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屋漏偏逢连夜雨,东线的战场也决出了胜负,靠着吴汉截断铜马补给线,孙登、刘植部士气趋于崩溃,与他们周旋许久的马援果断发动进攻,孙登败走,带着残部逃散,不知所踪。而刘植则忍痛放弃了祖辈生活的族邑,收拢残兵近万撤到下曲阳。
  如此一来,刘子舆麾下的铜马诸军,合计后只剩下七万余兵。
  魏王伦亲征,旗帜即将抵达下曲阳南方百里外的宋子城,其部约四万余。
  马援已渡过漳水,向西靠拢,其部两万余。
  幽州突骑渔阳、上谷两师,在下曲阳北、西游弋,各二三千骑。
  事到如今,大决战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魏军已经从西、北、东、南四面合拢,将北汉刘子舆七万余人包围在下曲阳周边百里之地。
  论数量,魏兵其实与铜马相当,但愣是打出了包围聚歼的架势来,而刘子舆也不清楚敌方数量,总是会高估一些。
  常山郡的真定王、上淮况部三万人,亦被景丹拖住,被上谷突骑截断与下曲阳的联系,对下曲阳之困爱莫能助。
  “魏军的包围圈颇为松散,眼下唯一的机会,便是趁着其东、南两部尚未合拢会战之际,集中兵力,选择一方,一举击破!”
  昌成侯刘植丢了祖传族邑,但他对汉家依然忠心不贰,向刘子舆请命道:”东线马援兵少些,还请陛下以臣为前锋,全军向东击之!”
  “只要先击败了马援,再调头与第五伦决战,或有胜机!”
  然而众人虽同意刘植“先打马援”的提议,却不愿与魏王决死。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只要破开马援军,陛下便能东狩,不必与第五伦纠缠。”
  “东狩?”刘植大怒,看着提议逃跑的杜威:“你的意思是,放弃国都?”
  “也只能如此了。”杜威不敢看刘植和刘子舆,竟然哭了起来。
  北汉群臣已经达成了共识:下曲阳的丢失是注定的,千不该万不该,不应和第五伦打消耗战,被魏王将擅长短期决胜的铜马拖入自己熟悉的节奏,最终箭尽粮绝。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如今的北汉,也就兵员还勉强够数,粮食和民众支持皆无——巨鹿本地人对外来的铜马也颇为畏惧嫌恶,宁可被魏王统治,对他们来说,皇帝姓刘还是姓五、姓六,有什么区别?
  若是能还河北安定,姓七都行!
  东山荒秃也同意刘植的提议:“没错,一路向东,杀回信都、清河,与城头子路汇合,而后东投渤海!这才是最好的路。”
  东山荒秃就是渤海人,铜马中半数亦是来自那儿,同样是深受河患的黄泛区,冀州待不下去,回去就是了。
  “渤海虽然在水灾后荒凉了些,但起码地盘广大,再不济,往后还能往青州跑。”
  铜马军的流寇本性开始发作,渠帅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这是好主意。于他们而言,不就是换个地方,重头再来么?青州现在还没有较大的势力,铜马虽然打不过魏军,去进攻那齐王张步,鸠占鹊巢,还不是轻而易举?
  刘子舆心里虽不乐意,但他也清楚,大难临头,自己这个皇帝若不依着铜马的意思办,他们指不定就会抛下自己,亦或是强行劫持而走,如此,威信势必大跌,都不必第五伦打过来,自己就散了。
  “就依诸卿之策。”
  刘子舆让众人下去,只留下刘植,交心说话时叹息起来:“群臣皆惧魏,唯独昌成侯骁勇无畏啊,诗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果然没有说错!方才唯卿所言甚合朕意。”
  刘子舆站起身来,吐诉自己真实的想法:“巡狩,最初不过是史家为天子讳言,将周王出奔或赴诸侯之会,说成狩于河阳,但也是百年少有之事。”
  “到了近年,皇帝们却是动辄巡狩,王莽南狩汉中,授首宛城。”
  “刘玄斩了王莽头,还派使者来炫耀,要朕归附,然而他也一样,在赤眉打上门时,也抛下国都落荒而逃。南渡后,听说只能偏王于荆南卑湿之地,西迫于公孙,北逼于楚黎,东边更被其昔日臣子吴王秀所压,当真可怜。”
  对刘玄,刘子舆是颇看不起的,只觉得此人根本不配作为汉家天子,对不起他身上的汉高血脉!
  你一个真刘,还不如我一假刘有能耐、有胆量、有骨气!
  若是刘子舆也学着此人,仓皇出奔,不是成了自己最鄙夷的人么?
  刘子舆道:“昌成侯可知,外头常有传言,说朕不是孝成皇帝的子孙,是假刘、假皇帝!”
  刘植当然听过,他的族人们为了说服刘植弃汉投魏,也没少宣扬此事。但刘植却对刘子舆信之不疑,为何?
