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短短数百字的《讨安南诏》,严词切责,气势如虹,将安南郑氏说成是一个忘恩负义,禽兽不如的小人,天下人皆可讨之!
  大明出兵是顺应天意和百姓的呼声,要教训的也只是不听话的郑氏,与其他效果或部落无关。
  若有人胆敢支持郑氏,与安南同流合污,同恶相济,那不好意思了,大明的铁血雄师会毫不客气的代表上天消灭他!
  讨伐诏书宣读完毕后,秦国公孙应元率众将先祭军神,再祭军旗,然后当着全体将士的面,将代表节制全军的印符授予征南大将军李定国。
  孙应元知道,皇帝一直看好李定国,想让他立功,这次终于让他逮到机会了!
  李定国率一干出征将领单膝跪地,从孙应元手中接过印符,脸上满是激动之色,他高举着印符,面向整齐排列的出征将士,怒吼道:“全军开拔!”
  在军旗的指引下,先锋团骑兵排成五列纵队,快速向前行进,马蹄声阵阵,卷起一片沙尘。
  看着大军出动,孙应元走到一身戎装的李定国和沐天波面前,笑道:“我等你们大胜的好消息!”
  说完,便转身离开,给他们二人与家人告别的机会。
  与诸位送别的官员和将领们告别后,李定国和沐天波及出征的将领们,也各自与家人们拜别。
  沐王府的国公夫人夏氏不顾形象的扑向黔国公沐天波的怀里大哭,搞的沐天波有些尴尬的对着李定国笑了笑。
  李定国表示理解,沐天波是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世镇云南却几辈子没打过仗,这次沐天波出征,沐王府上下如此也情有可原,况且黔国公沐天波夫妇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平时恩爱的紧。
  “爹!”
  黔国公夫人这么一闹,沐天波的几个子女也带着哭腔围了过来。
  长子沐忠显和沐忠亮二人还好,十几岁了知道克制,但幼女沐剑屏却一个劲的哭闹。
  “云南第一好相公”沐天波一阵头大,拼命装出一副笑脸,不停的安慰妻子夏氏:“为夫此去不过两三月便能回来。”
  他又蹲下对幼女沐剑屏道:“爹爹是去杀敌立功的,屏儿别哭了,等爹爹回来带你去京城好不好?”
  一听说去京城,小郡主顿时停止了哭闹,还让亲爹保证,这样的举动立时引得周围众将哈哈一笑。
  李定国笑了笑,也同亲人们告别,好在他的妻儿表示的比较婉尔,只是红着眼睛。
  黔国公沐天波看着自家娇滴滴的老婆没有止哭的迹象,也不再说什么,即转身上马。
  看到如此,李定国也和妻儿们声声告别,策马而去。
  凡是攻打安南,必从广西和云南分兵两路进行攻击,这几乎已经是固定套路,从古一直用到今,而且主战场一般在广西一边。
  五月初十,明军抵达广西凭祥,这里与安南谅山接壤,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在凭祥,李定国见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熟人,安南莫朝“皇帝”莫敬宇。
  嘉靖六年,黎朝权臣莫登庸篡夺帝位建立莫朝,万历年间被郑氏所扶植的黎朝打得几乎土崩瓦解,但莫家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又聚结于安南北部高平割据,托庇于大明的保护之下。
  天武元年,黎朝郑主趁着明军北伐,大举进攻高平,被莫敬宇击败,事后朱慈烺遣使册封其为归化将军、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
  在这里看到莫敬宇,李定国颇为吃惊,这家伙不是一直窝在高平老窝吗?怎么跑广西来了?
  老远的,花甲之年的莫敬宇就迎了上来,大声地打招呼道:“大将军,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他脚步不稳,一路小跑过来,看得李定国颇为担心,生怕这家伙忽然躺地上了,影响自己的声誉......
  李定国下马迎了几步,道:“将军何故来凭祥?”
  “唉!大将军怎可如此唤我,真是折煞末将了.....”莫敬宇笑笑道。
  李定国同样笑笑:“那我如何称你是好?”
  莫敬宇也不为意:“那就随大将军了!”
  李定国见他如此说话,不经暗道一声好个随性子的人,不认识他的人,怕是想破了头也猜不到,这位大爷曾经当过“皇帝”,是莫朝第十代君主。
  李定国与莫敬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终于摸清了这家伙的来意——纯粹拍马屁的!
  莫家被郑主打压的快要倒闭了,这次明军的到来,让他们燃起了崛起的希望。
  不管大明以后如何治理安南,总归需要人吧!


