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 (七月新番)


  这诏令已经颇为严肃了,现在的情况与第五伦整体筹划不符,他不是要让小耿长驱直入将刘秀逼在淮南不敢出来,而是要小耿作为“蛇首”,在灵璧那边的“蛇尾”诱敌成功遭到刘秀攻击时,能够迅速迂回。
  而正当此时,留守灵璧的右丞相窦融也派人送来急报:
  “吴军数部已离淮北上,现于灵璧东南两百里外!”
  ……
  即便是军情驿骑速度飞快,换马不换人的情况下,可日行两三百里,但军争如水,变化无常,第五伦那边刚收到窦融急报,灵璧这边的形势,已再度生变。
  “右丞相,吴军前锋已进至睢水畔符离,距灵璧只有百余里了!”
  “何其速也。”窦融一惊,根据斥候所报,这支吴军数量“或”有两三万人,然而速度极快,他们明明缺少骑兵,又逆着河流而行,却能做到日行百里,这莫非是传说中刘秀麾下最精锐的“丹阳兵”?
  他们所打的,也确实是大汉皇帝刘秀的旗号,跟回报的斥候再三确实这个消息后,窦融顿感且忧且喜。
  忧的是,来的是其他将校还好,就算将冯异也调到淮北战场,窦融都有兴趣与之一较高下!他这边除了明面上的一万守卒外,第五伦已将汝南的横野将军郑统调到淮北,也归窦融支配,敌若敢袭击灵璧魏军粮仓,窦融必将其有来无归!
  然而若是刘秀亲来,窦融脑海中,总会不可避免地想到,自己跟随新朝大司空王邑,在昆阳面对的那阵疾风骤雨……
  刘秀以三千人冲三十万的场景,非要在古代寻找战例的话,也就项羽与刘秀彭城大战、三万破五十六万可相提并论,而做到这种以寡破众的将军,称一声“当世名将”亦不过分。
  面对这样的敌人,窦融心中总难以找到自信,他可是能在风陵渡小阴沟里,被邓奉反击翻船的人……
  窦融最终只能如此安慰自己:“我肯定不敌刘秀,但王对王,将对将,陛下用兵,不敢说远胜刘秀,至少是势均力敌,而庙算料敌更是出神入化,刘秀拍马不及了!”
  昆阳之战,刘秀的事迹固然可谓英勇豪迈,但第五伦在写给窦融信上,对那颗陨石的预测,则可称之为“神迹”了!
  这也是当初窦融在降汉、归魏上,毫不犹豫做出选择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刘文叔已是人中龙凤英杰,那第五伦身上,则更有一种神秘的“天命”在隐隐发光,让他能以“乡里之士”一跃成了九五之尊,并在大争之世里,几乎稳操胜券。
  窦融一边令人再将最新情况禀报第五伦,同时预测,两到三天后,刘秀便将抵达灵璧,但等待他们的,不是毫无防备的松懈粮仓,而是枕戈待旦的战士!
  “更何况,陛下早已算好了一切,一旦刘秀心存侥幸,来击灵璧欲解彭城之困,其侧后方,便将遭到彭城、下邳两路魏军袭击!”
  在大局观上,窦融比耿弇至少要高出十个盖延来,他很清楚第五伦在这场徐淮之战中,究竟想打出怎样的结果。
  这场战争不在于攻城略地多快,而在于能否歼敌有生力量!
  岑彭已在荆襄打掉了刘秀将近两万人,若这一次能再消灭三四万,那刘秀便彻底没了与第五伦争天下的可能,剩下的仗,闭着眼打都行,不论彭城还是淮北淮南,皆如俯身拾芥那般简单!
  “若运气再好些,重演垓下之困也有可能。”
  想着这些,接下来两日,窦融一面勒令灵璧魏军外松内紧,让信得过的将校做好御敌准备,同时也紧张地关注着敌军的进展。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前几日还能“日行百里”的汉军,却停在睢水之畔的符离,不肯走了。
  时间仿佛变得极慢,窦融在焦虑中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觉得,是否是自己斥候派遣太过频繁,惊扰到了敌人,让他们意识到灵璧是个陷阱,故而停滞不前了?
  而短短一日后,当身在戏马台下,观望魏军进行总攻的第五伦收到这个消息时,短暂的诧异后,魏国皇帝忽然恍然大笑起来。
  “刘文叔,好胆魄!”
  “窦融所见的符离敌军,和这戏马台一样,皆是拖延予的疑兵。”
  “彼所袭者恐怕并非灵璧。”
  第五伦用手背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情绪也不知是妙计再次白出懊恼,还是棋逢对手的兴奋。
  “而是下相,打蛇先打头,直奔小耿将军而去啊!”


第596章 强弩之末
  “刘秀不击灵璧窦丞相,而击下邳、下相耿车骑?”
