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不多了吧?
如此完善的管理机制,严防死守,谐和道将来还有变异成庞然怪物的机会吗?即使还有,也希望它能变成一场忽悠与科学之间的“龟兔赛跑”,就算科学爬的再慢,总有一天,也会取得胜利。
但是,内部管理做好了,外部销售也要跟上,为了能够圈更多的钱,刘汉少让谐和道又拓展了一项新业务,发售纪念品。
单买《谐和大宝典》,对于比较穷困的地区来说,还是很贵的,而且识字的人还远远不够多,所以销量也大受影响。纪念品就不一样了,种类繁多,样式新颖,既能把玩,还能佩戴,更重要的是,无论奢华与简朴,昂贵与廉价,信徒们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这些玩意儿据说放在屋子里能辟邪,放在院子里能招财,放在杯子上,喝的就是“圣水”,放在饭碗里,吃的就是“圣饭”!
所有的纪念品,基础都来自于刘汉少为谐和道设计的一款“道徽”,以为是太极八卦图?
太没创意了!
谐和道的“道徽”,说白了就是一个圆圈,里边一条弧线,再加上一个十字,虽然造型简单,但是寓意深刻。这个圆圈呢,就是太阳,加一条弧线,就连月亮也有了,十字自然代表了星星。意思也就是说,圣天尊集齐了日月星辰,无论白天晚上,总是温暖着、照亮着他的信徒们,指引着他的信徒一路前行,探寻大道。
当然了,这只是对外界忽悠的时候,才如此释义,其实史老道就亲口听刘汉少说过:“世界很大,作妖的人也很多,连这么好看的星星月亮都能被他们给玩坏。所以呢,不如让咱们先抢过来,将来要是还能碰上他们,哼哼……哥还有太阳!”
…………
该防范的也防范了,该嘱咐的也嘱咐了,刘汉少还特意给所有上高原的兄弟们开设了一堂“上高原的注意事项”课,既显示出了对兄弟们的关爱与重视,也使兄弟们得到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用”的知识。毕竟前生后世之时,刘汉少也没有上过高原玩过浪漫,所谓的知识都是听来的,看的来,再加上自己的一番“强行解释”,统统忽悠给了兄弟们。
不止如此,为了上高原之后方便烧水煮粥,刘汉少还特意送给了张鲁、刘璋他们一种新宝贝,貌似“高压锅”。
提起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因为先前的时候,人家也是有“高压锅”的!
后世曾经从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过“四兽钮熊足铜鼎”。错没,就是刘备从前常常向别人说起的他们家的那位祖上。这个“四兽钮熊足铜鼎”以三只小熊的造型做鼎足,四只小兽的造型做“鼎盖”上的鼎钮,关键之处是它真的能够旋钮着盖上鼎盖,如此就能与鼎身尽量密合,大大减少蒸汽的散发。据说因为是青铜材质,还不用担心爆炸。
但是,青铜这个玩意儿吧,里边是含有铅的,拿来做炊具可不是一个好选择。所以刘汉少就把他们的“古代高压锅”给“改良”了一下。首先是材料要用“紫金”的,其次是取掉“兽钮熊足”这些奢华繁杂的装饰。旋钮肯定得留着,就指靠这个设计做密封呢,但是现在也没东西可以做密封胶圈呀,这可是要加热的,也不能用兽皮暂时代替。
没事!
多扭两圈!
再但是,刘汉少也不确定这么做,是不是能完全密封住水汽,万一密封住了是不是还要担心爆炸。再说了,刘汉少也不知道易熔片、安全阀之类的东西,都是用的啥材质,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照样没事!
机智的学渣让蒲元他爹造锅的时候,在锅盖上开了两个小孔,并且是一个小孔上放置一颗“玉珠”,另一个小孔上放置“金珠”,这就算是有了放气阀与安全阀了。因为两个珠子的材质、重量不同,锅内气压大的时候,肯定先把较轻的“玉珠”顶起来,万一这个孔被剩饭堵上了,还有“金珠”这个孔,对吧?
