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他继续道:“任何一个王朝,到了末期都会问题重重,贪官污吏横行,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腐朽到了根基!”
朱慈烺长叹一声道:“本宫是有能力灭掉李自成,但你想过没有,杀光了那百万流民组成的闯军,之后呢?靠谁治理?”
徐盛思考了片刻,回道:“当然不能靠那些贪官污吏,殿下可上奏陛下重新任命官员。”
朱慈烺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父皇会重新任命官员,但你想过没有,谁能保证那些新来补缺的有没有贪心的亡命之徒呢?”
吴忠和徐盛认真思考间,只听朱慈烺恨声道:“本宫杀了之前那些吃肥了的饿狼,父皇再派来空着肚子的饿狼,他们靠什么养肥自己?还不是食民而肥?如此这般反复循环,北方民乱何以真正平定?每年亡于战乱的百姓又何止百万?”
二人身躯一震,皆能想象北方的乱局。
朱慈烺放下手中情报,踱步走到殿前,仰望碧空,悠悠道:“父皇无力变革,重振朝纲,再造乾坤,本宫身为大明储君,一心为国为民,总得跟天下臣民有个交代啊......”
朱慈烺南京监国的这几年,逐渐撤换了大部分江南各省的官员,但大明州县太多,地方所需官员更多,江南科举改革实行不久,所产生的人才远远不够补缺的。
既然没有治理北方的能力,他只能依靠极端的手段去解决。
吴忠思考消化片刻,这才问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朱慈烺冷然道:“国朝腐败至此,深入骨髓,仅凭治理难以治愈,唯有重新推翻这些食民鲜血的阶层,才能重塑大明!”
朱慈烺恨声道:“本宫能容李自成这么久,就是为了借他之手洗牌北方,自地方士绅地主而上,一扫而光!”
吴忠心头一震,喃喃道:“那京师那边......”
朱慈烺转身瞥了他一眼,道:“人总是要为自已所做的事情负责,谁也不能列外!”
乱世哪有不死人的道理,历史上大明最后几年,死于天灾、战乱、鼠疫的平民高达数千万,他已经尽最大能力去挽救。
军事上,张献忠被灭了,李自成被压制了,历史上满清的六次入关,目前只发生了两次。
政治上,数年前朱慈烺早已上书请奏各地应加强环境治理,防止瘟疫,崇祯也下诏了,地方官员无能,执行无力,人祸如此,无可避免。
经济上,朱慈烺在江南各省屯田分地,广设军工产业,又发展沿海商业经济,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活民无数。
这两年的防疫工作更是做的彻底,避免了瘟疫在江南各省蔓延,派往北方的一支三千人医疗防疫军战果良好,宣传救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鼠疫在多地蔓延。
朱慈烺心中愤怒,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而在京师的你们呢?都做了什么?
满朝文武,杀了一批又一批,还是这幅德行,这天下要你们何用?还不如统统去死!
上至皇亲勋贵,下旨文武百官,全让李自成去烤吧,烤的滋滋作响才好,就让他们在酷刑中忏悔吧!
第541章 大战起
流寇大军浩浩荡荡,延绵数十里逼向真定,真定府一日三惊,明军各类哨骑频繁往来不断。
杨嗣已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诏令其务必在真定府痛击流贼,挽回中原颓废势头。
他不敢怠慢,立即檄传各官各将,在真定城督师行辕内再次召开军议,商议作战计划。
杨嗣昌端坐上首,微微而笑,看似运筹帷幄,实则内心苦逼不已。
中原的局势让他迷惘,流贼愈剿愈盛,即便一些地方被剿灭了,然而官兵一撤,当地贼寇很快会死灰复燃,想要彻底平定,除非像洪承畴当年那般,把当地人都杀光了!
现在情况更加不妙了,流贼竟然敢主动北上攻打直隶,真定府是京师南面的门户,对京师和直隶全境威胁非常大,杨嗣昌也没有选择了,只能拒敌于此。
不过观诸将情绪,似乎不稳,山东总兵刘泽清、陕西总兵贺人龙、牛成虎等人都不愿主动开战,百万流贼让他们心存恐惧。
之前一连数日召开军议,皆是没有一个统一可行的作战计划,几个总兵武夫吵成了一团,险些在中军大帐干起来。
杨嗣昌督师中原已有两年,对手下这帮总兵的尿性已摸的一清二楚,刘泽清、贺人龙诸人,阳奉阴违、跋扈,如当年的左良玉一般!
尤其是刘泽清和贺人龙,二人手下兵马最多,也更为跋扈,杨嗣昌对他们一筹莫展,不敢触发或是大声呵斥,担心大战当前之际,这两个武夫撂挑子不干,影响自己的剿寇大计。
但要是如此畏怯不战,龟缩城下,杨嗣昌完全可以想象朝中诸公弹劾自己的场景,特别是圣上的冷眼......
