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他转头看向英俄尔岱,冷声喝道:“听到了没有,我大清还需要朝鲜水师!”
“奴才明白!”英俄尔岱一听,立刻又甩了袖子赶紧应下。
虽然他知道,这肯定不容易。因为之前征集朝鲜火铳手的时候,朝鲜君臣还磨磨唧唧的,甚至都还出了他们暗通明国的事情。
这一次不但要朝鲜的粮草,还要他们的水师,难度真得有点大。
不过英俄尔岱知道他自己没有退路,便一口就先应承下来了。
看到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多铎却忽然出列问道:“陛下,这水师是归哪个旗统辖?”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一愣。水师这个,总不能也分八旗吧?
皇太极听了,看了他一眼,略微一沉吟道:“既然是要英俄尔岱这奴才去朝鲜讨来水师,那水师就归他管好了。”
很显然,皇太极很会利用人心。他给出了这个承诺,就算英俄尔岱为他自己手中的权力,也会尽可能地多要一些朝鲜战船,尽可能地让大清水师早点拥有战力的。
多铎一听,倒也没有意见,只是看了一眼那些汉将道:“上次的内应,都还没查出来是谁?这一次明狗偷袭的事情,也似有人通风报信。这水师,可绝对不能给不可靠的人!”
一听这话,孔有德等人的脸色一白,不过不敢争辩,便低下了头。
“休得乱说!”皇太极听了,便训斥道,“殿内诸人,皆是对大清忠心耿耿,朕心里是清楚的。”
一听这话,那些汉官汉将便一个个都露出感激之色,连忙跪下谢恩。
不过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在退朝之后,皇太极便留下了他自己的儿子豪格,对他说道:“水师要想尽快有战力,那些汉将的任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他们的防备,也是要有的。朕准备到时候任命你为水师监军,你要替朕盯着他们,明白么?”
豪格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应下。
就这么的,张明伟穿越所扇动的翅膀,也让建虏原本没有的水师,开始筹备起来了。至于会不会发挥他们想要有的作用,就得时间来检验了。
………………
几乎与此同时,在明国京师,自从兴国公出征之后,京师百姓已经习惯了信使飞驰报信。
就这些天内,有关南方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过来。
一开始的时候,捷报传来,说招安了几个流贼大头目,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收复了包括武昌府在内的多个湖广地区,这让京师上下,包括朝堂上下都是一片和谐之声,对于兴国公的赞美,也是如同潮水一般地拥向崇祯皇帝这。
但是,这个也未必都是好事。
这不,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就捧着一些奏章到了崇祯皇帝这,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这些奏章,都是为先生请功的。”
“呵呵,好啊!”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先生连续几次大捷,消灭招安流贼百万不止,如此大功,确实该……”
说到这里时,他发现王承恩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对,便没再往下说,而是皱着眉头,有点不高兴地问道:“怎么,你不高兴?”
王承恩一听,就生怕崇祯皇帝误会,连忙回奏道:“陛下,这些奏章是说先生已是国公爵位,如此大功,该封王以待!”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立刻知道了王承恩表情不对的原因了。不过他却不怎么在意,只是冷笑一声道:“这些人真是该死,他们以为朕的肚量那么小,会觉得功高震主而处置先生?”
要不是先生从后世穿越而来,自己都不知道两年后就会亡国。当初时候,都已经说过和先生平分天下的,封王而已,自己会在意?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指示王承恩道:“这些都是什么人?朕倒想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居心叵测!”
“大都是御史言官!”王承恩听了,连忙回答道,“他们之中应该有些人是想博得先生欢心,博得万岁爷欢心,就上了这样的奏章。但是万岁爷明察秋毫,这其中肯定也是有居心叵测之辈!”
言外之意,就是不好区分这些人的真正心思。
崇祯皇帝听了,眉头一皱之后便冷声说道:“那朕就准他们所奏,封先生为镇南王如何?”
“那先生要是再立大功呢?”王承恩听了,小心翼翼地问道。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脸色一变道:“什么意思?”
“万岁爷,奴婢是这么想的。”王承恩一听,便连忙说道,“先生曾言,志不在此。他想要做的是,等天下太平之后,传授科学技术学识,要开创一个学派,做孔圣人那样的。”
崇祯皇帝一听,点点头,当初张明伟确实是这么说过的。
但是,此时的他,觉得要是不赏张明伟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张明伟刚穿越过来时,松锦大败,流贼肆虐,真得是有亡国之相!
