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所以,即便同舟社的情报系统领先朝廷不止一点半点,徐泽也从没有奢望靠情报趟赢。
他始终都只相信实力——让朝廷投鼠忌器,轻易不敢动手的实力。
因此,徐泽其实不太关心鲁智深是否是细作,
他关心的只是怎么处理这个有本事又有性格的“好汉”。
杨喜领着孙石进了门,自己便退了出去。
“石头,即墨刚出了一点小情况,事情是……”
孙石已经年满十九,身形完全长开,但整日依然冷着个脸。
听完描述,孙石果然没有纠结鲁智深作为细作的真假,
其人身上随时准备着炭笔和小本子,立即在本子上写到“如何处理?”
等他来的这会时间,徐泽已经考虑得差不多了。
“你马上回即墨,亲自带人处理这件事。”
“先彻查鲁智深这一路过来接触过那些人,有没有泄露机密信息。如果没有,就没必要再把他继续关着了。”
“找个地方暂时安置他,明白着告诉鲁智深,只是禁足,待这次行动进入第三阶段,便可以放他出来了,要是再乱跑,军法从事!”
“还有,让邓尤陪着他,顺便教他念念经,出家这么多年的僧人,一点本职业务都不懂,太不像话了!”
孙石多年来已经养成了速记的能力,很快便将徐泽的意思记下。
而后,其人犹豫片刻,单独起了一行,写下“这僧很特别?”
很特别?
算是吧。
从某种意义上讲,鲁智深是整部水浒之中,极少数甚至是唯一心怀侠义的好汉。
是真正能够代表“江湖侠义”的人,能不特别吗?
但是,徐泽没有正面回答孙石这问题,而是摇了摇头。
“没什么特别的,鲁智深和张青尽关系很近,咱们念点香火请,顺手而为就行。”
孙石跟徐泽的时间最长,也可以算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时唯一的亲人,
很清楚自家哥哥的习惯,知道徐泽言不由衷,
但他本就是极冷的性子,见哥哥不说,自己也不再问。
孙石做事雷厉风行,受领任务后就匆匆出了门。
徐泽没有再传杨喜喊人,而是双手交叠,置于脑后,回忆起自己这几年走过的路。
鲁智深是很多水浒迷心中的大英雄,也包括曾经的徐泽。
六年前,其人带着孙石出延安府,到华州寻史进时,
本可以稍稍拐个弯,顺便拜访一下鲁智深的。
但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徐泽最终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其后,得知鲁智深到了东京,他甚至都没有吩咐朱贵稍加留意此人。
因为,那个时候的徐泽已经清楚了自己的道路,
并清楚鲁智深的道路和自己的不是同一条。
本质上讲,他和鲁智深、宋江等人,各自选择的,是不同的“水浒”。
彼时同舟社家小业小,正是成型的关键阶段,还容不下鲁智深这尊大佛。
没想到,几年后,同舟社已经具备吸纳鲁智深的实力了,却又出了这档子事。
以鲁大师那“爽利”性子,
一旦放开对其的禁足令,怕是马上就会头也不扭地离开。
需要放下手头上的事,赶回即墨县去,
亲自找鲁智深说明情况,再以诚相待,留下他么?
徐泽略皱眉头,放弃了这个想法。
侠以武犯禁,像鲁智深这种有侠义心肠,又有好身手的“好汉”,
天然就受不了条条框框的约束,注定了与强调组织纪律的同舟社相互排斥。
没出这档子事的话,还可以慢慢转化,有了这个误会,你找他讲什么?他又愿意听什么?
身为统帅万军的副帅,王进不可能丢下部队不管,而陪着鲁大师吃肉喝酒。
而且,同舟社虽不禁酒,但什么时候能喝酒、什么时候不能喝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已经走上正轨的同舟社,招收新兵、提拔军官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
即便以王进的超然身份,这些不在他职责职责范围内的事,也不能擅作主张。
他在鲁智深一事上的所作所为,挑不出半点毛病。
纪律规矩就是同舟社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谁破坏它谁就要受惩罚。
徐泽作为社首,更不能为了某个人而坏规矩,即便这个人曾是他心中的英雄。
所以,他明知道鲁智深极大可能不是细作,
也要先派孙石去调查,以铁证还鲁智深清白,而不是靠自己的威望压下此事。
相对于同舟社耐以生存的纪律规矩,鲁大师个人的一点小委屈算得了啥?
