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宁当然看出来是这对父子在‘演戏’,也知道朱见深一直想要跃马疆场的心思,可是他也知道,京城更加需要朱见深!
朱祁镇这货能在疆场上出什么幺蛾子还真说不准!
而且,既然这是朱祁镇的‘复仇’之战,楚宁当然不会参与,不然就算打赢了,朱祁镇心里也不会高兴。
哪怕是楚宁帮他也不行!
这不是他和楚宁之间有什么隔阂,而是像楚宁说的,这是朱祁镇作为男人的一次复仇之战!
“这不是没办法吗,先生是不知道啊,太后和皇后上吊都用上了,这小子就是油盐不进,所以只能求助先生了。”朱祁镇显然没有因为被楚宁拆穿感到尴尬。
况且楚宁说因为楚倾云,显然是已经开始接受朱见深这个女婿了。
其实楚宁对朱见深并不是像他嘴上说的那么讨厌,甚至他很喜欢这个孩子。
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对于这种包办婚姻很抵触,尤其是朱祁镇竟然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指婚,在别人看来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在楚宁看来就是朱祁镇狡诈。
更何况,自从明仁宗开始,老朱家的皇帝似乎就没有几个长寿的!
这才是楚宁一直反对这桩婚事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在看来,他还是被史书骗了。
史书上只对嘉靖这样比较‘出名’的皇帝记载了嗜好丹药,其实从朱棣开始,明朝的皇帝就对长生不老有着几乎疯狂的痴迷。
不过现在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楚宁的影响下,首先是朱祁镇就戒除了这种东西,尤其是楚宁拿着一只活鸡做了一个实验之后,朱祁镇更是差点把那些给他炼丹的道士全都给咔嚓了。
楚宁拿着朱祁镇平时服用的丹药,喂给了一只御膳房的活鸡,虽然只有半颗,可是不到半个时辰,原本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就奄奄一息了。
自此,朱祁镇就再没有服用过任何丹药,并且还学着楚宁加强日常的锻炼,身体简直不要太好,况且,朱见深是朱祁镇的长子,那个时候,朱祁镇还没哟开始服丹。
加上朱见深自小就跟在楚宁身边,自然对所谓的长生不老丹药嗤之以鼻。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楚倾云并不抵触朱见深,甚至还时常偏袒朱见深。
把自己的月奉银子‘借给’朱见深,那更是常有的事。
“先生,话说回来,太后时常提起,说倾云这段时间很少进宫,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还特意让我给孩子带了些东西。”朱祁镇一脸谄媚地拿出礼单。
楚宁瞟了一眼,好家伙,百年辽东参三支,东珠五十克,南海走盘珠六十六颗,一大串名贵药材珍宝,显然老太太是下了血本的。
当然,也看出孙太后对楚倾云十分喜爱。
出身平民的孙太后,虽然没有豪门大户的那种身份偏见,但是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后和太后,眼光,尤其是看女孩子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
她虽然不怎么喜欢楚宁,主要是因为楚宁不守规矩,对朱祁镇这个皇帝也是少有敬畏,却并不影响她对楚倾云的喜爱,闲着没事就招楚倾云进宫说话。
张皇后更是把楚倾云疼到骨子里,楚倾云文静恬淡,却不失威严,尊重长辈,亲近随和,却有礼仪不缺,是她心目中最佳的儿媳妇人选。
“朱见深长大了,他有祖宗的热血,这是好事。其实,如果不是这次形势凶险,让他跟着你去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他也是上过战场的人,对战场的残酷并不陌生。
可是能让你御驾亲征已经是朝中大臣的底线了,这次大战,不是一般意义的国战,他关乎的是大明今后百年的气运,需要朝中上下,万众一心,马虎不得啊。”楚宁难得正式地说道。
“啊?是啊,此战之后,大明兵峰所指,谁人敢缨其锋!就像先生所言,我们这一代人,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他们就能安享太平,就能专心治理国家。
不用再像我们一样,日日为边讯担忧,时时防着敌人的入侵。”朱祁镇听到楚宁这么说,先是一样楞,然后也心有所感地说道。
“一边呆着去,什么叫打完了,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我们这次最多就是把那些蹿起来的苗头打下去,当年太祖和太宗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你看看,这才过去多久,你又不是没见过太宗的英武,不一样让人家像撵兔子一样,撵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楚宁不屑地说道。
朱祁镇脸颊抽动了半天,才平复心情,这话也就是楚宁敢说,换成旁人,朱祁镇早就火了。
这可是朱祁镇视作一辈子的伤疤,这次如果有人敢拦着他,结果一定很不美妙,这是他洗刷耻辱的机会,不像之前那次亲征,这次朱祁镇有着十分强大的信心。
这不是别人拍马屁的狂妄,不是虚无缥缈的自信,而是因为他对大明现在军力的信心。
快十年了,他也算是卧薪尝胆,顶着巨大的压力,支持楚宁军改变法,现在的成效,不用他自己说,只看那些数字,就让人惊讶无比。
大明现如今的常备军队有一百五十万,虽然比以前少了将近一半,但是战斗力却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远远超出原来。
现在,大明已经停止修建长城边塞几年了,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必要!
