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这一天,大河大桥两端引来了数万围观群众,因为刘汉少要来亲自剪彩,所以不单有城管维护秩序,还有燕云近卫团布控护卫。刘汉少带着各府的爱爱卿卿们刚一来到桥头,便引来了无数热烈的欢呼,于是这位“皇帝哥”连忙向围观群众挥手示意,就好像这座桥是他建好了,要送给大家玩似的。然而这一挥手不要紧,欢呼之声更热烈了。
看到这一幕的杨彪,忍不住心中腹诽,陛下平时连个朝会都懒得开,偏偏在百姓之中的人缘好到爆,自己整天忙得像头老毛驴,累的脚后跟都疼,偏偏还要挨那么多骂。粗话的,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然而一转脸儿,刘汉少竟然邀请杨彪与自己一同剪彩,然后老杨就顾不得发牢骚,说怪话了,颠儿颠儿的又立刻凑到了刘汉少身边。
除了杨彪之外,刘汉少还喊来了刘虞、王允、袁本初,三府一院的老大,一个都没有少。于是老杨知道,恐怕自己将来要和袁本初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了,只希望刘虞和王允这两个老瘪犊子别见风使舵,合着伙儿给自己下家伙。
又然而,刘汉少又将曹操和孙坚喊了过来,甚至还安排在了自己左右两边。交际部和桥梁厅都归我们相府管,而曹孟德与孙文台又是修路建桥的功臣。不管你们怎么瞎哔哔,真正干活办事,还得靠我们。如此一想,老杨心里平衡多了。
…………
一条大红绸,七把大剪刀,“咔嚓咔嚓”剪下去,预示着一条大路的畅通,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剪彩之后,刘汉少登上马车,率先向大桥驶去,爱爱卿卿们紧随其后,也成为了第一批过桥之人。
来到桥中,刘汉少命马车停下,凭栏眺望,爱卿们也纷纷聚拢过来,内心激荡。想不到有一天,人们竟然能够在大河上建桥,任凭河水滔滔,大桥岿然不动。第一次从这种角度,望着汹涌奔腾的大河,很多人都忍不住想要赋诗一首,抒发一下感情。
但是呢,这个“特权”得首先留给陛下,对吧?
爱卿们都在期待陛下赋诗,甚至连夸赞的词儿都已经想好了,曹操也想起了那首《将进酒》,只不过,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他可不敢再有所期待。
果不其然,刘汉少站在桥栏边发呆了许久,突然开口问道:“文台,过桥费定好了吗?”
要是大家能够听到超声波的话,也许就能听到类似钢架桥梁被拧弯的声音,因为所有人的脑袋瓤儿都疼。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这位“皇帝哥”,您就问个这?
好在孙坚不是“湿人”,脑袋瓤儿拧的比较轻,闻言立刻答道:“定好了,行人过桥收一文,脚踏车、三轮车收五文,若是骑马或载人轻车则收一分,载货重车收五分。”
议院名声大噪,深得百姓拥护,袁绍这个政议长现在可是揭露黑幕急先锋,听到孙坚的回报,立刻就提出质疑:“文台呀,三轮车也能够载人拉货,比起一匹马,甚至能装的东西更多。为何三轮车只收五文,骑马过桥却要收一分?”
孙坚被问懵了,心里话说,这个价儿又不是我定的,这些台词之前也没让我背过呀,于是求助似的,偷偷瞅巴刘汉少。
笨蛋!让你演个戏都演不好。
又于是,刘汉少不得不面带慈祥地亲自忽悠道:“本初这个问题问的好,正巧哥知道一些内情,可以告诉你。眼下脚踏车、三轮车虽然属于新兴事物,价格也不便宜,但是因为它们利于出行,很多能工巧匠已经开始仿造,甚至连一个轴承都不要,木轮中间挖个洞,穿在木轴上生磨,终究只是属于普通百姓,大众产品,何况走远路也是不易,疲累不堪。咱们的大河大桥这么长,若不是为了糊口谋生,谁会骑着它们过桥呢?但是骑马和乘车就不一样了,非富即贵,这帮人有的是钱,谁会在乎过桥费是一分还是五分呢?”
见到袁绍带着大家一**头,刘汉少欣慰而不失深情地又说:“本初啊,咱们的大河大桥建造不易,不仅是文台他们出工出力,还有很多股东出钱垫资,支持大汉建设,哥不能忘记大家的功劳!只有多收一些过桥费,让大家都有的赚,股东们才能拿出更多的钱,建造更多的桥,如此,咱们大汉也才能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建桥利国利民,收费养家糊口,这才是公私兼顾,共赢之道!”