  第五伦提出这假设时,魏国行辕群臣第一反应皆是觉得荒谬,他们提出的意见无非是以下几点:
  “兵法有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灵璧乃我军后方,且表面无甚防备。刘秀兵寡,欲渡过危局,必派轻兵急袭灵璧,烧吾粮草,若能成,不说我军败退,至少能使彭城撑过冬天。”
  这是第五伦定策时自己分析的,灵璧就是故意留出的破绽,希望敌人一脚踩进去。他们皆深觉此策极有胜算,如今皇帝却因敌军在北上途中稍稍迟疑,就忽然就变了态度?
  “就算刘秀惧战不敢击灵璧,又岂敢掠耿车骑锋芒?”
  魏军三路中,东边的“蛇首”无疑要比西边的“蛇尾”难对付得多,耿弇刚在齐地海岱打了大胜仗,士气正旺,其麾下不仅有上谷突骑,更有冀州甲兵两万余,一往无前,如今轻取下邳,还进逼下相,龇着毒牙,吐着信子,这样可怕的对手,一般人都会绕着走,更勿论迎难而上。
  群臣商议纷纷扰扰,核心只有一个:刘秀不可能打耿弇,皇帝陛下不如再耐心等等,勿要将定好的计划破坏了。
  众口一词时,要坚持已见是很难的,尤其是要根据模糊的消息,来破坏已有的计划,你得说服自己:这不是多疑。
  “而是智者之虑。”
  “智者用兵,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第五伦最终下了决心,遵从自己的直觉,速速写好诏令,旋即投笔于地,笔墨尚未完全干涸,就封存起来,令人急送南方:“请耿将军务必勒兵,等待彭城战况,不可与刘秀急战!”
  ……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
  淮北下相城(今江苏宿迁)以南,是典型的江淮地形,除了有几个小丘陵,其余地区地形开阔,村落小而稀疏,运河、溪塘、沭河等横贯其间,将平坦的地表分割开来。
  丰沛的水流在未开辟成农田的地方,滋养出了连绵不断的树林,但又没有密集到人马难涉的程度,隆冬并未将叶子完全冻落,树木灌丛遮掩了士卒的踪迹,任谁也想不到,本该出现在灵璧以南的汉军精锐、丹阳兵,竟隐于此地。
  而刘秀亦站在一块布满枯黄地衣的岩石上,手扶着佩剑,目光盯着树林之外。
  早在两个月前,发觉第五伦进取徐淮的企图后,刘秀就开始调兵遣将,但先前派去荆州争夺襄阳的冯异难以及时调回、被邓禹送掉的那万余人,早成了汉江鱼儿的饲料。
  若不算临时拉来凑数的民夫,搜尽淮北、淮南、江东三地可战之兵,刘秀只得六万人,尚不如魏军之半。他当然可以直接放弃徐州,抛弃淮北,但刘秀深知,自己若一次性退太多,可能导致身后的支持者绝望之下,作鸟兽散。
  淮北必须守!彭城必须保!最起码,不可不战而退。
  “虽说守淮必守彭城,然魏军势大,不可在彭城与其硬碰,仍需智取。”这便是刘秀的“守,又不完全守”。
  如果说第五伦用兵如“常山之蛇”,那刘秀的应对,则学了壁虎。
  彭城是壁虎之尾,戏马台是尾巴上的尖尖肉,这座不可绕过的坚壁,起码能拖住魏军主力一个月。
  而刘秀聚集起来的四万机动兵力,就成了壁虎的舌头,能伸出数尺之长,以远方食飞虫!
  刘秀深知道,彭城撑不住太久,他只能靠一次出击,来扭转这绝望的劣势!
  汉军文武臣子的意见出奇一致:应当袭击魏军屯粮后方,灵璧!
  刘秀最初也作此想,但当大军渐渐聚集,计划即将落实时,他却又多疑起来。
  “第五伦用兵作战,素来料算一切,为何会在灵璧留如何大的破绽?”
  看着地图,揣测第五伦心思,刘秀是越想越后怕。
  对比魏军的布置,刘秀意识到,自己若将兵往灵璧去,很容易遭到敌军“蛇首”绕后,轻兵北上,若不能破灵璧,势必难以久战,面对数倍之敌,败退已成必然。
  “灵璧以南是符离,符离往南是大泽乡,大泽乡再南边,就是垓下啊!”
  再往后呢?恐怕就不是淮河,而是乌江亭了!
  不知不觉,刘秀踩在了项羽覆亡的旧辙上,这一次,他选择谨慎地收住脚步,目光盯向另一侧。
  当得知皇帝放着缺少防守的灵璧不打,却要去迎击势头正猛的耿伯昭部,朱祐等大臣,头都要磕破了。极力劝阻刘秀,就算抛弃彭城,退守淮北,也比这个决策高明啊。
  小耿将军这半年来兵芒太锐,几乎被人视为韩信第二,没人有信心能与他交战占到便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