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都是跟着霍崇从最初打天下,这干了几年就离开军队,很多人是不会服气的。所以霍崇对于事情的变化十分关注。
回到军校,就叫来钱清询问:“你没有骂的那些人要走吧?”
“那些人自己要走,与我何干?”钱清说着,翻了翻眼睛。
看到徒弟这抵赖模式,霍崇也知道钱清不是不想让自己发火,就笑道:“呵呵,我不是要责备你。我只是不想让那些人心里难受。”
钱清摇摇头,“离开军队怎么会不难受,先生对大伙太宠溺了。”
霍崇不接这个话头,只是问:“你怎么说服他们的?”
“他们身体不好,我只问了一件事,若是他们领着部队冲锋,有信心活下来么?如果没有信心,他们觉得是不是对不起先生。”
霍崇听完,又等了一阵,见钱清完全没有再说下去的意思,讶异的问道:“就这?”
钱清有点讶异,“那还能怎样?先生,你不会觉得大伙不识好歹吧?”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霍崇不觉得山东人会不识好歹,虽然山东人有时候看着较真,至少霍崇觉得这是一种内卷导致的局面。
最近山东人口统计已经出来了,数字真的吓到了霍崇。山东人口竟然有四千多万。要知道,根据史书记载,到了乾隆时期,中国人口才到了四亿。合着九分之一的中国人就在山东。
虽然在21世纪,一个省份只有四千多万人,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是人口大省。可这毕竟是1733年,而不是2013年。工业化的国家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并且让这些人口受到足够的教育。在一个农业国,可就没这样的好事。
过多人口挤在山东这么一个地方,生产力水平又不高,除了内卷之外还能如何呢?
哦,对了。还能移民。
福建人多地少,所以成为了移民海外的主力。山东也是如此,最著名的莫过于‘闯关东’,在满清晚期,大量山东人渡过渤海入口的海峡,进入了东北谋生。出现了许多悲凉悲壮的故事……
想到这里,霍崇突然想起此时的关外是拒绝汉人前往开垦。所以关外人口稀少。
就在霍崇习惯性的发散思路之际,并没有发散思路的钱清继续说道:“先生,大伙都知道你是心疼大伙,不想让大伙丧命。很多人身体弱了,这么多近战训练,他们也吃不消。”
“嗯。”霍崇只能应了一声。虽然钱清说她没有威逼恐吓,不过钱清一贯以来的性子与作风,说钱清和风细雨的摆事实讲道理,霍崇真的没办法单纯的表示相信。
“先生,真的是大伙自愿。大家都不傻,先生这些训练就是为了近战而准备,打了这么多年仗,大伙不会连这个都看不出。指挥排枪,都是指挥官在第一排。近战肉搏,指挥官自然也得冲锋在前。我也不是要难为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白白丢了自己性命,又搭上许多战士的性命。是个人都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霍崇觉得已经能想出钱清是怎么规劝这些人了,说不定对于不服气的,钱清就亲自下场和他们比划一番。
第351章 礼部尚书(九)
“关外人太少。”霍崇对钱清说道。
钱清不解,“先生说的是什么?”
“关外人太少。”霍崇又重复了一次。
听到两次相同的话,让钱清愣了愣。微微皱起眉头想了起来。霍崇没打搅自己徒弟在这里瞎想,自己拿起公文批示。以前霍崇需要批示华夏朝廷的公文,此时又多出了礼部的各种文件。
工作量虽然增加了,霍崇觉得自己这份辛苦会有个尽头。只要礼部真正成长起来,年轻人们就能承担起属于他们的重任。
批示着财政部关于今年的财政总结,以及对明年的财政预算。霍崇就感觉到年轻人成长起来的成果。起码这帮人能够像模像样的根据数字算出来一份预算方案。
里面并没有使用高等数学,基本都加减乘除。便是如此,年轻人的进步毕竟在里头体现出来了……霍崇心中感叹。如果这些年轻人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并且肯向霍崇请教的话,他们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钱清的声音打断了霍崇的思绪,“先生难道是想趁机进攻关外?是渡海进攻?”
“嗯。我本来是以为满清在弘昼会主动进攻盛京。虽然盛京没什么人,主动进攻消灭西安也不现实。却也不是没理由。现在两边也没有打,我觉得等不及了,不如动手。”
钱清眉头微皱,并没有因为要爆发战争而欢喜。霍崇很欣赏钱清这个反应,战争太残酷了,喜欢战争的人心理太扭曲。
“先生不准备先进攻南边?”
