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顾青笑道:“高兴得太早了,剩下的商铺还有数百间,不要急着同时卖出去,隔一段时间卖几十间,等商人们都消化了,又有了需求了,咱们再继续卖,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
  李司马如今对顾青的佩服已不是单纯的尊卑观念了,他是实实在在佩服顾青的奇思妙想,居然想出了所谓“拍卖会”的名堂,结果比预期的收获整整高了两三倍,大人物就是大人物,随便想个主意便足以盖过他累死累活的辛苦了。
  “是是,侯爷的想法下官已粗略熟悉了,总之就是既要吊着那些商人的胃口,又要把他们的钱成倍地挣了,下官真是有福,自打侯爷上任后,安西军可算过上好日子了……”
  说着李司马脸色忽然一白,小心地环视左右,自知失言的他讪讪一笑,补充道:“当然,也托了高节帅的福,他主理安西的时候将士们的日子也过得不差,嗯嗯。”
  顾青哈哈一笑。
  官场嘛,就是这么回事儿,夸也好,骂也好,当面也好,背地也好,总之,谁的话都别信。
  “集市渐渐繁荣了,税赋的事情还要请李司马多费心,按照咱们跟商人说好的,但凡买了商铺的商人,免赋税三年,对别的商人也不能太苛刻,税收按以前惯例的一半收取吧,这就是在池塘里养鱼,鱼没养肥之前莫急着捞,让他们多吃点,养壮一点,不管吃了多少,最终获益的还是咱们官府,明白吗?”
  李司马忙不迭答应下来。
  通俗的说法,收取商人赋税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数,以前龟兹城的商人也不少,但赋税太高,使得很多商人宁愿冒着路上被盗匪抢掠杀戮的风险,也不愿在龟兹城做买卖,这是商人的天性,节省成本和逐利一样,都是刻在他们基因里的东西。
  如今龟兹城的赋税比以往少了一半,这个政策足以吸引大唐和西域的商人来此做买卖,最初可能官府的收入不会太高,但是名声传出去了,愿意来做买卖的商人多了,官府收取的赋税总数一定会比以前更高,而顾青主理的新建集市工程,也是为即将来临的繁荣景象提前做好了投资环境的准备。
  最重要的是,降低赋税能将商人的买卖和商机甚至无限的资源留在龟兹城,这比收获钱财更重要。
  集市转悠了一圈后,在李司马的恭送下,顾青领着亲卫回了大营。
  ……
  下午时分,顾青正在校场操练,练得手脚瘫软浑身无力时,韩介兴奋来报,长安城派遣的安西增兵到了。
  顾青一愣,急忙下令常忠等将领迎出大营辕门外。
  辕门外,东面尽头的沙丘上,出现一些小黑点,小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远远看到无数旌旗迎风招展,猎猎而动,斥候与前锋策马飞奔,在大营与中军之间来回穿梭禀报。
  顾青穿戴好了正式的朝服,面无表情肃立在辕门前。
  大军离辕门尚有三里之遥时,军中忽然下令全军下马,朝辕门步行而来。
  顾青暗暗点头,领军的将军显然是个识礼数的,知道尊卑之礼,不敢在顾青面前策马狂奔。
  等了一炷香时辰,大军停下,前锋和中军自觉地让开一条道,一名穿着明光铠的将军走出来,步行至辕门前,然后朝顾青躬身抱拳行礼。
  “末将左卫前护军刘宏伯,拜见安西节度副使顾侯爷。”
  顾青上前托住他的胳膊,笑道:“刘将军,久违了。”
  刘宏伯也朝顾青笑了笑。
  在长安时,顾青便与刘宏伯相识了,当时顾青是左卫中郎将,职司是巡弋禁宫,而刘宏伯则是前护军,同在一支卫军里,大家都是同僚,常在巡弋禁宫时相遇,两人甚至一起喝过酒,论交情不深也不浅,算是君子之交。
  顾青没想到李隆基会将刘宏伯派来安西,左思右想,觉得李隆基可能是善意。毕竟顾青刚刚指挥了一场大胜仗,给远在长安的他大长面子,就算他想在安西军里搞平衡,一个边令诚足矣,再派几个制衡他的将军,安西军的战力可就受到打击了,李隆基终归还是有大局观的。
  刚与熟人打过招呼,另一名将军走出了队伍,朝顾青抱拳。
  “末将右金吾卫中郎将高朗,拜见顾侯爷。”
  顾青眨了眨眼,这位名叫高朗的委实有些陌生,在长安时没见过。
  长安有十六卫,拱卫京城的军队数十万,右金吾卫只是其中一卫,顾青不可能人人都认识。
  照例含笑回礼,顾青亲切地与高朗寒暄过后,正待招呼大家回帅帐说话,刘宏伯忽然严肃地挺直了身子,大声道:“陛下有旨,青城县侯,安西节度副使,上护军顾青接旨。”
