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这个规模,已经明显不是单纯的种田需求,祖珽一开始以为,这是耕战结合的军制。
  屯兵(含屯民)农忙种地,农闲操练,有需要时,这些屯兵会随军作战。
  就像西贼(西魏,现在的周国)目前实行的府兵制那样。
  然而,李笠在徐州试行的屯兵制(卫所制),屯兵(卫所兵)不参与作战,而是维持地方治安。
  屯兵各级主官及其僚佐,在屯田地区,承担着各级官吏的职责,屯兵不是战兵,更像是维持治安的里吏及白直。
  所以,这不是军事制度,是披着军屯‘皮’、以行政区为‘骨’的屯兵制(卫所制)。
  卫、堡、塞、垒、栅,既是各级屯田聚落,也是各级地方行政区,或许可以对应郡、县、乡、里、村。
  这是独立于现有州、郡、县(以及县之下的乡、里)的另类行政区,其目的,祖珽大概琢磨出来了:
  军屯打开局面后,公廨有了稳定的税收和劳动力,以及对乡、里一级的绝对控制能力,下一步,就是对治下现有土地的所有者们开刀。
  清点田亩,清查户口,对豪强大户、强宗着姓征田租、户调,征发劳役。
  不缴者,后果自负。
  这种话没人敢随便说,但李笠一定敢,因为李笠有绝对的武力,刚刚结束的大战,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祖珽知道李笠有绝对的底气,在徐州地界说这话,进一步推行屯兵制(卫所制)。
  不仅如此,新‘收复’的一些地方,是李笠麾下将领镇守,那里,同样也会实行军屯。
  李笠要以屯兵制‘扎根’地方,站稳脚跟后,和地头蛇们争夺土地、人口、资源。
  屯兵制的兵,其实是‘维持治安’和守城的羸兵,野战决胜的战兵,通过募兵制来解决。
  用募兵抵御外敌,如同大树的树冠一般,为树下百姓遮风挡雨。
  用屯兵控制地方。如同大树的根,深入地下,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让大树茁壮成长。
  而推行屯兵制,以军队组织流民屯田,既能让立功将士分得田地(待开垦的荒地),又安置无地流民,并且聚拢人口,一举多得。
  祖珽这段时间‘蹲点’考察屯兵制,发现这制度实行得不错,且结构已经完善。
  若能正常实行下去,不出数年……
  然而,在屯田打开局面前,必须持续投入足够多的钱粮,才能保证无数的‘根’,扎入土壤里,并活下来。
  这么多钱粮,从哪里变出来?
  祖珽想到这里,看向身后那如同村落的“栅”。
  一个“栅”,四十户,二百余口人,靠着开垦的荒地,种不出多少粮食,得靠寒山那边供养。
  供养一个“栅”,消耗可不低,无数个“栅”,要如何养活?
  他不知道李笠要如何凑钱粮,却知道,徐州东北境,通航运渎两岸,最先屯田的地区里,无数的“栅”,已经活下来了。
  经此一战,谁都看清楚徐州猛虎的爪牙有多锋利,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敢撩拨这头猛虎。
  那么……到底要如何变出这么多钱粮,来让无数的根,奋力扎进土里、活下来?


第三章 问题
  夜,宿营地,帐篷里,李笠正听取祖珽的“工作汇报”。
  祖珽奉命“驻点考察”徐州的军屯情况,恰逢大军回师寒山,便顺道回去,并且向李笠汇报自己的‘考察结果’。
  卫所屯田已经实行,祖珽知道自己去‘考察’,是李笠在考验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想问他军屯可不可行。
  所以开门见山,提出如今实行之军屯的几个问题。
  第一,屯兵及屯民,迟早会变成给各级主官打杂的下人,无非是快或慢,由此,可能会出现诸如外逃、内讧等问题。
  第二,屯田聚落的主官,都是行伍出身,许多人的民政能力不行,譬如管人,或者管事。
  虽然配有佐吏,但只会砍人的主官,恐怕很容易被狡猾小吏给糊弄,屯田成果,未必理想。
  第三,大规模屯田开支极大,且需要连续几年投入,一旦期间出了意外,必然前功尽弃。
  祖珽认为,按着现行这种以‘占地’为主要目的之屯田方式,意味着许多屯田区的灌溉条件较差,屯田前期收获少,投入却很大。
  各级屯田聚落的堡寨建设,需要投入大量钱粮和人力物力,而大量投入的结果,是各聚落仅仅具备防御强盗袭扰的基本自保能力。
  一旦齐军大举进攻,各屯田聚落自身难保,所以需要野战兵马救援,那么,为了保卫各地屯田区,军府得花多少钱粮募兵扩军?
