能有这般好结果,张九成方才能有这般好际遇。”旁边之人随之感慨。“一介白身,四十不惑了,居然能因为奏对而白身跃居侍郎,位列秘阁,这种事情放在建炎之前,哪里能见得到?”
  “谁说不是呢?”之前那人也随之喟然。“只是可惜,张九成这般际遇终究只有一人,便是公阁中其余得了出身、差遣的人也只苏白李韬等区区十余人,而这地方公阁若成,具体什么章程,能有何等位阶,能做什么差遣也都还有些含糊……莫非真如那个浪荡子所题讽诗一般,纯粹是个空名,官家一回汴州便直接废弃的吗?”
  “不至于。”旁边一直认真听这二人议论的又一四十来岁的中年士人忽然插嘴,而此人操着本地口音,俨然两浙人士,却居然是个佩剑的,也是怪异。“官家此番南巡,为李伯纪申名,提携张九成都只是随手为之,关键还是推永不加赋,以及摊丁入亩这种大政来的,此二法若能成,则江南百姓怨气消解,底下许多腌臜不堪之事也能涤荡一二,北伐前安抚江南的大任也就算成了……”
  “可这与公阁权责有什么关系吗?”之前那人依然不解。
  “当然有。”这佩剑中年士人当场笑对。“欲行此大政,尤其是摊丁入亩,根本上是要让原本贫苦百姓出的钱转到那些在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形势户身上……而若想要压制形势户,依着本朝惯例必然要借助士人之力,拉着士人去压这些形势户;除此之外,官家与吕相公虽然一贯强硬,以至于宣扬要调御营大军南下,可官家也好、吕相公也罢,谁愿意真的逼反那些形势户?所以不免还要收拢一二……至于如何收拢,却还是那句话,凡事必有初,只看这公阁建立之初是为了什么便晓得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