  当然是因为,他从这位皇帝身上,看到了少有的天子恢弘气度!
  就如今日!
  刘子舆确实比刘玄勤奋一百倍,任何做皇帝需要的知识,他都能现学现卖,几年下来,哪怕是生僻的典故,也能信手拈来了。
  “赵地的大儒荀子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然而古人又云,三人成虎,关于朕的身世,说朕是邯郸卜者云云,竟也有不少人信之。”
  “想要让天下知道,朕是真刘,是真天子,只有一个办法!”
  刘子舆看向刘植,说出了他真正的计划。
  “《礼记·曲礼》有云,士死制,大夫死众,国君死社稷!”
  “自第五伦入寇冀州以来,无数铜马兵卒信朕爱朕,前赴后继而死,他们是士,为朕的宏图汉制而死。”
  “还有诸刘子弟,皆是大夫,其中有人苟且偷生,数典忘祖,投降第五伦。但也不乏为了大汉存亡,率领民众保卫家国而死者,不计其数,朕相信,昌成侯便是这样的贤大夫!朕封你为‘广川王’,恢复汝祖宗之国!”
  “陛下。”刘植凝噎下拜,他不在乎这封地,他愿意为刘子舆而战的原因,是因为在其身上,看到了孝武、孝宣皇帝的影子啊!
  气氛忽然有点悲壮,刘子舆道:“士、大夫尚且如此,身为国君,朕岂能独自逃走?”
  “朕意已决,集中兵力,向东击破马援,在那之后,朕不会如丧家之犬般仓皇逃走,而是要调头,与第五伦决一死战!”
  说到动情处,刘子舆也流下了真情实意的泪水,戏演到现在,他早就分不清真假。
  他是王郎,是冒牌的刘氏子孙,但胸中这份对大汉炽热的爱,假得了么?
  “朕要在河北战到最后一士一大夫,一皇帝!”
  “哪怕败了、输了,我刘子舆,也要作为汉家最后一位真天子,殉我炎汉社稷!”
  ……


第425章 独立
  巨鹿郡宋子县虽不如下曲阳繁华,但早在战国时便是赵国大城,燕国乐师高渐曾逃避秦始皇追捕,在宋子隐藏为佣,他在此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
  而因为这层渊源,“筑”这种乐器,也成了宋子人的最爱,乐风酷似燕地,慷慨悲歌。如今大姓耿纯还乡,光复本县,宋子人便在城头执竹尺,击筑欢庆。
  耿纯抬头看到这一幕,喜则喜矣,却让人将在高处击筑的老人们请下来。
  “别忘了高渐离是如何刺杀秦始皇的。”
  若是魏王伦入城时被刺客盲狙一筑砸碎脑袋,那可就神作了。
  自从去魏郡给第五伦做副手后,耿纯已经许多年没回故乡,眼下带大军抵达耿家坞院外时,却见昔日的高门大户,只剩下一片丘墟。城外的祖坟也让铜马给刨得一干二净,陪葬品被盗窃一空,尸骨随意抛洒,与饿殍及战死者混杂在一起。
  死人倒了大霉,但好在活人没事,耿家人早在一年多前,便被耿纯陆续接走。
  “福兮祸兮。”耿纯对军中的族人说道:“魏王刚刚起兵鸿门之际,刘子舆也自立尊号,连我亦能受了北汉御史大夫之印。后来汉魏敌对,北州疑惑,我宗族众多,生怕汝等生出异心,犯了糊涂,是以举族迁至魏地,以绝反顾之望。”
  “当初汝等不愿离开,却因此逃过一难。”
  现下倒是不可能再有人犯嘀咕了,河北形势已定。
  等第二天,第五伦也入得宋子城后,得知了耿家庐冢遭难之事,遂大度地表示:“等灭了刘子舆,余要给伯山重建耿氏坞院。”
  又似是半开玩笑地说道:“若是伯山愿意,可更易封地,来做宋子侯,富贵还乡!”
  耿纯却婉拒了魏王的好意:“大王,臣不打算回宋子了。”
  若昔日他家穷困如今富贵,那当然要锦衣在故乡走一走,但耿家过去就相当于宋子县封君,如今再回来装给谁看?
  耿纯对家乡不眷恋:“树挪死,人挪活,昔日族中坟冢还在时,族人安土重迁,不肯离开。如今既然被王郎所毁,倒不如乘机迁走,大王需要耿氏去哪,我家就去何处!”
  这番政治表态,让第五伦颇为舒服,若耿家留下,“河北第一豪强”必是他家。
  但耿纯先前听闻第五伦在关中所作为,知道魏王虽暂时拉拢河北豪姓打击铜马,但事后肯定会加以压制,自家身为”外戚“,在冀州也颇多姻亲,还搁在这阻碍魏王施政,实在不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