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处于隘口位置的野狐岭段长城被辽人改造成了关城,还算保存完好。
其余各段城墙则没有这种待遇,经过一百多年的雨雪冰霜和风吹日晒,剥蚀严重,还有一些墙段因长期无人巡察,被经常越境的马匪拆出了方便进出的小豁口。
野狐岭段长城虽然保存相对完好,但远离文德县而靠近鸳鸯泊,长期驻守两个营的兵力,补给过于困难。
又因为其他各处城墙残破,又无人驻守,实际上也无法有效屏蔽南北。
武松乃将大部分人马撤回文德县,只留下了两个队。
稳定奉圣州形势后,武松被徐泽调往东线继续攻略辽西走廊,州内防务由张清负责,并归西方面军统帅牛皋节制。
武松回燕京赴任时,专门向皇帝汇报了野狐岭段长城的情况,由是徐泽特意赶了近两百里路来此地巡察。
登上野狐岭,北面的宽阔草原尽在眼中。
徐泽透过望远镜,注意到远处有几个游骑,似是辽人的探马。
“韩队正,辽人来此处的频率如何?”
“臣等驻守野狐岭这段时间,辽、金两军五百人以上的大队人马只来了两次,见我军防守严密后就再没有来过,但小股探马、溃兵和马匪却经常来,每次都离得很远,臣等失职,只能防住很短的一段城墙,他们肯定有人绕道南下了。”
回答徐泽问话的是驻守野狐岭的同军队正韩茂。
韩茂出自安阳韩氏,但不是主宗嫡脉,也不是小宗子弟,而是早出了五服的韩氏下层。
其人除了姓韩,生活状况和其他下户没有什么区别,一家人全靠佃种族田为生。
大同政权限制大族发展,对大族上层来说固然是灾难,但对其下层来说却是机遇。
若不是徐泽掌控相州,打乱了安阳韩氏的扩张和传承,逼得其族分宗另谋出路,韩茂最好的出路可能是在韩氏某一庄子中寻个自己能吃饱的护院差事。
运气好的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许能被主家看中,赏一个管事之职。
但不管护院,还是管事,都是家仆之流,生生世世都要被宗族捆绑在一起。
也就是同舟社逼迫韩氏分宗,并给予其下层和其他人同等的谋生机会,像韩茂这种底层才有可能获得当代就改变出身的机会。
韩茂很珍惜这个机会,也真诚感激赐予自己机会的皇帝,才会主动揽下责任。
徐泽带兵多年,非常清楚险要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上下限,当然不会这么糊涂。
文德县北部的游牧民并没有及时向官府上报有辽人或金人南下,但没人汇报不代表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总体而言,大同对文德县北面的掌控还不严密,存在着很严重的漏洞。
这也是武松对奉圣州最不放心的地方,调离时再三向徐泽表达对此处的担忧。
“长城这么长,又如此残破,防不住小股人马向南渗透很正常,你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在敌人大规模南下时及时示警,已经做得很好,不须自责!”
“谢陛下!”
慰问了一线驻防官兵后,徐泽便带人下了山,却没有顺原路直接回文德县。
在张清的引领下,一行人顺着山间小道,来到野狐岭至断云岭的中段稍靠东北处的一片山间开阔地。
此地的北面是野狐岭,西面是爱阳川与羊河的汇合处,南面是高耸入云的断云岭,东面是南北转为东西走向的长城。
“不错,此处确实可以担负起连接野狐岭和文德县的重任,立泉有心了,就在这里筑城吧。”
针对野狐岭隘口孤悬的事实,武松提议在文德县以北再筑一寨,连接南北,以增强奉圣州对长城以内地区的控制。
中原王朝对北面政权的防备,从来都不是安排几十万大军沿着长城铺开。
北方游牧政权最大的特点就“游”,行踪飘忽不定,什么时候会南下,集结多少兵马,在哪里越过长城等等,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若是在万里长城上均衡分布兵力,将起不到半点作用,也没有哪一朝的国力经得起这样长期消耗。
惯用的做法是逐段设置观察警戒哨,再在长城的关隘和内线险点位置筑城,用以阻挡游牧政权的大军行动。
所以,中原王朝和游牧政权在长城沿线的争夺战,基本围绕关城来展开。
金国并不是游牧政权,却掌握着骑兵优势,而同金两国边境的长城残破,防御作用严重削弱。
但刚刚立国的大同政权不可能劳民伤财大修长城,徐泽也不会被动防守不知道在何处发起进攻的金军骑兵,他更愿意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
但这一战略的前提是自身不能有明显的漏洞,影响西线稳定的奉圣州更是如此。
