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但耶律大石觉得,这两个含义都不足以解释“辽”的内涵。
实际上,辽国的国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就曾多次变更过。
太祖耶律在临潢府称汗建国时,国号本是“契丹”;
太宗南下中原,灭掉后晋后,又在开封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
圣宗统和元年,再改国号为“大契丹”;
至道宗咸雍二年,复又改国号为“大辽”。
来来回回的折腾,每次都有必改的理由。
耶律大石熟知本国历史,自然知道这几次国号变动的很多细节。
但所有的说法都令他不怎么满意,其人有自己的理解。
“天远地阔曰辽,这世间,唯有疆域万里的强大王朝方配称为辽。”
话刚说完,耶律大石的神情又黯然下来。
曾经的大辽西涉流沙,东临大海,北接冰原,南邻诸国,疆域万里,宾服四夷,的确是世间最强大的王朝,但这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错!”
看着再度紧张的耶律大石,徐泽不想再兜圈子了,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
“天远地阔曰辽没错,但此远、阔,却非仅指疆域,更在心胸,唯有胸怀万里天地,心容亿万生民者,方能成就不世之基业。”
耶律大石张大了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发出声。
他想到了九年前,那个小他好几岁的宋人徐霞客,仅仅三两句话便把他说迷糊了。
多年来,他一直以为这是徐泽的话术和手段。
今日方知,这根本就不是话术,而是心胸。
对照同舟社在燕京的所作所为,徐泽才是“胸怀万里天地,心容亿万生民”的真英雄。
难怪,自己当年会被这年轻人折服,也难怪徐泽能成就这么大的基业。
想到此处,耶律大石起身,郑重地向徐泽行了一礼。
“大石今日方知自己浅薄,受教了。”
徐泽坦然受了这一礼,起身,拉着耶律大石的双手。
“大辽年轻一辈之中,唯有重德兄有这样的心胸。”
“我?”
耶律大石无地自容。
当年,他确实以为自己有这心胸,但这些年下来,自己都做了啥!
“重德兄,天远地阔,既容得下同舟社的万里疆域,也可以给你的大辽存续下去的空间,何不放下心结,与我携手未来!”


第一百零七章 吃干抹净
“权管辽兴军节度使兼诸军都统张觉状:自女直深入,北朝皇帝西狩不返,诸路寇兵充斥,道途塞绝……即调务丁壮,缮甲兵,锄贼徒以活生灵。区区之志,必已闻之……使复父母之邦,是成终始之义。一则为大朝守圉之计,二则快遗民归国之心……今差都统府掌书鸿胪少卿张钧、将作监参谋军事张敦固谨诣宣抚司,纳土归朝。”
面对金国和同舟社交相侵略,社稷即将覆亡的压力,北辽政权曾紧急抽调东面各州县的兵马。
结果,玉河渡一战,东拼西凑的兵马被同军打崩,燕京不战而下。
战后,燕京以东各州县因为之前的抽调导致防御空虚,基本也是传檄而定。
这几日,继析津府和涿、易、檀、顺四州入手后,武松又奉命继续向东,陆续收取了景州和蓟州等地。
辽国南京道的诸多州县,仅剩下东北角的平州一地暂时没有被同舟社吃下。
秉承社首的意思,武松对燕京东部各州县的攻略以尽量涤荡陈腐势力为先,并不是狂飙猛进的“五天三捷报”。
但在各地传檄而定的情况下,速度也相当快。
令徐泽稍稍有点意外的是,同军尚未进入平州境内,张觉就遣人送来了《纳土状》,这嗅觉也是相当敏锐了。
从时间上算,其人很可能早就准备好了这份状。
并在得知燕京被同舟社取得消息后,就立即派人送来了。
徐泽放下纳土状,抬头看向立在下首的张钧和张敦固二人。
“此状是何人所作?”
“回社首,节度使纳土归朝之心拳拳,此状正是节度使亲作。”
回话的是辽兴军都统府掌书鸿胪少卿张钧,张觉的弟弟。
二人入衙通报身份时,张钧就已经向徐泽说明了自己与张觉的关系。
徐泽刚才在看《纳土状》时,张钧的注意力全在徐泽身上,发现徐社首并没有生气发怒的迹象,方敢答话。
“如此文采,令兄可有功名?”
居移气养移体,徐泽为官多年,刻意拿捏起架子来,也能做到文气十足。
南朝果然柔弱好文!
