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但是啊但是!
刘汉少是从后世而来,知道这两个洲上的百姓遭遇过什么样的不幸,那些刚刚还得到救助与招待的蛮族小瘪三会立刻反过来撕咬他们,比之禽兽更加不如。而且他们还会恬不知耻地满世界到处去说:“我们侵略,我们杀戮,我们掠夺,但我们是文明人;我们殖民,我们奴役,我们压榨,但我们是文明社会。”
悲哀的是,这种该死的“文明”,肮脏且令人作呕,却又不知道会延续到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现在,既然哥认下了那些“失散多年的兄弟”,就算哥再没本事,好歹也要帮他们一把,起码也不能让他们被一群蛮族小瘪三欺负。
但是他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了,应该从哪里帮起呢?
再者,哥是皇帝,平时自己偷偷矫情一下,只要不膈应别人,也算还行,可是在关乎国事乃至能够影响整个世界的大事面前,如果也敢胡乱矫情的话,或许就会让大汉付出惨重的代价。玄孙尚且会跳出来反叛,谁又能保证“失散多年的兄弟”会一直热情好客呢?
唉……愁人。
…………
好在这些事情也不着急,刘汉少随后又亲自接见了向夏他们那个“寻亲团”,将“大夏遗民”的来历讲给他们听。虽然这样的话之前史努比也讲过,但是刘汉少亲自再讲,不仅绘声绘色,精彩万分,也要比史努比所讲的可信度更高。并且刘汉少还告诉他们:“世界之中央,神洲之所在,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族,同根同源,皆是圣天尊选中的世间娇子。”
而后刘汉少又特许他们进入太学院,不仅要继续学习倍精话和汉简字,还有经学、诗书,礼乐、德操,同时还要前去道观,听道奉道,研习道法。这样一来,向夏他们除了大开眼界,瞧瞧热闹之外,学习生活也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就不会觉得太枯燥了。
在这之后,刘汉少又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将“探索大队”升级成为“探索军团”。
没错,是“军团”而非“兵团”。
并且“探索军团”的编制暂时不设上限,却可以从全军,乃至全国挑选优秀人员,史努比与太史慈担任正副军团长,军阶为中将。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
中将啊!
这比前线打过多少仗,立过多少功的师长、军长们的军阶还高。虽说“探索大队”出海,立下的功劳堪比“博望侯”,但是陛下给予的奖励是不是也太高了?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原“探索大队”全体队员,连升三级,荣获集体一等功,为国捐躯者,追认烈士,由皇家出钱,追加双倍抚恤……
史努比、太史慈、祢衡、张广、李当之等人,荣获“国家英雄勋章”……
李当之、张广,入选“皇家科学院”院士……
真的,陛下当皇帝这么些年,从来就没见他这么大方过,好像拿出一座金山在往外砸。关键是“探索大队”的队员们得到的不仅有黄灿灿的金饼子,还有至高的荣誉,这是多少大汉男儿努力一生,流血拼命,可能都得不到的“重赏”。
刘汉少此举,不仅砸晕了天下人,就连“探索大队”,自太史慈以下,也全都被砸晕了。
咱不就是出了趟海,搞回来点种子和“羊咩咩”么?陛下对咱们也实在……实在是太仗义了。话说,陛下出手,果然不凡,这些奖励可比史队长和文军长给的还要多的多啊!
“可不是咋地。原本这一次出海,经历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俺还想着再也不出去了。可是陛下既然这么信任咱们,看重咱们,下回要是再有出海任务,俺还得第一个报名!咱得对陛下够意思,不能不讲义气,对吧?”
好像没有“飘的”,就只剩下史努比了,原本他对金钱、荣誉也没啥概念,并且觉得,不管刘汉少做什么,铁定都对。
然而,这事还没完,刘汉少又一道诏令,终于把史努比也给砸晕了……
第669章 你娃终于单纯了
……………………………………
原本训练水军的基地,被刘汉少改成了“津门军校”,仍旧以训练水军为主,刘汉少又亲任了校长一职,但是其中有一个副校长,就是史努比。
能够和刘汉少做搭档,史努比自然是很高兴的,但是让他做副校长,史努比表示心里没底。
“哥,我以前就训练过狗,这个训练人的活儿,我哪会干呀?”