刘汉少屁屁后边跟着的这帮爱卿,可有不少人都是大河大桥的垫资股东,包括孙坚本人以及太子刘云远航。想要多卖水泥,还得先盖个小别野,修个主干道,好给大家打个样。想要大家多垫资,多建桥,是不是也得打个样?刘汉少之所以要拉着孙坚唱戏,当众问过桥费的事,就是为了暗示大家,建桥有多赚钱,皇帝有多支持,然后好让他们拿出更多的钱来,到处垫资修桥去。
大汉这么大,一座大桥能够使么?
果不其然,爱卿们听了刘汉少的忽悠,已经开始了窃窃私语。粗话的,咱们当了大半辈子的官儿,以为想要发财就只能割剥百姓,没想到竟然还有陛下这种操作。建一座大桥就收费,过一头毛驴收一分,哪天要是不赚个成千上万的,都算生意不好。既能利国利民,受到陛下赞赏,又能躺着发财,赚个盘满钵满。
“话说,金城那边的大桥还接受垫资吗?要不咱们再去投点?”
“估计是不成了,瞧瞧杜伯侯那个傲娇劲儿,早就不是先前求人的样子了。”
“那也没关系,咱往别处投呗。五原,三辅,河北……”
爱卿们大概是忽略了,一个人过桥一文,一匹马过桥一分,等于是有钱人过桥,得多掏十倍的过桥费。不过嘛,忽不忽略都无所谓,就算大家都是有钱人,也只会想着怎么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兜里。
趁着爱卿们主动接受忽悠的热乎劲儿,刘汉少又把袁本初喊到桥栏边,语重心长地说道:“本初啊,如今你们议院发展势头很好,议员们的干劲儿也都很大,但是你可不要忘了咱们设立议院的初衷。”
第569章 大河铺设功铭碑
……………………………………
议院是“百姓靠山,陛下耳目”这一点说的大概没错,或者是能够让百姓有一个发声的渠道,别活的那么憋屈,又或者是监督官员作为,帮助官府修正谬误。
但是,别人可以不知道,你袁本初这个政议长必须得明白,议院其实和相府是一伙的,是为了建设美丽新大汉而携手努力,共同战斗的战友!
“本初啊,边文礼现在骂人骂上了瘾,水平也比当初的孔文举和祢正平高明了很多倍,谁让人家有理有据呢,哥也没办法拦着。但是你们议院里的那些议员议长不应该跟风而上,更不应该影响干预官府正常的办公办事。哥可是听说了,有人为了获得支持,赚取名声,甚至故意挑起百姓对官府的不满情绪,甭管人家官府做的对错与否,张口就要骂,这可是很危险的呀!”
“陛下说的太对了,老臣现在这个首相的名声,可是远远比不上本初那个议长的名声啊。”
不知何时,杨彪也一颠儿一颠儿地溜达了过来,因为脚后跟疼,累的狠了走路就有点瘸。
袁绍尴一个尬,好像怪对不住老杨似的,而后也实诚地说道:“陛下说的对,臣最近也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正在寻思解决之法。”
“定位!”
刘汉少言之凿凿地说道:“只有先找准自己的位置,立好了该有的规矩,往后的事也就好办了。”
而后刘汉少又“借题发挥”地忽悠袁绍:“你看这座大桥,横跨南北,雄壮瑰丽,等会儿咱们走了,两边的百姓可能都想来桥上看一看风景,体验一下走过大河的感觉。但是,要没有个规矩,一下子涌上来这么多人,说不定就会酿成惨剧,把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咱们不仅要控制上桥的人数,还要安排城管巡逻,催促百姓不得逗留,防止敌人趁机破坏。你们议院与大桥一样,属于新生事物,大家不知规矩,盲目跟风,一时之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万万不可长久如此。回头你们就去立法司找陈长文他们,好好研究一下,制定相关律法,尤其是对待那些敢于恶意煽动百姓,敌视乃至对抗官府之人,一定要严惩不贷!”
袁绍打了个激灵,立刻说道:“是。臣记下了,马上就去办!”
看到袁绍受批评,杨彪心里美了,好像连脚后跟也不那么疼了,正准备拍一拍刘汉少的马屁,却看到刘虞也溜达了过来。
“统帅,大河大桥,行人收费一文。要是咱们军队调动,日度十万,那可就是十万文。再加上军马、辎重,更是难以计数。如此一来,咱们也不用打仗了,先被过桥费给扒光了。”
刘虞这个总统是三府之中管事最少的,加上刘汉少本身又是汉正军的最高统帅,所以他也就更加没有存在感。再者,他来洛阳的时候,家底太薄,刘汉少号召大家做土豪,他也没什么本钱参与各种投资。此时看到大桥建成,垫资股东们就要躺着数钱了,难免有些眼馋,于是便秉持公心,义正辞严地提出了问题,同时也是想在刘汉少面前露露老脸,暗示这位“皇帝哥”,有啥好事也别忘了你叔儿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