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哈哈哈!”
朱慈烺畅快大笑:“父皇没想到,我儿竟能想到这一层,不错!”
他是真没想到,看似只爱打仗的老二,居然在政事上还有些天赋。
此时此刻,朱慈烺心中终于下定了了决心,让次子坐镇中亚!
从二月初一开始会盟,到初四结束回京,仅仅四天的时间,朱慈烺通过论罪、赦免、整编、杀人、赐宴、封赏、大阅、建寺等诸多手段,使漠北蒙古正式纳入大明版图,同时加强了明廷在漠北的中央集权。
嘉峪关会盟,让大明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北方游猎边患!
......
莫斯科,克林姆吉林。
富丽堂皇的沙皇居所内,联军统帅戈洛文身着洁白的陆军元帅军装,双膝跪地,头埋胸前。
在他面前,沙皇阿列克谢一世手中拿着陆军总结的战报,气得脸色煞白,浑身哆嗦。
五国合纵,可是花了他三年的心血啊,光是联络说服各国,就花了一年多。
更重要的是,俄军的损失,对沙俄的军事实力造成了几乎致命的打击。
八万俄军啊!当年阿列克谢一世付不起军饷,拿土地顶钱拉扯的远征军,竟然丧师国外!
阿列克谢一世只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他看向请大罪的元帅戈洛文,恨不得一枪毙了他,再睡了他老婆!
他大发雷霆,拍桌子瞪眼,跺脚骂人砸东西,发泄了半天。
下面的俄国大臣没有一个敢吭声的,只能默默的承受沙皇陛下的怒火。
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次战败意味着什么。
随着准噶尔汗国和哈萨克汗国被灭国,大明在亚细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可以说直接把脚伸到俄罗斯帝国的门前,只差攒足了力气,一脚踢开沙俄的国门了!
阿列克谢一世发完一顿怒火之后,大声道:“这群东方的黄皮猴子,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俄罗斯帝国的真正实力!”
他忽然如一头凶猛的狮子,紧紧盯着跪在地上的陆军元帅,厉声道:“戈洛文,你还有没有信心,率领我们伟大的陆军将那群黄皮猴子击败,让他们割地赔款?”
戈洛文闻言,雄壮的身躯猛的一震,冷汗都下来了,忙不迭地回道:“陛下,我有信心......”
此时他的声音和状态,怎么看都不像有信心之人,惹得阿列克谢一世一阵皱眉。
他不是一位昏庸之主,相反是一位睿智之君,刚才只是被盛怒迷住了眼睛。
戈洛文的态度,让阿列克谢一世感受到了明军的强大,否则一向敢打敢拼的陆军元帅,为何成了这副模样?
克林姆林宫大殿之中,经过冷静之后,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不再像刚才那样暴怒,渐渐的恢复了理智。
他叹了口气,对外交大臣道:“派个得力之人,去明国谈判,商讨里海的归属问题!”
.......
第1179章 家人
二月十八日,胜利班师的车驾回到了直隶。
从沙漠瀚海的漠西回到这鸟语花香的江南,这支九死一生的军队,真有恍如隔世的感慨。
雪停了,天也放晴了,率部行进在皇帝銮驾后面的朱和墿,从望远镜里看到南京城高大的城墙,只觉得鼻子一酸,终于回家了......