现如今,不管瓦剌是出于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大规模骚扰边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明的军队,现在已经完全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第563章 郑晨良的野望
边军如果没有主动出击攻击瓦剌或者鞑靼,简直就是耻辱,更耻辱的就是你出去了,连敌人的毛都没弄回一根来。
自从军改之后,大明的尚武风气重新被点燃,尤其是楚宁对军人的各种照拂,把军人的地位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大明子民已经把从军杀敌,视为一种荣耀。
每年国子监、皇家书院、皇家军事学院,甚至京城所有私塾的学生,都要到忠烈祠去祭祀英灵,京城的百姓,阵亡将士的家眷,更是自发地到忠烈祠瞻仰祭奠。
文人墨客更是在那里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现在的大明,没有宋朝那种武人低贱的观念,甚至有不少投笔从戎的例子,传为士林佳话。
“男儿自当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已经是许多读书人的新志向了。
尤其是楚宁这个例子摆在那,一个宣府边荒之地的秀才,现如今是大明朝公认的战功第一人,战神一般的存在,更让许多书生向往之极。
这一点都不矛盾,虽然楚宁的变法,以及楚宁对文臣武将的言语,都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那,那就是楚宁上马开疆,下马安民的能力!
在朝廷有意图的引导下,现如今的大明,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对征战沙场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将其视为一种荣耀。
这完全得益于楚宁推行的军改,将士阵亡朝廷有抚恤,有勋章,有牌匾,不仅让将士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更是让他们的家人能享受到无上的荣耀。
以前,在乡野之间,一个秀才,一个举人,就能趾高气昂地傲视乡里,现在,一枚金灿灿的勋章,一块“国之烈士”的牌匾,就能让知县大老爷步行施礼。
而支撑这一切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话语,而是实打实的财力!
大明现在的财政收入,不仅能支撑庞大的支出,每年的结余可以让朝廷放开手脚施展抱负。
以前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勉力支撑现在朝廷满世界修路、修堤、建船,官员的薪俸,士兵的军饷,从来没有拖欠,就这,还有大量的结余。
朱祁镇每每想到国库的结余,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觉得,就算是老朱在世的时候,也没有他现在富裕,他是大明立国以来最富裕的皇帝,这一点除了不能只说之外,是朝野上下公认的!
正因为如此,朱祁镇对复仇充满了信心,他觉得如果这样自己都不能一雪前耻,那自己这辈子就真的没机会复仇了。
“这次出兵,不管对方多少兵马,你只要稳扎稳打,也先就算长出犄角来,也不可能翻身,切记不可轻敌冒进,急于求成!”楚宁一脸严肃地说道。
“先生的话,我记下了!”朱祁镇正中地点点头,他知道,楚宁现在是在提醒他,就是怕他被复仇冲昏了头脑。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把那些该死的臭虫给捏死,虽然他们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些家伙着实让人厌烦。”朱祁镇咬牙说道。
“嗯,不错,目前看来还算清醒。我想那些人现在应该不多,不然当初赵王谋反的时候,这些人就算不是全部出动,也会有一部分出来助阵。
既然没有出面,就说明郑晨良对这些人的使用极为小心,而且这些年过去了,有不少人主动找朝廷投案,有些人是被挖出来,还有其他情况。
这么算下来,郑家就算布局在严密,也损失的七七八八了,现在能用,有用的也不多了。
不过,能隐忍到现在的,不是官职不高,就是身居高位,想找出这些人来并不容易。”楚宁若有所思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