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师长冯天魁 (楼下水如天)


  不甘寂寞的日军14师团,在微山湖西岸那个旅团收缩回菏泽以后。
  集中全部主力,进攻兰封。
  “鬼子只有一个师团突前,中央军难道打不过?”
  “都是淞沪撤下来的残兵,好多军官在淞沪和南京,精气神都打没了,对鬼子的恐惧深入骨髓,军队又是匆忙重建,老兵数量极少,又没及时甄别,新兵训练不足,对上日军头等精锐的常设师团,结果可想而知!”
  这仗还得打一段时间呢。
  历史上兰封会战的失败,别说国民政府意外,连日本人也意外。
  都没有想到,淞沪撤下来的精锐重建,那么不给力。
  俞济时和李汉魂,李铁军,宋希廉几个还不错,带着一帮新兵死磕。
  桂永清,龙慕韩,畏敌如虎,轮流在关键时候调链子,害得柏辉章等部也引起了连锁反应,一向把学生当成亲人的委员长都起了杀心。
  周小山收到各地转来的战报,不得不感慨历史惯性的顽强。
  “都是中国人,我们能不能跟谭望嵩他们配合一下,帮薛岳一把?”
  刘紫曼这句话一出来,周小山就开始翻白眼,她这是吃着沂蒙山的米,操着联合国的心啊。
  滕县之战以后,周小山深刻的理解了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独立团光转化成为八路军,都那么多事情。
  剩下的时间,如金子一般的珍贵。
  周小山手里一千多号川军兄弟,要执行八路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计划,哪里敢去管兰封之战,何况此战身后还跟着一个重大历史节点。
  “别,你真以为鬼子只有一个师团啊,他身后有大汶口调过的第108师团,还有二十师团在西侧平汉线上,薛岳一个师团都啃不动,还想着吃完再吃一个,就山下东西两边,留守的114师团,第4师团那些残兵败将,我都不敢去惊动他们,为了以后,山东只有独立团一个声音,现在我们必须怂着!”
  “你太狂了吧,想当韩复榘,我可听说,大帅遗体还没运到武汉,韩复榘就被临阵脱逃的罪名,执行枪决了?”
  一个记者当政委,还范职业病,你知不知道目前政工的活有好多?
  韩复榘,薛岳关独立团什么事?
  大局观太好的政委,究竟对独立团来说,好事还是坏事?
  周小山有些欲哭无泪。
  好在刘紫曼从来不反对他的主张,没有很强的控制欲,不会产生矛盾,她即便是有不同看法,也会问个清楚。
  跟憨憨姐接触久了,知道她好面子,说话得顺着她脾气来,真要是脾气上来,甩手不干,也不是不可能的。
  周小山只能跟她把缘由解释。
  “74军在鲁南伤亡不小,听说他们盯上了韩复榘手下的手枪旅。韩复榘在国府内部人缘太差,他的狂妄缺乏根基,被捕以后,除了我们大帅帮他说话,就剩下一帮部下在武汉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送钱,能活到现在,也算是蒋某人给大帅面子!”


第九百二十四章 比谁的拳头大
  周小山比谁都清楚,剩下的一千多兄弟,不可能能学者八路军,完全化整为零。
  刚转化的独立团战士,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需要战火的磨砺,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他最大的信心,来自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虽然东边郯县,临沂,西面曲阜,邹县,滕县,临城全部都被日军占领。
  可他脚下这片土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两战圣地。
  有着最可爱的老百姓。
  事实证明,他是赌对了。
  这片山区的老百姓都很穷。
  没有大地主,大资本家。
  日照运来的三台发电设备,电影放映设备一到。
  他们就让罗亮和陈虎组织周围三个乡镇的村民一起观看。
  《地道战》,《地雷战》以及周小山撰写剧本的《铁道游击队》穿插这苏州,石门等地沦陷以后,日军残酷虐杀百姓的场景,激发了当地民众极大的抗日热情。
  都说鬼子来中国了。
  原来来的是这样的鬼子。
  比土匪更坏,他们烧杀抢掠,只要杀到沂蒙山来,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了女人就往上扑啊。
  还有很多汉奸,比鬼子更可恶。
  他们怎么不去死。