第1043章 井底之蛙
  安南,国都升龙(河内)。
  王宫内,高昌城,王宫内,略显疲态的清王郑梉正与属下的大臣们商量事情。
  郑主自祖上将莫朝赶出越北后,迎奉黎帝进入升龙,黎朝得以中兴,然郑主中兴黎朝的再造功臣自居,骄横跋扈更甚于以往,多次废立几代皇帝。
  郑主不仅虚化了黎朝皇帝设置的六部,还将六部只能纳入郑主府内“六番”,形成了“不夺国亦如夺国、不称帝胜似称帝”的体制。
  现任郑主郑梉,更是直接在王宫御座左侧与黎帝并排而坐,入朝趋拜、上奏具名等臣下礼节早就不存在了。
  面对大明的传召,垂垂老矣的郑梉愤愤不平,暗道我他妈都快八十了,如何去长途跋涉去南京请罪?
  大明皇帝这不是想成心弄死我吗?不去,说什么也不去!
  看着父王毫无表情的老脸,郑氏少主郑柞小心翼翼道:“父王,据我们的探报,大明军队已从云南誓师,往我安南而来,按时间算,估计现在他们已经抵达边境了。”
  郑柞一脸担忧的神色,继续道:“大明这次来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明军战力出众,我们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
  郑梉笑呵呵道:“王儿,不必如此担心,朱明皇帝不过是吓唬我们而已,是做给他们百姓看的!”
  老东西咳嗽了几声,脸上洋溢着些许笑容:“崇祯十五年时,父王曾去过大明北京朝见,你是没瞧见,他们所谓富庶的京畿山东一带,城邑有萧条,人烟有多稀少,到处都是贼寇兵马!”
  郑柞愣住了,忍住提醒道:“父王,这都天武十二年了,大明早就恢复强盛了!”
  郑梉摆了摆手道:“十几年而已,他们能发展成什么样,再说了,明国连年征战,又是打清虏,又是扫蒙古,还远征西域,年前又跨海打了次日本,他们国力消耗太快,不亡就算好的,如何还能大举进犯我安南?”
  郑柞哑口无言,忽然感觉自己的老父亲老年痴呆了......
  他看下眼朝中大臣,立时有人会意,站出来劝道:“大王,这些日子升龙境内都在流传着一首民谣:安南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
  这首民谣在安南各地大范围的传唱,一时间使得安南民众人心惶惶,饶是官员派人查探是何人三部童谣,但始终毫无所获。
  闻言,郑梉只是略抬了抬头,也不说话,他知道,一定是明国的锦衣卫在偷鸡摸狗的造谣,瓦解安南人心。
  这名大臣见他无反应,犹豫了一下又道:“大王,明皇在征讨诏书上说,只要大王悔过,向明廷请罪,明皇就会既往不咎,为了安南百万百姓,您要三思而行啊.......”
  “放肆!”
  郑梉勃然大怒,喝道:“你是想我死吗?既如此,那你先去死吧!”
  郑梉咆哮道:“来人呐,将这逆臣处以象毙之刑!”
  可怜这名铁骨铮铮的安南大臣,为国进言,却被大象给踩死了......
  世子郑柞想不明白了,明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父王为何还如此的自信?
  为了郑氏一脉,郑柞决定死谏到底:“父王,我安南人口不过数百万,兵甲不过十万,财力比不过大明一个省,如何能与大明为抗啊!”
  一旁的黎皇黎维祺闻言,微微抬了抬头,随后再度低垂着头,仿佛在打瞌睡。
  郑梉扶着御座站了起来,指着世子道:“我有兵甲十万,明军不过区区数千,能奈我何?”
  郑柞见自己的父亲还是如此,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再三地在郑梉面前陈述利弊。
  老头子还是很健朗的,郑梉哈哈大笑三声,道:“我安南北境有隘益、鸡陵二关,又有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我大军沿着大江南北两岸立栅,船集中在江中,城栅桥舰相连可达九百里,我军据险固守,便是明军有百万之众,亦无法攻克,疲师而返!”
  郑梉边说边扬手四点,颇有年轻时指点江山的气魄。
  完了!
  看完老爹的临场表演后,郑柞的心中顿时凉了半截。
  喜欢看报的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大明的强盛和明军的强大,哪怕是安南带甲十万,也不一定是数千明军的对手。
  他不知道明军抵达之日,安南内会是怎么样的一副景象,到时百姓生灵涂炭,日渐繁荣的升龙城及其他城池,或许又将变成一片废墟.......
  五月十三日,李定国统帅部众,从凭祥进军,越过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谅山,发檄历数郑梉罪状十八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