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把城池变成一座冰城,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将城外的敌人拒之门外,但是这样做付出的代价也一样身大。
首先是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冰开始融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墙,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城墙肯定出现许多伤痕,甚至有坍塌的危险。
其次就是现在城外的鞑靼人已经有一万人,这么大一群骑兵,他们对乐安洲没办法,但是他们可以吊装方向,朝着辽东其他城池、卫所进发。
那些城池的人估计也没人知道冰城防守这个办法。
这样一来,就算乐安洲没事了,可辽东其他城池卫所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因此战死,多少城池被鞑靼人攻破。
所以此时大厅的众将一点过年的喜庆都没有,反而更加担心了。
“行了,都别一副愁眉苦脸的样了,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我在这座城里,那些鞑靼人元宵节之前是不会乐安洲的。”楚宁似乎知道这些人在担心什么,所以他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
众人纷纷抬起头,一脸惊讶地看着楚宁,他们没想到楚宁不仅知道他们担心什么,而且开口就说出来了。
他们不知道楚宁那里来到自信,竟然能这么确定鞑靼人不会离开,要知道鞑靼人现在已经不是蒙元时期了,他们现在已经落魄。
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从原本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因为被大明赶回了草原,就算他们带走了再多的金银珠宝,可对于一般的牧民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
金银再多,也不能取代生铁铸造的铁锅,也不能用那些东西打造日常用品,也不会用来打造刀枪箭矢,除了彰显身份之外,金银在草原一点用处没有。
所以,有些时候,鞑靼或者瓦剌进犯大明边界,并不是为了什么恢复昔日的蒙元,而是实在过不下去了。
在进犯大明边界中,时常看见鞑靼或者瓦剌人‘视金钱如粪土’,却为了一口铁锅大打出手。
历史上,瓦剌的日子相比于鞑靼,在这个时期要好一些,虽然瓦剌对着的是大明西北边陲,但是那里防守却相比于辽东要松懈的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大明,经过宣府一战之后,在楚宁和朱祁镇的强力推行之下,军改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现在在大明的边界,已经很难看到鞑靼或者瓦剌进犯了。
相反,倒是明军时常进入草原,对瓦剌的一些靠近边界的部落进行剿杀。
这样一来,瓦剌的日子过得就很艰难了,当然,楚宁不是那种战争贩子,在军事上取得优势之后,楚宁力排众议,在于瓦剌的边界开放互市。
这样一来,瓦剌人就可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铁锅等生活物资,而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夺。
虽然瓦剌在之前面对明军的时候,总是占据一些优势,但是毕竟抢劫这种事是要拼命的,稍有不慎就是为了一口铁锅,一个瓷碗搭上性命。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能通过贸易获得这些生活物资,他们放牧的牛羊就可以换来,除了极少数人,谁也不愿意在提着脑袋去抢劫了。
这样一来,大明边界竟然出现了难得的安定。
但是鞑靼这边就不一样了,因为鞑靼的领地一直都是靠近大明的京城,所以大明在这里一直都派驻了重兵,并且都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军队。
而鞑靼人也一直幻想着能恢复蒙元的荣光,所以双方在边界上,经常发生冲突,所以在东部边界,大明一直没有开放互市,因为楚宁的战略就是秦灭六国的战术。
那就是远交近攻,和相对较远的瓦剌保持一种合作的关系,而对于临近大明京城的鞑靼,则是穷追猛打。
鞑靼人很郁闷,但也没办法,而且这种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了。
大明京营的军改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正在逐步开始在边界进行轮换改革,因为宣府一战的原因,大明边界军改的第一阶段是在西部边界。
而东部鞑靼这边,因为离京城近,所以改革相对较晚,毕竟这里随时可以得到京营的支援。
而现在,楚宁原本只是想考察一下辽东的情况,他心中一直对大明失去辽东,甚至东北这件事耿耿于怀,而正是因为大明的放弃政策,才给了女真人崛起的机会。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鞑靼和瓦剌的牵制,大明之前的主要,甚至是全部经历都放在和蒙元参与的交战之上,也就忽略了悄悄发展的女真的关注。
