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再退一步说,兴国公所推行的新学,并没有伤天害理,他们这些朝廷高官也没有理由去反对。
  而之前的话,他们当然也听说过一些事情,比如说对蒸汽机的畅想。但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
  说真的,没有实现的东西,特别是会引发那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其实更大的倾向是不相信的。
  可如今,他们亲眼目睹了看着什么都没有的水滴上,竟然是一个虫子的世界。这种亲眼所见的震撼,那是比任何话都要来得有说服力的。
  既然什么都没有的水滴上,其实存在一个以前他们从未想过,或者认为从来不会有的世界,那么,蒸汽机的那个,就未必不会实现了!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这么表态,他们的心情复杂之下,自然也到了要表态的时候。
  正在这时,王承恩也是毫无心理负担地对张明伟说道:“国公之所学,是为大明急需,乃是富民强国之学,司礼监定然也是全力支特国公的!”
  听到这话,张明伟点点头,便转头看向其他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内阁首辅了。
  堵胤锡看到崇祯皇帝在看他,兴国公也在看他,便苦笑了一下,然后似乎释然,对张明伟说道:“国公放心,此等好事,当然是要支特的。下官都有一种冲动,想着早日看到国公所说得这些。”
  “放心,我接下来的时间,便会用在这个蒸汽机的打造上,还有一些其他科技发明上。”张明伟听了,笑着对他说道,“短则一年半载,长着三五年内,这蒸汽机的应用,必然是能看到的。”
  说完之后,他转头看向其他人。
  皇帝,司礼监掌印太监,内阁首辅全都表态了,其他人还能怎么的,有眼见为实在,谁会反对?
  最终,在场的人全都表态支特新学。
  都不用费事,也不用去理那些国子监的监生,由一台显微镜,便达到了回来京师的第一个目的。
  张明伟的心情不错,便笑着又对他们说道:“这台显微镜的作用,是打开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对于一些疾病的认知,将会有一个突破,会大大提高我们大明的医学水平,从而让我们少生病,提高寿命。当然,这有一个过程,需要有人利用显微镜这些工具去研究,格物致知,找出微观世界的规律,并加以利用才行。”
  这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不管是皇帝勋贵,还是贩夫走卒,一旦有了成就,全都是会受益的。
  听到他这话,其他人就更是没法反对。
  张明伟当然也了解他们的心情,知道新学会对原有的学识体系的冲击,因此,他便顺便又安慰他们一句道:“其实,新学并不会对儒学有多少冲击。我也不会打压儒学,因为在我看来,新学和儒学其实就是大明的两条腿,一个在于思想,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一个在于现实世界,对于现有规律的发现。总之,你们可以这么想,新学其实也来自儒学,格物致知,是为格物学好了。”
  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中的八目之一,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明朝最为有名的王阳明,也是非常重视格物的。
  张明伟从这个角度一说,就更能让儒生接受了。
  说完这些之后,他急着回去,感觉说得也差不多,就不想多说,当即转头问崇祯皇帝道:“陛下,还有什么事么?”
  对于张明伟所说这些,崇祯皇帝是最能置身事外,乐呵呵地看着的。此时一听张明伟的话,便立刻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有,有,东江镇的捷报!”
  张明伟听了,很是高兴,重建东江镇,便有捷报传来,那对于东江镇的壮大,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等他看完之后,崇祯皇帝便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道:“先生感觉,那人会是奴酋么?会怎么样?”
  张明伟有点意外,看着捷报中的描述,想了一下说道:“十之八九,就是奴酋皇太极。据我所知,他从松锦之战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如果按照……”
  他本来想说按照历史的发展,可很快回过神来,就立刻改口说道,“……我的推测,他应该活不过今年的。当然,也可能是我推测有误,毕竟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说不定会有和我认知改变的地方。但是,这事情,就算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太多。”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大喜道:“这也就是说,奴酋命不久矣?”
  对于奴酋皇太极的生死,在这大殿内的人,没有一个会不关心,因此都竖着耳朵听着。
  张明伟听得点点头道:“应该是没多少时间好活了!”
