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宋军在各级军官的严令驱使下,动了真格,仗着人多甲坚盾厚,第一波试探攻击就攻上了南面城墙。
而手瘫脚软的博州“雏儿”兵们也在同袍接连战死的刺激下,唤醒了潜藏内心深处的凶性。
支撑他们作战的信念,从最初博富贵的幻想,到不敢面对填壕攻城命运的恐惧,再到为同袍报仇的热血,到最后只是单纯杀死敌人活下去的麻木,博州兵在战斗中快速地成长着。
在生与死大半靠运气的玄学战场上,抛掉私心杂念,战斗反而变得更简单。
杀死敌人,或者被敌人杀死——这就是战斗的本质。
反倒是张清、丁得孙等军官们分心多,他们不仅要掌控战局,随时指挥预备队填补缺口,必要的时候,还要亲自上前搏杀,救下某个陷入颓势的士兵。
再次打退了敌军新一波的攻击后,张清扯住一具尸体的手。
“都来搭把手,快把这些尸体挪开,地上的血也要擦干净。”
一波攻击结束后,城墙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残肢、内脏和鲜血,让城墙顶面变得极度黏滑,不及时清理的话,关键的时刻就可能变成致命的危险。
初时,守军还砍掉敌军的脑袋,再将尸体丢到城下,以期给宋军攻城制造障碍。
但剧烈的战斗极度消耗体力和心神,很快就让他们就放弃了这个毫无意义还浪费体力的动作。
宋军仗着人多,每波攻势之间的间隔都很短,守军必须有效利用有限间隔的时间补充箭矢,更换坏掉的武器,以及恢复体力。
但敌军这一波退下后,休息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给了守军更多的休整时间。
挪完尸体,张清就注意到宋军已经在挑选身形彪悍的军士,并为他们披上双层战甲——这是准备选锋攻城!
要结束了么?
承受剧烈损耗的博州兵减员严重,剩下的体力也耗损极大,再对上宋军精选的选锋,十有八九会守不住。
太可惜了!
经此一战,博州兵已经脱胎换骨,再加以整训补充,也会是一支劲旅。
前提是打退敌军的进攻,可惜,已经做不到了。
张清拿着一块从敌军尸体上撕下的袍布,边擦拭战甲上黏糊的鲜血,边走进一名坐在墙垛下发呆的老兵油子。
“重九,要不要紧?”
“嘿!俺这条命是将军救下的,肯定死不了。”
叫范重九的兵油子就是之前战斗动员时,在队伍中叫得最欢的那个。
刚才的战斗中,范重九被三个宋军围攻,长枪也被砍断,形势万分危急。
张清发现后,来不及调动预备队,就自己冲了上去。
奔跑中,张清射死了其中一人,再开弓时,不堪重负的弓弦却被拉断了,其人果断甩出断弓,干扰了正刺向范重九的另一人。
刚刚拔出刀,斜刺里又冲来两个宋军,张清手起刀落,杀了其中一人,砍中第二人时,刀却卡在了骨头内,一时拔不出。
危急时刻,张清赤手冲到范重九身边,一把夺过宋兵砍来的短刃,并将其撞下城墙,再顺势配合范重九将剩余的宋兵砍死。
张清记得范重九之前被围攻时受了伤,仍不放心,揭开范重九的战甲,检查伤口。
其人伤到了肋下,幸运的是斜刺伤,伤口很长,但没有开肠破肚,不出意外的话,能活下去。
张清的动作虽然很轻,却仍让范重九疼得满脸豆大汗珠。
“将军,打完了这一仗,咱们也就正式加入同军了吧?”
“嗯!”
张清撕掉自己的袍布,小心地为范重九缠上伤口,点头应付了一声,心里却想着“那也得等打退了敌人才行”。
“刚才真的快要死了俺才知道,其实俺不想要富贵也不要钱,脑袋没了,再多的富贵有啥用?”
张清正在系布条的手顿住了,自己的心仿佛被人狠狠地揪了一下。
这一战或许无法避免,可若不是他想着自己的富贵,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
比如,在杀死官军派来的说客后,就立即派人将头颅送给阳谷县……
“你想要啥?”
“俺还没想明白。”
张清系好布条,站起身,拍了拍范重九的肩膀。
“活下去,慢慢想。”
“嗯!”