刘汉少没理会史努比的“哭诉”,反而对他说道:“努比,咱们大汉太大了,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到过海边,没有见过大海的样子,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在大海的外面还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你现在是咱们大汉走出去最远的人,哥希望你能带着更多的兄弟,让咱们大汉更多的人,都能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史努比点头而应,连年都没在家过,带着手下的精兵强将直奔津门,想赶在明春开学之前,把学校的诸多杂事都处理好。除了他是副校长之外,太史慈、祢衡、张广等人也都兼职教授、讲师之职,而且“探索军团”的训练基地也在这里,像是学校的一个系,或是更专业的研究所。
“津门军校”除了招收新生,还会从“北邙军校”调拨一部分学生,毕竟现在还没有敌手能够与汉正军的水军在大海之上展开一场纯粹的海战,反而需要陆军配合登陆作战,才能发挥威力,扩大战果。如此说来,能够“水陆两用”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受到“探索大队”的激励,也许是看到陛下重赏,眼红了吧。反正“探索军团”与“津门军校”同时开始招收新兵、新生,报名者海了去了,乌泱乌泱的,好像大汉的人一下子都开始对大海感兴趣了。
但是报名的人这么多,军团与军校也不可能全收了呀,韦端看到契机,立刻让冀州文教厅向文教部申请,说是要在渤海开办一所“海洋学院”。刘岱现在已经升任副相了,韦端是冀州继任州长,除了继承刘岱“未竟之志”,继续大修冀州的水泥砖路之外,也想干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成绩。
文教部蔡老头说,兴学办教这种事,我当然支持了,但是现在我们文教部兜里没钱呀。韦端说没关系,办学资金我们地方解决,实在不成,我还能回老家卖房子。蔡老头一看韦端“病的”这么严重,也不忍心再刺激他,于是大笔一挥,批文便下来了。
之前韦端是幽州的副州长,现在又来冀州,属于两边都熟,于是他就把这个“海洋学院”放在了渤海郡的最北边,基本上紧挨着“津门军校”,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万一学子们没考上“津门军校”,还可以来我们“海洋学院”就读,不单能够学习航海知识,还能学修船造船,毕业之后既能够实现徜徉大海的理想,也能够获得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同时为了提高“海洋学院”的名气,还特意请来了黄承彦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其实韦端之所以底气这么足,背后也有公孙方等人的支持。他们的造船厂从支持水军建设开始,后来获得大量订单,生意蒸蒸日上,现在又想朝着民用船只、海洋运输方面发展,兴学办教,也是想提前为自己储备人才。所以,在各方齐心合力之下,“渤海海洋学院”正式挂牌,开张营业……不对,是开门招生。
而这,仅仅是吹向大汉的浓浓海风之中的一丝咸味罢了。谁又能想得到,为大汉带来这股海风的,竟然只是当初那个又黑又瘦的牵狗少年。
…………
北邙山里,曾经的北邙小学校。
这里现在是一所“武器研究所”,隶属于汉正军总需备部,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地盘,专门负责研制新式火器。批量生产霹雳弹的军工厂在北邙山下,与这里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听说刘汉少要来,诸葛亮早早地迎候在门口,看到刘汉少从马车上下来,喊了一声“师傅”,便喜滋滋地迎了上去。刘汉少看到这娃居然穿了一身军装,但是没有半分军人该有的气质,军装穿的松松垮垮不说,还一脸惯有的嘚瑟模样,让人看了,总有点忍不住想朝他脸上踹一脚。
但是,这娃的个头如今窜起来了,似乎比刘汉少还稍微高那么一点点,要是想踹他的脸,还真不太容易。
刘汉少控制着想要激动的情绪,慈祥地问道:“怎么样?最近有没有搞出什么好东西?”
“那当然了!”
得……诸葛亮一开口,刘汉少差点就控制不住,却听他又说:“师傅快进来,徒儿给您瞧一件好宝贝。”
随着诸葛亮来到研究所里边,诸葛亮又是请坐,又是奉茶的,生怕伺候不好师傅,然而刘汉少等不及,催促着他赶快把好宝贝拿出来。然后就看到诸葛亮拿出了几个难以描述的“棒状物体”。
中间那一节应该是“火药管”,因为和霹雳箭上所用的差不多,但是两端还各有一个木把儿,组合在一起就好像……像一根小擀面杖。
没等刘汉少想明白,却听诸葛亮先问道:“师傅,我听说您在荆州组建了一个独立水师,还让月英师妹的舅舅当了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