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原本朱聿键被崇祯革除王爵,降为庶人,唐王的爵位由他弟弟朱聿镆袭封。
  然而没几年,后来的唐王被李自成干掉了,朱慈烺名正言顺的恢复其唐王爵位,但不让他去封地。
  以前被关入高墙的宗室罪犯,长期不予审讯,现在朱慈烺定下规矩,高墙罪宗按照天下囚徒的惯例,皆五年一审录,由宗人府会同刑部审理,实锤谋逆者除外,不复审不赦免!
  朱慈烺把袭爵之事拖了这么久,意思很明确,都别指望继承王位了!
  藩王问题,并非单纯的皇室内部问题,而是大明近三百年来贯彻始终的政治问题。
  分封藩王是历代王朝的通用制度,明太祖朱元璋端着一只碗干掉元朝后,不放心手下将领,也怕子孙后代吃不饱,就用藩王权力来巩卫中央,也就是老朱所说的“以藩屏帝室”。
  自己的子孙后代,再折腾还不是老朱家的天下?本着这种思想,老朱分封儿子们那叫一个大方,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军政权力极大。
  尤其是兵权,北方边镇几个藩王,比如燕王、宁王、谷王,辽王等王爷,更是掌握着大明的精锐军队,各个雄视天下。
  老朱成长期间,也不是没读过史书,知道西晋的八王之乱,他也预判了这种潜在威胁,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藩王制度进行管理。
  老朱还化身大教育家,编写了不少教育材料,如《永鉴录》和《御制纪非录》,用来记录历代藩王的作恶教训,发给各地藩王学习,告诫他们要忠心为国,免倒覆辙。
  比如要是有藩王穿衣服不注意,王府盖的出格了,出去闲逛时排场太招摇了,都有可能被记小本本,甚至会扣上“违制”的帽子,按谋反来处理。
  老朱呕心沥血的忙了一辈子了,整出来各种自己认为很完美的制度。
  但他忘记了,手里有兵的才是大爷,他能镇得住场子,他后面的人镇不住啊。
  加上老朱定下的制度并非完美,比如其中一条规定,如果朝廷又奸臣弄权,藩王有权起兵巩卫皇室,清除奸臣。
  结果他死后,建文帝掌握不了局势,开始削藩,狠命的削,诸如周王,代王,齐王,不是被削去王号,就是惨遭关押。
  燕王朱棣就钻了这空子,说朝廷有奸臣当道,寡人奉天靖难清君侧,起兵顺手把建文帝给清除了。
  作为藩王上位的皇帝,朱棣对于藩王拥兵的危害那是感同身受啊。
  杀进南京城,刚刚登基之时,为了拉拢人心,朱棣对那些倒霉王爷是大力安抚,平反、恢复爵位、提高经济待遇、逢年过节大加封赏,兄弟之情感天动地,如春天般的温暖。
  春风拂面过后,接下来就是电闪雷鸣。
  朱棣坐稳了皇位之后,立刻继承了建文帝的遗志,开始削藩了。
  各藩王的身边密布锦衣卫眼线,吃喝拉撒皆被监视,最先倒霉的宁王朱权,当年被朱棣裹挟造反,说好的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经济富庶的地盘任兄弟我去挑,结果就给个江西南昌?还把老子的兵权给收了?
