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有点绕,听的杨彪等人有点晕,但是最后一句都听明白了,国家贷款,银行赚钱,股东分红。身为相府首相,杨彪可是在大汉国家银行里边占有一大股的。
到时候自己该富裕成啥样?
“陛下,是不是现在就让老臣派人去将四大银行的行长找来,与陛下一同商议贷款之事?”
刘汉少纳闷地问:“跟哥商量个什么劲儿?”
杨彪也纳闷地说:“您是陛下呀!既然国家要向银行贷款,当然得您出面了。”
刘汉少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解释道:“哥虽然是皇帝,也只是咱们大汉的代言人。你们相府主政,平时怎么花钱,都是你们说了算,现在轮到借钱的时候,当然也得你们出面了。”
刚才还有些迫不及待的老杨瞬间就凝固了!
敢情是我们相府出面贷款啊?这万一要是还不上,会不会把我们各家的钱全都拉出来,填进去?
杨彪警惕地瞅着刘汉少,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丢坑里,只听刘汉少又说:“国家贷款,数额巨大,不可能是三年五载就能还清的,也许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到时候哥可能都已经挂了,银行上哪找我要钱去?所以,不能以个人为贷款主体,只能以相府代表国家为贷款主体。将来就算哥挂了,你们也都跟着哥一起挂了,但是新皇帝、新首相总会带着大家一起努力,慢慢还钱。咱们抵押的可是国家信誉,如此,银行才能放心大胆地向咱们放贷嘛。”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杨彪悲催地暗想:我粗话的招谁惹谁了?之前贴钱当官不说,如今还得借钱当官!这一把玩的太大,万一有所闪失,我杨文先可就要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了呀!搞不好还得再加上个遗臭万年!
“汉少,这……能行?”
情急之下,杨彪连“陛下”都忘了喊了。
“相信哥,没错的!”
刘汉少一把搂住杨彪的肩膀,又瞅着黄琬和荀彧说道:“咱们先把财政部和审计署的人找来做一份计划书,计算一下收购田亩所需的金额,再计算一个国家收入和各种支出,然后得出还款金额与年限。最后再找银行的人谈判,做到有理有据,胜券在握。还有啊,既然收购田亩,数量巨大,可以让卖家打个折,是不是咱们贷款的时候,金额这么巨大,也可以要求银行给个低息呢?”
杨彪想捂住自己的心口,却一把抓住了刘汉少打在自己肩膀上的手;黄琬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瞧瞧刘汉少,再瞧瞧杨彪;只有荀彧显得跃跃欲试,极其兴奋地说道:“陛下,此计大妙!若是操作得当,大有可为。臣这就去召财政部与审计署的人前来,如何?”
也不管老杨的小心脏受不受得了,刘汉少当即云淡风轻地说道:“去吧,去吧。”
于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笔买卖,“贷款购地计划”,正式进入运作之中。
…………
转过脸儿,刘汉少又把皇家银行的行长刘奋强召了过来。四大银行虽然各有主要业务,但是存贷的利息比例都是一样的,说是要共同对抗民间的子钱家,其实是已经联手形成了行业垄断,平时联系紧密,步调一致。刘汉少喊来刘奋强的目的,就是要他率先同意低息贷款给国家,并且帮着说服其他三家银行。
刘奋强认真听着刘汉少啰里八嗦地讲了半天,然后又琢磨了琢磨,突然噗嗤一笑,问道:“叔父,您这是要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地?”
刘汉少立刻故作狠戾地说:“臭小子,别胡说八道!这可是关乎国运的大事,要是咱们办好了,不仅天下良田能回归国家,还能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百姓们能渐渐富裕起来,整个国家也能生机勃勃。”
刘奋强狭促地接口说道:“重要的是,还能把这帮人拴在您脚下,踹都踹不走!”
闻言,刘汉少上去便踹了一脚,然后与刘奋强相视而笑,像两只狡猾的小狐狸。
但是刘奋强随即又担忧地问道:“可是,叔父,您有没有想过,银行恐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傻小子,你们升息呀!国家收了老王家的地,老王拿着大把的钱,一时不知道干什么好,可是一看你们银行利息挺高,存进去吃利息就能养活家人了。然后你们银行再把老王家存进来的钱贷给国家,国家拿着去购回老刘家的地,老刘也把钱存进银行,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等于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地,还得他们帮着咱们生蛋!”
