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老朱听到李节的话也露出沉思的神色,当初他之所以严禁小吏参加科举,并不是出于他个人的喜恶,当然贫民出身的老朱对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吏也的确没什么好感。
  不过老朱当初规定各种户籍,让百姓们各司其职,比如农户、匠户、军户等等,这些都是出于稳定的考虑,小吏也同样不例外,现在李节提出要将小吏转为官员,无疑是打破了他当初的设想。
  当然老朱也知道,自从李节介入朝堂之后,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海贸兴盛起来后,国内的工商也大受刺激,各行各业都开始繁华起来,这也对户籍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农户干脆舍弃田地去做工,特别是在江南一带犹为明显。
  “父皇,儿臣觉得李节的这个办法不错,虽然开恩科可以增加一些官员,但这些没有为政的经验,派他们去安南恐怕只会乱上加乱,相比之下,还是小吏经验更加丰富,去了安南也能帮上六弟的忙。”朱标这时犹豫了一下这才上前开口道。
  老朱听后也再次皱紧眉头,目光也转向李节,而李节这时也十分坦然的开口道:“陛下,古时官吏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界线,甚至小吏也可以提拔为官,而且有些小吏出身的官员做的还相当不错,所以臣以为陛下完全可以恢复古制,也算是给天下的吏员一个出路!”
  其实李节提议将小吏提拔为官,也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别看小吏的地位低下,但其实在官场之上,真正干事的正是这帮小吏,比如在一个县城之中,官员可能也只有县令、县丞和县尉三人,其它的全都是小吏。
  一般来说,官员都是异地为官,也就是不能在自己的家乡做官,免得他们与自己的亲族勾结,但小吏却都是从当地招收,这些小吏没有升迁的途径,又是当地出身,甚至小吏的职位还能父子相传,如此一来,许多地方上的小吏勾结在一起,形成一股错综复杂的势力,甚至能够架空官员,完全把持当地的政务。
  现在李节提出将小吏提拔为官,不但是给小吏一个出路,另外也将他们纳入到正式的官员体系之中,日后小吏的选拔、升迁、调动,都能慢慢的由朝廷来掌控,从而让朝廷加强对地方的管控,不至于出现小吏把持地方的情况。
  只见老朱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点头道:“好吧,形势如此,朕也没有其它的好办法,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去办吧,不过第一批提升的吏员一定要小心甄别,万不可将一些混事之徒提拔上去!”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朱标看到老朱同意,当即也松了口气上前道。
  旁边的李节也同样松了口气,随后上前拍了几下老朱的马屁,这才与朱标一同退了出来,毕竟朱桢那边还等着他们调人过去,所以这件事也是越快越好。
  几天之后,朱标就拟定了一个将吏员提拔为官的公文,然后通过邸报发放到各地的衙门之中,这份公文是针对全国所有吏员,凡是有报国之心的吏员都可以报名去安南,而只要通过朝廷的考核,这些吏员都将被授予官身,成为正式的官员。
  上面这个消息一出,也立刻引来朝野的一阵轰动,特别是官场上更是吵翻了天,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吵的最厉害的竟然不是做为主角的吏员,而是那些影响并不大的官员。


第458章 犯众怒
  李节进宫来见朱标,结果刚到文华殿的门口,就听到里面的吵闹声,这让他也立刻躲到一边,生怕被别人看到。
  这段时间李节也十分小心,因为不少官员都在找他的麻烦,背地里更是有不少官员在骂他不办人事,起因就是之前的那个吏转官的建议。
  说起吏转官,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毕竟让吏员多了一条出路,不至于在小吏的位置上干到死,所以朝廷发布的公文传到地方后,有不少小吏都想搏一个出身,毕竟吏与官之间有着巨大的身份差距,哪怕有些吏员能架空官员,但身份上依然比官员相差极大。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一旦做了小吏,连科举的门路都被堵上了,可以说几辈子都不能翻身,不过现在朝廷却给了他们一个出路,只要愿意去安南,立刻就提拔为官,而且表现出色日后还能调回大明,虽然安南那边可能有危险,但为了官职完全值得一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小吏都纷纷报名,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吏员,更是为了报名抢破了头,毕竟他们那边的气候和安南相近,环境也差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无非就是换个地方干活,但身份却截然不同,所以他们才会更加积极,相比之下,北方的吏员反应就比较冷淡了。
  然而相比吏员们的反应,官员们的反应却更加激烈,特别是一些通过科举,一步步走上来的官员,对于他们来说,做官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十年苦读,然后通过科举步入官场。
  可是现在朝廷却忽然通过了吏转官的决定,虽然现在看来只是限于安南,但做官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只要开了个口子,日后想要再堵住就难了,天知道日后大明境内会不会也放开吏转官?
