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韶没吭声,听对方继续说下去。
“所以,对工人进行上岗培训,和对兵卒进行作战训练,都是职业教育,那么,一个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是批量培养合格从业者的必要条件。”
“既然是教学、训练,就需要教学大纲,训练大纲,这需要完善,你们的职责,就是如此。”
“说到教育,得分为几个阶段,循序渐进,一如教人读书那般,一开始是启蒙教育,即开蒙。”
“用在骑兵上,开蒙就是先学骑马,做到骑马代步的水平,这是骑乘学习阶段。”
“学会骑马,就开始学骑马作战,首先学习个人骑战技术,这是技术学习阶段,当然,学员可以是精通长短兵格斗的步兵,有基础,上手会很快。”
“个人的骑战技术练好了,再学习集体配合作战,这是战术学习阶段。”
“每个阶段为一年,加上新兵训练,训练基本的队列、体能和兵击基础,耗时一年,共计四年,毕业后,就是一个合格的骑兵。”
“当然,骑术的练习,可以贯穿全年,还得学如何照顾坐骑。”
“如何把这四年的教学安排好,以及这四年要怎么训练,就是教学、训练大纲的责任,需要将细节完善,你可得多提意见。”
李笠这么说,段韶只能点头,他一个阶下囚,闲着也是闲着,能够研究骑兵战术,也算是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
说完了教学、训练,李笠开始说他理解下的骑兵编制。
战术需要人来实施,而军队作战,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所以,战术其实依靠于各级编队施展,不同的编队,适用不同的战术。
李笠经过多年总结,把骑兵的编制进行改良,和官军的常见编制不同:
联队(三个大队,约一千六百人)>大队(三个中队,约五百余人)>中队(三个小队,约一百六十余人)>小队(五个什,共计五十余人)。
骑兵战术,依据这四个级别编制的兵力有所细分。
与此同时,对于骑兵,李笠根据训练难度,以及承担的作战任务,进行了分类:
入门骑兵:马刀骑兵,主战兵器为骑兵刀,执行巡逻、警戒、侦察等打杂任务,因为用的是刀,一般无法和敌骑交锋;
普通骑兵:矛骑兵,由马刀骑兵“升级”而来,能使用矛进行骑战,承担骑兵对战任务;
高级骑兵:槊骑兵,由矛骑兵“升级”而来,能把槊(长度超过一丈八尺的矛)用好,是全能骑兵,马披甲,就是具装甲骑;
无论哪种骑兵,都要练习骑射,所以合格的马刀骑兵,可以承担“弓骑兵”的角色。
训练时,第一年新兵期,新兵在练习队列、力量的同时,就得开始练习步射,打基础。
编制和兵种定下来,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定下“学时”,在规定年限内,保证伙食,把一个可能连马都没见过的普通农民,训练成堪用的骑兵。
然后根据不同的编制,具备不同的作战能力、执行任务能力。
各骑兵编制有其对应的战术,各编制有对应的执行作战能力,这也是将战斗力“量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临战,主将会根据敌情,投入不同编制的骑兵队伍,执行不同程度、难度的作战任务。
这就等同于,把将领带兵打仗的经验给“量化”,让更多资质平庸的将领,经过一定时间学习,具备指挥骑兵作战的合格能力。
骑兵是这样,步兵也是如此,进行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低成本、短时间(相对而言)训练出合格的兵卒。
也可以训练出合格的带兵将领(中下级军官)。
如此异想天开的训练、教学方式,段韶不认同,认为纯属外行人的臆想,不过他不会就此反驳,而是针对一个问题提问:
“如此高强度的骑兵训练,会很耗钱粮,规模一大,其开支恐怕承担不起。”
这个提问直指要害,他作为齐国贵胄,带兵大将,当然知道养兵不易,养一支骑兵更是花钱如流水。
“不花钱就想有高战斗力,天下间哪有如此好事?”李笠耸耸肩,“钱粮可以想办法赚回来,若做不到,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段韶又问:“可实战时,总不能让主将下令前,还得仔细想这些骑兵会些什么。”
李笠回答:“所以编制队伍时就要标明这支骑兵的级别,使其能够承担的作战任务与级别联系起来。”
