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而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可是有什么办法!不管是也先,还是脱鲁不花,在这种情况下,能救出前锋大军已经很侥幸了,他们根本不敢冲击明军!
“就这么点啊!我看着刚刚怎么也有两千头,怎么就收回这么点肉来,陈怀,是不是你私藏了!”朱祁镇看着陈怀递过来的清单,有些不满地说道。
“陛下,你这是冤枉末将,末将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藏战利品啊,再说就是一些牛肉,末将还不至于。少时少了点,不过都是上好的牛肉。
虽然不能让将士们敞开吃,可每人份上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还是没问题的。”陈怀撞天屈地说道。
他现在有点怀念楚宁了,楚宁虽然也很霸道,可是却很讲理,如果是楚宁在这,肯定不会抱怨牛肉太少。
作为现在装备地雷的首创者,楚宁当然知道地雷的威力,就算楚宁不知道,但是刚刚地雷爆炸的威力,楚宁也肯定能计算出个大概的结果来。
朱祁镇虽然临阵指挥各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就是有的是有有点不讲理。
不过陈怀想想也就释怀了,朱祁镇这些年在京城也是憋坏了。
其实,陈怀心中对楚宁和朱祁镇之间的感情无比羡慕,楚宁从来不把朱祁镇当做皇帝,除了在正式场合,楚宁会‘老实一点’,私下里那是真不把朱祁镇当皇帝啊。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楚宁对朱祁镇‘出言不逊’也不是一次两次,简直就是常态。至于朱见深,那就更不用说了。
想当初,楚宁从海外归来的时候,朱见深就一直跟在楚宁身边,朱祁镇不止一次地抱怨,自己这个儿媳妇是挺好,如果不是朱见深太子身份的限制。
说不定朱见深都能直接入赘楚家!
朱祁镇其实是羡慕,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可他们老朱家的皇帝,又是最有人情味的,朱祁镇也想像楚宁和朱见深一样。
像普通人家的父子一样相处,一样嬉笑怒骂。
如果说楚宁对朱祁镇还多少给点‘面子’,那朱见深简直就跟楚宁的儿子差不多。
那真是说打就打,说骂就骂,都不在有半点犹豫的。
问题是就这样,朱见深对楚宁也从来没有一点抵触,光是陈怀知道的,楚宁几乎没半个月都要撵一次朱见深,如果不是朝廷有制度,不允许太子夜宿在外,朱见深肯定就彻底常驻在楚宁家里了!
就这,朱见深几乎每天都要到楚宁家报到一次,一去就差不多是一天。
此时朱见深,正一脸笑容地举着酒杯和众大臣畅饮。
没错,辽东井源的正式捷报已经传到京城,整个京城一下沸腾了!
五万大军,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鞑靼人精心构筑了一个多月的防线,彻底冲垮,一战下来光是俘虏就抓了五万多!
朝廷这次的战报详细的简直让人无法相信,如果是以前,为了鼓舞人心,这次大战之后,捷报肯定是歼敌数万,俘获十余万。
就算是良心发现实报,也是俘虏鞑靼战士六万余,可这次确实将前方的战报,几乎一字不差地挂在顺天府衙门的八字墙上!
加上之前那些商人带回来的消息,以及陆陆续续回来的商人,你就算再不相信,也找不到一点反驳的理由。
数字可以造假,可是牛羊这些东西你怎么造假!
如果是没开战之前,或许大明还能从草原互市上购买一些牛羊,可现在开战了,除了辽东,整个北方没有一块静土,所以,牛羊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可现在,随着前往辽东商人的返回,京城牛羊肉的价格简直暴跌。
朝廷作假有可能,可这些商人会赔本赚吆喝?!
再说那些牛羊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想买不管你是在京城的市场,还是到城外的牛马牲畜交易地,直接买就是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战马不能买,这东西现在还是战略物资,收到极其严格的管控。
可那些商人带回的话,却让京城的百姓都快乐疯了,缴获的战马不少,只是兵部和户部都比较小心,不敢多卖,都察院的官员更是两眼冒着红光盯着!
就现在这些战马,还是都察院的官员挑了又挑,选了优选的次品!
这才叫大胜,这才叫真正的战报!
你说少了,百姓们都不相信!
