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今年的状况,无疑就是让所有封建时代的农民,都趋之若鹜的状况了。
  同样是每家每户都四百来石粟米,但税率,却很有可能会延续去年‘三十税一’的比例,也就是大概十三石粮食。
  口赋更是被当今刘弘一纸诏令,无限期降到了每人每年四十钱,算下来一家五口上缴的口赋,也就是两石粟米左右。
  四百石粟米,交完税赋,百姓手里还能剩至少三百八十石,能从少府换回足足两万八千五百钱!
  而一年的口粮一百二十石,从少府按每石九十钱买,也就是一万零八百钱;百姓手里,还能剩下一万七千多钱!
  这意味着什么?
  光是拿孝怀四年的丰收,和今年的丰收对比,关中百姓‘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便从当年的两千钱,涨到了今年的一万七千钱!
  涨了足足八点五倍!
  要是再算上年初,关中百姓从冬小麦上得到的‘额外收入’,这个比例甚至很可能达到二十倍!
  孝怀皇帝四年,到现在才过去多久?
  不过六年而已!
  六年之内,准确的说是在过去这短短的一年,汉室百姓,起码关中百姓的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便暴涨了二十倍以上!
  这样的盛况,是整个汉室历史,乃至于整个神州大陆头一遭!
  看着口袋里从未出现过的一枚枚铜钱五铢,关中百姓终于反应过来:粮食保护价政策,或许并不是只简单起到‘稳定粮价’的作用。
  自然而然的,关中百姓的皇帝刘弘的信任,也是嗡时暴涨。
  说起来,在华夏上下两千年封建历史上,刘汉皇帝,几乎算是最好骗老百姓的马甲了。
  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时代,都绝无可能成功的操作,在汉室却往往会有一半以上的成功机会。
  比如某位爷一封罪己诏,就硬生生把天下群雄并起、遍地农民起义的末世之相,重新拉回了正轨。
  说到底,还是老刘家的皇帝们,把‘爱民如子’的人设立的太好、太坚固了。
  ——刘邦入关中秋毫不犯,与民约法三章!
  ——惠帝刘盈在位不过七年,便得谥‘惠’!
  ——文帝刘恒节衣俭食,宫中姬嫔群不拖地!
  这一代代‘仁君’,一位位影帝的接替努力,在整个有汉一朝,都形成了‘皇帝永远是好的,坏的都是下面的官’的普行价值。
  也正是这一位位先皇,在汉室百姓心中留下的‘面子’,才能让后来的汉天子具备一种神奇的特权。
  ——无论犯了什么错,只要能乖乖低头认错,努力改正,就绝对能得到天下绝大多数百姓的追随!
  说白了:这样的西汉王朝,绝无可能断绝于农民起义、外敌入侵之上,只可能是被自己消灭。
  而关中百姓不知道的是:今年,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丰年’。
  原因很简单:丰年之所以被称之为丰年,正是因为这一年的收获,比过往和未来几年都明显多出一大截。
  但若是每一年,田地产出都达到同样的高度的话,就不会再被称之为‘丰年’了。
  ‘丰年’的判断标准,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
  在后世的历史记载当中,汉正武元年,被看做汉室正式脱离开国时期的混乱,大踏步走向盛世的开端。
  而这个开端带来的,是长达十五年的‘康武之治’,及之后稳定维持共一百八十余年的太平盛世···
  ············
  “于南越王赵佗一事,长安城中,可有何物论?”
  负手屹立在未央宫宣室殿外的眺望台,看着长安街头的熙熙攘攘,刘弘面上流露出一丝由衷的傲然。
  还记得两年以前,刘弘刚穿越到这陌生的世界,整个长安城,都被笼罩在混乱、恐惧,和饥饿之内。
  短短两年的时间,长安城内就已经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这无疑是对刘弘夜以继日的工作,给出的最大褒奖。
  ——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富强安和,一个成功帝王追求的,也莫过于此了。
  但让刘弘安心中,依旧隐隐感到激情澎湃的,是长安城内这幅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景象。
  ——对于目前已经改善许多的生活状态,长安百姓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满足’!
  田亩丰收,百姓兴奋之余,盘算起要不要和乡里乡亲凑一笔钱,开几里窄渠,改善一下田亩的灌溉;
  南越王不臣,刘弘还没开始骂陆贾,关中百姓就已经自发的做起了战争的准备工作!
