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相比较其他人的群情激奋,军机处的四人却显得很是平静。
相比较之前,此时无论锦衣卫东厂都不能对军机处怎么样,而且军机处统领百官最主要的对手就是都察院。
一旦锦衣卫出了事情,被都察院打压的抬不起头来,那么都察院下一步就很有可能是军机处。
因此,四人并没有出手,不过锦衣卫代表皇权,适当的打压一下,四人心中还是非常乐意的。
“吵什么?都给朕闭嘴。”
随着崇祯的一声怒吼,嘈杂的金銮殿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静静的看着上面的崇祯。
崇祯知道今天不惩戒锦衣卫,是很难平息众怒了,但是他并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将目光看向军机处四人。“你们四个是怎么想的?”
一句话,崇祯将皮球踢给了军机处四人。
马懋才、吴宗达、王洽三人直接站了出来。
“臣认为当立即派人将此事调查清楚,这样不仅可以还解闵解大人以及二位大人公道。
臣以为,按照大明律法,应先让二位大人在家代职,等事情查探清楚,还二位大人一个清白之后,朝廷再恢复二位大人的官职。
这样不仅可以安百官的不忿,也可以让百姓们相信朝廷依旧公道。”
王洽本就性情中人,如今虽然有了些圆滑,但是此时面对他一直非常有意见的锦衣卫自然不留活口。
而且,此时站在百官的位置说话,自然能找到百官对自己的好意,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至于吴宗达、马懋才听了王洽的话之后,并不赞同,王洽的意思很明显,想将锦衣卫直接一巴掌拍死。
先不说能不能办成,就是皇上也不会同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第497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宗达这时也站了出来,他先是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李标,随后才说道:“皇上,臣以为王大人所言不妥。锦衣卫二位大人身负重任,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怎么能轻易将二位大人夺职。
臣以为李标大人所言为老臣持重之策,应该先行选派重臣前去调查,待到调查清楚之后,根据其结果再行定罪。”
吴宗达的话让李标不由看了他一眼,自上次的事情之后,二人可以说是很难达成共识。
此时,他本以为吴宗达不会开口,因为以他对皇上的了解,基本上皇上是会同意他的方法的。
“臣也赞同李标李大人所言。”
见四人中的三人意见都差不多,崇祯点了点头,他将目光看向低下头跪在中间的童乐、周绎二人。
“传旨锦衣卫指挥使周绎、指挥同知童乐二人,管理锦衣卫不善,以致无辜百姓枉死狱中,现将二人免职。
因你二人身负重任,准许你二人暂代原职,戴罪立功,待到查清真因之后再行定罪。”
“谢皇上隆恩,臣等接旨。”
“皇上圣明……”
见朝堂之上的不满消失了,崇祯点了点头,不过对于查处锦衣卫的人,他不由的在朝臣中搜寻了起来。
锦衣卫是皇权组织,一般调查也最好是皇子去的,只是如今崇祯的皇子太小,无法担当重任。因此,崇祯只能在朝廷挑选。
李标也看到了这点,当即站了起来。
“皇上,锦衣卫乃朝廷重地,调查锦衣卫的人选应当是朝廷重臣。臣推举都察院都事张道泽张大人调查此事,张大人德才兼备且清正廉明,正是调查此事的不二人选。”
李标的此言一出,朝廷上百官的目光瞬间看向右都御史刘宗周后面的张道泽。
张道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并没有显的惊慌,而是面色平静如水。
崇祯倒没想到李标竟然这么快,他将目光看向李标,仔细地打量了起来,但是李标何许人也,脸色几乎没有一丝表情,连动也没有动。
他就这样看着崇祯,等待崇祯的发话。
一旁的王洽有些忍不住了,刚刚他的意见就被三人驳斥了,此时正有些不愿。
“皇上,臣举荐礼部右侍郎陈演陈大人,陈大人生活一向朴素廉洁,为朝廷做事也是耿耿业业,因此,臣举荐陈大人。”
本来就不想让李标得逞的吴宗达,此时听到王洽的话之后,也随即站了出来。
“臣举荐刘宗周刘大人……”
……
随着三人的发话,接着而来的则是他们身后一些官员的举荐,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争吵之中。