  顾青一愣,然后不假思索地单膝跪地,后面的亲卫和军中将领纷纷跪地。
  刘宏伯展开圣旨,徐徐念道:“兹青城县侯顾青者,少年雄志,忠勇褒宜,击吐蕃贼众两万余于西域,扬大唐军威于夷外……”
  一串听不懂的拗口古文,顾青觉得自己已快消化不良了。
  直到最后,刘宏伯终于念道:“兹可进青城县侯顾青太子少保,宜加光禄大夫,紫金鱼袋一,赐黄金百两,以昭忠勇之士,以耀社稷之英。钦哉。”


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权渐重
  山呼谢恩,皇恩浩荡。
  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听起来很威武,尤其是“太子少保”,一听就是那种权臣一手遮天,嚣张跋扈不得好死,只等某天被小皇帝小太监除掉的鳌拜形象。
  然而真正明白朝廷官制的人都清楚,两个官职其实都是虚职。
  太子少保也好,光禄大夫也好,都是挂的虚衔,没有任何实权,顶多在开朝会的时候能够往前站几个位置,动用全副仪仗出行的时候,仪仗多两个表明身份的牌匾,哦,对了,俸禄可能每年会多加几石。
  一道圣旨能说明很多问题,甚至能揣度天意。
  从这道圣旨上,顾青清晰地判断出,他立下再大的军功,让远在长安的李隆基再有面子,也不可能再晋他的爵位了。
  本来青城县侯这个爵位李隆基就给得不情不愿的,按说全歼两万吐蕃军,功劳已经很大了,但李隆基只愿给两个虚衔,却并不愿升爵位,大抵还是出于对边军主帅的一种防范心理。
  如今的李隆基已察觉到授予安禄山权柄过重,从而心生忌惮,他不可能再捧出第二个安禄山了。但歼敌之功又不能不赏,否则难服朝野之众,给两个虚衔是最合适的选择。
  太子少保和光禄大夫都是二品,官位算是升得很高了。二十来岁的年纪封了二品衔,旁人无法说李隆基的不对,反而会觉得顾青恩宠无比,前程远大,李隆基惠而不费,轻松应付了顾青立下的这桩大功。
  圣旨念完后,顾青谢恩起身,恭敬地双手接过圣旨。
  常忠李嗣业等部将纷纷上前,一脸喜意恭贺顾青官升少保,尽管只是两个虚衔,但它们仍是实实在在的二品官职,尤其是太子少保,算是极高的一种荣誉,往后仪仗出行,一面“太子少保”头衔的牌匾便能唬住很多人了。
  谢过部将们后,顾青看着刘宏伯和高朗两人道:“两位将军是奉旨将增兵送来安西,还是从此归于安西军麾下效力?”
  刘宏伯抱拳道:“陛下旨意,末将二人划归安西军麾下,末将愿随侯爷再立新功。”
  高朗也抱拳道:“愿随侯爷再立新功。”
  顾青眉头皱了皱,道:“如今的安西节度使仍是高仙芝节帅,我也是高节帅麾下一员将领,你们随我作甚?”
  刘宏伯笑了笑,还是适时改口道:“是,末将愿随高节帅再立新功。”
  顾青咂咂嘴,这两人从率军到达辕门前,一直到念完圣旨,从头到尾提都没提高仙芝这个人,从他们的态度来看,反而是将顾青当成了安西之主。
  是他们粗心犯的错,还是刻意如此?他们是从长安来的,他们的态度是否也代表了李隆基的心思?
  看着身后密密麻麻一眼不见尽头的两万大军,静静地伫立在大营外的沙漠里,两万大军里面骑兵约占四分之一,余者皆是步兵。这次朝廷武部算是给了正常配置,但步兵的兵种看起来很齐全,长戟弓箭排矛钩镰等等,标准的战时配置。
  至于军容军貌,顾青仔细观察半晌,发现他们还是比自己麾下的一万余左卫将士略有不如,队列看起来有些松垮。
  想想原因,顾青恍然。
  自己从长安带来的一万左卫将士和五千于阗军在抗击吐蕃时折损数千,但将士们按照他创造的操练新法每日坚持操练,而且每日操练皆有名次,皆有重赏,将士们为了得到重赏而拼命操练,这两个月打熬下来的身体素质自然比眼前这两万将士强多了。
  “好,传令马上扩充大营,搭建营房,先让将士们安顿下来,还有,常忠去买肉,多买一些,将士们远途劳顿,今日便吃顿好的,算是给大家接风。”顾青吩咐道。
  刘宏伯和高朗抱拳道谢。
  进帅帐与两位将军闲聊片刻,当顾青问起其他将领的封赏时,刘宏伯告诉顾青,送去长安的请功名册陛下已御览,该封的该升的一律照准,这次的请功名册人数不少,从发起正面冲锋身先士卒的常忠,到此战首功沈田,以及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神射手等等,皆有封赏,武部很快会有封赏令下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