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变臣 (宇十六)


  宁泽诱之以利,笑道:“吕博士,化州为世人误解,其实化州风光优美不下江南,江刺史到任后商赋剧增,百姓富庶,向学之心日增。家父在信中提及,只要吕博士愿去济民书院担任山长,除正常的束侑外,还当奉上四百两茶资。”就这样,吕温文来到济民书院担任山长。
  看着从官轿中出来的一身深绯官服,吕温文眼中闪过羡色,带着身后众人恭声礼道:“恭迎刺史大人。”
  江安义笑着上前挽住吕温文的手道:“吕先生博学多才,肯从国子监屈就济民书院为山长,实乃化州之幸,诸生之福啊。先生之来,有如久旱之
  甘霖,江某喜不自胜,有先生在,化州文风必为之一盛。”
  吕温文此刻的脑袋中回想起费祭酒的话,“江刺史年少有为,温文能早与之交好,于将来仕途有益”,得知江刺史不喜奢华,今日特意着了一身简朴的蓝布衫,不知能否增加江刺史的好感。
  江安义见吕温文略有些恍神,以为他为庆典操劳,不以为意,笑着对他身旁的讲书等人拱手示意。吕温文醒悟过来,侧身相让道:“江大人,此处不是说话之所,请到明纶堂中叙话。”
  书院座落在翠山怀抱之中,南北朝向,沿着百余级石阶缓步向上,一侧的石壁被打磨平整,上面刻着捐学人的名字。何文彩在书院中挂了管干的差使,管理著书院财务、购买、修缮等事务,当然具体的事务自有下人操办,他要的是这个名头。
  身为管干,何文彩对捐学的钱财很清楚,凑在江刺史的身旁介绍道:“此次济民书院共收到捐银二万一千三百四十六两零七十二文,田地十二顷……余银八千一百四十三两,何某准备再购置些田地……”
  行至石阶尽处,江安义在前面几个名字中看到自己的名字下刻着二千两,宁家捐银五千两,身后的乡绅们多的千余两,少的也有二百两,笑道:“诸公皆是急公好义之人,为乡里慷慨解囊,令人敬佩,特别是宁老爷子深明大义,德高望重,江某建议让宁老爷子成为名誉山长。”
  众人无不叫好,心想出的银子多总要占些便宜,助学上千人,能被记住的有几个,名誉山长的称呼是铁定要被百姓所知。
  宁波并没有在山腿等候,他年岁已大,早上山在书院中歇息,听到江刺史率人上山,在管家宁安的掺扶下出大门迎接,正好听到江安义授予他名誉山长的称号,激动得胡须直抖,高声道:“大人美誉,老夫愧不敢当,唯有为书院多做些实事才对得起这名誉山长之称,多谢大人美意。”
  书院大门匾额“济民书院”四个大字是国子监费如阳亲笔所书,两旁的对联却空着,吕温文笑道:“江大人诗文一绝,济民书院的对联还有待大人来提写。”
  文人对这种题名、题诗、题联十分感兴趣,江安义也不例外,欣然接笔,略思片刻后一气呵成: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少年时。
  “好”,吕温文赞道:“大人此联道出读书真义,少年用功,先苦后甜,学以致用,关心天下事,妙哉妙哉。”
  宁波捊着胡须道:“此联先忧后乐一句出自大人《松昌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人深思,济民书院因大人此联增辉不少。”
  入得大门,依次是讲堂、明伦堂及东西配房、藏书楼及东西侧门,馔堂、教官宅、崇圣殿、东西偏房、魁星楼及东西廊房等处。书院新建,门窗桌椅还透着树木的清香,藏书楼的书籍崭新,江安义随手翻开一本,淡淡的墨香透出,让人沉迷。主体两侧的亭阁休闲之所尚未完全归置出来,毕竟才半年时间,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慢慢修缮,但书院的庄严肃穆、端庄凝
  重、平和宁静的气氛已然初显。
  明纶堂众人落坐,吕温文介绍道:“书院有山长一人,讲书两人,助讲两人;新收学生二百零六人,其中秀才六十人,童生六十人,余下的皆是蒙童……”这与其他书院有所不同,绝大多数书院是不招收蒙童的,但江安义想到化州连遭战乱,许多人家无力读书,如今情形好转,索性在办学之初,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宁波等人,让他们尽量把误学的蒙童也招进书院。
  等吕温文说完,江安义道:“书院新创,正是万象更新之机,书院近半是蒙童,要辛苦几位先生。这些学生都是化州读书人的种子,我刚才看了名册,多数是穷苦人家的子弟。江某自身出身农家,深知穷人子弟求学之难,所以决定官府资助每个贫家子粮食,就按府学生员的八成给付,此次就劳烦何管干负责,我会吩咐下去。”
  何文彩起身应道:“谨尊大人吩咐。”
  一杯茶喝罢,吕温文笑道:“今日济民书院落成,还请大人为书院的学子说上几句,为他们鼓鼓劲。”
  江安义站起身,在众人的簇拥下向讲堂走去。济民书院的讲堂很大,围绕着中间的讲台扇形般地展开,依照地势后面的桌椅渐渐拔高,居高临下地将讲台围拢,这也是江安义所出的主意。
