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上了土城头,徐明武用望远镜举目看去,眼中的景象除了荒芜还是荒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曾是汉朝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唐军与北匈奴也曾多次在玉门关大战。
然到了北宋时期,西夏国主李元昊率大军攻占河西走廊,玉门关失去了军事价值,自此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自此日渐荒凉,被遗忘,终被废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徐明武下意识地想到这首诗,在心里默念着,顺便感慨一番历史的沧海桑田。
忽然,身后传来一道略微装逼的声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徐明武转身望去,发现汉王朱和墿不知不觉站在了他的身后,还有几个年轻的将领。
徐明武刚准备行礼,却见这位汉王殿下摆了摆手,面露微笑道:“此番我们随驾出征,明武兄弟是不是也有如此心情,不破沙俄不回京师?”
徐明武笑笑道:“不破毛子,何以能回?”
朱和墿微微点头,负手而立,看向远处的大戈壁,意气风发道:“我大明王师所过之处,无论是多么强大的敌人,都将在我们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徐明武也有同感,望向苍茫大漠,中气十足:“国遇战事,作为皇明军校的学生,为国出征是我们的本分,只有杀敌立功,我们才不枉此行!区区毛子十万之人,如何会是我强明的对手!”
看他们商业互吹,身后的几名武勋子弟,也都附和着说一些为国杀敌的感怀之语。
朱和墿看了一眼徐明武,笑道:“学弟,你可没从皇明军校毕业啊,顶多算是肄业。”
自从徐明武发明了热气球和铜制子弹,还有那哒哒哒的明武机关枪,在勋贵子弟中猛然崛起,惊艳了所有人,隐隐成为勋贵子弟中最具潜力的苗子!
虽然他改行从事科研了,但对求贤若渴的汉王来说,徐明武就是个高端人才,一人可抵五个旅!
皇家秋狩上,汉王曾救过徐明武一次,这让他找到了发展关系的突破口。
欠了亲王一个人情,加上徐二想做人家亲王的姐夫,因此他也渐渐的对汉王有了好感。
行军途中寂寞,二人一路相谈甚欢,徐明武时不时地蹿腾他拉上昭阳公主一起聊天品茶......
汉王也不傻,一眼就看出这小子的图谋,不过为了拉拢徐明武,朱和墿表现的很配合。
玉门关上,二人有说有笑的闲聊着,忽听大军开拔的锣声急促传来,汉王等人不敢怠慢,匆匆骑马返回营地。
第1111章 巡视军营
天武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大军抵达哈密。
这里是明军通往西域的物资中转站,军马、牲畜扎堆圈放,各种物资堆积如山,每天从陕西一带筹集的物资源源不断地往哈密运来。
负责征西都护府后勤的是卢象升的弟弟卢象观,他做事很有头脑,似天生对数字很有概念,将朝廷先一期送达的战略物资打理得井井有条的。
因地理位置重要,哈密常年驻有军士约五千人,守将是一名旅帅。
除了物资和原本的驻军,先行的东军都督府五万大军也驻扎于此,等待战机伺机西进。
一时间,小小的哈密城外,云集了十万大军,还有源源不断运送物资的车马往来这边。
哈密城方圆十里范围内,旗幡招展,营帐相连,比肩接踵,战争气氛浓烈。
绕城的石城渠左侧是中军都督府天武军的营寨,右侧是东军都督府安武军的营寨。
哈密城上明军的旌旗迎风飘舞,下面巡逻的士兵来回地走动,这些戍边的边军们,纪律方面远没有关内正规军好。
在关内各师抵达后,特别是中军都督府天武军严明的军纪,让哈密守将和士兵们大开眼界。
他们从未听到天武军中有大声呵斥的将领,也不曾看到四处乱跑的士兵,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府将士们,都在自己的营帐安静休整,连战马和随军的牲畜都管理有序。
还有那各级军官们进出大营时,营门前站岗放哨的士兵,那挺立的身姿,标准的军礼,都让哈密城楼上军姿不算严整的边军们汗颜。
这些守城的哈密军,看着西征将士们,满脸敬佩的神色。
不过西征军中,也有部分营帐不整、大声喧哗者,引得哈密军守军频频侧目,相互打听是哪支部队的?
傍晚,朱慈烺用过晚膳后,带着汉王朱和墿等人巡视营地,亲身传授他行军统兵之法。
看着无穷无尽的营寨,以及忙碌着搬运粮草物资的各营士兵,朱慈烺对汉王道:“士兵以身许国,将军爱兵如子,只有如此,军队才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击退强敌? 捍卫国家领土!”