直到此时,杨嗣昌才深刻体会到当年卢象升督师时的窘境,太难了!
会上,密云总兵王廷臣主张,趁流贼大军刚到阵脚不稳时主动出击,痛击流贼,杨嗣昌欣慰点头,对其很有好感。
山西总兵汪万年则是坐那默不作声,一副中立的姿态,时而从袖子中摸出几粒瓜子嗑上了......
汪万年曾带过神机营,对火器很了解,他奉诏在山西镇训练了一支一万人的火器新军,杨嗣昌对他很倚仗,也不好说什么。
眼瞅着行辕大帐中几个武夫在那粗鲁的呼喝着,杨嗣昌抬起双手虚按几下,温言相劝道:“诸位别吵了,流贼已经逼近真定,还是想想具体作战事宜吧!”
他缓缓看着各人,左侧一排的监军、巡抚、巡按等文官,个个眉头紧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右侧一排总兵之类的武将,则是一副剑拔弩张的感觉,虎大威、王廷臣与刘泽清、贺人龙等人大吵,善于言辞的保定总督杨文岳斡旋其中,好言相劝,还有那嗑瓜子的汪万年,一副不嫌事大看戏的样子。
刘泽清和贺人龙站在一起,并非他们二人关系好,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西,平日也没有联络感情,兴趣爱好也不同,二人唯一的共同语言便是杀良冒功,遇强则退时的跑路心得......
虎大威和王廷臣二人跟随过朱慈烺参加辽东之战,见过大场面,自然不惧虚张声势的流贼,双方理念不同互不顺眼,差点干起来。
贺人龙扯着嗓子道:“某还是那句话,贼势过大,不宜出战,应以防守为主!”
刘泽清也道:“我军单弱,贼兵锋锐,若仓促应战,恐有所失,真定城防高大,可稳重守之!”
看这二人这一唱一和的样子,杨嗣昌眉头微皱,心中冷笑,这贺人龙和李自成是一个县的老乡,李自成攻打西安之时,他镇守潼关按兵不动,有通贼嫌疑。
朝廷有人弹劾贺人龙勾结流贼,害死三边总督汪乔年,连崇祯也对其怀疑,下密旨杨嗣昌对其防备,必要时将其诛杀,以绝后患。
杨嗣昌勉强一笑,道:“贺将军威震贼寇,朝廷对你宠渥优隆,如今贼兵兵临直隶,局势危局,若贺将军能力战群贼,本部必定向朝廷保举你为平贼将军,如何?”
“平贼将军?”贺人龙牛眼一亮,脸上浮现起惊喜的笑容。
平贼将军是挂印总兵的封号,地位尊崇,是个武将都想得到,黄得功立下那么多大功,皇太子才保举他为“平蛮将军”驻守湖广,而后数年屡建大功才封爵靖南伯。
人家天武军一系上头有人,只要立功便是蹭蹭蹭的升官,他贺人龙没依没靠的,这辈子想混个挂印总兵的称号都难,此时杨嗣昌这么一大块大饼砸过来,他怎能不心动?
贺人龙没有立时应下,抚摸自己华贵的貉子皮厚绒披风沉吟不语,摆着姿态,端着架子。
几个文官上前相劝,杨嗣昌也面露笑意,好言相说,贺人龙大感脸上有光,这才松口答应转守为攻,血战闯贼。
堂内一片欢喜,只有刘泽清心中暗暗不满,暗道这杨嗣昌为何把老子给忘了?
杨嗣昌似是察觉到了刘泽清的情绪,想了片刻也出口安慰了几句,表示战后朝廷会依功封赏的。
在他眼中,刘泽清这个著名的逃跑将军就是个垃圾,数年前他狗胆包天想截了皇太子南下的粮草,被勇卫营凑成了狗,直接追到东昌城下,又是送钱又是送粮的,名声早臭了。
朝廷没杀他便是万幸了,怎么可能让这种人加官进爵?
接下来一团和气,杨嗣昌将自己制定的作战方略和盘托出,又经过诸将补充商议,最终明军决定尽出精锐,与流贼拼个你死我活。
杨嗣昌更是起身下位,降低姿态向众将深深作揖,沉声道:“此战关系国朝安危,大明兴废,拜托诸君了!”
大明文官地位尊崇,内阁首辅杨嗣昌更是文官中的老大,他能如此,众人皆是神情严肃,一齐起身,大吼道:“愿为国朝效死!”
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杨嗣昌率二十万明军,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开到太平河一带集结扎营,竖立高寨,决定在这广阔的平原地带与贼对垒,列阵枪戟相迎。
此时李自成与各路义军的闯军号称百万,已经逼到太平河一片,双方在距离十里各自下营,太平河边上,窝铺营地一眼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