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知府请陈铭泰去,陈铭泰爽快的前往。然而一进知府衙门,就见一众举人都到齐了,在内院落座。外面院子里则是大量的秀才。
见到德高望重的陈铭泰抵达,知府一脸悲恸,大声说道:“诸位,本官刚得到消息。霍崇那贼子攻入曲阜,烧了衍圣公府,杀了许多人。真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听到这话,陈铭泰真的被吓到了。片刻后,已经有举人义愤填膺的站起身喊道:“霍崇这贼子,天下读书人和他不共戴天啊!”
“不共戴天!”其他举人也跟着喊起来。
消息很快就传到外面秀才群中,“不共戴天”的喊声从外园一阵阵传出。
陈铭泰并不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雍正乃是全体读书人的君,孔子就是全体读书人的祖宗。杀父弑君,霍崇连皇上都敢杀,烧个衍圣公府邸,干了全套,不奇怪。
在群情激愤之中,知府号召秀才从军,举人们要组建团练,前去镇压霍崇。
当即有不少已经泪流满面的秀才们喊着要从军,知府立刻让读书人自己写了投军的书信。
那场面真有相对而泣,怒辫冲冠的悲壮。
陈铭泰回到家的时候依旧气的脸色难看,将全家叫到一起,陈铭泰厉声命道:“从当下起,你等决不许出门。非我命令,不许见外面的任何人!”
陈小姐不解的问道:“爹,你这是何意?”
“为你们好!”陈铭泰不高兴的对女儿喝道。说完,他又对仆人们喝道:“尔等若是敢放人出去,敢为人通风,我若是知道,一定打死!你等跟了我这么久,可别说我在和你们说笑。”
仆人们见陈铭泰动了真气,赶紧答应下来。
不仅是镇江,整个江南都得知了霍崇火烧衍圣公府的事情。
不仅是江南,满清将霍崇的恶性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告知全国各地。很快,全国各地都传来了士子们,尤其是秀才们请求从军,剿灭霍崇的奏折。
内阁总理大臣老十四大惑不解,就前去询问老十三,“十三哥,这事怎么如此急切。那些读书的秀才当不了兵。你为何要这般?”
老十三很无所谓的说道:“那些人便是打不了仗,总能被杀吧?”
“啊?他们死了有什么好处?”
“他们死了倒没什么,他们的亲友之中总是有要为他们报仇的。霍崇吆喝着要光复汉室,就是让这帮读书人听的。只要读书人在霍崇手里死的够多,自然没有读书人会信霍崇。还有,不少来自山东的书信都提到,霍崇搞什么耕者有其田,夺了无数士绅家的土地,分给了穷人。等霍崇杀一批读书人,我等正好将此事讲出去。呵呵,霍崇再喊什么都没用了!”
老十四听完了老十三的话,还是觉得没搞明白老十三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老十三读书人从军,绝非是为了让读书人当军官。老十四最在的只有这点,一群读书的汉人若只是来送死,那就没问题了。
送走了老十四,老十三又拿出鄂尔泰与岳钟琪送来的战报,再看几眼,神色又阴沉下来。
霍崇军攻克了曲阜和泰安之后稍加修整,就从这山区出发,直奔济宁。
之前半个月,鄂尔泰就通过好些渠道得知了霍崇派人要这么打。然而鄂尔泰很是怀疑,因为这么打,等于是先南下攻克临沂,再转向西北走丘陵地区进攻济宁。路线怪异不说,更有一个路途不易的难处。若是清军这么打,起码要一个半月。
没想到霍崇部下半个月就做到了,真真可怕。
而鄂尔泰与岳钟琪都建议,既然霍崇这么孤军深入,不如就将二十万清军分作三路。
北路进攻临淄,南路进攻临沂。中路集结十二万大军,先让霍崇进攻济宁的精锐读过运河,将其挡在济宁城下。随即切断其后路,在济宁城聚而歼之。
如果对手是别人,老十三早就答应了。
老将毕竟是老将,这个计划因势利导,是完美无缺。霍崇分兵之后,后方空虚。加上有地方上的士绅做内应,可以让霍崇首尾难顾。
应该说霍崇并非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可能,先兵出临沂,就是堵住了官军北上的要道。
但是这么一来,临淄的兵力更加空虚。济南的四万大军突然南下,胜算大大提高。
至于霍崇派精锐进攻济宁,一过运河就等于是深陷重围。十二万人对付三万,本来应该是必死无疑。
然而霍崇毕竟是霍崇。老十三不得不考虑到一种可能,那就是各路人马都在野战中被完全击溃。
这两年,老十三反复考虑一件事。也与许多人商议过。那就是霍崇为何能这么厉害。
大家现在已经有了共识。就如明末,清军攻城战未必就赢。但是只要与对手野战,对手必败无疑。这点上不管是明朝,李闯、南明,都是如此。
