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今陈冉所率的第七军,足足有六个师。能够与之相比的,仅有文聘的第四军,算上调过来的乐进,以及新扩编的张任,正好也是六个师。
再就是说,汉正军A级军团,仅陆军而言,目前的实际兵力其实已经超过了十个军!当然了,不管是先前的益州军还是青州军,掺沙子是必须的,不可能让他们出现拉山头,成势力的局面,所以该去军校的去军校,该执行任务的就执行任务。
比如这一次又弄回来一二十万的降兵与俘虏,还有从游击大队改编出来的兵士,很多都是奉命押送俘虏前往河北的,可是甭管是押人的还是被押的,这拨人近几年内估计都回不了青州了。
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南北两线先后开打,纳鞋底和磨面的都得加班加点,以供军需,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居然又新增了一个州。
首先是大汉皇帝刘汉少提出要将“青州”更名为“鲁州”,但是爱爱卿卿们极力反对,倒是没人敢说皇帝没文化,只是觉得这个名儿不好听,而且改来改去的太麻烦。何况咱还有“青天大道”呢,难道也要改成“鲁天大道”?
后来的结果是刘汉少听取了爱卿们的谏言,青州的名儿不改了,但是将“琅琊郡”纳入了青州辖下,并且调任兖州州长陈宫为青州的新任州长,而原本的副州长蒯越则擢升为兖州州长。
与此同时,凉州金城郡西南地区,年初才设置的“西平郡”,居然从凉州划拨了出来,新设置了“宁州”。而原本的西平郡长,汝南孟建孟公威,因为怀才上进,敦本务实,也才干了不到一年的郡长,便直接擢升为第一任宁州州长。
只不过,眼下的宁州,还是仅有西平这么一郡,但是除了和凉州、益州划定州界之外,向西、向南都没有划定州界,这其实是要孟公威去大力开发“大宁州”了,为此,刘汉少还专门将西平郡内的“西海”更名为“青海湖”。
如此一来,甭管实际上掌控着多少地盘,至少在名义上,如今的大汉已经拥有了十九个州。
司、陕、凉、并,冀、幽、辽;豫、兖、青、徐,益、荆、扬。
公孙瓒的鲜州,公孙度的吉州,还有马腾的新州,再加上南方交州,以及新设的宁州。
没错,正好是十九个,等宁州忽悠的差不多了,哥就让他们继续向高原进发,把藏州也设立起来,能够越早学会《天尊颂》,往后才能越省心。
来……高原上的兄弟们,跟哥一起唱!
无量天尊,荣耀无比,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欢喜,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
…………
“汉少,汉少,快别唱了!”
脑袋瓤儿里正在嗨,突然被杨修打断,刘汉少明显有些“不开森”,不耐烦地问道:“啥事?”
杨修小心翼翼地说:“这里有一封天猫密奏,需要您亲自过目。”
刘汉少接过密奏,打开来一看,其中竟然说百姓银行的行长,许攸许子远,勾通江南逆贼,涉嫌资敌,并且附录了详实的内容,许攸与江南逆贼往来的次数,每次见面的地点与人员,以及资敌的具体数额。
这可是铁案呀,郭嘉把活儿做的这么细,才拿给自己看,就是等着自己一句话了。但是许攸犯的这个“资敌案”,总是让刘汉少觉得哪里怪怪的。
说起这事儿的起因,还是出在那些南下的“汉室忠贞之士”身上,当初蹿的秘密而匆忙,他们谁也带不了多少财货,等到渡过大江,“圈定”武昌之后,这帮人觉得小命算是保住了,心里也踏实了,便又怀念起留在北方的那些家财了。
辛辛苦苦几十年,甚至是多少辈子,积攒起来的这些家财,说没就没了?
忠贞之士们不甘心,于是便派人悄悄潜回北边,看看能不能再捞回来点啥东西。又于是,有人便找到了许攸,说是先前我们家主,存你们银行的钱,还有投资的股份,卖地的白条,能不能都给我们换成现钱啊?放心,我们家主都说了,不让您白帮忙,换好了给您留三成。
许攸当时就气乐了,还给我留三成?你们这些资产早就被冻结了,谁还能换的出来啊?
来人就问哪,啥叫“冻结”?
许攸说:“基本等于充公归国,要是你们的家主有胆子回来领罪,究竟是放还还是罚没,也要等到判过之后再说。”
来人说:“你们这不是明抢么?谁敢回来领罪呀?到时候脑袋没了,东西能不能要回来还不一定。”
许攸又说:“你们都敢谋逆造反了,我们就是明抢了,你们又能怎么着吧?”