偌大的平州纳入治下不关心,反而关心这纳土状的文采。
张钧嘴角微微上翘,又马上恢复正常。
其人微不可察的小动作,却没有逃过徐泽毒辣的目光。
“好教社首知道,家兄乃是辽大安二年丙寅科中进士头名。”
“呵呵,腹有诗书的状元郎,难怪。”
徐泽脸上的笑容更盛,似是极为欣赏张觉的好文采和拳拳之心。
就在张钧、张敦固二人彻底放松下来时,其人的话锋突然一转。
“就是不知道张觉在战场上,是否也有这状元之才。”
“啊!”
徐泽这话显然不是赞扬张觉文武全才、心怀南朝的大义之类,结合其人戏谑的语气,更是耐人寻味。
张钧被徐泽的话所惊,张大了嘴,半晌没有接上话。
将作监参事张敦固作为副使,赶紧站出来为正使解围。
“徐社首,节度使心怀忠义,多年来一直立志恢复汉家河山,早就期盼着王师北上,纳土归朝之心日月可表啊!”
“忠义?”
徐泽起身,看向没有说话的张钧,冷笑道:
“我记得大辽朝廷对张觉的任命一直是辽兴军节度副使,何时又命其人‘权管’辽兴军了?还有,辽兴军又何时设置了诸军都统一职?”
这一会功夫,张钧已经恢复了冷静。
“好教社首知道,原辽兴军节度使萧谛里横征暴敛,激起民愤,死在了动乱之中,还是家兄平定的动乱,此后,朝廷就再没有派节度使赴任辽兴军。”
二人所说之事,还要从头说起。
辽兴军不是赵宋州军意义上的“军”,而是总揽平州军政大事的行政单位。
“燕云十六州”只是宋人的提法,辽国官民通常将这片广阔土地表述为“燕、云、平三地”。
能与燕京并称的“平”即是平州,此平州也不是下辖卢龙和安喜二县的小平州。
而是包含小平州在内,再加滦州和营州两地的大平州。
平州的历史很久远,甚至可以追朔到商代以前。
秦汉时,平州之地分属辽西和右北平二郡。
隋朝开皇中,正式更此地名为平州,大业初夏又升为郡。
唐武德初年,复又改州,天宝元年仍为北平郡,后唐再复为平州。
契丹人征服此地后,为加强管理,乃设置辽兴军节度使司,统管平、滦、营三州。
平州东临渤海,北接辽西走廊,西有燕山余脉,中隔滦河。
不算久废又建的石城县,其地与西面的蓟州相距数百里。
很明显,这种地方天然就适合割据。
一旦形成割据,大军前去征讨的粮草征集、民夫调用都是大难题。
早在商代这里就是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国,汉末公孙度又据其地自立。
辽国对这块易割裂之地的治理一直很重视,迁徙居民三千,于废弃多年的石城县南五十里营建新石城,重连接蓟、州两地,以加强对平州的控制。
在平州的任官多上,大辽也多用办事可靠的大臣。
比如,上一任到任的辽兴军节度使就是耶律大石。
去年底,同舟社海军袭扰析津府,天祚帝亲自赶到燕京坐镇。
随即,耶律延禧召耶律大石进京面圣,以备军机咨询,并命萧谛里接任其职。
其后,金军南下,同舟社有北侵之意,老天也显日食异象,燕京局势大坏。
招致天怒人怨的耶律延禧在燕京待不住,仓惶逃跑,阴谋家耶律淳得以篡位。
北辽政权成立伊始,就面临着社稷覆亡的危急形势。
为救亡图存,伪天锡帝只得征调调包含辽兴军在内的各地兵马入京勤王。
朝廷此举自然使得本就混乱不堪的地方上变得更加动荡,平州便是在那个时候发生了暴乱。
辽兴军上报到燕京的情况是“民兵暴乱,攻入节度使司,杀死萧谛里,张觉抚定暴乱,州人推之权领州事。”
外敌即将攻入京都地区,边地突然民兵暴乱。
朝廷新任的节度使被杀,老资历的副使屁事没有,还能轻易抚定叛乱,并被“州人推举”领州事。
这事怎么看,都透着极大的古怪。
前任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便直言平川民兵暴乱就是蓄意叛乱,主谋就是张觉,对这种行为必须严惩。
但彼时金人已经打到中京道,北辽政权危在旦夕,首都燕京随时都有可能被南下的金人攻破,哪里还管得了远在海边的平州之事。
伪帝耶律淳只能假装不知辽兴军民兵暴乱的真相,任命诸行宫提辖时立爱接任辽兴军节度使,以期暂时稳住平州局势。
时局如此混沌,平州又有如此明显的阴谋,时立爱如何敢在这个时候跑到平州就任,嫌弃张觉杀了一个节度使不过瘾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