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汉大忽悠帝 (郑端木)


  当然了,另外一件道具也很重要,就是“老神僧”宽大的灰袍。这玩意跟披床单似的,想遮挡点啥,还不简单哪?
  …………
  此时的释教虽然传入大汉的时候已经不短了,而且也忽悠了不少的信徒膜拜供奉,但是,并没有大汉人剃发受戒,出家为僧,也许正是儒家思想为主流的缘故。也就是说,如今的光头欧巴们,全都是外来的。
  这一次刘汉少可谓一招制敌,当面戳穿了“老神僧”半空悬浮的把戏,比史老道他们玩什么“比喷大会”,辩什么道法佛法可管用多了。
  然后刘汉少便以“坑蒙百姓,欺骗良善”为由,命令警察总署查封大汉境内的所有释教寺院,把这些外来的光头欧巴们全都抓起来,一一讯问。到底坑了别人多少钱粮,有没有忽悠、祸害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
  原本刘汉少只是想维护自己谐和道的生意,顺便帮史老道他们出一口气,但是“老神僧”飘起来那一刻,那些游客们好像忽然全变成了虔诚的信徒,看到他们朝着那个老神棍磕头不止的样子,刘汉少忽然很生气。
  哥费劲巴拉的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难得大家刚有口吃的,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又被别人骗走了?
  哥骗你们一点点钱……应该可以吧?
  但是,别人也骗你们的钱,哥看着很心痛啊!
  由此,再想到自己写的那本《新州治略》,原本也只是为了忽悠马腾的,现在再想想,觉得它更像一场战争。
  所谓“文化”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语言文字到礼仪习俗,再到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器具,住的房子,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然也应该包括信什么神这种事。那么,所谓的“大汉文化”,也就是大汉的语言文字、礼仪习俗、衣食住行……
  先前刘汉少忽悠史老道创立谐和道,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圈点钱、骗点钱,但是通过这一次的事情,也让刘汉少意识到,这其实就是大汉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碰撞,或者可以更直接地说成是:交锋!
  …………
  查封寺院,逮捕僧人之事在大汉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应。以洛阳为中心,尤其是当时在场的游客们,亲眼目睹了刘汉少戳穿老神棍的把戏,对此事自然是拍手称快,大为支持。但是,距离洛阳比较远的,比如凉州敦煌、并州五台那些地方,因为没人能亲眼所见,所以将信将疑,还在互喷口水。
  然而,有一帮子儒家弟子、名望贤达居然也跳了出来,对此事大为反对,甚至上书直谏,说刘汉少无罪而罚,恣意不公,长此以往,恐失天下人望,应当尽快释放僧人,解禁寺院。
  其中以扶风士孙瑞、蜀郡赵温、汝南张喜为代表的一干人甚至还为释教求情,说那个老僧人欺骗百姓,只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与释教无关,毕竟多数释教僧人都是宣扬佛法,导人向善的良善之辈,若有他们对各地百姓进行劝诫、引导,也能消弭小民之间的诸多矛盾,炼化戾气。
  刘汉少气的想骂人,云三妞劝慰着说:“老公别生气,我看他们也未必是真敢与你做对。只是老公登基以来,实施了诸多新政,他们却始终未被重用,觉得你有些忽略了他们吧。”
  “他们想刷存在感,就算真骂哥几句,哥也不生气,可是他们不应该脑袋上顶着一个大大的蠢字,还跑出来到处秀智商啊!”
  云三妞显然听得不太明白,刘汉少决定对她深入浅出,复又说道:“哥问你,要是胡虏敌寇跑来咱们大汉劫掠烧杀,哥是派汉正军的兄弟们拿起刀枪与敌拼命呢,还是派他们这些人前去念经颂佛,教化敌寇?”
  云三妞哭笑不得地说:“自然还是要汉正军的兄弟们与敌人拼命了。”
  “可就是这帮蠢蛋,肚子里装满了经书,家家以藏有真本、孤本为荣,别人想看一眼都难,搞的咱们大汉连识字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向那些胡虏蛮夷宣扬大汉文化了。反而是那些高明的工匠被当成轻贱奴仆,那些先进技术被当成奇技淫巧,逮谁送谁,大方无比。你想想看,工匠和技术都送出去了,敌人用咱们的工匠技术造出坚甲利刃,再反过头来侵略咱们,那时候让兄弟们拿啥拼命呢?”
  那你还把车弩、床弩送给马腾?
  此时刘汉少心情不好,所以云三妞可不会这么乱问,只是甜腻地说:“我老公最棒了,不管遇到什么麻烦,臣妾相信您都能处置的好!”
  然后,刘汉少也哭笑不得,又信心满满。
  …………
  拍了几天脑瓜之后,为了显示自己听言纳谏的姿态,刘汉少召见了士孙瑞一干人等,由着他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词。
  而后,刘汉少“虚心”地问道:“既然君荣公如此推崇释教,而佛法又能导人向善,炼化戾气,不如咱们大汉便尊奉释教为国教,从哥开始,咱们君臣上下,全国百姓,全都归入释教,侍奉佛祖,如何啊?”