来人看到许攸如此强硬,立刻怂了,连连央求:“别呀许君,您和我们家主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现在我们手头紧吧了,您不能看着不管呀,对吧?”
许攸想了想说:“你们那些东西肯定是换不回来了,要不我给你们出一个赚钱的招儿。你们往南蹿的时候,多少总要带点细软财货吧?就拿黄金来换,大钱换小钱,黄金换铜币。但是我可不能给你们换十足,只能换九成。”
来人心里话说,你真当我们傻呀?黄金换铜币,还只能换九成,这是帮我们赚钱吗?这是白白被你扒去一成好吧?
见此情形,许攸估计也觉得自己这拨机灵抖的太直白了,于是又沉吟着说:“如果你们觉得大钱换小钱不划算,要不……咱们就小钱换大钱?”
第524章 你算错了一笔账
……………………………………
许攸提出所谓的“小钱换大钱”,就是拿着五铢钱换新铜币。一枚最小面值的一文铜币等于十枚五铢钱,但是许攸给“汉室忠贞之士”们开出的价码是九枚半。这个算法就简单多了,拿来九十五枚五铢钱,就能换回十个一文的新铜币,保证能够赚“五钱”。
难道是许攸傻了,要做赔本的买卖?或者是顾念旧情,真就是有意资敌?
并没有。
因为现在的五铢钱在北边已经基本退出市场了,尤其是在洛阳以及周边地区,连走路过桥和上个厕所都得一文、两文的。也许有的时候还会按“钱”计价,比如卖一斤白菜“七十三钱”,但是需要一千斤起卖,又或者买一斤白菜“九十八钱”。
“得咧,这一斤给您称的高高的,那二钱我就不找您了。”
所以这几年北边的物价虽然一直在上涨,从没便宜过,但是钱也一直在“变大”,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比如从前,一个鸡蛋一百钱,百姓们吃不起,因为手里根本没钱,而现在一个鸡蛋两百钱,但是百姓们反而能够吃得起了。因为现在不管是做工也好,做买卖也好,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一个高级工匠一个月的薪水可能是“好几千文”,换算成从前的五铢钱,就等于“好几万钱”。
哥一个月开好几万,你二百钱一个鸡蛋,还怕我吃不起么?
看不起谁呢?
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就是因为当初分蛋糕的时候,刘汉少把工匠工薪那一块蛋糕给卡死了,谁也不允许少给,再者,百姓们种地所交的租税也卡死了,谁也不允许多收。这就等于是给那些“血盆大口”们发了一根吸管,您他妈的甭大口大口的喝血,要不然把百姓们都喝死了,咱们谁也没得玩!给您发根吸管慢慢吸,不仅饿不着您,还能帮助百姓们新陈代谢,茁壮成长。
知道呗,这其实才是土鳖与土豪的真正区别!
于是乎,铜币逐步取代五铢钱,成为市场上新的主流货币,而造币局也一直都在回收五铢钱,熔铸成新铜币。
可这事干到后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北边市场上的五铢钱是少了,熔铸新铜币的材料也少了……
这种事情别人是不可能察觉到的,但是作为银行行长,业界翘楚,许攸却想到了,早晚有一天,五铢钱还会“值钱”,等到造币局所需的造币材料出现短缺,必然会涨价,到时候再把囤积的五铢钱论斤卖,都能大赚一笔。
所以,许攸才搞出了这么一个“小钱换大钱”的“资敌案”。
不得不说,许攸的这一次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那些“汉室忠贞之士”们也都是从北边去的南边,但是在他们心里,却依然存留着“铜币坚挺”的印象,更何况现在又是摆明了“九十五钱”换“十文”,纯赚五钱的好事。
而原本在南边的那些有钱人,在购买北边各种新鲜产品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铜币的坚挺,因为除了黄金好使,就是铜币好使,有时候拿着五铢钱去买一些抢手货,北边的商人还不乐意要,很可能就买不到。
再所以,那些“汉室忠贞之士”们开始在南边暗中大量收购五铢钱,然后拿去找许攸换铜币,而南边的那些有钱人当然也乐意把家里的五铢钱都换成铜币。
只不过,南北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因为南边的有钱人虽然看好铜币,却不敢过于信任面额更大的“分票”,毕竟分票只是一张纸,他们也害怕哪一天,这张纸说不准就被废了。而这一想法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北边的铜币大量流向南边,为了保证市场需要,促使造币局制造更多的铜币,也就需要更多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