可如今,在辽东大捷一次不说,流贼之乱也看到平定的希望,还有捐献的玻璃、水泥配方等等,说句实在话,崇祯皇帝觉得封张明伟一个王爵,那都是应该的。
第340章.340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就在这时,忽然外面匆匆进来一个内侍,双手捧着一份急报奏道:“陛下,兴国公的奏报到了。”
如果是一般的奏章,到了京师之后是先到通政司,由通政司那边分门别类再给内阁那边,内阁会尽心票拟,然后送入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会复核,如果皇帝勤政,则给皇帝看过再决定是否用印还是打回,如果皇帝不勤政,那么直接由司礼监用印还是打回。
但是,兴国公的奏章,是不走这套流程的,直接送达宫内。
此时,崇祯皇帝一听张明伟的奏报到了,顿时放下了所有,急忙先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稍微有点愣神,并没有马上说话。
这让边上看着的王承恩有点惊讶,因为以往的话,每次兴国公的奏报到了,崇祯皇帝都会高兴或者别的,而不是愣神。
因此,他心中有点好奇,不知道国公到底说了什么?
等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听到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先生这也是在担心么?”
一听这话,王承恩顿时又是一愣,正要说话时,就见崇祯皇帝对他说道:“你也看看吧!”
于是,王承恩先不说话,连忙看了起来。
这一看之下,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兴国公拿下武昌府之后,追击张献忠的先锋吃了败仗,兴国公上了奏章说明了他的处置结果,算是一个请罪奏章。
在这份奏章的后面,还夹了一页书信,是兴国公的有关感想,也就是承担责任,包揽抚恤伤亡将士的抚恤金,既不重罚将士寒了军心,也不轻惩让将士无所谓。之所以这么做,他的想法是,他领兵平叛这些,都是为了天下太平,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有关这个,他是用了一句诗来结尾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看完之后,王承恩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前后经过,猜到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反应,心中急转之下,便有了想法,双手把奏章和里面的信都小心地放在御案上,然后才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据奴婢所知,兴国公所言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嘉靖年间戚继光所做《韬钤深处》。奴婢琢磨着,这肯定也是国公真正的心意!”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好奇,便转头看着他。
戚继光的诗词,以这一首在后世最为有名,不过他又不是诗人,而是一个武夫,且相距这个朝代不远。更不用说,像戚继光的这种诗词,在明末这人心败坏的环境下,更不会受到欢迎。
因此,崇祯皇帝并没有听过,而王承恩倒是知道的。
此时,王承恩心中已有想法,因为他是兴国公举荐的,可以说,和兴国公是荣辱与共,自然是要为兴国公说话,消除可能会影响到兴国公不好的事情。
就听他对崇祯皇帝说道:“万岁爷想想看,先生平日里不就是以中兴大明而努力,最大的心愿就是传播科学技术学识,让大明屹立在世界之巅,再不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受蛮夷欺压!而先生的才能本事,也证明了此事的可能性……”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点点头,脸色不自觉地好看了一点。
如果他要从张明伟担心他的角度去想的话,心中会不舒服,一次可能没什么,两次可能也没什么,但是,次数多了,就可能会有问题。
“……如果以以往的惯例去评价先生的话,奴婢说句不中听的话,哪怕先生如今还是一介白身,最后都会赏无可赏!”王承恩偷偷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后,继续说道,“不管先生在对辽策略上已经证明了的功劳,还是水泥、玻璃的配方,又或者领兵平叛,皆是了不得的大功。而且以后,类似的事情只会更多……”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又是点头。心中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先生多了四百多年的学识不说,还一心为国为民,一点都不藏私,回头还不知道会立多少功劳!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有真神 (狼籍嗷) 起点VIP2021-05-14完结现代青年携带着除了能长生外一无是处的封神榜进入武德年间,如果玄武门事变,李世民登基...
-
穿越极品败家子 (白慧星) 起点VIP2021-05-03完结魂穿同名同姓的古代伯爵府独生傻儿子身上。唉,我也不想做老大啊!奈何你们逼我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