刘奋强一副小狗腿的模样,翘着大拇哥又说道:“叔父,高啊,实在是高!“
刘汉少“老怀大慰”,慈祥地瞅着刘奋强,仿佛是在说:孺子可教。
然而,等到刘奋强走后,典韦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汉少,咱们如今兵强马壮,汉正军兄弟几十万,您要是想收回那些权贵豪强贪占的田地,下道诏令即可,天下谁敢不从?何必又多费这许多周折?”
不等刘汉少回答,燕四娃已经插话说道:“你个黄胖子,整天就知道吃。刚才奋强那小子不是已经说了吗?此举能把他们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绑在一起,能把他们变成汉少脚下的走狗,踹都踹不走。反过来说,汉少要是下令强行收回各家田地,那得得罪多少人?遭多少人记恨?搞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显然,燕四娃的脑袋瓤儿比典韦多一些,也好使一些,但是刘汉少却不能夸一个骂一个,只得说:“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都不全面。哥毕竟是咱们大汉的皇帝,如果只会在家里用强,做个窝里横,打烂的东西,都是咱家的东西,损伤的人丁,也都是咱家的人丁。如果能够花些心思,慢慢把他们那些人给顺过来,能够让他们也为国出钱出力,不是很好吗?”
转而,刘汉少又笑着对典韦说:“咱们汉正军的兄弟都是好样的,可是在家里耍威风也没啥意思。等将来哥让他们扬威域外,扩土开疆,那才是真威风!”
“嗯!”
典韦老实巴交地又说了一句:“就是不知道啥时候,汉少您还能御驾亲征。”
粗话的,让哥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带着你出去打架玩么?
刘汉少终于无语。
第405章 马腾诈取交河城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到相府的“国家贷款计划书”,还没等刘奋强开始帮忙忽悠,身为百姓银行行长的许攸便率先提出降低贷款利息之议,因为这笔生意实在太大了,即使百中取一,利润也会多到一时难以计算。
然后,许攸还趁机向相府提出了一条建言,说是子钱家利高噬人,常使债户困厄交加,艰难更甚,实属害人匪浅,建议国家制定法令,全面禁止民间借贷,一旦发现有人私自放贷牟利,即刻定罪抄家。
百姓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针对百姓个人的小额小贷,由于如今世道渐渐平稳,私人放贷的子钱家们也有所抬头,相比起银行的实力来说,他们也只能算是小额小贷。所以,这条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言,其实是许攸想借律法之手,清除掉所有潜在的对手,而所谓的建言,也可以看成是在与相府谈条件。
可是立法司归御府所辖,这事相府也做不了主,只得又向刘汉少上书,看能不能应允许攸提出的条件。
想要全面禁止民间借贷是不可能的,让律法变成一些人打击别人的工具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刘汉少并没有让相府一口回绝许攸,反而是让相府前去与许攸商议,以银行利率为准,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银行利率一倍以上,律法将不予认可,不予支持。
许是受了无盐氏借千金的教训,后来大汉便有利息不许高于本金两成的律法,而如今刘汉少的这个提议,只能算是在原本的律法之上,多加了一项前置条款。
高利贷的危害有多大,刘汉少再学渣也是知道的,一旦被陷其中,往往能让人卖儿卖女,家破人亡,所以,不需要许攸的建言,刘汉少也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打击子钱家。
然而,许攸也并非为了建言而建言,从一开始他就没觉得如此“条件”能够获准通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此举可不单单是为了刷一下存在感,首先确定突出了银行的合法地位,其次也展示了许攸的个人能力与风采,毕竟通过这件事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大汉国第一个敢跟国家讲条件的人,就是他许攸许子远。百姓银行不是同行之中最大的,但是许攸却变成了同行翘楚,业界领袖。
江山银行的崔琰给刘汉少当过主簿,国家银行的甄俨原本就是相府那些人推举上去的,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四大银行也正式参与到了“贷款购地计划”之中,大笔大笔的钱财通过相府花了出去,然后或流向市场,或回归银行,或流入百姓的腰包。
从朝廷中枢颁布法令开始,再到各级地方一层层执行下去,就像是湖中投入一粒石子,荡起无数涟漪,最先荡起的涟漪也注定最先平静下来。然而,现在能够下决心卖地的,都是社会上层那些公卿名族,官宦世家。他们或者有官位在身,仕途有望,或者已经分了蛋糕,转行做了土豪,所以才能最终选择坚定不移地支持刘汉少,支持朝廷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