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他没敢让李林甫知道,若是右相知道,非气得跳脚不可。叫你去北庭当内线还要拖家带口,你是怕李嗣业抓不住你的软肋吗?哥奴终究还是百密一疏,没有叮嘱到位。
庞岳已经带着吏部的公文挟带着家小去北庭上任了,库班尼却还钻在长安西市的邸店里。他在等米查干和岑参的消息,只要把岑参说通,他就能陪伴其一同上路。
岑参也在租住的地方等得焦急,不是说事情用不了几日就能办完吗?等了半个月却没有任何音讯,这让他如何耐受得住。他也不好意思去问米查干,只好就那么耐心地耗着,每日仍然去东宫内率点卯。
库班尼最先等耐不住了,因为随身的盘缠已经花尽,留在长安西市上百般美好只能过眼,想要尝滋味就得花钱,所以痛定思痛后,还是要赶紧去催。
米查干被库班尼催促之后,连忙去找他买通的吏部主事,才得知公文早就发出去了。只是发往东宫的调令不知为何没有音讯,有可能是吏部有人在眼红扯皮,米查干又增补了一些钱,把事情给圆满解决。
庞岳出发后的半个月,库班尼才伙同着岑参离开长安,出塞前往北庭。
两人行李轻省,快马轻舟速度自然远胜庞岳拖家带口。但是文人墨客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每到一处都要咏怀古迹留下笔墨,这样走走停停也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等到达北庭境内之后,岑参两人竟然和庞岳一家半道相遇结伴而行了。
庞岳虽然学识有限,却喜欢结交文人才子,与岑参一见如故,两人骑在马上攀谈起来。
“岑先生可是仗剑远游,寻古迹采风?”
岑参笑道:“凭吊怀古只是捎带,此番来北庭乃是宦游。”
“哦?”庞岳大喜:“某也是来北庭任职的?不知你所任的是什么官?”
“岑参要去庭州担任节度使李中丞麾下的的行军掌书记。”
“哈,这可真是巧了!庞某也是去担任节度使李中丞麾下的节度判官。”
岑参叉手见礼道:“那么岑参就先行见过庞判官了。”
庞岳哈哈大笑:“不必客气,大家都是同僚,何必要分个你高我低。”
岑参还在心中琢磨,以为这庞岳也和自己一样,是被李嗣业用书信从长安请过来的。但反观此人的言行举止,不似有才学的样子。不过他这人比较沉稳内敛,绝不轻易表达未认定的猜测。
庞判官也心中疑惑,这岑参二人骑着快马,没有携带家眷,能和他在北庭遇上定然是后发先至。他在右相府的时候没听说有别人同调往任职啊?难道右相李林甫做了两手准备,分别派他和岑参前往北庭?
庞岳为人开放健谈,有了问题就要旁敲侧击地问清楚,不然晚上容易睡不着觉。
“岑兄,听闻这位李嗣业中丞是新官上任,不知你是如何获得这北庭的门路的?”
怎么获得?这问题真敏感,他总不能告诉对方,李中丞早就听说我的名声,也特别器重我,特地派人去长安请我来北庭任职。更不能告诉他向吏部使了一些银钱才转调过来。”
岑参只好含糊地说道:“岑某能来北庭,全赖朝廷的任命。”
庞岳心说废话,我也是朝廷任命的。他又问道:“岑书记临行前,可否受到上官的托付?”
岑参转念一想,哪有什么上官的托付,只不过是李嗣业派了一个商贾前来接洽,他稍稍端了一下姿态,便欣然应同了。当然这话也不能说出去。
他又以假话开口应付:“临行之前,上官叮嘱我要随遇而安,做个闲人,切莫自作主张,多做多错。”
这话和李林甫的那番交代又何其相似,简直跟他差不多的口吻,这下庞岳有五成相信,岑参和自己一样,是李林甫派到李嗣业身边的又一条暗线,
“你的上官与我的上官倒是蛮像的,等我们到了庭州后就是一家人,希望兄能够与我相互提携。”
“自然自然。”
天宝六载五月底,北庭节度判官庞岳和北庭节度行军掌书记结伴进入庭州城,两人一同进入内城郭的北庭节度使府邸。
李嗣业盘膝坐在豹堂屏风前,面前的案几摆放着吏部公文信件,他拆开传递来的公文,把吏部的任命文书仔细看了一遍,才抬起眼角乜了庞岳一眼。
本以为只是个送信的,想不到竟然还是给自己安排的节度判官,李林甫果然疑心深重,还派了个人来监视自己。
他又抬头打量着岑参,一时竟有些眼热,这可是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岑参,如今却在自己的手底下当幕僚,虚荣心进一步得到了满足。
虽然对他们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好恶,李嗣业并未在脸上表现出来,对两人持一样的态度谈笑温言接待,声称“来了庭州别见外,就把这里当做自己家,我马上就派人给你们安排收拾住处,先安住下来再说。”
第545章 郭子仪遗憾离任
李嗣业立刻给两位幕僚安顿住处,分别在节度使府邸的左侧和右侧,其中庞岳分配的宅院较大,可充分显现出李中丞对这位判官的重视,岑参的宅院要小一些,但胜在雅致独特,让他由不得相信,以前住在这院子里的,定然也是审美水平极高的文人。
庞岳所携带的家眷和物件太多,夫人和小妾叉腰院墙旁边,指挥着兵卒们从车上往下搬东西。也怪难为庞判官,一路近五千里连妆奁、铜镜、衾被和卧榻都运到庭州,买牛车买草料的花费早已超过家具的十倍。
妇人们哪里知道丈夫的处境,以为来北庭当的是大官,说话办事都粗喉咙哑嗓音,视军中派来的兵卒为奴才苦力。来回搬运家具连水都不给喝一口,东西稍微有点磕碰就拿话挤兑。
“那个妆奁给我小心点儿拿,别给磕碰了!”