“南征北战,南征还是北战,你选一个。要是你想都做完,我可以把时间错开。”
听霍崇说的体贴,钱清摇摇头,“我是不明白先生为何这么着急。”
霍崇如往常一样坦率的把理由讲给自己的徒弟,“理由很简单。咱们山东人太多了,需要向外面移民。当下的能去的地方也就是北边的关外。”
地图上,渤海虽然名字叫海,其实是一个几乎封闭的海湾。这个海湾有一个相较与海湾本身极为狭小的入口。便是如此狭小的入口处还有些岛屿。非常适合渡海。
钱清早就看过许多次地图,对这样的地形了然于胸。所以钱清不解的问道:“为何以前不做?因为部队数量不够么?”
“此时进入关外……哦,等我一下。”霍崇说完,提笔刷刷点点写下一行字。
钱清看了看,愣住了。就见霍崇写到:着,史料研究所,将明代在阴山以北经营内容总结出来。其中要着重反驳满人起于辽东的谎言。满人祖先或许来自于通古斯,然而这些通古斯野人后来是以李成梁家奴身份才在辽东混下去。辽东与满人没什么必然联系。
看霍崇写完这话,钱清更是不解,“先生为何在意这些?”
霍崇放下笔,爽快的答道:“因为文化竞争很重要,非常重要。满清塑造了一个谎言,这个谎言必须被戳破。戳破了这个谎言,就能洗净胡骚。”
见徒弟并不理解,霍崇却不想此时给徒弟上一堂历史课。“清儿,这个事情我会在礼部做个讲座。毕竟我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只怕有些事情会说错。”
钱清也没再问,转回到战争的话题上,“满清为什么要攻打盛京。”
霍崇觉得要给钱清一个家庭作业,“嗯,你要好好学着利用组织来搞明白为什么。不管是官僚体系,或者是礼部体系。都是很好的工作队。”
钱清感觉霍崇好像是十几年前留家庭作业的语气,就明白霍崇是想让钱清自己找到答案。既然霍崇这么想,钱清也没有推辞。以前钱清想偷懒的时候,霍崇可不会单纯的惯着她。
回到司令部,钱清先把军历局的人找来,询问他们关于辽阳的事情。
这帮军史局的听到辽阳这个词,一时都不明所以。你看我,我看你。过了好一阵子,才迟疑着问道:“司令,辽阳是哪里?”
“是。关外的地名。”
这帮年轻的家伙还是不明白,索性追问起来,“辽阳在关外哪里?”
钱清不快的答道:“我让你们来,就是想让你们回答我,而不是我去回答你们。既然不知道,那就翻书去。”
军史局的人见钱清如此不高兴,赶紧回去忙活。
过了两天,这帮人才愁眉苦脸的跑来见钱清,“司令,资料不够,我们只是查出来一点点辽阳的事情。”
“说来听听。”钱清自己都差点忘记了辽阳的事情。这几天钱清正在根据军校进度,圈定了另外一批明显更不上趟的军官。正考虑着怎么说服他们自动退出。此时倒也想换换脑筋。
军史局赶紧把研究结果拿出来。辽阳是非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早在战国时期,为燕国辽东郡治所,秦沿燕制。汉初辽阳为辽东国首府,后仍将辽东郡治设于此。公孙氏时期,襄平为平州及辽东郡治。西晋初年,襄平再次成为辽东国首府,后改平州治。东晋时期,辽阳先后被前燕、前秦、后燕、高句丽等地方民族政权占据。唐代辽阳为辽城州治所,一度成为安东都护府府治。辽、金时期,设东京辽阳府。元代为辽阳行省驻地。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辽宁全境。清初曾在辽阳建都,后设辽阳府辽阳县,再改辽阳县为辽阳州。
钱清听完军史局的简短报告才突然明白过来。辽东都指挥使司,光是听名字就大概明白是个半军事组织。有点类似军镇。钱清对于辽东地区的理解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然而军史局提出的竟然是2300年前的燕国。战国七雄之一,钱清当然听说过。这段历史让钱清对于辽东的认知完全不同了。
燕国是姬姓封国,起码从周朝初年就已经存在。所以满人讲说满洲是他们的,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了。
霍崇突然要钱清做这个,钱清此时已经明白道理何在。华夏朝廷乃是继承自秦汉一脉,至少政治上是如此。那么秦汉唐宋旧地当然是华夏故地。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天下无双 (风云乱舞) 17KVIP2021-05-23完结乱世开始,被迫成为黄巾杂兵。几番绝境挣扎求生,刘争相信,只要不死,总会出头。名将,美女,地盘...
-
欺世盗国 (司史) 起点VIP2021-07-11完结176.5万字 5.6万总推荐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