由是,徐泽同意了武松的建议,并将城池选址的任务交给了张清。
其人这次出巡,便是了解奉圣州的攻防态势,以便于自己订立下一步的战略。
前番,徐泽安排解珍送耶律大石从龙门县出塞,除了此处更靠近上京道之外,也有不想让耶律大石掌握文德县至野狐岭一线形势。
皇帝同意了自己的选址,张清立即顺杆爬。
“还请陛下为新城赐名。”
“就叫望北城吧。”


第一百四十九章 蓄势待发
视察完奉圣州,徐泽又由尚未完工的永兴县至怀安县干道进入白州。
从四月下旬出兵永宁、长青等县起算,大同对白州的经营已有了三个月,又有奉圣州和蔚州为后盾,防御体系初步成型,牛皋的注意力便放到了金军控制区。
“综合金军通报的战情和俺们打探到的情报,耶俞水和洪灰水两场大战的经过大略如下……俺觉得,以金军在西京道的力量,继续进攻有些疲,但防守还是很有力。”
“嗯。”
徐泽点头,肯定了牛皋的判断。
金国和大同相继向西进兵,快速瓜分了辽国西京道的大部分州县。
仅剩的地盘之中,南面朔、应两州兵力薄弱,但夹在大同、大金和赵宋之间,三方势力相互掣肘之下,都没有出兵实际占领这两地。
北面的倒塌岭节度使司面积比金军在西京道的已有控制区还要大,地形主要是草原、荒漠和山地。
辽帝寄居于彼处,已经统合了不少兵马,对金国来说始终是个隐患。
金军虽然接连挫败了夏军和北部谟葛失的进攻,但兵力有限,想要进入倒塌岭节度追击善于逃跑的耶律延禧却是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外援夏军和北部兵马相继败于金军之手后,辽军也主动收缩活动范围,双方事实上再一次停战,或者说准备下一次大战。
“伯远有什么想法?”
“俺觉得收取应州的计划还要再推一推。”
大同建国之后,西京道的形势逐渐明朗起来。
对朔、应两州进取意愿最强烈的是赵宋,但在同、金两国联手压制之下,赵佶连吃到一半的朔州都吐了出来,对应州更是只敢玩些小动作。
金国顶在灭辽的第一线,又被白州同军牵扯大部分的兵力,实在无力再分兵取下朔州和应州。
唯有大同后方稳固,且兵员充足,有余力攻取应州。
在这种形势下,应州守将苏京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其人上个月就已经上表大同,请求纳土归朝。
当然,本质上讲,苏京的选择只是乱世之中的自保手段而已。
其人虽然投靠了大同,但对赵宋在边境的小动作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前往金城宣旨的马麟就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并将之传回了燕京。
徐泽其实早就猜到应州的情况,虽然答应苏京的请求,并委任其人继续负责应州军政,暂时也不用进行社会改革。
但他从没有放弃武力接管应州的准备,并安排牛皋积极备战,只待时机成熟,便大军西进,全面接管应州军政要务。
大同治下,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这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谈的底线。
暂时容忍应州的特殊存在,只是为了稳住苏京,获得大同政权对应州的名义统治权,并避免过度刺激金国而影响灭辽大局。
“可以,如果形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等中山府至蔚州的道路贯通后再考虑此事,但在这之前,蔚州至应州的道路可以整修了,让苏京也组织人手,两边一起修。”
蔚、应两州有现成的道路,甚至比易州到蔚州的道路还要好一些,至少运送大军辎重和炮车是没有问题的。
徐泽命令应州配合修路,只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西方面军对应州的掌控。
大同政权一向强势,绝非软弱的赵宋可比,苏京既然主动向大同纳土,就必须有所行动,表达自己归顺的决心。
否则,就别怪徐泽事后算账。
“俺明白了。”
说完西线战略,徐泽提起另一件事。
“这段时间有没有收到耶律大石的消息?”
“没有,金军打赢了耶俞水和洪灰水两场大战就一直在休整,再没有传来大战的消息,耶律大石要是带人进了西南招讨司,应该不可能没动静。”
徐泽非常清楚耶律大石的个性,以其人的固执,绝对不会老实听从自己的安排。
在金辽大战这个棋盘上,既没有手握大军又不是天祚朝亲信重臣的耶律大石,其实只是一枚不太起眼的小棋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