  因为这事,宁王经常发牢骚,不久后立即有锦衣卫上门敲门搜查,把宁王吓得不轻,自此沉迷鼓琴诗书,绝口不提政事,总算躲过一劫。
  宁王的遭遇还算好的,倒霉的代王刚恢复了爵位,还没热乎就被朱棣治了三十二条大罪,本着亲亲之仪才勉强保住了爵位,但兵权基本被削光,成了没爪的老虎。
  齐王不像其他兄弟那般怂,很嚣张!恢复爵位后恶性不改,甚至还杀死了地方官,结果也很悲惨,被囚禁南京,子孙废为庶民。
  类似倒霉的还有珉王和肃王,都是被揭发过错,然后严肃处理,王号都被削夺。
  其他一些幸运识相的王爷,进京哭求免罪,只是被削去了护卫兵权,老老实实的在封地过日子。
  经过朱棣的削藩后,第一代势力极大的藩王都被削得损失惨重,镇守九边的藩王们,大多被迁入了内地。
  比如辽东、宣府等边境地区的王爷,几乎无一幸免,哪怕保留爵位,也要削去兵权护卫、挪地方走入。
  即使这样,朱棣还是不放心,对于存留的藩王们更是极力削减力量,各地藩王的武装,被想方设法削减,原本一个王爷可以有上万的护军,硬是被削到了几百人。
  藩王干涉军务乃至地方政务的现象,更是明令禁止,只要发现了就抓起来审判。
  明成祖削藩之后,效果很好,然而这只是开始,大明王朝近三百年,一共经历了三次削藩,还有一次在嘉靖朝。
  嘉靖本就是藩王出身,堂兄正德皇帝无嗣,他幸运好顶上了。
  不得不说,越是藩王折腾的皇帝越能折腾,嘉靖直接颁布了《宗藩条例》,对藩王的禁令越发严苛,直接规定藩王不能与官府结交,更不许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业,连出城郊游都要被监控。
  甚至娶多是妻妾,生多少孩子都被严格限制。
  自嘉靖朝后,那些位高权重的藩王,真正成了一群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
  他们从生下来就注定了,只要不乱说乱动,生活还算美好。


第714章 被黑惨了的大明宗室
  皇族宗室问题,朱慈烺考虑良久。
  大明历代皇帝面临的藩王问题是不同的,前几代皇帝愁藩王们造反,中后期的皇帝愁怎么养活这群人吃饭。
  藩王制度最大的麻烦是历代分封不断,只要是皇室子弟,就要分封给爵,享受待遇。
  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其他儿子要封亲王,亲王的世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承袭郡王爵,其余儿子都要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们都要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们再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儿子们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下面还有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下面还有个奉国中尉。
  虽然奉国中尉是最低的宗室爵位,但奉国中尉不再递减,所有儿子都会世袭奉国中尉。
  以此爵位,世袭罔替,不存在下一代变成庶民的情况。
  即便有犯法的宗室被革爵贬为庶民了,朝廷也会发粮食养活他们,原本一个月可以领取六石米救济粮,万历时期缩小到了二石或一石,也算是小康水平。
  日久天长,朝廷养的宗室子弟越来越多,呈几何级数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也就越大,如果全额给发宗藩禄米的话,相当于财税米麦的三分之一(理论上)。
  朱慈烺在江南捞钱这些年,发了大财,加上新政的各种敛财手段,天武朝的每年国库收入比崇祯高了将近十倍,这种差距随着海贸的繁荣还在不断提升。
  现在朝廷不是养不起这些皇族宗室,而是朱慈烺怕以后的大明养不起他们。
  都说有能力的皇帝一人能干三代皇帝的事情,朱某人不才,要挑战五代!
  能在任上解决的事情,绝不留给后人!
  大明的宗室虽然没有后人网上所宣传的上百万,但现在的宗室人口也有差不多二十万人。
  根据《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三年时(1595年),宗室总人口15.7万(包含女性)。
  《五杂俎》记载,万历末年(1620年之前),宗室人口有二十余万。
  《南明史》的作者顾诚也推测过,崇祯年间的宗室人口在二十万左右!
  因为历史上崇祯年间的玉蝶(皇族族谱)没有了,所以后世很多人都在瞎猜,一些明黑们一度高潮。
  大明的玉蝶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历史上顺治年间,明朝的玉蝶还在,后来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那些网上宣扬明朝宗室百万,几百万的,严重拖垮国家的,这完全是扯犊子,胡说八道,别有用心!
  按照万历年间大明的财政报表,皇室消费占了全国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官员俸禄占了百分之二十,军费支出占了百分之五十。
  其中皇室支出包括藩王宗室的待遇、皇宫的维建、宫廷聚会、赏赐大臣等等,并非单指皇家个人的消费。
  因为皇帝有自己的内帑小金库,出行、赏赐嫔妃等事都是自己掏钱的。
  即便报表上藩王的支出这么高,但实际发放到宗室手里的只有两成左右,底层的宗室因为常年没领到俸禄饥寒而死的也有不少。
  藩王宗室长期被朝廷打压,加上文官当道,宗人府又被礼部代替了,大明宗室下层都很过很苦逼。
  按照规矩,凡是封藩皇族的婚娶和承袭爵位,都要经过朝廷批示,官吏们乘机设关卡要挟索贿,以致积压奏文逾千份。
  有些宗室直到老死了也没等到该有的名分,甚至还有的等不到朝廷的批复,满头白发了还未婚。
  按照满清修的《明史》中记载:“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多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诟有司,守土之臣,每惧生变......”
  大明的宗室虽然被当猪养,但还没到那种是猪的地步!
  历史上南明时期,很多宗室王爷起兵抗清,有的兵败被杀,有的自杀,有的绝食,有的跳河自杀,多达数十人。
  如:秦王朱存木釜(木和釜是一个字,反正我不知道怎么读,也打不出来),弘光元年五月在汉中五郎山起兵抗清,称汉中王,永历三年被赵荣贵奉称秦王,攻阶州兵败,投河自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