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沦落为山贼土匪,也没人想过一辈子朝不保夕的日子,但在这个看不到出路的乱世,能看清大势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
这也是朱言和吴邦诚心侍奉鲁智深的原因之一,鲁大师说话虽然糙,但总能直指问题关键,让他们有拨云见日之感。
其实,鲁智深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深,他只是见多了天下的不正常,才会不自觉的把各种“不正常”拿出来对比。
当然,也包括京东路的各种不正常,彼时觉得不正常,现在却有些向往。
听了鲁智深的话,朱言有了主意,但还是出于习惯,先征求他的意见。
“大师,那我们不下山了?”
“为啥不下山?”
“啊?”
“啊什么啊!山下都乱成啥样子了,官兵迟早要来进剿,不下去,一直待在山上等死?咱们也下山!”
鲁智深虽然主张下山“响应”方腊的“起义”,但“下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鲁大师改掉了鲁莽的坏毛病,还真是有智且深。
当即跟朱言、吴邦讲明“下山”不同于以往打劫的一锤子买卖,总要精心准备一番才成,而且,现在的时机也不成熟。
其人所说的时机不成熟,自然是方腊目前搞出的动静还太小,吸引官府的注意力不够,形势还不明朗。
灵山贼若是仓促下山,搞不好就会遭到官军的重点打击,白白为方腊分担官府的压力。
而作为乱世枭雄,方腊虽然听从了王寅等人的建议,占领清溪县后,就发出了讨宋檄文,但其人却没有指望靠这檄文就能引出各路“友军”。
在兰溪县进一步整顿兵马后,方腊率众出城,顺新安江东进,兵锋直指睦州治所建德县。
此时,贼人全灭两浙兵马都监蔡遵所率“五千”官兵的消息早就传遍了睦州六县,各地人心晃晃,谣言四起。
知州张徽言毫无担当,不仅不敢弹压建德城中的各种谣言,还提前备好马车和细软,听到贼人已经临城,其人就立即弃城而逃。
危急时刻,通判叶居不忘职责,仓促组织官兵和弓手、民壮上城死守。
赵宋守内虚外,大量兵力集中于京畿和西、北边境,江南、蜀地等赵宋立国后的新拓展之地兵额稀少。
整个睦州六县只有山场斫军和崇节军各一个营。
战前,怕死的张徽言收缩兵力于建德城中,又招募了不少弓手。
但两营兵马缺编严重,兵甲不修,全部守城力量加起来只有千余人,而且士气极其低下,贼人仅仅一波蚁附,便攻下了建德。
叶居被贼人砍成了肉泥,近千名“官兵”因为“顽抗义师”,也都做了刀下之鬼。
向东打下建德县后,方腊又遣王寅领一万“兵马”西向攻打紧邻兰溪县的歙州,命方杰率一万“兵马”南攻打衢州。
歙州的兵备情况与睦州如出一辙,全州六县仅有拣中骑射和忠节两营厢军,根本不足以抗贼。
得知贼人大军攻城,部将提议弃守转进,知歙州事郭师中守土有责,坚决不同意,守军担心贼人破城后遭到屠戮,竟作乱杀死郭师中投贼。
其后,王寅率军继续向西,扫荡已经无兵防守的休宁、黟县等县。
南面,方杰也攻陷了衢州治所西安县,杀知州彭汝方。
而方腊则顺浙水北上,轻易拿下桐庐县、新城县和富阳县,兵锋直指杭州治所钱塘县。
杭州的主要兵马前番已经被蔡遵折在兰溪息坑,城中人心早就不稳。
知杭州事赵霆登城眺望漫山遍野的贼军,心生惧意,当即回到官衙,也不通知其他人,收拾细软,乔装改扮之后,带上一妻一妾,弃城而走。
等杭州置制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等人赶往匆匆知州衙门时,已经不见赵知州的人影,慌忙退出衙门,欲要上城坚守。
但为时已晚,城墙上的守军本就士气低下,又迟迟不见上官登城鼓舞士气,战斗意志极其薄弱,被贼人一鼓而下。
二人逃之不及,被一拥而入的贼军当场擒获。攫欝攫
廉访使赵约才上任不久,名声不显,被擒后,方腊将这狗官一刀枭首了事,倒是落了个痛快。
置制使陈建这些年为花石纲之事出力不少,招了不少民怨,想死却没那么容易。
嗯,方腊为了迎合江南百姓对花石纲之祸的痛恨之心,再次将赖以起家的明教丢到一边,打出了“申天讨,诛朱勔”的大旗。
其人自然不可能轻易放过陈建这种与朱勔牵涉很深的人,控制城中秩序后,方腊召集钱塘县百姓,当众列举陈建、陈光的罪行,并将二人零刀细剐,以惩其罪。
剐刑只持续了半天,倒不是方腊心生怜悯,不想让“二陈”多受残忍的酷刑,而是起事时间太短,他还没招募到善于此刑的专业人士。
生剐陈建和陈光,也不仅仅是为了平民愤,收揽人心。
毕竟钱塘城中,真正与这二人有仇的人微乎其微,真正的底层,生活中和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基本不可能有交集。