  士孙瑞脑门黑线,心里话说,陛下,您是不是也忒听人劝了?
  赵温连忙说道:“陛下,我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忠恕德治,礼乐仁义,士族子弟习之,正可为陛下牧守四方。而释教佛法主张因果循环,劝人行善积德,使百姓习之,正可炼化戾气,逆来顺受。如此,民间再无纷争,天下自然安泰。”
  养活你们就是为了牧守四方,养活别人都是为了逆来顺受,这么不要脸的话,难得你能说的这么义正辞严。
  哥忍……
  “好,好!子柔公此言大善。那咱们就留着儒家士子,让百姓们都加入释教,诵经念佛,如何?”
  不等别人回答,刘汉少好像刚想起来似的,追问道:“对了,释教僧人躬身耕种吗?”
  这个问题,张喜能答,于是也连忙说道:“僧人们不耕种,认为那些都是世间俗务,有碍修行。”
  “哦……”
  刘汉少作恍然大悟状,随即又问:“那他们日常饮食都怎么解决?”
  张喜又回答道:“僧人们的日常饮食,皆由虔诚礼佛的教徒们供奉,若是僧人外出,则四处化缘即可。”
  “好,很好!百姓们如果加入释教,皆能不理俗务,免去一番耕种劳作之苦。至于吃饭嘛……”
  刘汉少狡黠地嘿嘿一笑,复又说道:“届时便让百姓们前往诸君府上化缘,你们可要多多备粮,不能慢待了佛祖的弟子哦!”
  一干名望贤达神色大变,终于没那么慷慨激昂了,士孙瑞还想再挣扎一下,思忖着说:“陛下,凡事要忖量有度,不可过激,百姓们也未必要人人受戒出家,只需信奉其教,在家念佛也是一样。”
  “能一样吗?能一样,僧人为啥还要剃度受戒,跑去出家啊?敢情他们剃一秃瓢,就能白吃白喝,专心礼佛,百姓们就得耕种劳作,吃斋茹素,还得供奉他们?凭什么呀?”
第411章 谐和道忽悠体系
  ……………………………………
  “这……”
  一帮名望贤达被刘汉少的连番追问逼的哑口无言,开始有些后悔这一次的“肛烈直谏”了。其实他们也都不信释教,想让他们剃发受戒更是不可能,只不过,肚子里的经书塞多了,还不愁吃喝过日子,把他们都养出一个臭毛病,喜欢扮演“道德君子”。贼偷了东西,只要看着够惨,他们就会“劝说”被偷之人去原谅贼,要是敢不听他们的劝,那就是被偷之人不够大度宽宏,必将受到他们正义的口水啐之!
  眼巴前,这些光头欧巴也都是“可怜吧唧的老好人”,甭管蒙骗了多少百姓,也都情有可原,而陛下却因为一个“老神僧”的失败表演,下令抓捕了所有的光头欧巴,这明显是牵连无辜,迫害良善嘛。咱们作为名望贤达,有德之士,趁着这个机会,必须要让陛下知道知道咱们的忠心与德操。
  哪曾想,结果却是这样的。
  士孙瑞等人谏言不成,便想纷纷开溜,然而刘汉少却觉得这话才刚刚说了个开头,收起“无邪的”笑容,脸色逐渐变得阴沉,指着赵温又说道:“你说百姓信奉释教,可以炼化戾气,逆来顺受。那哥问问你,要是哪天敌寇入侵,百姓们又当如何?是违抗佛法,与敌拼命?还是继续尊奉,逆来顺受?想抢你家的财货?抢去,俗物而已!想掠你家的妻女?掠去,俗人而已!想砍你这颗脑袋?砍去,信球而已!”
  终于骂了出来,刘汉少觉得大为畅快,喘了口气,指着众人继续说道:“甚至都不用等到敌寇入侵,释教禁天欲、灭人伦。你有没有儿子?你有没有孙子?可是你们的儿孙要是信了这个玩意,那你们就等着断子绝孙吧!要是咱们大汉的百姓都信了这个玩意,也不用谁来打咱们,咱们自个儿就亡族灭种了……诸君,这就是你们说的,导人向善?我看是你们的脑袋瓤儿被骟了才对!”
  说到“断子绝孙、亡族灭种”之时,一干名望贤达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后又听到陛下那么粗鲁的怒骂,更是不敢辩驳,诚惶诚恐,纷纷跪地。然而看着他们磕头连连,请罪不止的那副怂样儿,刘汉少却突然失去了继续忽悠下去欲望,甚至连踹他们一脚的心思都没有,因为这帮蠢蛋根本不值得他忽悠,更不值得他一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