  电影这新事物,引发了沂蒙老乡极大的好奇心。
  三台电影放映设备和配套的发电机,就把沂蒙山南段的核心地区燃烧起来了。
  一遍不够,一遍看不懂,他们希望八路军可以继续放。
  给钱也可以。
  独立团是不会收钱的。
  乡亲们免费看了一个通宵还不够。
  嘴里喊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把鬼子赶出中国去。
  成百上千的百姓,跟着播放设备的转移,一起来到独立团下一个放映点,要看第四遍,第五遍。
  当政委虽然外行,但是刘紫曼发动百姓的水平是一流的。
  借用这样的电影,纪录片。
  组织现场表演。
  独立团团部乘势跟罗亮他们分组,在露天电影的播放场,带着战士们一起学唱《国际歌》以及贺绿汀新作《游击队之歌》。
  在漫天的歌声结束了夜晚的播放。
  父送子,妻送郎。
  乡亲们不仅把家里的精壮送来参加八路军,纷纷在询问如何成立自卫的组织。
  怎么样能像电影上一样,跟鬼子打地道战,地雷战,鬼子来扫荡的时候不吃亏。
  长期在川军内部工作。
  周小山对党现阶段减租减息,团结抗战的具体方针政策很不熟悉。
  他只能照自己理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一些列的价值观,结合抗日战场的实际情况。
  起草了很多关于独立团动员百姓自发抗日的章程。
  洋洋洒洒几十万字。
  涉及面很广,有军纪军规的,有未来部队发展设想的,有根据地粮食征收和商税,矿税现行政策试行的,有妇救会,儿童团等等群众自治组织发展规划的,有军民鱼水情的互动办法的,有些乱,很纷杂,却很细致和很据操作性和可行性。
  这就是独立团未来的工作指引大纲,刘紫曼,李良,罗亮陈虎他们几个如获至宝。
  抛出他们几个人所能想到的一切问题。
  摁住他在一家猎户哪里继续书写。
  独立团政委和副团长分路出击,利用周小山书写的章程动员百姓,辗转山区二十几个村庄征兵。
  加上原来临城保安团的兵员。
  独立团一下子在山区几个乡村收到了三千多新兵。
  总人数达到了五千。
  “团长,山东百姓的抗日热情实在太高了,您说的对,我们有多少枪,就能收多少兵,我们现在这还是沂蒙山区,人烟稀少的地带,要是到了人口稠密的几个县。靠着这电影机,刘政委的歌声,拉上几万新兵,也不在话下!”
  团里几个干部,最有成就感的是李良。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在四川拍摄的电影,在山西,河北,太湖拍摄的纪录片,会激发国人如此高昂的抗日热情。
  自己能成为独立团的一员,为抗战做出贡献。
  与有荣焉。
  “李主任说的对,团长,我们分出两队人马去沂南,沂水,或者蒙阴县吧?”
  “我赞成,尽快把新兵招募完成,尽快开始新兵训练!”
  “就是,抓紧训练新兵立足沂蒙,同时尽快的分批把部队洒落出去,进军胶东和鲁中,把部队拉起来,我们独立团才是山东的最大的抗日武装!”
  工作进展超出想象,原来十几个坚持要带川军的家伙,也被沂蒙老乡的抗日热情感动,分成两派吵起来。
  罗亮和陈虎,罗家祥三个家伙也很激动。
  周小山把双手举起来,要他们冷静。
  “我们确实在和时间赛跑,可是你们忘了我说的堡垒了!”
  团长反对,几个人有些傻,他怎么想的,这么好的机会。
  “首先,几万人的部队,无论放在哪里,动静都太大了,很容易惊动鬼子出动大部队围剿,我们几万毫无战斗力的新兵,一触即溃,根据地没有建设起来,毫无抵抗之力,迎接我们的只有惨败!”
  几个团领导有些麻爪了。
  鬼子,国府都没有占据山东广袤的农村地区,天授不取,会被天谴的。
  “再说,主力要有主力的样子,至少拉出去,军容要整齐,粮食,弹药,津贴一样不能少,我们现在除了粮食不愁,滕县有部分川军新军装可以用,后勤问题一大箩筐,且不说臂章要改,就是怎么建设群众自治组织,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我的建议,还是先围绕平邑征兵,罗副参谋长负责新兵训练,政委和罗团长去蒙阴征兵!征发的新兵,在特务营老兵不准动手的情况下,去找刘桂堂干一仗,表现优秀的,成为主力,训练效果差的,转入平邑,蒙阴两县的县大队,指导各乡镇成立区小队!”
  明白了,几个人好像都有点明白周小山意思了。
  先立足沂蒙山,确保沂蒙山成为独立团的根据地,等新兵练出来,打一仗,有一支勉强能战的主力以后,下山发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