  听到他这话,一时之间,大殿内的人,不由得都是兴奋起来。
  皇太极的能耐,他们当然是能感受到的。这个人死了,对大明绝对是有非常大的好处。
  不过在张明伟这边,却没有他们这样高兴,就听他对崇祯皇帝说道:“其实,只要我们大明自己做好了,就算皇太极不死,那也没什么了不起。辽东弹簧之地,偏僻之所,光复乃是迟早之事!”
  话语中,透着强烈的自信。
  他的这个话如果放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来说,估计很多人会觉得狂妄自大!
  朝廷官军对上建虏,野战从未胜过,光是守城,如何个光复辽东法?就连建虏进关内劫掠,朝廷都没一点办法!
  如今,他这个话换别人来说,也同样会有很多人质疑。可是,兴国公所说,那就有份量了。
  他推荐的将领,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不说,甚至还打赢了两次大得战事,不说海上,只是陆地上,兵锋都到过辽阳重镇。
  而兴国公本人,这一年多来,一直领兵南征北战,屡屡以少胜多,最终为肆虐中原的流贼瓦解了大部分,残余也是逃入了西南边陲。
  兴国公在军事上的发言,那是绝对有权威的!
  因此,张明伟的话一说完,大殿内的气氛都明显活跃了起来。
  张明伟不想听他们附和,这天色不早了,该回家休息睡觉的。于是,他抢过话题说道:“而且,整编后的几支军队,已经在草原建功,很快就充实辽东这边。只要再耗一耗建虏实力,到时候便是光复辽东之时了。”
  说完之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和崇祯皇帝说旅途疲惫什么的。
  可是,户部尚书却没有一点眼力,咳嗽一声开始说事了。


第444章.444 有点想骂人了

  只听他对张明伟说道:“辽东伯在捷报中也说了,陆战兵力不足,因此海战虽赢,东江兵要想上岸的话,在建虏有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有困难的。如今要调兵过来,这是好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道:“可是,军饷好说,粮草之事,山海关这边也还可以,但是东江镇那边却是难办啊!”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点头,对张明伟说道:“以前东江镇那边还向朝鲜进贡一些,但是,如今朝鲜已经听命建虏,而东江镇所在之皮岛又不产粮。这个粮草限制了东江镇的兵力。先生以为,如何解决为佳?”
  他没有问能不能解决,而是直接问如何解决为佳。
  由此可见,在他的心中,觉得张明伟肯定有办法,唯一的区别,就是办法的好坏!
  张明伟一听,果然毫不犹豫地说道:“不是有开中法么?如果山东这边粮食不够的话,就让江南那边的商人运粮过去好了。”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略微沉吟一下之后便补充说道:“按理来说,山东一个省的粮食,要供应东江镇将士的话,也绝对没有问题的。如今既然问出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山东的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吧?”
  “正是!”户部尚书一听,连忙点头。
  事实上,等到明末这个时候,不要说山东了,全国各地的土地兼并都很严重。
  很多时候,所谓的王朝周期不超过三百年的定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王朝的土地兼并太过严重,用不了三百年就会出问题,从而导致王朝灭亡的。
  张明伟听了,便马上问道:“可有查清楚,山东的土地,如今集中在那些人的手中?”
  户部尚书一听,看了崇祯皇帝一眼,便立刻回答道:“主要在三个藩王名下,还有……还有……”
  大明在山东一共封过六个藩王,其中三个已经完蛋了,剩下三个,如今都还在。分别是鲁王,德王和衡王。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三个藩王中,鲁王就是张煌言拥护的藩王,在抗清过程中死于哮喘;另外两个藩王,则是投降了满清,最终在一六四六年被满清一起咔嚓的。
  此时,崇祯皇帝在上面听户部尚书在结巴了,便嘴角微撇,当即替他说道:“还有一个,就是衍圣公了!他孔家名下的田地,比山东任何一个藩王都要多!”
  说完之后,他便总结道:“山东的田地,以他们四人名下的田产最多,其他人等,当然也有,不过并不是特别突出。朕之前和诸卿商议过,还没有确定下来,先生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
  张明伟一听便知道,三个藩王的田地,因为已经有先例了,其实并不难处置。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衍圣公的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