张清刚巡到城墙东南角,战斗就再次爆发了。
最先出现危机的是东面,很快南面也被宋军攻了上来,紧接着西面也发出告急信号。
总预备队已经用上了,却堵不住越来越多的宋军。
答应“活下去”的兵油子范重九已经抱着一个凶悍的宋军跳下了城墙,就连身披战甲的张清也被砍中数刀摇摇欲坠。
朝城即将陷落的时刻,宋军却突然退了。
正在城东督战的都统制刘延庆听到探子报发现贼人援军时,还有些懵。
贼军的速度太快了!
不怪刘延庆会反应不及,牛皋接到求援后,就从宋军攻城的时间选择上猜到了刘延庆的意图,其人
立即带上四个战营出发。
为了赶时间,牛师正命令官兵不带火炮,除了身材雄壮的枪盾手,其余人都不着甲。
离朝城还有十里左右,援军就熄灭了火把,摸黑悄悄靠近。
因此,待到宋军探子发现牛皋部援军时,双方已经极尽。
处在亮处的宋军尚未完成集结组阵,裸甲举着大盾的牛皋就率领同军将士冲破夜幕,迎着稀稀拉拉的箭矢,一声不吭地直杀过来。
《战国策》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秦军的英勇无畏: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基本不读书的宋军士卒们自然极少有人知道《战国策》的原话,但人类对英勇和恐惧的情感是千古相通的。
两军靠得近了,宋军士卒借着火光,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些身上插着箭矢的同军士兵仍是一声不吭,向着已方无畏冲锋。
此情此景,令本就对同军极为恐惧的宋军士卒胆寒。
两军尚未结阵,宋军便崩溃了。
最先逃跑的是表态要为部属“挡住阳谷方向贼军”的都统制刘延庆。
随着刘太尉的亲兵队溃逃,其余各部跟着倒卷,一发而不可收拾。
南城墙上,韩世忠一刀劈死与苏格纠缠的博州兵,拉起还要补刀的后者。
“败了,快撤!”


第二十三章 真要造反
打仗是刀刀见肉的体力活,但战争却是门高深的艺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摸到这门艺术真正的门槛。
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在无数次的战斗中活下来,除了玄之又玄的战场存活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手与其处于同一层次或者更低。
有些人却能凭借对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或与生俱来的天赋,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既可达成超乎寻常的战果,也可逢凶化吉,百战得生。
就比如得知朝城被围的消息后,牛皋便果断抛弃火炮,率军连夜奔袭,随后捐甲冲阵,一举打崩占据极大优势的宋军;
又比如在城墙上战斗正酣的韩世忠能敏锐发现危险,还能临危不乱,拉上同袍从守军和援军的夹击中逃出生天。
正是因为战争中处处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才使得很多战斗无法以简单的数字模型进行推演。
就像赵宋早就形成共识“北兵”之中最孱弱的河北兵,面对朝廷精锐兵马的突袭居然没崩,还能依靠简单的防御工事,挡住敌人连续四波的激烈进攻。
而建制尚全的宋军甚至都没有和同军接阵,就因为主将率先逃跑而导致全军崩溃,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朝城之战,宋军即将胜利的时刻遭遇失败,鄜延路总管、泰宁军、保信军节度使都统制刘延庆统率的四万大军被同军三师师正牛皋率领的四个未满编营狂追二十里。
真正死于同军刀枪之下的宋军不足三千,其余大部分都是在逃跑中被同袍踩踏、砍杀或者失足跌入池塘、河流中淹死。
直到次日巳时,陆续回到观城的宋军总数仍不足七千。
最先逃回城的刘延庆却不敢再等了,其人留下一千“精锐兵马”继续收拢溃军,自己则带着其他人一路向西南濮阳县方向狂奔。
打仗经验极为丰富的刘延庆对危险有着异常敏锐的直觉,他的选择非常明智。
其部离开不到两个时辰,处理完朝城事务,确认受伤的张清没有生命危险后,牛皋就带着已经跟上来的重炮营兵临观城。
只是,从头天晚上就开始行军,辛苦走了近百里的重炮营注定没机会建功了。
发现同军追上来后,收拢了几百溃兵的观城留守宋将也果断弃城逃跑。
朝廷为了夺取朝城、莘县、阳谷三县,向靠近前线的观城转运了大量大量粮秣、兵甲,都在这两次仓惶溃逃中丢了个干干净净。
刘延庆带领的本部人马从观城出发,前往几十里外的朝城,经历连夜大战后,又一路跑回观城,随后,休整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就能再次启程并狂奔百余里。
一直逃到开德府治所濮阳县时,居然还有近四千人跟上了队伍。
铁的事实再次证明,赵宋禁军并不是没有战斗力,至少在“行军能力”一项上,绝对当得起“精锐”之称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