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争吵,其实也是一种妥协,当双方能够平心静气时,自然就会停歇,到那时,设计上不会出现问题,财政也能承受,那便是最好的结果。”
第411章 铁路线
李治跟随沈晨时间不算短,而且是正统经受过沈晨授课学习的学生,对于仙界知识的理解能力比野蛮生长的李承乾还要强上几分,只比随时都能享受沈晨辅导待遇的道心弱上那么一点。
沈晨把话说得明白,李治自然一下子便想通了前因后果,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当李春和王芝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时,他都会远远避开,直到两人平歇后,才会出现。
然后学着沈晨一样,对两人妥协好的设计图把关,优哉游哉往下一个地点而去。
一个月后,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外,站在远处了望,偌大一个城池熙熙攘攘,期间的喧闹之音,远远跌宕,城中屋檐勾角,锦旗密布,竟似第二个长安不假。
“难怪武媚娘登基后要把精诚迁到洛阳来。”沈晨暗自心惊,一片恍惚。
华夏自古以来,所历朝代,几乎都有两京,长安与洛阳,明清的那啥和那啥,是最为出名的四个地方。
汉朝时洛阳便是陪都,到了大唐,洛阳照样是除了长安以外最发达的城市。
经过上千年风沙积淀,洛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风味,大有数朝古都的豪气,可惜,洛阳从未是任何朝代的正经国都,长安距离他不过数百宫里,但不知怎么地,任何朝代都只把他当做陪都,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用他。
用完之后咧?
呵呵!回、长、安!
所以,很多洛阳人心中总有一根刺,觉得自己就是一块娃娃的屎尿布,有用的时候是个宝,不用的时候连娃娃自己都嫌弃!
洛阳的格局也是个正方形,却在西北角有处倾斜,不比长安城那般四四方方,洛水从中间穿过,正西面就是皇城大门,先天不足。
沈晨只好由李治带着往南去了一段,才在正南处看到三道南门。
叹了口气,沈晨对李春道:“设计的时候在洛阳城外设火车站吧,一来火车入城又要在他本来就门户洞开的城墙上开一道门,二来东面距离皇宫太近,但有意外,百死莫赎。”
众人纷纷点头理解。
洛阳只能作为陪都最大的原因就是洛水太长太宽,硬生生把一个城市分成了两半,另外,若是在东面建火车站,必然要横跨洛水,本来就已经让王芝心惊肉跳的建造费用又要往上跳好几级。
听到沈晨把火车站设在南面,王芝顿时长长地呼出口气,被李春瞧见,鄙夷地哼了一下,好像在鄙视王芝的小气。
众人打马前行,王芝也知自己在李春为首的设计人员之中已经成了“吝啬”的代名词,可他绝对不能松口,也严禁辖下的户部官员和银行人员松口。
根据预算,一丈铁路的建设费用大约在十贯左右,就按照十贯计算,长安到洛阳的距离大体呈自西向东的直线——八百里!
一里为一百五十丈,便是一千五百贯,四百里便是六十万贯!
若是再加上一个火车头二十万贯,桥梁大小不计以三万贯取平均数,还有沿途数十个火车站,整个工程下来,少说三百万贯!
相当于前年朝廷税收的总和,去年税收的三分之二,今年税收的三分之一。
可这不过是整个大唐铁路建设中是一小段!
幸好这两年沈晨带来的仙界技术大肆铺开,有了很多税收,要不然王芝非得跳河不可!
“多谢仙师不杀之恩呐!”
随着众人在前来迎接的洛阳刺史等一干大臣见礼,王芝看着身前拿到并不宽阔的背影,只感到一阵后背心发凉。
在铁路建设时,有人提出了两条路线。
刚才所算那是依照长安——新丰——渭南——华州——华阴——永乐——桃林——陕州——硖石——洛阳的路线。
一路上尽是大城大县,驰道修得稳当,铁路线大抵随着驰道一起铺开即可,又是平原居多,山林也少,少了许多支出。
若是按照另外一条,由长安——蓝田——洛南——朱阳——玉城——长水——永宁——桃林——陕州——硖石——洛阳的路线。
其中人烟稀少,还要穿越高原,河流又密布,不知还要搭多少桥,开多少山,那么,即便把连同他的本家——太原王氏在内的所有门阀世家卖掉也难以建成,更别说之后的维护和管理。
按理来说,第一条无论如何都是首选,可是,朝廷上提出第二条之后,反而是赞成第二条的居多。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有三点,一个是可以拉动沿线经济,让本就人满为患的关内道百姓向铁路沿线迁徙。
二来是可以通过此次机会开通长安到洛阳的第二条路线,加速两个地区的发展。
三来则是因为铁路的运兵功能,可以尽可能的实现隐秘运输。
相对第一条路线,这一条反而符合大唐的发展规划。
幸好沈晨一意孤行,甚至不惜和李二当面对吵,才把第二条路线压制了下去。
“我就问你,你有多少钱?别以为铁路会生钱,那也是建好之后的事情,若是铁路都建不好,你怎么收钱?放着驰道开出的山,搭好的桥梁不用,另外从无到有开辟一条,你觉得你有多大胆,居然敢把国运赌在一条人烟稀少的铁路线上!你想做杨广想疯了吧!”
