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仆延与柳毅还在争执不下,魏延可等不到他们商量好了再出击,直接带着黑山军警卫旅和能臣抵所率的阳乐B级军团奔昌黎而来。因为前些年闹黄巾,很多关内百姓都逃来了关外,但是却受到乌桓人的欺压、奴役。如今汉正军和黑山军联袂而来,改编组建的辽西B级军团,也是汉人、乌桓、杂胡人等都有。因为时间太短,这样的部队别说打仗,能拢巴到一块别闹矛盾,都得归功于军纪严明。但是阳乐这边的B级军团是魏延过来之后,在能臣抵的帮助下直接收拢的乌桓人,他们没有被打散重编,也没经历过白狼城惨败,所以还是有一定战力的。
辽东属国的乌桓人久与汉人相处,不仅学会了定居,还学会了粗放的耕种,但是,他没学会守城。然后苏仆延与柳毅又开始争论起来。一个说对面兵少,又是骑兵,咱们守着打,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个说我城外有族人,有牲畜,还有耕种的地,要是只躲在城里,外边的不是等于都留给汉军了?
二人争论的结果就是柳毅留在城里看热闹,苏仆延带着乌桓人跑出去与魏延干了一仗,然后回到城里,老实了许多。
魏延打赢一仗,并没有乘胜攻击,反而就在城外扎了下来,并且天天派人在城外叫骂、质问苏仆延,为什么一边上降表,一边拒抗天军,难道是想要造反吗?苏仆延无君无父、无信无义,无智无勇,无耻无德……反正就是啥也没有,包括他儿子的屁屁上,也没那个啥。
能臣抵也在一旁加劲儿,派了乌桓兵士跟着朝城里喊,说大汉朝廷只是要恢复汉家制度,并非来与我们乌桓人为难,苏仆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族人死活,实在是天理难容。奉劝昌黎城里的乌桓兄弟和女兄弟们,千万别跟着苏仆延一条道跑到黑呀,否则朝廷大军一到,必将严惩叛逆之徒,昌黎也必不保,化为齑粉。并且还说,谁要是把苏仆延的脑袋献出来,朝廷必有重赏!
…………
苏仆延想骂人,但是更想哭。
没见过这种打仗不动刀子只动嘴的,要不要我站城头上问问“你瞅啥”呀?也不对,之前动过一回刀子,想想那个恐怖场景,还是动嘴比较讲文明。
但是,这也不能天天缩在城里挨骂呀!
自从能臣抵说谁砍了自己的脑袋,汉家朝廷必然重赏之后,自己每天都觉得城里那些族人看着自己的眼神怪怪的。
便在此时,柳毅又对苏仆延说:“峭王再派一队兵马出城,引汉军交战,到时只诈败到城下,我自有计策,可破城外汉军!”
苏仆延想着我还派人出去?汉军那种刀子你不是没看见,见人就劈,穿着皮甲都扛不住,更别说我压根也没几个人能穿着皮甲。然而眼下自己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何况之前输过一阵,在柳毅面前说话也没从前那么硬气,于是便同意了柳毅的计策。
看到城中有兵马出来了,魏延立刻列阵,因为能臣抵现在也算是汉正军了,又急于立功表现,便向魏延请命出战。魏延想了想,便同意了能臣抵所请,还特意交待了一句,打败即可,不要追击过甚。
别看辽西乌桓的兵马在汉正军面前好像很弱鸡,不抗揍,但是在辽东属国的乌桓兵马面前,还是很凶猛的。再者,城里出来的兵马原本就少,能臣抵率部众刚压上去,好像便胜利在望。
只不过,这些人还是缺乏军纪,更没有个所谓的阵法、队形,冲上去就好像打群架一般,只要不是自己这边的人,逮着砍就完事了。
战场原本就在昌黎城下,砍着砍着就到了近前,但是能臣抵却没在意魏延的交待,甚至还想跟着败兵直接杀进城里,立一个大功。不单单是能臣抵,他的那些部下眼看战事顺利,杀的起劲,也都没想过要撤回去。
突然之间,箭矢如雨,从昌黎城上直飞而来,包括苏仆延派出城的兵马在内,顷刻之间便倒下一大片。能臣抵有些发懵,苏仆延哪来的这么多弓弩,他要有这个本事,还不早就与丘力居争夺首领之位了?
