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太子,二哥说得对!这四万胡人骑兵,只是司马懿拖住我骑兵的诱饵,司马懿把他们看得无比珍贵。
  所以,这支胡人联军不会与我大汉铁骑血拼,只会与我绕圈子,我骑兵在凉州有惊无险。”
  “那……二位弟弟的意思是……”
  “太子,张掖与我的联系只是暂时中断,我可往张掖发一封信,告诉他们榆中渡只是暂时受阻,我在关中的战事顺利,令赵统、马岱二将以张掖为据点,慢慢地与敌周旋,千万不要急着返回。”
  “不要急着返回?”诸葛瑾疑惑地盯着钟会,不解地问道:“我在关中战局不利,若我主力骑兵早日回援,必能更快地扭转颓势,为何不急?”
  “叔父,司马懿阴着呢!”诸葛瞻盯着几人案前的酒,吞了口口水,慢慢地说道:“榆中渡被魏军占领,我在凉州的骑兵必能获得消息;此时,他们会认为关中已被魏军所得,必会乱了方寸而急着回援,胡人联军就有机可乘。同时,他们受阻于黄河,若急着强行渡河,必会受到蒋济的阻截而伤亡惨重。”
  诸葛瞻解释一番,诸葛瑾恍然大误:“瞻儿说得没错,司马懿果然阴险!若我没有飞鸽传书之法,我凉州的骑兵就无法获悉关中的军情,确实会急着渡河返回!”
  “堂弟,你……是不是……刚从司马懿的军帐回来?否则,怎会将他的计划看得如此透彻?”诸葛融激动地说道:“若不是堂弟和钟会兄弟的提醒,咱们出散关去取榆中,必中司马懿之计;若不及时通知凉州的骑兵,这也要中司马懿之计,这厮果然奸诈!”
  “太子,诸葛将军,既然咱们看破了司马懿之计,那就不要心急。”钟会也吞了口口水,然后说道:“我可给诸葛恪将军写封信,令他以骑兵拖住徐质和戴陵,再以主力步卒去取丰水;
  只要子午道告急,榆中的蒋济必会引兵回援。届时,我再派一支步卒去取榆中渡,待我主力骑兵回援之日,就是司马懿大败之时。”
  诸葛瑾郑重地点点头,刘璿也不犹豫,立刻写下两封信,命人飞鸽传书送往张掖和大散关。
  “报……太子,诸葛将军,魏军又在攻城!”
  “魏军每日都在攻城,何必紧张?”刘璿不解地问道。
  “太子,魏军……有新的攻城装备……从未见过……”
  “从未见过?”刘璿奇怪地问道:“是何装备?”
  “呃……看起来像冲车一样,有轮子……还有梯子……梯子比城墙还高……”
  校事说话的同时,刘璿、诸葛瑾、诸葛融已经出了大帐,迅速往城头而去。
  “唉!我以为什么装备呢,不就是云梯嘛!”刘璿不屑地说道:“连弩和滚木伺候就行!”
  其实,在众多将领的口中,攻城时所用的梯子都称「云梯」。
  其中,最常见的是简易的竹梯或木梯,两个兵卒就能抬着冲向城廓。
  另一种云梯,自然是带着轮子的折叠式云梯,它可推到城下,梯子展开之后,经常比城墙比高。
  然而,这种云梯看似精巧,却与简易的云梯一样,攻城的兵卒,还是只能顺着梯子往城上爬,只不过高了一点而已。
  “司马懿疯了是吧?”诸葛融不屑地说道:“咱们刚才还在夸他聪明,没想到如此愚笨!他运来一台云梯,至少需要数十个兵卒,把这些运力用来运粮该多好!”
  “可惜,实在可惜!”刘璿摇摇头说道:“子午谷六百多里,这些云梯他花了一月才运来,几颗燃烧弹扔下去就没了,可惜!太可惜了!”
  “报……太子,诸葛将军:又有一队魏军绕过北门,往汉城方向而去!”
  “太子,魏军是想分兵攻我各城。如此一来,他们更难攻取,我可放心矣。”诸葛融笑道。
  “其实不然!”诸葛瑾正色说道:“魏军看似整日攻我汉中,实则不停地往汉城方向增兵。他们的目的并非汉城,而是阳平关!”
  “阳平关?”刘璿不屑地笑道:“司马懿没有到过汉中,更没去过阳平关;若他看知道阳平关之险峻,知道我在阳平关屯有重兵,他将为自己的计划后悔,哈哈哈!”
  “不错!阳平关有诸葛攀和诸葛绰镇守,我等可放心矣!”