现在局面反转,霍崇倒是渴望与清军野战。这就真的麻烦了。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老十三知道必须在野战中歼灭霍崇。如果做不到,大清就真的完蛋了。当年大明是怎么玩蛋的,满清也会怎么玩蛋。
想到此处。老十三狠狠心,让京营准备出动。包括北直隶的全部军队都要做好战斗准备。
没理由让老八这么安生,对外就说是要对老八动手。等集结起来之后,再考虑是不是突然投入到对霍崇的战斗之中。反正,这次豁上命,也得干掉霍崇。
第249章 京城的反击(八)
济南城内,山东巡抚宋晓生的师爷完全不在意自己东家悲愤的神色,“东家,你若不走,我只能告辞。”
“连你也要走?”宋晓生一掌拍在桌上厚厚的公文上。哗啦一声,公文倒了,飘飘洒洒散落许多在地上。
师爷本能的看了一眼,那些散开的文书上看得到‘告老还乡’‘父母病重’之类的词。收回目光,师爷坦然与山东巡抚对视。东家与师爷之间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师爷想走就走。东家顶多威胁师爷走了之后会遭到报复。
眼前的山东巡抚不能离开济南,一旦他离开,就是失陷国土,要杀头的。
师爷毕竟为宋晓生出谋划策这么久,难免有些伤感。不禁用临终关怀的心情为宋晓生做最后的分析,“东家,此次霍崇兵出济宁,打到了运河边。摆明了要与官军决战。之前官军已经折损了十几万人,都是精锐。官军再受重创,霍崇不会顿兵济南城外。此时不走,再走就来不及了。”
“官军或许大胜!”山东巡抚宋晓生几乎是扯着喉咙喊道。
师爷叹口气,摇摇头,“官军大胜,东家自然分得大功。到时候东家平步青云,也用不到我。告辞了。”说完,作揖而去。
看着师爷离去的背影,宋晓生吼道:“你走了就再别回来!”
然而师爷根本不为所动,连头都没回。山东巡抚眼前一片模糊,再看不清师爷的身影。抬起手被擦去眼中泪水,巡抚大人带着哭腔喊道:“你们这些逆贼,要挨千刀啊!”
大清律中,谋逆者千刀万剐。只是山东巡抚自己都不清楚,他心中该挨千刀的到底是霍崇,还是逃离济南的这些人。
师爷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这些行李甚至早就运出济南城。施施然走出巡抚老爷的府邸,师爷直奔城外而去。
就见城内丝毫没有为战争恐慌的样子,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尽显北方名城该有的繁华。
上层才有此次大战的内部消息,所以判断出这次济南只怕要易手的人很少。看着街道上的人泰然自若的模样,师爷甚至怀疑这些普通百姓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自打霍崇造反算,过去了好几年。让济南城内百姓遭罪的从来都不是霍崇的人,而是朝廷的人。朝廷对此的解释当然是说这都是霍崇导致,只要消灭了霍崇,百姓们就可以安心过日子。
师爷认同朝廷的说法,也知道百姓们绝不会接受。
既然霍崇夺取了济南也不会让日子不会变的更坏,百姓们更没有理由担心什么。
师爷原本还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错误的判断,到了城门口,就见守城的官兵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师爷再次确定自己没弄错,连官兵对胜败都无所谓的时候,怎么能指望前线打胜仗呢。
出了济南,师爷直奔自己在城外租的住处。走出去一段,师爷站定脚步,回头看了看济南城。这座名城看上去威严壮丽,将那些官员们保护在城内。然而这城墙又如牢笼,将官员们囚禁其中。只要这些人还想继续当满清的官,就非得和这座城内的满清统治同生死共患难。
只要满清北路军统帅爱新觉罗·巴赛战败,济南城内所有官员都要殉城。可怜呢!
师爷想起的爱新觉罗·巴赛的看法就和师爷不同。或者说,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件事。二十万围攻霍崇的大军分成北、中、南三部。鄂尔奇虽然是主将,也不能掌握所有人马。
满清用将的基本要点包括和不限于,汉人不能做旗人的主,爱新觉罗家得控制决定局面的兵马。
确定霍崇主力进攻济宁,北路军就受命直接南下进攻霍崇老巢临淄。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天下无双 (风云乱舞) 17KVIP2021-05-23完结乱世开始,被迫成为黄巾杂兵。几番绝境挣扎求生,刘争相信,只要不死,总会出头。名将,美女,地盘...
-
欺世盗国 (司史) 起点VIP2021-07-11完结176.5万字 5.6万总推荐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