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明面上,他是细作之首,制造了通州惨案。
  实际上,庚寅之劫中也有他的一份。尚可喜和他两人的军队,参与了这次大屠杀!
  第三个被处罚的是夏承德,一样是千刀万剐之刑。
  因为他自己投降建虏不说,还献城投降,率部生擒洪承畴及巡抚丘民仰、总兵王廷相、祖大乐等,邱民仰自杀,曹变蛟等战殁。
  这三人之外的其他建虏细作,则判了杖毙。
  行刑这一天,京师的百姓纷纷赶去观看。
  不过这一次,他们讨论的更多话题,并不是要讨还多少血债,而是在谈论为什么不是自己发现这些建虏!
  也在这个时候,郑芝龙终于赶到了京师,刚好碰到了这场热闹。
  他并没有去观看,只是派人打听了下,在了解到情况之后,便去了驿站,态度变得非常谦卑。
  知道他来了,崇祯皇帝便在张明伟的陪同下接见了他。
  武英殿内,郑芝龙非常恭敬地见礼。
  崇祯皇帝倒是没有为难他,而是笑着和他说话,夸他水师带得好!
  边上的张明伟则没有说话,只是打量着郑芝龙。
  说真的,郑芝龙真得一点都不像海盗,也不像一个带兵的武将,反而更像一个商人。
  很显然,他来了京师之后,已经认命了。和崇祯皇帝的对话中,保持着非常谦卑的态度。
  这一点,崇祯皇帝很有感受。
  如果不是张明伟给他提醒,真没法想象眼前这人是控制大明东南沿海的海盗王!
  对于以前的事情,崇祯皇帝都不提了,只是交代郑芝龙,让他准备水师武备堂的事情,要他好好干,为大明培养更多的水师人才。
  当然了,也免不了对未来有一番展望,对郑芝龙有一番期许这些。
  最终,郑芝龙感恩戴德,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办好崇祯皇帝交代的差事才走。
  自始至终,张明伟都没有说话。
  等郑芝龙走了之后,崇祯皇帝便感慨地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这就是我大明的海盗王?”
  “陛下,他已经老了,雄心不再!”张明伟听了,便摇头回答道,“已经不是当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天下的那个海盗王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充说道:“也应该是这个原因,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才会不做抵抗就投降了满清,幻想着做个富家翁,结果落个被杀的结果。”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道:“如此最好!”
  就这样,郑芝龙的事情便大概这么安排了。
  ………………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离过年还差几日的时候,东江镇的捷报,终于传到了京师。
  这场大捷,如果是放在宁远之战前的话,那绝对会非常引人注意,会大书特书。因为这一战,是在陆地上和建虏的野战胜利。
  然而,有宁远之战珠玉在前,如今朝廷这边,包括京师百姓听说又打赢了建虏陆军,并且兵力才五千左右,便都没有特别兴奋了。
  对于这个捷报,关注的重点其实是有关朝鲜方面的事情。
  对于朝鲜王室最终被建虏屠戮一空,大部分的评语都是咎由自取!