可是来不及让能臣抵再多想,城里又有大批箭矢飞射而来,甚至都不用能臣抵下令,他的部下便纷纷向后败退,便在此时,昌黎城中又杀出大批的兵马,追在败兵后面不断绞杀。此时此刻,能臣抵再无手段聚拢部下兵马,也只得随众一起败退下来。
见此情形,魏延当即下令警卫旅二团三团向两旁闪避,绕开败兵,左右划过两道弧线,同时攻击出城兵马的中段两翼,而自己则亲率一团,抵在败兵潮流之中,单等后边的追兵赶来,予以迎头痛击。能臣抵和败兵们当然也不傻了,看到眼前的阵势,哪敢往一团的刀上撞啊?顺着一团两侧,二、三团让出的位置就跑了过去。
能臣抵在跑,苏仆延在追,魏延连兜带打,挡住一半砍一半。可笑的是能臣抵和他的败兵部下们看到警卫旅出击,竟然勇气徒增,也掉头反杀了回来。更可笑的是原本占据优势,兵马众多的苏仆延和他的勇士们,看到警卫旅刀光霍霍,竟然连搏斗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直接掉头就往城里跑。
这一阵最后的结果是,虽然能臣抵在昌黎城下损失了一些兵马,但是苏仆延出城的兵马被魏延留下截杀的更多。
柳毅彻底疯了,丝毫不顾颜面地当众怒骂苏仆延:无能、废物,懦夫、笨蛋,没种的男人……
再好的计策,没有执行能力,也是白搭。
其实柳毅也是在用愤怒来掩饰自己的失策,因为他先前想的是,只要城外的汉军中了自己的计策,溃败回去的兵士必然会冲击本军军阵,届时乘胜追杀,便可大功告成。但是,他没想到魏延对警卫旅的指挥已是如臂使指,阵型说变就变。原本是柳毅派诱饵钓魏延,这一下反倒像是能臣抵成了魏延的诱饵,钓到了苏仆延。
苏仆延好歹也是辽东属国的乌桓首领,还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峭王”玩,现在却受到公孙度手下一员将领的当众辱骂,真是怒火中烧、怒气中天、怒从心头起……但是,这事儿能忍。
时代不同了,经过两次败仗之后,不仅柳毅带来的五千兵马已经成了昌黎城里的主力,就是柳毅本人也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包括苏仆延在内。
所以,挨过骂之后,苏仆延只能耷拉着脑袋生闷气,却又听到柳毅冷冷地喝问:“事到如今,还不肯调动徒河兵马么?”
第377章 被升官的公孙度
……………………………………
要说能臣抵急于立功,恐怕魏延第一个就会表示不服,自从被刘汉少送进黑山军,做了权利不小却手下无兵的军督教长,可算是把魏延给急坏了。甭管偷袭、奇袭,还是突袭、奔袭,每一次最多就带一个旅。偏偏军督还有记功考评之责,魏延又不好意思自己给自己记功,所以就把功劳都让给了别人。
仗也打了,兵也练了,还不要好处……这样的军督,黑山军里的兄弟们能不喜欢?
可是魏延着急呀!
我总得打几个漂漂亮亮的的仗,好让校长知道没白培养我吧?要是汉正军里,哪点缺少人手,也好想着把我调回去,对吧?
所以这一次出关,魏延是领着警卫旅一路做先锋,打完柳城奔阳乐,奔到阳乐打昌黎。
好在魏延并没有冲昏头脑,在昌黎城外及时地停了下来,事实上,这也是后边军部发来的命令,不是要魏延攻取昌黎,而是拖延住昌黎的兵马。
黑山军三个师长,都是军长兼任的,说孙轻属于黑山第一旅长,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警卫旅一直跟着魏延混,绝对属于黑山军中的精锐,配置最好,战力最强,军纪最严。
可是,即便如此,你领着几千个人就来冲人家老窝,是不是也太看不起人家了?所以,魏延这才拉上能臣抵过来充个数,结果还难得一见地吃了败仗。
魏延不能忍,当即要斩杀能臣抵,以正军法,还是孙轻和一大票兄弟苦苦求情,才许他戴罪立功的。原本能臣抵惧怕的只是汉人的大势,昌黎打过两仗,亲眼看到黑山军的战力,又惧怕汉人的马刀,现在,他开始学会惧怕汉人的威严,或者说是汉军的军法了。
…………
柳毅要苏仆延调动徒河兵马,苏仆延也毫不犹豫的的同意了,到了此时此刻,得先保住老命再说,哪还管防不防备滨海道。唯有徒河兵马回转,与昌黎里外夹击,才有可能以兵力优势打败魏延部。
然而,由于日渐天寒,尽管滨海道还是不太好走,可它毕竟畅通了。
修路是真的,等待时机也是真的,谁也没规定撂下锄头,就不许拿刀砍人了,对不对?
就在魏延赶来牵制昌黎的苏仆延之时,黑山军第三师,白绕部两个旅顺着滨海道直扑徒河,而于此同时,黑山军第一师张燕部,由柳城南下,亦扑向徒河。总兵力两万五,前后夹击,徒河乌桓的领军将领,苏仆延之弟,好不容易突破包围圈,带着残兵头也不回地就往昌黎跑。
随即,两师合兵东进,徒河与昌黎之间的宾徒不战而降。
苏仆延之弟带着徒河、宾徒的败兵逃至昌黎城外,又遇到了汉正军张绣部的截击。张绣部三个旅,其中宋果旅分别驻扎在平刚、白狼、绥中一线,牵招旅在白狼休整完毕,正陪同公孙瓒赶来。而张绣此刻身边其实就只有一旅和一个警卫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