天子亲征西域,凯旋而归的消息轰动了整个直隶,从凤阳府到应天府的大道上,每日洒扫,清水净街。
太子朱和陛率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一直迎到了长江边,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包括亲王、郡王及其他文武散官,都到此迎接朱慈烺及凯旋的大军,使得江边黑压压的都是着各色官袍的朝廷重臣。
天气虽然寒冷,但闻讯赶来的百姓极多,仪凤门外一大片开阔地带,熙熙攘攘站满了聚集的京师百姓,都来一睹凯旋大军的王师风采。
出征将士们的家人,也悉数出现在欢迎的人群中,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团。
徐明武跟在御驾后面,接受臣民们的致礼,他隐隐看到远处围观的人群中,有几人欢呼雀跃的向自己这个方向招手。
仔细一看,那是开国公府上自己的家人,大娘赵氏、兄长徐明德,还有嫂子高氏、大侄子徐一川,以及徐明武的仆从和丫鬟。
隔得远,徐明武虽然看不清家人们的面容,但从他们的举动来看,是非常的激动。
尤其是他的跟班徐福,还有丫鬟小鞠,他们不停地挥着手,还偶尔抹了把脸。
大侄子徐一川则是挥着手欢呼跳跃,大声喊叫着,只是周围的吵闹声太大了,徐明武听不清他在喊什么。
这一刻,徐二少感动了,眼睛像是进了沙子。
徐明武冲着他们的方向挥了挥手,徐府家人们见状,更是做出了许多动作来,大侄子徐一川准备冲过来,被嫂子高氏等人及时拉了回去。
徐明武激动的同时,十分的紧张,毕竟,冲撞御驾可不是闹着玩的。
从南京城到长江边,朝廷动用了最高规格的迎接仪式,用黄绸和松柏搭了几十座凯旋门,几百座绵绣装饰,每隔半里有一座红毡铺地的大帐篷,里面摆满了鲜花、美酒、时果、点心和诸多美味贡品。
看到这些,朱慈烺原本有些喜色的脸逐渐浮现一丝不悦。
在班师返程途经各省,渡过大江大河时,朱慈烺发现,各地道路宽敞,村堡厂房林立,黑烟袅袅,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生机,那是工业化的表现。
然过了开封府,又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因黄河决口造成的水患,使得黄河边一片萧条,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崇祯朝。
想到地方小民还在嗷嗷待哺,京师迎驾的一切,朱慈烺看得颇为刺眼。
当然了,他也知道,太子和群臣不敢怠慢迎驾之事,担心从简了会引得龙颜不悦。
毕竟西征沙漠打了这么久,打的这么艰辛,回家了不好好安排一波,谁心里都会有情绪。
人心就是这么的复杂矛盾,也并非所有的事,都能两全其美,做人难,夹在中间办事的人更难。
在出席祭告太庙仪式的朝臣中,徐明武发现了父亲徐青山,连忙跑过去行礼:“爹,您怎么回京了?”
看到徐青山的模样,徐明武心里一酸,一年多不见,这位可敬的父亲明显衰老了不少,看来缅甸的恶劣环境,让他受了不少罪。
徐青山看着徐明武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赞赏,还有欣慰和满足,他笑道:“缅甸的局势已然安定,爹年前就上书请归,陛下同意了。”
认真看了几眼徐明武,他又道:“武儿,你没给爹丢脸,立下如此战功,为我大明打下这么一大片江山,爹甚是欣慰!”
说这话时,徐青山脸上已经是老泪纵横了。
看到父亲如此,徐明武也跟着掉下了几滴眼泪。
父子二人毕竟都是军人,没有像妇人那般抱头痛哭,简单聊了几句便分开了,依班次入列,随天武帝祭告太庙。
徐明武及其他朝廷重臣们跟在朱慈烺后面,上到临时搭建起来的一个高台上,转身面对着列队整齐西征归来的将士们。
随着礼部官员冗长高亢的声音响起,仪式正式开始。
经过长途行进的皇帝朱慈烺,已经是满身疲惫,但还是神采奕奕地主持了这次大典。
此次与御驾一同班师回朝的还有定国公周遇吉,作为征北军的统帅,与征西军的戚广阳,一同跟在皇帝后面,作为主角参加仪式。
两位大将都是一身鲜亮的军装,二人相互作了礼,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喜悦的笑容。
这些年的连续几战下来,西北边患的强敌尽数被扫除,再无力量能对大明西北国境构成威胁了,作为边疆大将,这是荣耀的表现,值得骄傲!
祭天、告庙,告慰大明的历代先帝,祭奠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整个仪式期间,围观的军民们不断地欢呼着,高喊着。
徐明武明显感受到了,国力强盛,给大明所有的臣民带来的尊严,以及那份骄傲,都在这一刻展现了出来!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条约。
想想满清一朝,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华人在外受人歧视,地位如狗,徐明武庆幸穿到了这个时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整个仪式下来,将近两个时辰,徐明武都觉得有些累了,但欢呼的军民们,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太子朱和陛似乎是疲惫了,忽然面无血色,目光发呆,站立不稳摔倒在地,惊得朱皇帝连忙命人将太子送回东宫。
最后,朱慈烺宣布,凯旋的将士们回营休整,各领军主将,在处置好军务,安置好属下的将士们后,也各自回府,对出征将士们的嘉奖,将会在大朝会上进行。
太子大典晕倒一事,让一些人浮想联翩,有人开始将羸弱的太子与征战沙场的汉王作比较。
私下议论太子羸弱,处理水灾不当,保障前线后勤不利,而汉王随驾西征,陷入困境英勇翻盘,灭准噶尔安抚牧民,还千里救驾龙城......
汉王自由学习天武帝,这么多年来,在一些方面学的也有七八分了,说不定陛下会更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