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若是在赵宋治下,像武大郎这样的外乡人跑到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店,仅仅各种保护费都能收得你怀疑人生。
武大郎在平南县待了六天,第一家分店正式开张后,其人便带着剩余的徒弟赶往下一站保州。
同舟社京东-辽东一体化发展大战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让大量的京东人跑到辽地寻求商机,辽东人来京东发展的也不少。
无数像武大郎这样的人乘坐海船南下北上,追逐自己的发财梦。
对这些大胆抓住商机的商贾来说,这又是一次能够“站在风口上”的莫大机缘,但对这一战略的决策者徐泽来说,这不过是同舟社大战略中的很小一环而已。
京东-辽东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更是政治、文化等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体化,而且,也不只限于京东和辽东两地。
享受同舟社优惠政策的行业不仅有特色餐饮,还有服装、建筑、文娱、畜牧等行业。
武大郎在徐泽的“指导”下,开发出的各种新式面点,配合辽东的奶、海东郡的糖,已经在京东地区展现了其极强的适应性,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相信要不了多久,高丽、金国的贵人们也将以能吃到武氏面点为荣,武大郎已经“站在风口上”,即将起飞了。
在徐泽的构想里,同舟社将用一两代人的时间,逐渐缩小辽地以至金国、高丽等地区在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宋地的差距。
若干年后,同舟社治下的百姓,说这一样的话,吃着同样的美食,欣赏相同的剧目,文化上才能逐渐趋同,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第九十一章 四大改革目标
京东大战期间,为了适应规模不断扩大的战争需要,同舟社军队大扩编,由战前的万余人暴增到战后三万多。
历次整编,都有大批旧军队官兵被淘汰,其中大部分以表明红五营接受朝廷招安诚意为由,还给了赵宋朝廷。攫欝攫
即便如此,剩余的人数依然不少,再加上京东各地没来得及反抗,就被同军接收的厢军,总数有上万之众。
这么多的旧军队官兵就算再拉垮,也是活生生的人,是可改造的对象,就不能不给他们活路。
同舟社的使命是摧毁旧世界,更是建设新世界,建设一个人人都有饭吃的新世界,只要愿意为新世界尽力的,徐泽都不会放弃。
所以,这些厢军愿意老实做事后,徐泽便安排工曹将其中专业精湛的工匠挑出,剩余的人则分成若干工程营,担负军粮运输、道路铺设、工程营建等任务。
事实证明,只要粮饷给足,又不用打仗的话,赵宋的厢军远比禁军更好用。
大半年以来,同舟社治下京东各地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便少不了这些厢军的功劳。
只是,这些做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徐泽不可能也从来没有想过一直养这么多不能打仗的“军队”。
世界上没有废人,只看有没有用对地方,必须为这些人以及日后整编剩余的军队谋得正确的出路。
另一方面,虽然徐泽对同军的改造目标是不再以杀人为目的,但实现天下大同的过程中,需要同军以杀人为手段打败所有的敌人,二者并不矛盾。
同军的属性和使命,决定了脱胎于赵宋的原军制越来越制约军队的发展,这种现状也必须改变。
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为日后同舟社的政权和军队建设埋下重大隐患。
徐泽对这些问题早就有思考,且一直在行动,前期组织的三批营以上军官覆盖式轮训,就是其中的步骤之一。
实际上,大战结束前,徐泽就已经有了进一步改革同舟社的初步设想。
这次改革以军队的调整为主,同时涉及政务调整,主要为了达成四大目标:
其一,优化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进一步加强同舟社对诸多海外领地的控制力和同化速度。
其二,建立军队信仰和荣誉体系,加强对军队的掌控,尝试对军队去封建化,建立一支为了天下大同之使命而战的全新军队;
其三,设立全新编制,以适应火炮列装后新战争形态的作战需求,为下步更大规模的作战任务提供战力支撑。
其四,裁剪军队员额,彻底解决赵宋遗留的厢军问题,把军费用在更新装备、改善官兵福利等该用的方面。
为了达成这四个目标,徐泽不仅安排相关职司研讨,拿出相应的改革意见。
自己也深入军中和民间,做了大量且细致的调研。
在三期军官轮训之后,他又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军进行轮戍换装和整训,以统一标准。