甭管这么改出来的锅,是不是真的能当高压锅使,也甭管它究竟是“改良”了,还是“改毁”了,至少它代表着陛下对大家的关爱与重视,对吧?所以张鲁、刘璋这一对“异父异母”的兄弟,瞅见这口“紫金锅”的时候,还是欣喜万分,叩谢连连。
然而上高原的队伍临走之前,又发生了一件事,王越、童渊也要跟着一起去。
自从盯上刘云远航之后,两位“老站神”就成了永安宫里的两大闲人,连训练燕云近卫团枪术与云十八骑剑术的事情也几乎不管了。但是,两个“老站神”合力收拾一个小娃,开始还兴趣盎然,时候长了也就素然无味了。
起初刘汉少和云三妞他们都不同意,刘云远航甚至还拉着王越、童渊的衣袖,撒娇耍赖地不让他们走。可两个“老站神”却说了,他们知道徒儿们是一片孝心,就想让他们在永安宫里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可是这样的日子,他们其实过不惯。虽说年老不以筋骨为能,不会再四处找人打架比武了,但是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四处走一走,看看天下的壮丽景色,也是好的。
刘汉少知道他们其实是听说了史老道上高原,可能会遭遇艰难险阻,所以想发挥余热,前去帮衬一把。毕竟史老道不是晚辈,却又把他们当成长辈,尊敬、照顾了很多年。然后刘汉少也换位思考了一下,像他们这样的人,如果真是躺在床上,等着老死、病死,或许真的是一种折磨,于是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但是刘汉少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要求”,如果在外边玩累了,就早点回家,如果遇到了麻烦,一定要派人告诉徒儿……还有,不要再收徒弟了。
前边那些话,“老站神”只当是徒儿温暖的啰嗦,但是最后那句话,说的可是很认真的。
想想看,要是“老站神”上了高原,一不小心再调教出来一大批高手,而高原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平静下来,一旦发生变故,谁知道会引出什么样的后果?
人老成精,刘汉少只是点了一句,两个“老站神”便已知其中含义,然后宠溺地拉着刘云远航,说这娃已经耗尽了我们俩老头的心力,谁还有劲儿再去教什么徒弟啊?
终于,“高原传道队”到了出发的时刻,他们会先从洛阳去到凉州,再从凉州入宁州、上高原。虽说刘璋所率的“圣城守卫”名为营制,其实现在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再加上一百多个谐和道门下弟子,合计三百余人。
“高原传道队”出城,自然不需要百官相送,但是谐和道的信徒们却乌泱乌泱的,愣是把相送场面烘托的无比壮观,而且刘汉少与云三妞她们也都便服而来,毕竟两位“老站神”也都是“要出家的人”。而他们,其实不止是“师尊”,也是永安宫这个家里,两位最年长的老人。
第685章 大明珠与小明珠
……………………………………
谐和道不禁止娶妻生子或是寻夫嫁人,因为这也是人伦大道,何况现如今谐和道的张鲁张大掌教自己就是妻妾成群,“儿女更群”。但是谐和道其实也已经开始推行“新道义”了,劝说大家一夫一妻,尽量别去多吃多占。还有就是禁止堕胎,因为每一个要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神赐之福。
嗯……这些“新道义”其实是刘汉少一直嫌大汉人少,所以才让他们加上去的。
所以呢?
所以杜娘与史来克并非“计划外人士”,也是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顺来相送史老道的。之前有那么一刻,杜娘甚至还想和史老道一起上高原,但是考虑到史来克年纪还小,不能没人照顾,所以也只得作罢,使得史来克空欢喜了一场。刘汉少也不知道这娃是有多喜欢当留守儿童,只是劝说杜娘,现在高原上边的情况太艰苦,等将来稳住了形势,自己再派人送她上去,或者是让史老道回来探亲也行啊。
估计是在家的时候先哭过了,所以送别的时候,杜娘还是很坚强的,至少表现的比张鲁和刘璋的那些老婆们强多了。
望着缓缓西去的“高原传道队”,刘汉少也是心生感慨,假如他们的忽悠,真的比刀枪说话还好使,能够尽量的少用流血的方式,尽快的让高原平静的回到大汉的怀抱,那可也真是功德无量了。
而后,刘汉少的脑袋瓤儿里又想起了一段熟悉优美的旋律: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
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有“大唐取经人”的故事,也许,流传一个“大汉传道人”的故事,也同样波澜壮阔……而又不失……美丽动人。
…………
送走了“大汉传道人”,回过头来,刘汉少还得再忽悠出去一拨。
农学院试种史努比他们带回来的新物种,玉米、土豆,辣椒、西红柿之类的,都已经获得了成功,刘汉少在第一时间就让人给司马朗和陈冉送去了辣椒,直接告诉他们,有了这个玩意儿,益州就有了灵魂!并且,刘汉少还亲自下厨,为老婆们做出了大汉的第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和麻婆豆腐,口味那叫一个鲜美,反响那叫一个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