说完,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根手指:“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
“甲级骑兵编制,全功能骑兵,不过以冲击军阵、与敌骑交战为主,槊骑兵占比较大。”
“乙级骑兵编制,以对付敌军骑兵为主,矛骑兵为主。”
“丙级骑兵编制,马刀骑兵为主,承担打杂一样的作战任务,主要职责是外围警戒、侦察,追砍溃兵。”
“这样的分级,一目了然,主将出征时,根据自己手头上的骑兵级别,就知道这些骑兵能承担何种作战任务。”
这种构思,段韶不认同,不过也不打算反驳,反正李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对于他来说,有事情做、能打发时间就行了。
不过李笠的构思,倒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先制定一个“教学(训练)大纲”,以此为“钱模”,做出“钱范”。
模和范,合称“模范”
有了“模范”,就能如同批量铸钱一般,批量训练出许多能力合格的兵。
这之中,既有步兵、骑兵,也有相应的基层将领,加上军士管兵制度,就能构成一支支作战能力合格,且水平稳定的军队。
或许这样的军队很平庸,没有突出优点,也没有明显缺点,比不上精兵,但如此类型的军队因为可以通过“模范”大规模“量产”。
有‘模范’在,钱粮充足,且不差兵源,那么损失的兵力,补充起来会很快(相对而言)。
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有如此‘模范’的国家,只要军队的损失不大过“战损”,就耗得起。并能更好地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模范的作用很重要,譬如,作场开分场,可以按着模范,在各地开一家又一家。”
李笠如是说,做了总结。
段韶瞥了一眼李笠,觉得有些奇怪:莫不是你经营作场久了,连军队,也想按著作场的样子来组建?
第十一章 运输
上午,寒山北城西侧、湖畔港口,二号货运码头边一道道向外延伸的栈桥旁,靠泊着一艘艘货船。
大量装卸工正在装卸货物,如同蚂蚁,输送着货物。
各栈桥均有货运轨道,为铁制,其上走着四轮货车,载货量大,以马拖曳,所以运输能力不低。
但巨大的货物装卸量,依旧让几个货运码头接近满负荷运转,前来视察港务的李笠,听着官员的汇报,不动声色。
寒山分南北二城,对应有南港、北港,且寒山堰边上(西侧)、下游泗水河段也有港口,每日货物的“吞吐量”都很大。
因为寒山居民越来越多,所以日常生活消耗的物资也越来越多,大多需要靠外地输送,无数物资在各港口装卸,运入城中。
其中占大头的是粮食、燃料、木材,粮食自淮南运来,在寒山堰下游、泗水港口装卸,而燃料(煤)、木材,则在寒山堰西侧港口装卸。
不过,部分煤又需要转运,从寒山堰西港口登岸,走陆路到寒山堰下游泗水港口后装船,运往下游地区。
粮食亦是如此,要越过寒山堰,运往利国等煤铁矿区。
不过随着勾连泗水、沂水的运渎通航,以及运渎沿岸屯田成果渐渐显现,再过几年,利国等煤铁矿区消耗粮食,可以在徐州地界自行解决一部分,粮食转运的量会下降。
但是,泗水上下游航运,依旧要面临货物跨寒山堰实行“水-陆-水”转运这个问题,该问题必须得到彻底解决。
因为‘蜂窝煤’的推广,泗水沿岸以及淮南地区,对于煤这种物美价廉的燃料,需求一直在大幅增加。
如果寒山这里,不解决煤炭水陆转运、绕过寒山堰这个问题,迟早会把寒山的货物转运能力给‘撑爆’。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其中之一就是修铁路。
以碎石铺地作为路基,在其上等距离铺设木板,然后‘枕’上两条铁轨,如同车辙。
这成对的铁轨,就是铁路,早几年就在建康东冶使用,徐州地区,利国等煤铁矿区也已经铺设铁路,上面跑着马车,运输矿石。
寒山堰各港区,同样也铺设了短距离铁路。
铁路的特性,使得同样尺寸的马车,走在铁路上时其上车辆的载货量可以大幅增加。
所以,为了解决货物转运问题,寒山北城外,已经修建了一条数里长的铁路,为复线铁路:对向单通道。
一条走的是自西向东的货车,一条走的是自东向西的货车。
李笠转到港口东面、铁路货运站,看着大量从码头运来的货物,在此清点、装车。
装车完毕后,经由马拉着货车沿着铁路向东前进,绕过寒山北城,抵达寒山堰下游泗水港口。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