改革后的同军军制如下:
军务部三曹的设置不变。
从上次同舟社大改组至今的运行情况看,兵曹、战曹职能发挥较好,基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暂时不作调整。
宪曹主司教化之职,因社务部已有教曹,乃改其名为政曹。
政者,政治、权柄、政令之义。
徐泽并没有明确宪曹改名的原因,但由“宪”变“政”,足以让众人明白军务部三曹“两大一小”的局面已经改变。
如此以来,兵曹掌管军队征集、编制、军械、训练、戎马之政令以及军事科研、武将选用、官兵薪给等事务,地位略高于战曹和政曹,是纯粹的“机关”,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
战曹掌管兵防、边备、作战、兵要地志等事务,掌军机之要,战曹指导下的各参军协助掌兵官打仗,事务繁重,但没有军事决策权。
政曹原本的军纪、军行、军法之职由其下的宪司履行,主业改为军中教化,但不干涉行军打仗,且能对兵曹和战曹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军务部之下,原本的登州、辽东、海东三个军区全部撤销。
辽东置巡抚衙门,赵遹为首任辽东巡抚使。
“巡抚”一职并非起于原本历史线上的明、清两朝,实际上此职早已有之。
南北朝时,北魏骁将来大千随太武帝北伐,大败柔然之后,太武帝以其多有战功且熟悉北境险要,遂诏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但此“巡抚”并非正式职官。
唐代开始将巡抚使制度化,并且作为使职官正式存在,狄仁杰就曾以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抚使,但有唐一朝,巡抚使并不常设。
宋承唐制度,又因雍熙北伐失败,为防内部“奸邪无状”,频繁派遣巡抚使,其职主要是问民疾苦、疏理滞狱,要求“但有所闻,皆达天听”。
徐泽任命赵遹的这个巡抚使显然跟赵宋不一样,不仅掌行政、监察、司法等权力,还加“提督军务”衔,军政一把抓,权力很大,对辽东所有事务负责。
此举,并非徐泽对“流放”的赵遹进行妥协或安慰,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辽东本是化外之地,同舟社对该地的改造力度虽大,但时间太短,很多传统习惯根本不及扭转。
而且,同舟社底蕴不足,人才匮乏,辽东又情况特殊,盲目派汉地官员到彼处,搞不好就会坏事,只能多用旧官,靠他们跟上同舟社的快速发展确实有些困难。
自徐泽回到之罘湾后,辽东的治理水平就一直在下滑,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辽东设置监御史一职。
京东之战结束,同舟社总部由之罘湾迁到诸城,对辽东的掌控和指导力度变得更弱。
以后,随着统一战争进程逐步深入,总部还会继续向内地迁移,再靠一个单薄的监御史对辽东各州的行政事务进行监察,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作为日后攻击金国,夺取辽地和同化高丽的桥头堡,辽东的建设速度必须加快,设置辽东巡抚使是必然之举,也是京东-辽东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十二章 高丽之变
辽东因形势变化而调整行政机构,与之隔海向望的高丽这一年多来,形势变化也极大,同样要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高丽战败于同舟社,国内一片混乱,各地相继出现民变,大部分手握重兵的豪族却观望时局,不听国主调遣。
若是同舟社继续进攻,高丽很有可能就此陷入长期分裂,或者在一段时间的混乱后,王氏政权被某个豪族所取代。
这当然不符合同舟社的利益,所以,战后徐泽才会全力“支持”高丽国主王俣镇压国内反对势力。
王俣不愧为有作为的国主,充分利用与同舟社结盟的机会,挟洋自重,逐步稳定国内形势。
又将金国边境撤回的兵马严加整训,拉打结合,竟然逐慑服了部分豪族,眼看就要获得完整的王权了。
权力斗争是残酷的,一旦王权彻底压服豪权,必然会有一部分豪族被血洗,以腾出其掌控的资源,供国主收买人心,推进国内改革。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灭族的威胁下,部分豪族将目光投向了高丽的侵略——咳咳,高丽的保护者。
前段时间,已经有不少预感到危机的豪族派出使者求见王进,希望同舟社出手干预残暴昏君对国内平民的迫害。
对高丽国内的形势变化,徐泽也洞若观火,且留有后手,王进临行前,他就有专门的交代——同舟社以信义为重,坚定维护高丽主权完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