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耿纯指着负隅顽抗的涿县道:“等涿县一下,冀州兵立刻南向,助文渊共击赤眉。”
  但等他们摸到黄河边,恐怕都是明年开春了,景丹思索片刻后,做了一个决定。
  “涿郡之叛,于魏而言,不过是肘腋之患,且大势已去。反倒是中原赤眉,却会危及心腹!”
  “兵贵神速,等不到攻破城池了,幽州突骑现在就要立刻南下!”
  “务必一个月内抵达河内,食河内之豆谷,如此开春才有战力。”
  突骑目前还算在他麾下,景丹可以自己决定,他又对耿纯道:“伯山也要陆续将冀州兵南调。”
  “那涿县与乐浪……”耿纯还是放心不下,听说还真有人响应了张丰的叛乱,那便是幽州最东边的乐浪郡,幽州一时半会还太平不了。
  “吾已大愈。”
  景丹笑道:“既然是幽州辖境闹出的叛乱,亦当由我这幽州刺史讨平。南边的大仗,交给伯山与文渊,这小仗,只要丹不病卧在榻,便足以胜任!”
  “今度此反虏,势无久全,他取什么名不好,非要叫‘无上大将军’,无上者,无首级也!”
  ……
  盖延字巨卿,他出身边塞小县,生得人高马大,长八尺九寸,相当于后世一米九,也算一个“巨人”,连坐骑也得挑最大的,否则都载不动这壮汉。
  他作为吴汉同僚好友,去年一起举兵应魏,吴汉被第五伦调到身边后,盖延继任为渔阳太守,接受了渔阳突骑,此番便奉命南下。
  冀州是击灭刘子舆时他们途经的熟悉地方了,信都、河间诸郡人听说渔阳突骑来了,都关门闭户,各太守也只派人在城外供应粮草,不让他们入城。
  毕竟上次大战,突骑没少在冀州劫掠,在当地名声极臭。
  盖延是分得清轻重的,对盯着别人家妇人看的渔阳突骑耳提面命:“都收敛着些,要抢,等到了魏境之外再抢。”
  渔阳突骑们打着呼哨应诺,尽管已经归属魏军,但这群放纵惯了的边塞男儿,依然把自己当成是募兵,拿金饼和禄米打仗,魏主给的钱粮,确实颇为大方。
  他们却不知道,第五伦先把吴汉带在身边,搞了一出“将不识兵”,眼下又将渔阳突骑调离熟悉的地域,只怕是要给他们来一出“兵不识将”了。纵观三军,除了小耿外,也只有马援能约束得了这群桀骜不驯的突骑。
  盖延也久闻马援大名,上一次大战他留守渔阳,未能得见,听说吴汉还和这位国尉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但按照军中的传闻,马援亦是一个慷慨有大节的壮士豪侠,又作为魏国建军的主要将领,许多偏将、校尉皆出其下,连耿纯、景丹也对马援颇多钦佩,将马援用兵吹得神乎其神,这让盖延更加好奇。
  南下途中,他甚至还在担心自己因幽州叛乱的事耽搁,导致错过大战:“可别不等我抵达,马援就已将赤眉击退。”
  然而等十一月下旬,盖延及渔阳突骑风尘仆仆赶到魏军邺城附近时,却从魏成大尹邳彤口中得知了中原大战的近况。
  “濮阳的围没解,还困着?”
  “什么,陈留城也被赤眉围了?”
  “赤眉大军数十万自颍川、淮阳北上,马国尉一退再退,除了陈留城外,荥阳以东十余县,尽数放弃,只退守敖仓?”
  暂时只有这些粗略的消息,但足以让有进无退的盖延大失所望。
  “传闻马援是马服君赵括之后。”
  “我先时不信,现在信了!”
  ……


第476章 他们急了
  马援亲自押阵,带着最后一批兵卒退至荥阳城,先前奉将命到后方巡视各师的董宣亦来述职。
  “少平,荥阳之后,成皋、敖仓等地士气如何?”马援如此问他。
  董宣答道:“尚可。”
  马援皱眉:“尚可是何意?”
