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神情有几分释然,也有几分欣慰,忍住了话语中的哽咽道:“我儿可知此去长安你即将远离父母,也要面对一大堆不怀好意的陌生人,你不怕吗?”
“自然是不怕的,孩儿知道大人就在背后,我是你的儿子,只要父亲还在,他们就谁也不敢动孩儿。”
“这话是谁教你说的?”
李崇云犹豫了一下,才笃定地连连点头说:“这是先生教我,但是孩儿听进去了,也弄懂了。我已经年满十三岁,又是家中长子,自然要替阿爷分忧,也要为阿爷立下功勋。”
李嗣业的神情逐渐柔和起来,低声问道:“这也是先生教的吗?”
“没错,先生以《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来教导孩儿,身为长子为父分忧这是其一。圣人欲使我入长安为质,这分明是信不过父亲,我若入长安见机行事,待人接物如沐春风,使朝中诸公明白父亲对朝廷没有反心,为朝廷大局所虑这是其二。孩儿入朝后将受封官位检校少府卿,也将与皇家结亲,虽然身为人质,但与今后仕途大有助益。儿在朝中广结善缘,获得升迁为父亲解后顾之忧这是其三。凭此三条,孩儿入长安虽有风险,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危险相比,则厚报也无穷。”
李嗣业听罢,快步从案几后面绕出,将跪在地上的李崇云搀扶起来,伸手轻扶着他的肩膀欣慰感叹道:“我儿确实长大了,这样父亲也能放心地送你入朝。不过云郎请放宽心,你入朝中并非孤立无援。你阿爷我在西域经营多年,朝中岂无人脉?满朝公卿杨国忠除外,诸如韦见素,崔圆,崔护,李揆,苗晋卿等人皆受了我好处,你自与他们相安无事即可。”
“至于杨国忠,为父给他的好处最多,无奈此人喂不熟,在朝中心智凌乱,反复横跳,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你平素只需避其锋芒,沉默以对,自然有人站出来为你辩护。如果遇到不明白或难以解决的事情,就去河西进奏院找参军曹安定。若是需要花钱铺路钱财不足,就去找长安富豪米查干,他们都是父亲我的下属,自然会把你来当做我来事以忠心。”
李崇云脸上的紧张感和期待感一下子落空了,竟有索然无味的感觉。他本以为此去长安是地狱逆风局,可没想到阿爷竟然给他加了一大堆的外挂和友军。这下降低了斗争难度,连趣味性也大大降低。等将来从长安归来给兄弟们吹牛的时候,没有了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可供炫耀,实在是索然无味。
李嗣业哪里知道儿子此刻的想法,继续给他讲述安排攻略:“将来若是长安城遭受变故,你也不要慌张,我自会安排曹安定和米查干将你救出城去。就算到时候他二人失利未能成功,你也可以去找太子,太子与为父素有交际,他定然会千方百计保全与你。”
李崇云再度跪在地上,对李嗣业叉手道:“父亲的教导,儿子谨记在心。”
“好吧,”李嗣业朝他摆了摆手:“趁着离家前的这几日,好好陪陪你娘亲,前往长安的事情,一切由为父给你打点。”
“儿子告退。”他朝着父亲叉手后,站立而起犹豫着退出了房间。
李嗣业站在案几前沉思半晌,挥起拳头重重地砸在了案几上,怒声道:“杨钊小儿,不作死就不会死,别说安禄山了,就连老子都想带兵入长安把你给点了天灯。”
他揉搓着拳头对站在书房门外的道柔吩咐道:“道柔,派人去通知鱼朝恩,准备三日后出发送我儿前往长安。”
第三日上午,李崇云的先生卢鸿给他行了冠礼。按照周礼,男子二十岁可及冠,实际上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行冠礼的年岁都不相同。汉代冠礼经过魏晋南北朝之后,以至隋唐多有荒废。李唐王朝恢复了天子冠礼,但民间许多地方都失却了这种传统。李嗣业周围的许多人都没有行过冠礼,更多人不知道冠礼的仪式。
卢鸿出身范阳卢氏之后,对于这项礼仪还算熟悉,他双手捧起铜冠戴在李崇云扎起的发髻上,用银簪从冠中央横穿而过。
李崇云叩头谢恩,卢师又从身旁捧起厚厚的几叠书册,对他谆谆教诲道:“这是为师闲暇时间为你抄录的几本儒家典籍,希望你到长安后能够继续诵读,不可荒废了学业。”
“多谢恩师。”李崇云跪在地上,双手接过了书本。
下午时分,送亲使鱼朝恩站在都督府面前的空旷场地上,从身后副使肩膀上的竹筒中取出圣旨,双手拉着黄绸展开念道:“门下,西凉郡王李嗣业长子李崇云聪颖敏达,德才兼备。特下制书入长安授官检校少府卿,圣意垂青赐婚盛王李琦之女和仪郡主,中书令丞杨国忠宣,门下侍中韦见素宣,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李崇云伏地三叩之后,用稚嫩的嗓音高呼道:“谢陛下圣恩!”