至此时,方腊已经基本打开了局面,但他也面临着历史上无数“起义者”初期常见的困境——得不到王朝精英分子的支持。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开门迎圣——僧
承接五代的赵宋基本盘在中原和关中地区,北伐燕云失败,兼夏人立国后的持续战争,使得失去山川之险离边境过近的核心地带常年受到夏、辽两国严重威胁。
为此,赵宋不得不在西、北两面常年驻守重兵,甚至不惜改黄河之流向,也要以水阻敌。
屯兵是要耗费钱粮的,而且需要巨量的钱粮。
攫欝攫。传统的中原和关中产粮重地却因为御敌的需要,大量修建堰塘、烽堡等设施,加上水土流失,黄河泛滥等原因,农业基础持续衰退,根本不能满足屯兵所需。
如此一来,这些钱粮就只能来自江南、蜀地等大宋立国后的“新征服地区”。
百余年以来,赵宋不断在江南地区吸血,国家的重心却始终在西、北两面,由此积累了深重的社会矛盾。
赵宋自仁宗朝就开始的“党争”,其实根本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党”,自始至终都是利益之争。
表面是“新党”与“旧党”之争,深层次却是“南党”与“北党”对朝政话语权的争夺。
一方面是通过党争胜利,江南各地出身的士子占据了朝堂越来越多的位置;另一方面则是压榨江南以补西、北的基本国策百余年未变,且愈来愈烈。
面对这种矛盾,江南的地主士绅阶层越来越不满足现状,要么争取赋税上削减,要么进一步增加朝堂话语权。
或者,二者兼得。
因此,以“申天讨,诛朱勔”为旗帜,旨在实现江南独立的方腊叛乱行动,并未遭到两浙路地主阶层的对抗。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默许、掩护方腊的胡搞,借此发出“江南的声音”。
不然的话,两浙路各州县的官兵就算再孱弱,随便来几家大地主毁家纾难,拿出部分钱财招募民壮,还能让刚刚起事的贼人进展这么顺利?
两浙地主阶层虽然默许方腊的叛乱,但也同样不看好这个土包子的前景,或者说,方腊本来就是被他们利用来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猴子。
方腊建立政权,设官置吏后,自然也下过“求贤令”,但根本就没有些精英人才投靠,这些人全在看戏。
不仅是看戏,还是冷脸看戏,连鼓掌喝彩都欠奉。
就在五天前,西路军王寅遣休宁籍部将俞道安攻破休宁县城。
守城不退的知休宁县事麴嗣复被俘后一直大骂“反贼”,只求速死。
麴嗣复是两浙地区少有的“好官”,其人为政清廉,到任休宁后,做了不少实事,就连方腊也知道他的名声,要求俞道安务必劝降此人。
对贼军的劝降,麴嗣复不为动摇,反招降俞道安。
“麴某食朝廷俸禄,落入反贼之手,有死而已。老夫倒要劝你们一句——自古谋反岂能长久?你等当去逆从顺,归附朝廷,怎么反逼我从贼呢”
俞道安也不为之恼,见招拆招。
“官府逼得我们活不下去了,自古以来,官逼民反,你难道不知这句话吗”
麴嗣复为官不贪不占,可以问心无愧,但朝廷对江南的祸害他却没法掩耳盗铃,在铁的事实面前,其人自知说不过俞道安,索性闭上了眼睛。
“废话少说,要杀要剐,随便吧!”
俞道安之前得了方腊的命令,不敢对麴嗣复用强,更怕其人死在自己手里,只能说了一番义军不滥杀的话,便将他给放了。
这一情况报到彼时正在进攻富阳县的方腊处,其人立即将俞道安义释麴嗣复之事被拿出来大肆宣扬,以示自己举义军诛朱勔,只杀贪官,不害好人。
效果——
就是没效果。
麴嗣复跑到歙州北面的宣州旌德县后,就停了下来,鼓动当地百姓联村对抗贼人。
而方腊取得这么多城池,却始终得不到精英文人的投靠,手中没有行政人才,既无法深入发动百姓,也没法对取得的城池有效管理。
“义军”取得杭州后,所有的士绅依然冷脸看戏。
经营明教多年,方腊当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超级基地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0-11-11完结林文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获得超级基地系统,超级基地可以招募士兵、采矿、种植…&...
-
袁术霸三国 (虎啸山林多情剑) 番茄小说网vip2021-11-19完结123.9万字 ·8万人在读穿越三国却成了袁术,那个最脑残的人,冢中枯骨。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