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其实大家早就准备好了,来开会主要是听出兵旨意和讨论作战方案的,还有三军统帅的人选。
  当朱慈烺正式宣布要亲征日本时,当时立马有大臣劝谏说,陛下是金贵之体,不宜远征日本,受那颠沛之苦。
  朱慈烺理都没理他,开玩笑,打小日本朕能不去?
  元朝当年那么牛逼,还是元世祖忽必烈当家的时候,二征日本都翻船了,在大明重操旧业的历史时刻,可不能再出问题了!
  日本人狡猾,非御驾亲征,不能彻底制服他们!
  因此,朱慈烺下定觉得,任谁说什么都不听,他当即下旨,命礼部立即草拟讨贼诏书,定于五天之后,出征讨贼!


第975章 出征日本
  天武十一年七月二十日,南京城内酷热无比。
  承天门外广场上,旌旗飘荡,琼玉铺地,一万海军将士,两万天武军,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
  他们在骄阳似火的炎热中,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
  奉命留守京师的内阁首辅杨廷麟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簇拥着太子朱和陛,站在承天门前等候着恭送皇帝御驾亲征。
  出征日本,开疆拓土,谁不心情激动啊,整个京师都轰动了,天子脚下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提上花烛,等候着恭送皇上,瞻仰出征将士的雄壮军威。
  别说今天三十八九度了,就算是天上倾泻岩浆,也阻拦不了激动的百姓欢送将士的热闹场面。
  午时正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乐声,承天楼下,响起震天动地的礼炮声。
  二十一队举着龙旗的御林军,威风凛凛的从午门走向承天门。
  站在广场中央的征日主帅徐青山知道,皇帝要出来,他向着身旁的两位副帅点头示意,这两位,一个是收复吕宋立下大功的平南侯李钰,一个是率远洋舰队立功的延平侯朱成功。
  徐青山自己都不清楚,皇帝陛下为什么要让自己一个伯爵当征日主帅。
  虽然爵位差了点,但他们三人在军中的军职是一样的,都是师帅,徐青山和李钰更是执掌直隶天武军的两员大将。
  朱成功和李钰得到徐青山的暗示,将皇帝钦赐的宝剑高高举起。
  刹那间,低沉悠扬的号角声震天响,军乐队走起了雄壮的军歌。
  随后,天武皇帝朱慈烺骑着高头大马,戎装佩剑,在御林军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和陛率百官俯首作揖,山呼万岁,这是太子第一次参加这种出征事宜的重要活动。
  三万百战雄师也同时发出了山呼海啸似的喊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一片欢呼声中,朱慈烺头顶金盔,雕龙饰甲,腰间扎着一条镶金饰红的玉带,身后宽大风骚的披风迎风飘起,就没垂下过。
  只见他翻身下马,手按宝剑,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了承天门楼。
  没有别的皇帝亲征时的紧张激动,常年打老仗的朱皇帝面露平静,漆黑的剑眉下,明亮的双眸显得格外精神。
  他看着下面严整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听着广场上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与自信。
  朱慈烺明白,这次干小日本,稳了!
  他轻轻举起右臂,向三军致意。
  广场上,立时变得鸦雀无声,只有远处的树木上,传来连绵不绝的知了叫声。
  朱慈烺一手插腰,面朝三军朗声道:“将士们,自古道:强者扬武即为尊,弱者守己亦无言,自天武之初,吾等千秋众将,万众一心,气吞山河,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闻则天下惧!”
  接着,他遥指东方,道:“日本德川幕府目无天道,偏居一隅,伤化虐士,背民弑主,妖孽放横,至今不知悔改,包藏祸心,欺吾手足,是故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他又道:“自古道,天欲亡必让其狂!小小日本弹丸小国,萤虫之火焉能与日月争辉?今朕等上尊天意,下顺民心,与诸将同心,倾力以伐之!试看日出之处,究竟是谁家天下!”
  说着,朱慈烺从腰间拔出佩剑,高呼道:“不灭逆贼,誓不还朝!”
  承天楼下,三万接受检阅的军士,皆是扯着嗓子高呼:“不灭逆贼,誓不还朝!”
  排上倒海的声浪一重盖过一重,响彻云霄。
  鼎沸的声浪将鼓乐声中掩盖了,京师的百姓亦被感染了,人人心生国力强盛,兵甲之盛的自豪感。
  整日主帅徐青山一挥手,大声道:“升旗!”