沈晨的理由很简单,杨广的三条大罪之一,便是开了京杭大运河!
那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绝世工程,足以和长安相媲美。只不过长城是把石头往山上背,京杭大运河则是贯穿水系,把泥土往地面上挖。从无到有,都要依仗人力,而没有办法借助别的外力。
放着驰道开出的好条件不用,省钱省力省人工,非要从无到有开一条铁路线出来,不是脑子抽了吗?
简简单单一个道理便将朝廷里赞同第二条路线的声音压了下去,李二也不得不收起一劳永逸的想法,老老实实沿着驰道建设铁路。
如此,在朝廷里形单影只的王芝才有了底气,否则他根本没办法和李春争吵。
因为第二条路线就是李春设想出来的!
这丫的又犯了赵州桥的病,想弄一个旷世工程。
可惜,这丫的脑子里只有图画,没有半分钱的概念,被沈晨狠狠臭骂了一顿。
“呸!”
老实人王芝见李春冲他冷冷哼了一下,狠狠一口口水吐在地上,“憨货!”
第412章 痛斥李春
尽管洛阳刺史等人盛情款待,洛阳百姓千呼万唤请求沈晨留下来,但沈晨还是只在洛阳待了十天,对整条铁路线的设计审查结束之后,便急急忙忙赶回了学院。
临行前,沈晨把李春叫到一片小树林里,狠狠臭骂了李春一顿。
“你想名垂青史想疯了吧?啊?设计第二条铁路线的时候我就应该狠狠说说你,但并没有,知道为何吗?”
被一个小他几十岁的人指着鼻尖骂,李春老脸红得比苹果还要厉害,但想到沈晨只不过看着年轻,实则岁数至少几千岁,便也没了逆反的心思,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还请仙师受教!”
李春深深地拜了一下,但眼神坚定,并不认为自己设计的第二条铁路线有什么问题,除了王芝太小气以外,绝对是最完美的一条线路。
沈晨那里看不出来他眼神里那点东西,他在后世当老师时,学校里有几个打死都不改变教学方法,坚决不依照最新的教学纲要教书的老教师就是这幅德行。
“因为我要看看,你能不能在和王芝的争吵中自己领悟!你以为你的就是正确的,因为你所设计的确实很好,看上去很完美!觉得我错了,朝廷错了,李二也是错的,因为以你建造赵州桥的经验来看,要想经受得住风吹雨打,就必须另走他路,不能循规蹈矩,否则,天都会塌下来。”
“仙、仙师如何知晓。”
李春震惊了,没想到沈晨三言两语便将他心中最深层次的小心思讲了出来,顿时呐呐不能言。
沈晨气得胸膛剧烈起伏,他能不知道吗?
他太熟悉了!
后世各个学校里都有几个老教师,他们一生堪称传奇,从一穷二白的时期便开始教书育人,经历过数次变动的风吹雨打,光荣而伟大,旗下人才济济,培养出的社会精英不计其数,便觉得自己的用了一辈子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一旦改变,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甚至是在杀害学生。
所以,当教育改革开始后,他们坚守自己的思维,丝毫不向吸收了东西方全新教育理念的教育改革妥协。
说要减负?不行!减负就是让学生学得少!你们这是在残害一个孩子的生命!
说要减少作业量?不行!作业是给孩子温习功课的最佳途径,作业布置得少了,孩子温习的内容不够,孩子还怎么能学到好东西?你们这是把好学生变成坏学生!
说要不占用体育、美术课?更是无稽之谈!那些偏科外科能和语文数学两门主科相提并论吗?本身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就少,如果还不能占用偏科外科的时间,孩子们怎么学习?孩子的分数难道和体育、美术相关吗?考不起好的学校体育、美术老师能负责吗?你们这是在谋财害命!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 (风起大唐) 七猫中文网VIP2021-11-23完结119.88万字穿越大唐,成为八岁孩童,大唐皇帝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开局觉醒系统,参...
-
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起点VIP2021-08-29完结自从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的霍刚,发现自己面前的汉代玉门关活了之后,这个残酷的西域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