  在张明伟的提议下,崇祯皇帝最终下达的旨意,是不再有朝鲜藩属国,而是设立大明朝鲜行省。
  虽然从总体来说,朝鲜贫瘠,可好歹是会多一个省的官员出来,因此这个任命很受朝廷官员的欢迎。
  就这样,没有朝鲜人的意见,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李过在这一战中的功劳,被封为汉城总兵,而高一功则是平壤总兵,两人依旧受辽东伯管辖。
  等之后朝鲜巡抚到位之后,他们就会都归于朝鲜巡抚管辖。
  马上就过年了,喜庆的事情便也一桩接一桩。
  崇祯皇帝发下旨意,在工部下属总部、虞部、水部、屯田部四属部之外,再增加一部,名曰科技部。
  掌管科技部的为新设工部中侍郎,下设郎中、员外郎。
  新设工部中侍郎直接向皇帝负责,工部尚书有过问权限但无管辖权限。
  第一任工部中侍郎是在蒸汽机车研发中出力最大的宋应星,又是一个举人出身,却因为兴国公的关系,一下跃居高位的大明官员。
  侍郎之下的郎中是方以智。对于他来说,虽然是从七品到了正五品,但是,他这个升官其实并没有太多惊喜。
  因为方以智本身就是进士出身,又被选为庶吉士,原本就是前途无量的。不过如果正常来说,他是从政路线,可现在改成了科技路线了。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随着这道旨意的传出,还有一个流言在传播。
  说是这个科技部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会升格成为和六部并立的衙门。换句话就是说,以后很可能会是七部尚书。
  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猜出来,这肯定是兴国公的主意。
  不过他们就算猜出来,也没什么话好说。毕竟蒸汽火车的巨大好处,那是已经实打实地看到了。大明会因此而改变的未来,也是可以预想的。
  更不用说,还有好多东西,类似这蒸汽火车一样的东西,都会出来,会更进一步加强科技部的实力和话语权。
  知道了这些,大部分人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学好新学,以后就可能会有另外一条当官的路。不是科考四书五经,而是以技术进这科技部为官。
  另外新增的官职,不是挤占原有的当官资源,这让很多人一下便没了抵触新学的动力。
  随着这些流言的传播,开始有读书人主动去赞赏新学,一改之前对新学的态度。
  对于这些,自然也是在始作俑者张明伟的预料之内。
  ………………
  大明崇祯十七年,基本上就这么过去了。
  原本在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然而,如今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大明依旧是大明,建虏依旧待在辽东。朝鲜已经亡国,成了大明的一个新的行省。
  原本当了皇帝又死于非命的李自成,还在大明西南逃窜,不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同样原本当了皇帝又死于建虏偷袭的张献忠,一样在大明西南挣扎,对他来说,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在这一年,西夷那边,蝴蝶翅膀依旧没有影响到,该发生的,还是继续在发生。
  比如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值,还有英国的马斯顿荒原战役结束,英国内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成为英国最为重要的人物。
  还有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弥尔顿,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也算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注入了理论强心剂。
  与此同时,朝鲜这边的消息,终于也是传到了盛京这边。


第532章.532 烦死了

  盛京城内,各府的包衣,冻死了不少。
  不是说这一年比起以往更冷,而是因为建虏没有充足的过冬准备。
  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虽然建虏大捷,可也耗掉了他们为数不多的物资储备。
  原本的话,他们在休整了半年之后就会入关劫掠,一直到崇祯十六年上半年才出关,再次补充了他们消耗的物资。随后便等到了关内大变,吴三桂的那封献关的信。
  要是历史没有改写的话,这个时候,他们都是在京师紫禁城过冬了。
  不过在这个位面,就只能呵呵了,连盛京城内不少地方的积雪,都没有人手去清理了。
  原因无他,作为苦力的包衣也要省着用,死多了就没得补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那边的消息,终于传到了盛京这里。
  顿时,崇政殿内,似乎感觉到了外面那呼啸的寒风。每个建虏头目的脸色,都是非常地难看。
  很多人对于之前宁远的战败,归结为图尔格的大意,明军的突袭;可是,朝鲜那边的又一次大败,这又怎么说?
  一次可以这么说,这都两次了!
  在这崇政殿内的人,除了豪格之外,都不是笨蛋。当然,豪格也算不上笨蛋,只是脾气暴躁点而已。
  他们不可能还那么幼稚地认为,明军依旧是以前的明军,大清打败仗是偶尔的事情。
  良久之后,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第一个打破了沉默,用那种非常羡慕地语气说道:“朝鲜那边为什么凭空多出了五千骑军?这五千骑军肯定不是上一次在山海关出现的骑军,这个可以肯定的!”
  代善听到这话,重重地叹了口气回答道:“明国被我们打败了那么多次,照样是有这个实力。他们的人口,实在太多了!”
  “最关键的不是这个!”多尔衮听到他们说话,便皱着眉头插嘴道,“明军能在山海关和朝鲜那边几乎同时开战,军队且不说,这支撑军队的粮草,那也必须足够才行。特别是朝鲜那边,多了五千骑军,这得要有多少粮草才行?算上路上消耗的,由此可见,明国关内的流贼,怕是被灭了吧!”
  听到这话,这一次有参与会议的洪承畴便回答道:“出现在朝鲜那边的明军将领,李过和高一功,都是关内流贼李自成所部最重要的手下。他们如今成了明军将领,这真得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话,摄政王殿下所言,该是真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