  军乐号角之声再次响起,通红的四星金日旗和鲜红的龙旗,分别代表着国旗和军旗,在广场中央同时冉冉升起,迎风直达竿顶。
  朱慈烺下了承天楼,向太子走去,拍了拍他的脑袋,道:“纵观天下数千年历史,还没有九岁的太子带兵,也无九岁的太子监国,朕做到了前者,现在朕要让你做后者!”
  太子朱和陛激动的脸都红了,面向朱慈烺大声道:“儿臣遵父皇旨意,一定在京好好学习政务,凡事与内阁诸臣商议,遇委决不了的军国大事,报与父皇决策。”
  在场的众大臣个个面面相觑,不知皇帝为什么要让年幼的皇太子行使监国大权。
  内阁首辅杨廷麟虽不太支持让太子这么小就监国,但还是捏着鼻子捧场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好生辅佐太子殿下,让殿下熟悉政务。”
  他觉得,或许这是皇帝的考验,至于考验的人是太子还是谁,这说不准......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征讨日本非短期之事,犹以战后安抚最终,这段时期太师辛苦一些,后勤补给万不能出错。”
  杨廷麟面不改色,内心却是无奈,皇帝陛下依旧自信心爆棚,还没开打就想着战后安抚诸事了。
  嗯,看来,到底是皇帝陛下谋事深远哪!
  杨廷麟道:“臣谨遵圣谕,在京督办好粮草,静待陛下捷报!”
  太子也跟着道:“儿臣愿父皇陛下旗开得胜!”
  朱慈烺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细细叮嘱了几句,然后抬头大喝一声:“三军出发!”
  龙旗飘荡,鼓乐高奏,朱慈烺翻身上马,一挥手,率领三万御前精锐之师,顶着酷热的天气,浩浩荡荡的出了南京城,往江边而去。
  宽阔的长江江面上,九十九艘大明皇家海军战舰有序停靠,浩大的风帆遮天蔽日,挡住了江北的风景。
  整个舰队在江面上连绵长达十余里,光是士兵登船的流程,就得耗费大半个时辰,还好军粮、火炮等辎重早已提前两天装船了,要不然一天都忙不下来。
  朱慈烺率先登上旗舰万历号风帆战列舰,在满朝文武和京师百姓的欢送下,率领舰队由长江出海,向日本九州岛扬帆出发。
  历史上被称为明日第二次战争,亦被称为明朝征服日本之战,正式打开了维幕。


第976章 登陆下关
  大明皇家海军在海上航行了数日,虽然也遭遇到几场风浪,但总来说还是十分顺利。
  在此期间,德川幕府数次派使者前来解释,言说这些都是误会,请求大明退兵,并表示日本自愿世世代代充当大明的藩属国,永不背叛。
  朱慈烺都在海上晕了好几天了,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屁话,直接下令把日本使者扔进海里喂鱼了。
  七月二十七日,大明皇家海军驶过下关海峡,远外的海岸线上,一座小山在海边兀然而起。
  “陛下,下关己经到了!”
  万历舰上,朱慈烺走出舱室,站在舰楼上遥望海岸线,将下关海峡尽收眼底。
  下关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角,其海域是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之间的一片,东西长八百余里,南北最大宽百里,最小十里,是九州岛东部沿海地区通往大明的重要航道。
  下关,原名赤间关,亦作赤马关,简称马关,对于十九世纪后的中国人来说,这里是个难以忘记的地方。
  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啥也不是的鞑清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成为中日两国近代史中重要的风水岭。
  自那以后,日本挟甲午战胜的余势,利用《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使国力蒸蒸日上,最终完成了现代化进程脱欧入亚,成为世界列强之一,更为日后的一二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续全面入侵中国。
  而鞑清战败后,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成果毁于一旦,不仅背负巨额赔款,还使得原本就不高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彻底的啥也不是了。
  大明皇家海军距离下关越来越近,朱慈烺已经能看到岸上山间的一片黑瓦红墙寺庙建筑。
  舰队进入下关码头后,征东都护府大都护李少游等三万征东军已在此列阵迎驾,随同的还有日本倒幕联军诸藩。
  自德川幕府闪电袭击京都,倒幕联盟被一击而溃,狼狈逃窜,差点被赶下日本海,幸得驻扎在朝鲜半岛的征东军出兵威慑住幕府大军,才得以在本州岛的下关站稳脚跟,坚守本州岛上的最后一座城市。
  倒幕联盟的领头者、长门藩的藩主毛利大纲带着出云诸藩、备中诸藩、石见诸藩的大名们,在码头恭迎大明皇帝御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