  李笠对祖珽提出这三个问题,丝毫不感到意外,因为这确实是绕不过的三座大山。
  没有一个制度可以‘包治百病’,且推行一段时间后,必然出问题。
  无论是隋唐的府兵制,还是明代的卫所制,都是如此。
  以明代的卫所制来说,因为卫所兵为世袭,渐渐就会变成公私奴役,由耕战结合的兵,变成奴隶一样的农奴兵,战斗力快速下降。
  祖珽提出问题,李笠做出回答,不是要征得对方的认可,而是要对方明白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先说屯兵、屯民极易为主官奴役的问题,你说的没错,可那又如何?”
  “即便不是军屯,随便哪个戍堡,小兵们不是被堡主当做杂役,呼来唤去做杂务?”
  “只要这个堡主,能够让戍堡发挥该有的作用,上头的将领,管他如何驱使堡内小兵?”
  “即便是聚族而居的宗族,内部也分尊卑,旁支、庶出子弟的地位和待遇,不也如同田客甚至奴婢一般?”
  “一个栅,四十户人,该缴纳的税,该服的劳役,都完成了,并确保地界无盗贼窝点,那么小旗是否在栅里作威作福,关我甚事?”
  “再说了,屯田的卫所兵,最终归宿是变成编户民,并不是世袭兵户,屯田聚落会变成村落。”
  “届时对于地方官府来说,田地有了,编户民有了,若没法保住税收、劳动力,是朝廷的问题,不是卫所制的问题。”
  李笠点明了推行卫所制(改良版)的目的,对于祖珽提出的人员素质问题,他回答:
  “不会管人、管事,那就学,实在学不会,就换人来当主官,这么磨练几年后,磨练出的人才,不正好可以为我所用?”
  “至于钱粮开支大的问题,确实让人头痛,我来想办法,你不用担心。”
  祖珽真的想知道李笠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不好问,只能听着。
  “现有的好地,灌溉方便,但基本上都有主了,然而想对这些人收税的话,牵扯较多,比较麻烦,动的话不是不行,但不是现在。”
  “军屯,主要是开荒,等于是自己做饭吃,不从别人碗里抢食,所以不会招来激烈反抗,但先期投入大、收益小,无可奈何。”
  “然而另一个看上去虚无缥缈的收益,你算了么?那就是对军心和人心的影响。”
  祖珽问:“君侯的意思,是只要坚持推行屯田,哪怕只是分荒地,也能让立功将士很快有了奖励,让其他将士,乃至百姓有了盼头?”
  “对,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加入徐州军,肯定能打胜仗,极大机会立功,而立了功,就有地分,哪怕一开始只是荒地。”
  “有一块自己的地,一家人守着土地过安稳日子,自给自足,这是多少无地百姓的梦想?”
  “到徐州来当兵,先做战兵,转为卫所兵,凭军功分更多的地,耕种几年后,带着土地转为编户民,而不是世代做兵户,亦或是当兵当到老,这选择不好么?”
  “哪怕只是做屯民,比屯兵多熬几年,少一些地,但始终也能有地,转为编户民。”
  “徐州有善战的军队保证安全,坚持屯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一定能变成熟地,变成自家田地。”
  “安全的徐州,大规模的屯田,屯田数年后便会转为编户民,这样的印象一旦形成,满怀希望涌向徐州的无地百姓,只会多不会少。”
  “要把大规模屯田的声势营造起来,就必须舍得投钱,如此,才能吸引百姓自行向徐州聚集,你就当这是花钱请人四处吆喝、招揽客人,划不划得来,一目了然。”
  祖珽听出了李笠话外的意思,主动请缨:“屯田事务琐碎、烦杂却又干系重大,在下不才,愿为君侯分忧。”
  祖珽有多年处理实务的经验,李笠本来就打算任用,点点头:“你是跑不掉的,必须给我分忧,具体安排,待我回寒山再说。”
  张铤是他的幕府长史(幕僚长),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太多,具体的分管事务,得让其他能力强的人来担当。
  祖珽投奔李笠,但亲属还在齐国,为了亲属安全,祖珽改名换姓,不太好抛头露面,所以具体如何任用,李笠得深思熟虑。
  交谈了一会,祖珽见李笠兴致勃勃,便问:“君侯,在下还是好奇,不知君侯打算如何筹措钱粮,推行卫所屯田?朝廷对此恐怕是无能为力”
  “钱粮不够花,要么是借,要么是抢。”李笠缓缓说着,本来还要说‘亦或是坑蒙拐骗’,不过考虑到对方脸面,没说出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