  随着江刺史、吕山长等人走进讲堂,众学子安静下来,目光炯炯地望着讲台上的诸师,等待着传道授业解惑第一篇。
  吕温文清咳一声道:“江大人有篇《黄羊铭》,开篇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在灵。今日济民书院落成,名不彰声不显,不说相比国子监、泽昌书院、章义书院,就是其他的书院也有所不如。”
  吕温文不愧是国子监的博士,一开口便紧紧抓住众人的心。环视课桌后一张张略显迷茫的脸,吕温文心中得意,继续道:“你们中间有不少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大概听说过丽州的黄羊书院吧。”
  不少人点头,黄羊书院这几年风头正劲,出了好几位进士,听说黄羊书院就是江刺史在富罗县任县令时创建的,如今江刺史在化州任官,济民书院说不定会像黄羊书院一样扬名天下。
  等兴奋地议论声稍微平息了一下,吕温文笑道:“不错,黄羊书院就是江刺史所创办,我刚才所说的《黄羊铭》就是江大人在黄羊书院创办时为学子们所书,今日江刺史也为我们书院写下一幅对联,‘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少年时’,激励大家趁少年当需努力,不让黄羊书院专美于前。书院乃是育才之所,国子监、泽昌书院之所以闻名天下,不是因为他们存在的年代久,而是因为他们培育出许许多多像江大人这样的学子。诸位学子,今日你在书院发愤图强,他日书院便因你而焕发荣光,济民书院将成为泽昌书院、章义书院这样的有名书院。”
  欢呼声、鼓掌声响彻讲堂,不少学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吕温文示意大伙安静,举手相让道:“江大人,请你也为大家说上几句吧。”()
  .。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农工商
  吕山长的话极具煽动性,讲堂内的学子们神情振奋,激动不已,等到江安义上得台来,交头接耳之声依旧不绝。吕温文站在江安义身后暗自得意,此场典礼自己先声夺人,不动声色地树立了权威,刚才的那番讲话不用多久就会传至大江南北的书院,士林之中必然传扬我的声名,看来选择来济民书院任山长的决定是对的,蜗居于国子监中,天下谁会知道我吕温文的名字。
  江安义敲了敲讲桌,明玉真气巧妙地注入桌面之中。桌面是梧桐木,上好的桐木发音松脆响亮,往往被选为制琴之材,明玉真气所击之处正是发音浑厚之处,有如金玉般磬音在讲堂内响起,入耳为之一震,讲堂内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刺史大人的身上。
  “站在讲台之上,不觉让我想起夫子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十年前我与诸位一样,一身蓝衫前往泽昌书院求学;四年前江某谪居富罗县,创办黄羊书院;今日有幸前来参加济民书院的落成典礼,说起来江某还真是与书院有缘。”
  江安义满是感慨地道:“书院名为济民,济民者救助百姓也。先贤曾有言:读书以济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义理修其身,济助天下百姓。我的恩师范夫子在黄羊书院提写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校训,同样赠与诸位,与诸君共勉。”
  江安义身为化州刺史,最高的文职官员,在士林中有词赋无双的美誉,这番话从他嘴中说出气场十足,讲堂之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他的经历已经成为读书人的传奇,谁不想像他那样三元及第,年少高官,天子信宠,数百道望向他的目光无不透着羡慕、渴望、期待……
  众人的神情收于眼里,江安义满意地笑笑,此次来济民书院参加典礼,他做了一番准备,不单要庆祝济民书院的落成,他还要借助这次典礼,通过参加典礼的众人,把他的治政之策宣传出去,达到集众人之力、拢众人之心来改变化州。
  三月十六日,杏花盛会上江安义重赏了提议“以工为基,师夷所长”的额克县胥吏涂勇和,奖银六百两,擢升为司户参军手下的户佐(从九品上),除涂户佐外,还有七人得到了二百至四百不同银两的奖励。同时,江安义宣布在司户衙门下专门设立百工科,由户佐涂勇和负责,带领得奖的众人,专门研究如何发展百工,刺激经济增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