“好了,都给朕停下来。”
争吵了半天,最后的结果还是崇祯钦定。
崇祯也不愿在此事中做过多的纠缠,军机处四人的人是都不能用,一用就容易出事。
于是,他便将目光看向刑部尚书郑三俊,郑三俊是老臣,六部尚书中,目前资历最深的就是他。
最主要的是,郑三俊不结党,同时朝廷内的事也很少参与。
因为这个性格,导致他虽然资历不浅,但却很难再进一步,朝堂之上,不争不抢也就等于直接失去了晋升的资格。
“传旨,由刑部尚书郑三俊担任主官、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宗周、大理寺卿张九德为辅,即日起,负责调查锦衣卫。”
崇祯话刚停止,被点名的三人就有些愣住了,刘宗周还好,他刚刚被吴宗达举荐了,但是郑三俊和张九德却一直非常低调的呆在一旁。
崇祯选中的三人,几乎都是三司的一把手了,也表明了,崇祯在向百官表明自己调查锦衣卫的态度。
“臣等遵旨……”
之所以选中三人,乃是有崇祯自己的考量,要知道三人中最重要的不是郑三俊也不是张九德,反而是刘宗周。
刘宗周当初之所以能当上右都御史,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当初上奏一封,将崇祯给骂了一顿。
刚开始崇祯还非常愤怒,直到后来考虑到刘宗周对自己以后的用处,便开心了起来。
之后,崇祯就将其调任到了都察院,从此之后,都察院可谓是实力大增,本来人人惧怕的左都御史范景文,竟然成为了刘宗周的陪衬。
论名气,刘宗周是当代大儒,在各地都拥有很多学子、崇拜者,非常有名气。
特别是刘宗周就任右都御史之后,南方士子争相庆祝,大叫朝廷正气当道,这也变相改变了一些本来对朝廷不满不愿科举从政士子的心。
崇祯的人选虽然让朝堂之内很多人失望了,但是却也让众人无法挑出毛病。
三人几乎就是朝廷能派出的最强阵容了,分属三司,相当于三司会审锦衣卫了。
只是,三人的性格原因,和锦衣卫斗起来,很难很有什么进程。
朝会随着人选的敲定,便结束了。
这次朝会之后,也就预示着崇祯八年的结束,大明即将迎来崇祯九年。
百官踏雪而行,纷纷向紫禁城外走去。
不多时,干清宫内,崇祯坐在暖炉旁边,不远处则是军机处大臣马懋才、户部尚书倪元璐、户部侍郎张士美三人,此时的三人正襟危坐,等待崇祯的发问。
三人分管大明的国库,崇祯此时将三人全部叫来,三人也明白皇上的意图,那就是要钱。
可是三人此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崇祯,只能低下头沉默以对。
崇祯这时冲一旁的王承恩点了点头,王承恩示意,将一份奏折递给三人。
早已经端坐多时的三人顿时明白,事情来了。
奏折在三人手中相互传了起来,只是刚刚看完,倪元璐便率先开口了。
“启禀皇上,臣以为修筑宁夏至河套各城之通道,损耗之巨,是如今朝廷所不能承受的,臣以为此事当暂缓。
朝廷今年平辽东,镇广西,国库亏欠严重,北方旱灾再起,国库更是收成减半,根本无力维持。”
“是啊皇上,臣建议朝廷停兵止戈两年,已恢复国库,待到国库充盈之后,再做其他的决定。”
“臣附议……”
崇祯没想到,自己刚刚让三人看了一份奏折,三人便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看来如今真是是要停停了。
第498章 对话孙士美
看了看三人,崇祯摆了摆手。
“朕知道,国库空虚,停兵止戈也是当务之急,朕也有打算停兵两年,以恢复国库之前所欠的亏空。
只是北方不稳,国内恐难稳定,边境依旧难免战乱之祸。修筑宁夏至河套地区的道路可以暂缓,但是朕意调兵北上却不可推迟。”
见皇上依旧决定调兵,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有些无奈。
最后还是马懋才站了出来。“不知皇上要调兵多少?从何处调往何处?”
“朕打算从辽东抽调出五万将士,调往宁夏一带,以稳整个西北的安定。”
崇祯这边刚刚说完,孙士美便接着开口了。
“启禀皇上,臣以为陕甘地区驻扎的孙传庭以及其麾下的十万精锐,可以令其北上,以稳整个河套地区安稳。
同时,中原府内的张世泽五万大军,已经进驻归化等地,一旦河套有变,也可以随时支援。”
“陕甘地区的兵马还是不能动,西北地区的动乱,大多出自陕西,如今陕西虽然已经稳定,但是依旧隐藏大量的乱贼,随时等待扰乱西北,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八大王的匪首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