  如果吏转官形成了常例,那也就意味着,科举不再是为官的唯一途径。也许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没什么,但对于读书人,包括那些已经成为官员的读书人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
  读书人是天下间最有优越感的一群人,在他们看来,农人无知,商人奸诈,匠人愚笨,这些人全都需要士人来指导,如果没有士人治理国家,那整个国家肯定会乱套,甚至在他们持来,士农工商可以少了其它三个,但绝不能少了士人。
  可是现在吏转官的事情一出,却一下子打掉了他们身上最大的优越感来源,官员的群体不再纯洁,而是混入了一批粗俗的小吏,虽然小吏中也有读书人,但大都是一些不成器的读书人才会做小吏,更有一些小吏出身低贱,根本不配与读书人为伍。
  可以说吏转官这件事,触动了所有读书人的利益,而做为读书人的代表,也就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们,自然更像是疯了一般,反对的奏本如同雪片般送进宫里,不过老朱和朱标却表现的十分坚决,无论多少人反对都没用。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官员就把气撒到了始作俑者的李节身上,一开始这时人找到李节,还是想劝李节改变想法,帮着他们一起劝说老朱和朱标,不过却被李节给拒绝了,结果这帮人也一改常态,开始散播对李节不利的流言,甚至上书弹劾李节。
  虽然这些举动似乎没什么用处,但却也给李节造成一些困扰,而且这些人不光是骚扰李节,甚至连宫中的朱标都没有放过,只要一有时间,这帮人就跑进宫向朱标哭诉,劝说朱标放弃吏转官的想法。
  说起来这些官员也是欺软怕硬,他们不敢找老朱去哭诉,所以只能找到朱标,因为他们知道朱标宅心仁厚,或者说不会在这种小事上与他们计较,所以他们才敢发疯似的缠着朱标,但却没有一人敢去缠着老朱,因为他们知道老朱生气真的会杀人。
  李节现在也是惹的一身麻烦,所以见到文华殿中有大臣,他也只能躲起来,不是他怕这些大臣,而是他实在顶不住这些大臣的口舌,毕竟他可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本事,这种糟心事还是交给朱标处理吧。
  大殿中的朱标这时也十分心烦,可是没有办法,这些大臣大都是朝中的重臣,有些还是詹事府的人,从他小时候就跟着他,所以他也不好发脾气,只能耐心的和这些人周旋,最后李节在外面站的脚都麻了,朱标这才将这些大臣打发走。
  站在柱子后的李节目送着这些大臣离开,他这才松了口气,然后迈步进到文华殿,殿中的朱标一手握着额头,看样子也十分头疼,当听到脚步声时,条件反射的猛然抬头,看到是李节这才松了口气道:“原来是你,我还以为他们去而复返了呢。”
  “殿下,再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啊,我觉得您该向陛下学一学,该强硬时就得强硬,否则日后他们肯定还会来烦您!”李节这时也一脸无奈的上前开口道。
  “说的轻巧,你以为谁都能像父皇一样不讲任何情面吗?”朱标却是白了李节一眼道,人的性格使然,所以他也根本做不到老朱那样。
  “那要不要去禀报一下陛下,然后让陛下敲打一下这些大臣?”李节再次建议道,他也被这些官员烦的要命,最近出门都要小心翼翼,担心自己被人堵在大街上,这种滋味可不怎么好受。
  “这个……”只见朱标却露出犹豫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还是不要劳烦父皇了,这几天父皇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太好,御医也叮嘱他,让他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心,所以有什么事情最好还是咱们自己处理。”
  听到朱标提到老朱的身体,李节也是心中一沉,自从大寿之后,老朱的身体情况就开始有些不妙,事实上这几年老朱的健康一直在走下坡路,只是最近表现的尤其明显,甚至旁人都能肉眼可见的看到他的衰老,甚至李节怀疑,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之所以敢这么闹,其实就是看出老朱的身体越来越差,根本没精力来理会他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