鱼公公手中托着圣旨上前,递送到李崇云手中,连忙弯腰将他搀扶起来:“公子快请起。”
鱼朝恩将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李嗣业,叉手询问道:“如今送亲使队已经在凉州耽搁了许多时日,奴婢想今日下午就动身,大夫您看是否可行。夫人还有什么话要与公子说吗?”
十二娘只是在丈夫旁边抹着眼泪,无语凝噎地摇着头。李崇云双手托着圣旨走到娘亲身边,乖觉地劝慰道:“娘亲不必为我担忧,孩儿去了长安会时常给你写信,你和阿爷也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
李嗣业惆怅地点点头说:“好了,云郎可以上路了。”
李家的两名仆人牵来马匹,扶着小主人上马,李崇云从马背上频频回头向父母行叉手礼,十二娘泪湿眼窝向他招手。连鱼朝恩都触景生情挤下两滴眼泪来,朝李嗣业夫妻叉手道:“恩公,夫人请放心,奴婢在路上一定会照拂好公子。”
“既如此,多谢鱼公公了。”
李嗣业夫妻一路将他们送到武威城外,望着逐渐远去的队伍,李嗣业对身后的田珍说道:“给长安的曹安定和米查干去信,让他们照顾好公子,另外吩咐他们杨国忠不要再去理会,只有再一再二,哪有再三再四,他已经放弃治疗了,我们又何须顾念杨家旧情。”
第714章 我期望李嗣业反
范阳节度使府邸中,进奏院刘骆谷送来的邸报呈送在安禄山的案头上。肥胖的安大夫在阉人李猪儿的伺候下穿上靴子,身上只披了一件中单,绕过屏风来到案前,将邸报捏在手中对下方的严庄、高尚和安庆绪问道:“邸报的内容你们都看过了都有些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竟搅扰我不能午睡。”
“主公,大公子进京朝见,被杨国忠以赐婚为名强行留下,名为赐官检校太仆卿,娶宗室女荣义郡主,实则是为人质。另外刘骆谷担心被杨国忠加害,向主公你请示,欲撤走进奏院回范阳。”
安胖子怒声责骂道:“格他老母的怕死鬼,老子的儿子还都在长安,他怕什么?写信告知他不许回来!”
“喏。”
高尚又小心禀告:“另外,李嗣业的长子也以赐婚为名被强留在长安。”
安禄山捻着胡须琢磨道:“如此说来,那街头卖力气的现在也与我同病相怜了”
高尚喜悦地叉手赞道:“自是如此,卑职在这里恭喜主公了。”
安胖子双眼一瞪:“这有什么可值得恭喜的”
“哎,主公有所不察,杨国忠东北得罪了主公您,西北又得罪了李嗣业,如今剑南兵数次伐南诏打败,实力早已不存,唯二听命与他的,只有陇右的哥舒翰与朔方的安思顺。如此一来,形势对主公又更加有利了。”
安禄山抬头故作惆怅地叹了一口气:“安某人最大的期望是能够守住燕云辽东这一亩三分地,子孙能够福泽绵延,最好能够世袭罔替,如今已经五十有三,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折腾几年呢”
严庄上前劝说道:“主公想要舒服,恐怕朝中某些人必然不欲让您舒服,杨国忠咄咄逼人,皇帝又年老昏聩,偏听偏信,主公若不能时刻提防,必然遭受起殃,若等到事态危及时,必须提前反制。”
“呵呵呵,”安禄山干笑了三声,对两人挥挥手说道:“你们且先退下吧。”
两人叉手告退后,厅堂中就只剩下安庆绪站在原地,他回头看了看两位军师离去的身影,上前一步叉手对父亲说道:“阿爷,这二人时时刻刻在你身边蛊惑造反,他们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李猪儿不动声色地将皮裘披在安禄山身上,低眉顺眼地看了安庆绪一眼。
安禄山揉了揉眼角的眼屎,用小指甲弹了出去,哼声笑道:“还能安什么心,当然是为了更进一步,加官进爵。自从李林甫当政以来,多少才智之士止步于朝野,他二人也是这千千万万人之一。他们若是只跟着节度使安禄山,那么一辈子也只能做个行军掌书记、节度判官。但你阿爷我若是当了皇帝呢,他们就是开国功臣,自然可以位极人臣,封相拜将。”
“所以,你我父子的脑袋可不能糊涂,起兵造反是灭九族的大罪,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为之别看这些军师,将领们每日在身边极力怂恿,可等你真正迈出那一步的时候,就绝无回头之路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欺世盗国 (司史) 起点VIP2021-07-11完结176.5万字 5.6万总推荐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
-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起点VIP2021-07-31完结229.37万字 3.41万总推荐穿越唐朝,成为太子李承乾。是谨守本心,放弃太子之位,追求自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