“唉,你走路小心点!这可是檀香木做的!”
士卒们虽不至于怨声载道,但印象却是恶劣到了极点,李中丞举家迁过来的时候,夫人尚在月事中,就亲自命管家婆给帮忙的兵卒们烧茶水,还给兄弟们发了买酒的辛苦钱。这样一对比下来,这节度判官的谱岂不是比中丞还要大。
李嗣业从城外巡视营盘回来,捎带宣布了吏部的命令,又给诸将发放了告身。他路过了庞岳住处的附近,看见了庞判官大大小小的家眷。他不禁怀疑庞岳不是李林甫派来监视他的,怎么还敢带着家眷来上任,不知道他们这些边将都个个心狠手辣吗?
既然带着家眷来,那就好办了,迟早把你变成双面间谍。
他手中攥着最后一封吏部调令和告身,步伐越来越迟往都护府中走去,给郭子仪的调令十分烫手,简直让人难为情。他本来是想升任郭为节度副使,谁知奏疏送到朝中,却被右相给改了意图,直接从北庭副都护将其调为了朔方东受降城城使兼任横塞军军使。
这种调动看上去是平调,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暗贬。为什么说是暗贬呢,这要从三受降城体系说起,这是中原政权在河套平原以北所建的进攻性设施,当初是汉朝为接收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建,从此之后中原王朝在此所建的城池均称之为受降城,后当朝张仁愿任朔方军大总管时,建立了三座受降城,成为河套深入突厥漠北的三把尖刀。
起初三受降城主要针对突厥,危机与机遇并存,虽然偏僻辛苦一些,但容易立功。可如今突厥大乱,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势力兴起,打败了雄踞草原的突厥,突厥残部纷纷归顺唐朝。回纥占据了突厥大部分地盘,继续向唐称臣,并且献上了后突厥最后一个可汗白眉可汗的首级。如今的三受降城成为了政治敏感之地,皇帝要求对突厥遗民进行招降接纳,回纥却要对其赶尽杀绝,皇帝又要求不得干涉漠北草原上的争斗,这种自相矛盾的皇命,让将领们小心翼翼却总get不到圣人的点,反正是出力不讨好。
李林甫这个时候把郭子仪调到东受降城,当然没存什么好心思。
李嗣业心里倒是清醒了很多,原来老狐狸不是光争对自己,他是针对所有进入他视野的汉人将领,谁对他的威胁最大,施展的手段也越阴险,所以,王忠嗣就危险了。
他走进郭子仪的内院中,正好瞧见他坐在正堂的廊柱下搓麻绳,对方也看见了他,连忙站起来躬身叉手:“中丞,不知中丞前来,有何吩咐。”
“哦,”李嗣业干咳了两声,掩饰了脸上的不自然说道:“郭将军,朝廷发来了一份调令,要调你前往朔方担任东受降城的城使,这实在是令我想不到,本以为能援引你为良辅,无奈朝廷不能体会。”
郭子仪脸上没有丝毫的失落之色,可能是情商足够高。他倒反过来劝慰李嗣业:“郭子仪身为大唐将领,朝廷无论派我到哪儿,某都欣然应命。中丞不必忧心挂念,我们将来终有相聚的一日。”
李嗣业下意识叹了一口气:“也罢,将军启程之日,我在城门口为你摆酒饯行。”
“好,谢过中丞。”郭子仪爽朗地笑道。
李嗣业确实感觉遗憾,如果能把郭子仪多留一段时间,他们把关系搞得深厚一些,将来共同面对安史之乱时,合作也能有更多默契。
相似小说推荐
-
欺世盗国 (司史) 起点VIP2021-07-11完结176.5万字 5.6万总推荐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
-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起点VIP2021-07-31完结229.37万字 3.41万总推荐穿越唐朝,成为太子李承乾。是谨守本心,放弃太子之位,追求自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