楚宁这次来,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阻止女真崛起,或者说将女真的发展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辽东遇到这种事。
有好几个夜里,楚宁都在想,徐有贞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自己难道真是灾星附体,走到哪都有战事。
不过他也仅仅是稍作怀疑,毕竟他走的这条路注定就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想要让大明发展起来,那和周边那些势力的交战就肯定不可避免。
这一点在奥斯曼的时候楚宁就知道了,一路走来,楚宁惊慌过,害怕过,但是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他觉得既然上天给了他一个穿越的机会,他就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衰败,不能看着华夏走向没落。
为此,楚宁不惜赌上自己的一切,不要说什么名声,就算是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楚宁也在所不惜。
现在鞑靼人就在城外,楚宁之所以笃定他们短时间内不会离开,是因为他先知先觉地知道,满都鲁一直想要恢复他们黄进家族的荣光。
重新统一蒙元诸部,而作为打败全盛时期也先的楚宁,就是他最好的踏脚石。
只要他活捉、杀死、甚至打败楚宁,他就有足够的资本,收拢蒙元诸部,甚至想瓦剌发起统一战争,这一切的一切,就要看满都鲁能坚持多久了。
不过楚宁却猜到,满都鲁就算是再那冰城没办法,他也要待到十伍之后,不为别的,因为他也抱着一丝幻想,希望楚宁能在春节之后出城和他作战。
第413章 乐安洲之战(下)
“我今天召集大家来,不是告诉你们我的推断,就算我推断是正确的,但是我也不打算这么做!”楚宁这话让大厅的辽东众将有点摸不着头脑。
楚宁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楚宁还要带着他们出城和鞑靼人硬拼不成!
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当初在城门之战后,明军的人数已经和鞑靼人相差不大,士气更是此消彼长,那个时候楚宁带着他们跑到鞑靼人的大营,完成了一次‘检阅’。
然后就回来了,当时众人一头雾水,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当时如果明军强行进攻鞑靼人的大营,就算不能把鞑靼人歼灭,击溃他们还是问题不大的。
可是,现在城外的鞑靼人的援军已经赶到了,城外的鞑靼人已经过万,而他们这边还是只有一千五百人,和六七倍的鞑靼人作战,他们心里还真没有多少底气。
不过现在他们却始终觉得,如果楚宁真的下令让他们带兵出城作战,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甚至还有点小期待,现在在他们心中,楚宁绝对是武侯一样谋定而后动的典范。
可以说楚宁从来不大没把握的仗!
当然,这也是一种美丽的误会,要知道在不久之前,宁王叛乱的时候,楚宁都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如果不是张玮的出现,楚宁现在已经变成忠烈祠的一个牌位了!
不过他们就算知道,也会认为那是楚宁诱敌深入,麻痹宁王的一个策略。
“大家都是武将,我就不绕弯子了,今日午时,我将带着你们,率领一千大军出城,消灭对面的鞑靼人!”
楚宁这话说完,就能听到下巴掉落的声音,众将虽然已经做好了楚宁要出城作战的准备,但是他们没想到,楚宁竟然这么疯狂。
他们听到楚宁的话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疯了’,这为镇海侯疯了。
不说先前大好的机会他们没有进攻,就算是现在他们依然在士气上高于鞑靼人,并且对方的援军也是长途跋涉赶来的,就说双方兵力的差距摆在那,他们看不到一丝胜算。
因为鞑靼人的战斗力可是不比明军差,甚至还要比明军强上不少。
现在出去,和送死有什么两样!
“侯爷,此时鞑靼人援军刚到,士气肯定高涨,咱们是不是要避其锋芒,想必现在辽东其他卫所也应该知道乐安洲被困的消息,只要咱们坚守下去,咱们的援军也会尽快赶来。”赵广兴上前劝阻道。
“什么话,难道说就因为鞑靼人几个援军,就让老子躲在城里做缩头乌龟不成!”楚宁有些愤怒地说道。
众人听了楚宁的话,这个郁闷啊,什么叫缩头乌龟,还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现在城外是上万的鞑靼大军,你倒好,带着一千人就出去了!
就算把全人男女老幼全都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而这里边能勉强算是战士的人,不过两千人,而楚宁显然不想这么做。
虽然楚宁这么做也是为了城中的安全着想,所以他留下了五百军队,不管城外战斗情况如何,有冰墙的加持,乐安洲肯定不会被鞑靼人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