  城上几人在哈哈大笑时,钟会和诸葛瞻也没闲着:
  二人偷喝了几口之后,各找来一个空酒坛,将堆在帐中的各个坛里的酒分别倒出一些,两个空坛很快就被装满;
  少时,二人欣喜地舔舔嘴唇,兴冲冲地抱着洒坛返回自己帐中,然后若无其事地来到城头。


第572章 阳平关
  司马通的后队押运粮草军资,与司马泰和司马绥汇合之后,三将依照司马懿之法,分兵佯攻汉城、汉中城和乐城,其主力兵马却绕过这三城,直奔阳平关而来。
  上一次魏军兵临「阳平关」,还要追溯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
  当时,由张鲁之弟张卫驻守「阳平城」,他「横山筑城十余里」,在阳平城之前依抵山势,筑起一条十余里长的城墙,再以数万重兵坚守此处。
  曹操本以为阳平关依托南北两山而建,其跨度非常大,易攻难守,必能一举攻克。
  然而,由于山势险峻,难以攀登,曹军连攻数日,死伤惨重仍不能克。
  片人意外的是,曹操连攻击多日而不得,却因为一队迷路的士兵,误闯张鲁军的营寨而侥幸取胜,这确实是曹操的运势。
  “将军,再行两里,前方就是阳平关!”一名参加过当年战斗的老兵说道:“将军,那算不得什么关隘,只是一道十几里的城墙罢了。”
  “不可轻敌!”司马绥正色说道:“当年,我武皇帝麾下猛将如云,却没能正面将其攻下,我此行才六千兵马,如何能取之?”
  “堂兄,诸葛瑾纵然兵力不足,他不会忽略阳平关之防御。不过,他在汉中、汉城、乐城才三千兵马驻守,他又能在阳平关部署多少兵马?
  再说了,我敢绕过三城直取阳平关,他诸葛瑾也难以预料吧?
  七叔不是说了嘛,羊祜将军还引着数万大军来援,不日就将赶到,我要攻取阳平关,还不是易如反掌?”
  “话是如此,只希望他们早日赶到。”司马泰谨慎地说道:“蜀军的主力也在从陈仓道撤回,我若抢在蜀军之前攻下阳平关,此次的汉中之战就再无悬念。”
  “堂兄,你实在多虑了。”司马泰不屑地说道:“蜀军无法料到我速取阳平关,他们根本来不及回援;再说了,就算蜀军有两千人驻守,这十几里长的城墙,这点兵马如何能守住?”
  “堂弟,你可别忘了,蜀军的装备多有优势,还是不要轻敌!”
  “堂兄,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哪有轻敌?我的腿受伤,这不过是巧合而已,蜀军守关兵力不足,这是事实!”
  “若你不轻敌,蜀军的标枪飞来之时,为何没有躲开?”
  “堂兄,你这话就难听了!蜀军的标枪那么快,几人能躲开?你说得倒容易!这一枪没刺到你的腿上,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吧?”
  “两位贤侄,不要伤了和气。”司马通对司马泰说道:“你堂兄的话很有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
  “报……将军!前方哨探,他们……没有发现阳平关……”
  “没有发现阳平关?这是何意?”司马通不解地盯着信使,又瞪着几个带路的老兵:“莫非……你们带错了路?”
  “将军,绝无带错。”一个老兵拍着胸脯保证道,他往东北方向看了看,指着山上破烂的城墙说道:“将军,你快看,那里不就是阳平关?”
  “噗!”
  “这……这就是阳平关?”司马泰望着山上残破的城墙,哈哈大笑道:“这个破墙还用取?恐怕一推就倒吧?你们有没寻错地方?”
  “将军,绝对没错!”另一个老兵肯定地说道:“在那道城墙之后便是阳平城!当年,小的手臂受伤,曾在阳平城中休养三日,咋会弄错?”
  “将军,没错,那里确实是阳平关!”又有一个老兵说道:“当年,小的跟随夏侯将军攻城,就是沿着那边的山崖爬上去。”
  几个老兵说得头头是道,司马通仍有怀疑,他指着前方蜿蜒的小道问道:“这条小道,可有名字?”
  “将军,这条小道被称为金牛道,听说……可以直通成都……”
  “不可能!”司马通肯定地说道:“从地图上看,金牛道确实可通成都。不过……为何阳平关建在侧方的崖上,而不是建在扼死金牛道之隘口?”
  司马通的话,包括几个老兵在内,几乎无人能够回答。
  长久以来,因为汉军在入蜀的几条要道处处设防,除了迁居汉中和蜀中的百姓之外,几乎没人能从栈道去往成都,就连最开始的两国贸易,来自魏国的商旅也没能进入大散关。
  另一方面,由于南边的剑门关扼着去往汉中的通道,魏军的细作很难从成都方向去往汉中。
  因此,在魏国军中,汉中通往成都的道路和地图,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司马通没有说错,前方的金牛道确实通向成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