  这样一副美好的景象,让刘弘略有些感到疲惫之余,也被一股莫名的澎湃所充斥。
  但对于南越王赵佗,刘弘却并没有短时间内武力惩治的想法。
  “禀陛下:自太常酂侯萧公、平阳侯曹公出使南越,关中民便多有征伐之意;于南越王佗,更多有愤恨之论。”
  “据内史故安侯申屠公言:往旬,
  短短两年的时间,长安城内就已经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这无疑是对刘弘夜以继日的工作,给出的最大褒奖。
  ——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富强安和,一个成功帝王追求的,也莫过于此了。
  但让刘弘安心中,依旧隐隐感到激情澎湃的,是长安城内这幅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景象。
  ——对于目前已经改善许多的生活状态,长安百姓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满足’!
  田亩丰收,百姓兴奋之余,盘算起要不要和乡里乡亲凑一笔钱,开几里窄渠,改善一下田亩的灌溉;
  南越王不臣,刘弘还没开始骂陆贾,关中百姓就已经自发的做起了战争的准备工作!
  这样一副美好的景象,让刘弘略有些感到疲惫之余,也被一股莫名的澎湃所充斥。
  但对于南越王赵佗,刘弘却并没有短时间内武力惩治的想法。
  “禀陛下:自太常酂侯萧公、平阳侯曹公出使南越,关中民便多有征伐之意;于南越王佗,更多有愤恨之论。”
  “据内史故安侯申屠公言:往旬,


第0368章 文王百里
  在刘弘肩负着‘早生贵子’的硬性指标,扶腰走在前往后宫的道路上时,代表汉室前往南越交涉的酂侯萧延、平阳侯曹奇二人,也终于在长沙派出的官员陪同下,来到了南越都城:番禺。
  准确的说,后世的番禺,此时还被称为任嚣城,来源于赵佗的前任,即秦前南海都尉:任嚣。
  刚进入番禺,萧延便因眼前的景象,而稍稍诧异了片刻。
  原因无他:在番禺城中,萧延并没有看到印象中茹毛饮血、兽皮为衣,衣衫左衽的野人!
  自番禺城北城墙一路到城南的南越王宫,萧延、曹奇二人耳边充斥的,都是番禺街头百姓口中地道的秦腔!
  即便是那些肤色明显更深、身材明显更为瘦小的‘当地人’,也基本没有出现爪哇语的声响——要么是一口东施效颦的观众口音,要么,就是侬里侬气的吴、越口音。
  “这···”
  略有些迟疑的走下马车,萧延借着整理衣冠的功夫,向曹奇低声问了一句:“就闻南越乃未开化之蛮荒地,何以南越民皆口操秦腔,束发衣冠,衣衫右衽?”
  闻言,曹奇自是请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想来,此乃南越王佗知其罪孽深重,故以教化之功,以赎割据叛逆之罪吧···”
  嘴上如是说着,曹奇的目光却意味深长的扫了一圈左右,向萧延做了一个隐晦的眼神示意。
  至于南越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开化程度,此时的二人心中,也已然是心照不宣。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著名典故:毛遂自荐。
  其大概意思,也是十分简单易懂:成汤曾经只有七十里的地盘,但光施仁政,便成立了夏朝;文王也曾凭借百里地盘起家,同样凭借仁政,成立了商朝。
  至于更深层次的含义,大概就是:地盘的大小,并不是国家是否安康的关键,关键在于为王者广施仁政,百姓就会自发的追随,这样一来,即便地盘很小,也早晚能得到天下。
  成汤、文王两位上古仁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与绝大多数历史典故一样,‘汤以七百里,文王以百里’的典故,却很少被用来勉励帝王。
  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帝刘彻在位,召关东各地诸侯朝见长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猪爷那十来个兄弟。
  之后的家宴中,猪爷听说自己的哥哥,故景帝太子刘荣的同母弟河间王刘德对儒学颇有研究,甚至在齐、赵一带颇有名望,便以儒家经典相问。
  作为景帝刘启的次子,河间王刘德在位足足二十五年,在史册上留下的,却只有一件事:收集、保护民间散落的书籍残章,保护圣贤经典!
  其中,尤其以流传后世,在学术界享誉盛名的《毛诗》和《左传》,为其中翘楚。
  从刘德保护下来了什么就不难看出:说是保护百家经典,但在武帝一朝,刘德能保护的,其实也就是儒家分支的一些书籍。
  一个花一辈子保护儒家经典的诸侯王,面对弟弟猪爷以儒家典故相提问,那自然是对答如流,就连猪爷以敏感的政治倾向论述提问,刘德都按照儒家仁义礼智信那一套,给出了相当优秀的答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