何况这点小委屈,还是他自找的。
鲁智深最终要是愿意留下,徐泽当然高兴。
但他会留下吗?
这个世界,已经被徐泽这个江湖野人完全搅乱了,
没有了“替天行道”的梁山,而只有同舟共建的同舟社。
但在同舟社的控制范围之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大宋百姓还需要侠义,还需要哪怕并不存在的“替天行道”。
鲁智深如果坚持要走,也没必要拦,就让他回到江湖,继续他的传奇吧。


第十二章 天下第一人
强扭的瓜不甜,鲁智深也不是可以由他人主宰命运的人。
这事只是一个小插曲,鲁大师有他的江湖,而徐泽则有更多更重要的大事。
只有这些大事都办好了,这世上才不会再有“大事”,百姓也不会再需要以武犯禁的侠者,众多的“侠者”们才会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路。
心中想法通顺,徐泽收回了思绪,吩咐杨喜喊来外曹曹首王四。
王四到时,见徐泽正在伏案批阅公文,和孙石一样,其人也是徐泽的铁杆,自然用不着客套。
“社首!”
做困难事必有所得,经历六年的磨砺,这个年满二十五的青年已经气度大变。
王四蓄起了胡须,还有了妻儿,早不是当初史家村史进小跟班的模样。
徐泽放下笔,道:“不凡,莱州的情况超过预期,咱们原本的计划要调整了,交给你两件事。”
得益于莱州知州龚孝序的通力配合,“莱州之战”的第一步比原定计划顺利了很多,确实可以着手布局第二步了。
和整天冷着脸的孙石不同,王四笑脸迎人,极具亲和力,
与之相处如沐春风,经常在谈笑间,很多人便稀里糊涂地被他套取了想要的情报。
社首要说正事,王四立即严肃以对。
“社首请吩咐!”
“第一件,给朝廷施加压力,要求释放无故被扣押的同舟商铺人员。多找一些官员,人能不能放不放不重要,关键是要把声势造起来。”
“第二件,逐步向江南散布莱州匪患的消息,把事态说严重一点,就说朝廷已经调动西军参与平乱。”
王四有些疑惑,问:“朝廷尚未调西军参与平乱,这个消息是不是再缓一缓?”
徐泽笑道:“不用,‘莱州匪患’发生后,朝廷对这次‘匪患’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咱们得给他们提个醒。”
“再说,平乱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让大宋最强的西军袖手旁观嘛,也该轮到他们出手了。”
东京城,一派祥和。
大宋朝廷根本就没有出动西军的计划。
接到莱州匪乱的消息后,朝廷最初确实慌乱了一阵,也的确有调西军入京东平乱的建议。
但得知登州第二将出兵后,很快就没人再提这事了。
毕竟,大宋应对内乱的经验非常丰富。
平定内乱打的都是人海战术,一旦出现成规模,靠一地驻军无法解决的内乱,
都是先调动周边诸路、州的禁军,先完成封控包围,限制贼军流窜,
而后,再调精锐兵马,打败贼人主力,擒获或杀死其头目。
剩下的,就是下达特赦诏令,宣布免税之类的后续补救措施了。
一套连环拳下来,平乱的帅臣有战功,参战官兵得赏赐,当地百姓也能获得短暂的喘气之机,部分贼人甚至还能洗白,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基本就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因此,平乱的关键就是早发现、早应对、早封控。
只要封控及时,乱军基本就是必败之局。
随着登州第二将出兵莱州,密、潍也响应龚孝序的警告,动员官军封控要道的奏报传到东京城后,大宋君臣也就安下心来。
虽然徐泽部桀骜难驯,但战力是毋庸置疑的,
从以往的所作所为来看,其部平乱的决心和战斗精神更是有目共睹。
有登州第二将在,莱州之乱平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再调西军,时间上来不及,还空耗钱粮。
大宋政权虽然偏居一隅,但置州二百五十四、县一千二百三十四,
人口亿万,国力远迈以往任何一朝,
确实没必要为了被封控于一州之内,仅仅祸乱两县的小匪患,而打乱国家正常的工作节奏。
实际上,这段时间,大宋天子赵佶的心情极好。
一直不听话的登州第二将“乖乖听调”,流血流汗为朝廷剿匪平乱,
再次证明了大宋天威尚存,诸军无不慑服,此事值得高兴。
更高兴的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比一个争气,皇家喜讯连传。
先是继承了今上优良播种能力的皇长子赵桓,与其妃朱氏精诚团结,辛苦耕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