  董宣道:“士卒们对莫名退兵颇为不解,偶有流言说前线败了,但敢传谣者皆已为下吏揪出斩首,众人虽有些气馁,但谁让是国尉带兵呢?大多数人都说,只要听国尉号令,最后自能取胜。而校尉们也觉得将军定有后手,不敢有异议。”
  退兵比进军更难,不但关系到训练、秩序,也是底下人对将领信任感的一大考验,董宣敢说,换了普通将军来做主帅,光是这种弃城十余的大踏步后撤,就足以让士气崩溃,人心惶惶了。
  马援听后笑道:“果然如此。”
  他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这么多年的资历战绩摆在这,连小耿见了他都得低头,更何况其他人。
  董宣又禀:“河南都尉、虎威将军张诸君也来荥阳了。”
  “张宗?”马援一愣,旋即了然:“这张诸君,定是要来向我请战。”
  魏军中有两个勇将,一人是郑统,一人是曾在潼塬、周原两战大显身手的张宗,前者是嫡系,后者出自窦融的河东系,都积功拜了杂号。第五伦曾笑言,说马援是“马蹄疾”,那这两位则是猴急,经常一战下来浑身是伤,所以第五伦将他们留在中原战区休养,就此错过了河北、陇右的战役,一年没仗打,都憋坏了。
  郑统在马援决定撤兵时是万般不解的,张宗却有所不同,他读过书,知兵法,风风火火来拜谒后,就抬头道:“大战在即,下吏敢请为骠骑将军先锋。”
  马援故意道:“军中都以为我退兵,是要守于虎牢天险,等冬将军把赤眉逼退,或是等河北、关中大军来援,哪来的大仗?”
  张宗笑道:“陛下在长安时,令人将天禄阁《七略》中的兵书一录印刷出来,赠予杂号以上诸将,我也有一份,时常翻读,最近看到帝师严伯石所著《三将》,说到武安君白起与赵战于上党,秦军详败而走,以诱赵深入,遂有长平之役。”
  “又读王翦传,王翦与楚战,亦是先坚壁而守之,而后才加以反击。”
  “下吏听说,国尉过去半年间,终日在陈留令民夫坚壁高垒,又令我加固虎牢,终日休士洗沐,又与军中游戏,使士卒之心可用,颇类王翦,今又避赤眉锋芒暂退。故下吏以为……”
  张宗看着马援双目道:“国尉虽是马服之后,然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
  “哈哈哈。”马援点着张宗道:“陛下说诸君不但有勇,亦有智,半年不见,汝智愈长。”
  这就是马援觉得,张宗比郑统强的地方,横野将军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这可不是在未央宫上了几堂扫盲课能弥补的。
  张宗说得没错,马援之所以一退再退,正是想像白起、王翦那样,打一场大仗!
  “更何况,赤眉势大,据说有数十万之众,撇去被裹挟之人,也是敌众我寡。”
  所以马援得让赤眉稍微分一分兵。
  于是他不救濮阳,让倒霉的王闳吸引几万赤眉,又留着陈留作为阻碍,让赤眉不能忽略他,再吸引几万,作为一子闲棋的董宪,也能起点类似的作用。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说白了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赤眉相反,马援通过收缩战线,将分散在河内、洛阳等地的兵力集中起来,通过放弃的空间,换取了时间,他至少在成皋、敖仓、荥阳这一小片区域,汇聚了四万之众。
  魏军的计数方式和兵民不分的赤眉不同,这还没将窦融源源不断派来的民夫算进去。
  “还有一个缘故。”
  既然张宗是明白人,马援也与他说了自己的大大咧咧外表下的坏心思。
  “河内、河南的大姓又不老实了,让彼辈捐粮出人助军,竟推三阻四,且放赤眉稍稍西进,也算帮窦周公,吓一吓彼辈!”
  ……
  与将良绅土豪、苍蝇老虎一起打的赤眉军不同,第五伦却相信这一点:“豪族大姓无限可分。”
  所以他对豪贵的打击是分地域和种类的,拉一批,打一批,关中要铲除,陇右要保留,河北诸刘一个不留,外姓则基本不碰……
  很早就和平归顺的河内地区,第五伦也采取了怀柔政策。
  投桃报李,第五伦击河北时,河内大姓们出了许多钱粮,赢得了今年免租的特权。但秋后,司隶校尉窦融却又希望他们纵不交租,也捐点粮食出来,因为赤眉对豫州的侵袭,导致大量难民涌入洛阳周边,加上马援不断扩军,粮食快不够吃了。
  这下大姓们就不愿意了,抠抠搜搜,只肯交出来三位数的粮。
  但随着时间进入仲冬,先前还抱怨“一粒都没了”的河内大豪们,却闻风而动,对捐粮出人力的事积极起来。
  那位在河内做二千石时,对马援“不战不降不走,不死不和不守”的大儒伏湛,过去要保持“无心俗务,专向学问”的人设,只肯让儿子伏隆去考试做官,自己则专注于传道受业,终日吟诵诗书。
  可近日,老伏湛在窦融劝说下,竟也难得出了书斋,在河内郡对还糊涂着,舍不得那点粮食的诸家豪强奋臂疾呼:“诸位,请听老朽一言!”
  “老夫乃是琅琊人,与赤眉首领樊崇,算是半个同乡,素知其为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