为此,京城的宿老专门上了万民折子,就是希望太子朱见深能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给大明的将士们庆祝一番。
朱见深一高兴,就来了一个大庆典,百官在太和殿大庆一天,就是当值不能参加的官员,也有一份小礼物送上。
这个时候,难道还有什么比一个捷报更鼓舞振奋人心的吗!
要知道,之前,虽然朝廷极力维护,但是民间也一直很担心,上百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围攻大明,这个时候,京城能保持不乱,已经是朝廷上下齐心的结果了。
也是百姓们发自真心支持的结果,可毕竟局面摆在那,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无比压抑的。
可是现在,一份捷报传来,让朝野上下振奋了起来,虽然只是辽东一个不起眼的偏师,击败的也是‘一小股’敌军,但也足以让京城上下士气大振。
“诸位臣工,今日辽东捷报传来,孤提议,这第一杯酒,敬前线浴血的将士们!”
第648章 庆典
“太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海宁县主到!”
正在这时,大殿外传来一阵高唱,朱见深先是一愣,然后撩起袍服朝大殿外跑去,群臣也赶紧起身。
虽说大明对后宫与外臣相见有制度,但是这种时候,没人会提出什么,毕竟这种大庆典,太后带着皇后出现也是应有之义,谁叫朱祁镇跑到塞北去了呢。
只是楚倾云来干嘛!
没错,海宁县主就是楚倾云!
当初这事,好像除了一门心思的朱祁镇,别人根本不在乎这些,楚宁对所谓的县主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就连一直对楚宁封赏有敌意的朝臣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不是朝臣们不想反对,而是和朱祁镇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比起来,封个县主确实算不了什么,况且这个县主还是将来的太子妃。
人家自己家里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呗。
可是此时楚倾云此时出现在这,似乎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毕竟男女有别,别说他一个国公女儿,就算他是县主,也是待字闺中的少女,何况他还是朱见深的未来的太子妃,这么抛头露面不合适吧。
一个御史刚要起身,就被身边的同僚拉住了,“想出名换一个,这种事最好别冒头!”
开玩笑,现在正是朝野欢庆的时候,人家楚倾云就算不是什么县主,不是未来的太子妃,但人家是燕国公的女儿!这种身份出现在大殿之上,也说得过去。
“孙臣参见太后!儿臣参见母后!”朱见深刚走到大殿正中,孙太后就带着张皇后和楚倾云走了进来,朱见深紧走几步上前行礼道。
楚倾云也赶紧侧身避开朱见深的行礼。
这个细微的动作落在群臣眼中,顿时对楚倾云好感倍增,这孩子知书达礼,完全不像是楚宁那个家伙。
“太子不必多礼,平身吧。”孙天后虚抬一下手说道。
“哀家这时前来,不为别的,听说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上下欢欣鼓舞,哀家一介妇人,不能为前线将士做别的,这是哀家一点点体己的银子。
此时天寒地冻,太子就代替哀家为前线的将士们,买上一件棉衣御寒,也算是哀家的一份心意了。”孙太后说完,有宫女躬身递过来几张银票。
朱见深赶紧推开,“太后,虽说此次国朝面对百万贼军,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太后体己之钱,请恕孙臣万不敢接!”
可孙太后似乎并没有搭理朱见深,“这是哀家和你母后,还有海宁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还有,这是海宁家里给燕国公的几封信,你看看,如果没有什么违禁的事,就麻烦太子让人送到前线吧。”孙太后说完转身带着张皇后和楚倾云离开了。
张皇后和楚倾云期间一句话都没说,仿佛根本没有出现一样。
朱见深看着孙太后缓缓走出大殿,那个宫女还在那举着银票,朱见深接过银票,对着孙太后出去的背影深施一礼。
大殿中的群臣也齐刷刷施礼,这才是真正的贤后!
当然,楚倾云也不错,和他那个什么事都只认钱的老爹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殿下,微臣”
“不用了,这次是海宁县主要给他父亲带信,才撺掇这太后和皇后来的,你们不必放在心上,孤还是那句话,我大明还没有到需要百官捐款支撑战争的时候!
如果诸位觉得想要做点什么,那就请诸位尽心竭力辅佐孤治理好大明,等待父皇凯旋,四方捷报的时候,也能让父皇和出征的将士们看到咱们这些人没有辜负他们!”
朱见深这话说完,大殿中的群臣登时两眼冒火,是啊,前方将士们杀敌报国,他们在后方自然也要恪尽职守,当然不能辜负将士们的一片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