汉王点头称是? 这种拉拢军心的套路,他还是懂得,吴起为士兵吸脓的故事? 都上大明的教科书了!
“起之为将?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 起为吮之......”
当时朱和墿读到此篇时? 忍俊不禁,特别是士兵母亲哭诉的那番话,让他感觉这文章很幽默? 时称吴起有吸脓的爱好,吸完老子吸儿子,而且那对父子兵? 背上的毒疮似乎也是一脉相承.....
长大之后,朱和墿才深深的感受到,吴起牛逼!是个收揽军心的行家,难怪他能训练处魏武卒,与兵圣孙武齐名!
朱慈烺看向朱和墿,语气温和道:“墿儿,你生在皇家,不知普通士兵的疾苦,需多到军中了解他们。”
他指着前面一个扛着军械的士兵,认真道:“一个人,即便再普通,也是有尊严的,尊严是骨子里的不屈不服,你善待他们,他们就会感恩,跟着你出生入死!”
“如果你仗着皇家的身份,欺压他们,他们也会反!张飞就是那样作死的!”
最后,朱慈烺拍了拍汉王的肩膀,感叹道:“我的孩子,你要记住,皇权没有永恒!”
汉王细细品味这番话,片刻后,忽然浑身一震,俯身行礼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跟在后面的孙致远、李尚勇等年轻小将,听了这番话后,心中猛的一缩,大感不妙。
徐明武缀在最后面,隐隐听到了皇帝父子的谈话,他一万个不理解,老皇帝既然已经立了太子,怎么还放权给汉王?还有意培养他掌兵?不怕翘腿后儿子们搞事情?
不过仔细想想,那位在京师监国的太子殿下,也不是省油的灯,身边还有众多潜力股战将,应该不会吃亏......
明军十万之众,连营一片,朱慈烺等人步行其中,权当散步。
没有上级的命令,各营士兵各忙各的,只有在朱慈烺路过时,才驻足行礼。
按照计划,明军在哈密休整几日后,便携带物资开赴伊犁,时间紧促,大家都很忙。
出了天武军的营寨,朱慈烺等人去了东军都督府安武军的营寨,在营门前,只听小哨兵大喝一声:“来者止步,出示口令!”
小哨兵十分的紧张,脸色潮红,其实他已经看出了来者是当今天子和汉王,他们的战袍跟其他人明显不同,身上挂着龙,近看一眼便知。
只是明军军令严明,进入营门必须要出示口令,任何人都不能豁免,哪怕是皇帝本人!
因为这规矩就是皇帝老子定的!
听闻数年前,一名司礼监太监前去中军都督府天武军大营传旨,营门哨兵见宫中来人,没问口令就放行了。
哪知天武皇帝得知后极为震怒,下旨把当值的三十名哨兵全部斩首,从哨总往上三级,全被夺职入狱!
今天遇到正主来了,守门的小哨兵如何不慌?只能憋红了脸,硬着头皮问口令。
汉王朱和墿清了清嗓门,喊出了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后面的徐明武险些喷出一口老血,暗骂这他妈的什么狗屁口令!
只见那小哨兵像是松了口气,挺直身板行了个军礼,搬开障碍放行。
“嗯,肃宁侯治军有方啊!”朱慈烺笑着赞了一声。
他口中的肃宁侯,是东军都督府大都督卢象坤,也就是卢象升的从弟,原本掌管北军都督府天雄军,后调任东府,接管了杨御蕃的安武军。
然而,刚走出一里地,朱慈烺便惨遭打脸。
靠近营门前的营帐倒是规规矩矩的,内中军士安静忙碌,有的在休息,然而到了里面,连排的营帐建的歪歪扭扭,里面不时传来士兵们的欢笑声,听内容似乎在赌斗什么。
徐明武跟在后面,却见前面几个人不走了,最前面的皇帝像是被谁施了法术定在那。
他心中默默哀悼:“完了,这帮家伙完犊子了!”
“父皇......”
汉王朱和墿看着脸色阴沉得父亲,轻呼了一声,没敢再说话。
朱慈烺只觉得老脸火辣辣的疼,刚夸了肃宁侯治军有方,结果来这么一出!
“吴忠,去传朕口谕,让肃宁侯滚过来!”
这句话似乎是从朱慈烺的牙缝里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