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穿越调查局 (码字的李世卿)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 入库:04.13
赵亮顿时为之语塞。对方讲的都是事实,任谁口生莲花,恐怕也难以自圆其说。不过,眼下大战一触即发,说什么也得制止才行,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道:“额……这里面的确存在很大的误会,还希望上将军能听我解释。”
“好吧,那就请阁下解释解释,我洗耳恭听。”
赵亮尴尬的咳嗽两声,清了清喉咙:“情况是这样的。昨天晚上,我们越国使团的驻地馆舍,忽然遭到了大批齐国刺客的袭击,伤亡惨重。当时,范蠡大人是那伙贼人首要的暗杀目标,而我们一时之间又无法判断对方的真实身份,所以无奈之下,只好设法突围,并打算连夜离开富桑,前往越国的安全地带。不过,伍子胥大人同样因为情况不明,误以为我们另有所图,于是派兵搜索拦截,并将范大人和我们几个主要随员都带回富桑,暂时扣押。”
“那个时候,我家大王正在越国边境,准备迎接贵国使团,忽然接到住在富桑的越人报告,说范大人被抓,误以为是有人欲对范蠡不利。急切之间,便带人赶到此地。由于事发突然,两边又都不太掌握实情,这才导致在交涉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误会冲突。紧接着没多久,您就率军出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大体就是如此。”
孙武淡淡一笑,反问道:“依阁下刚才所讲,不觉得非常可笑吗?”
“可笑?额……哪里可笑?”
“你们突遇袭击,急切之间打算连夜回国,这一点我倒是能够理解。子胥兄身为上大夫兼使臣,在变乱乍起之际,出手控制局面,暂时留住范蠡,此举同样无可厚非。”孙武不慌不忙,话锋一转:“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堂堂的越王怎么会为了迎接一个吴国使团,亲自守在边界呢?又为什么会带着数千大军在身边呢?接到范蠡被我国扣押的报信之后,正常做法不是应该立刻派遣使者前来询问缘故,与伍子胥交涉放人吗?怎么二话不说就挥军进攻呢?”
看着赵亮被自己怼得一愣一愣的,孙武笑道:“说句诛心之语,倘若不是孙某及时带兵出现,你们越王这会儿恐怕早就大摇大摆的溜走了吧?”
赵亮定了定神,暗中探查孙武的想法,发现对方满脑子都是在盘算一会儿如何全歼来犯之敌,顿时吓得说道:“其实这些也可以解释的!额……您看啊,越王守在边境,那说明非常重视吴国使团啊,不惜屈尊降贵、倒履相迎。至于说带着大军……额,您想想看,身为一国之君,他出门不得讲点排场嘛,人多一些,显得有排面儿啊!那个什么,还有啥问题来着?哦对,攻打富桑是吧,这个,这个,这个情况也好理解的。范蠡是越王的肱股之臣,就好像左膀右臂一样,万万不能有失的!越王心里惦记他的安危,一着急就亲自跑过来了,那些护卫军团当然也就跟着一起过来了。两边的兵马突然打起来,纯粹是意外。”
孙武闻听此言,不置可否的笑笑,等了一会儿才问道:“阁下刚才解释了这么多,究竟想怎么样呢?”
赵亮连忙回答:“越王说了,只要把误会说清楚,上将军点头同意,我们便立刻率兵撤出吴国国境。之前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以及贵部此番行动的军费,皆由我们承担。越王还会亲笔写封书信,向吴王解释道歉。”
“意思就是说,咱们两边不打这一仗喽?”孙武淡淡道。
“正是如此!”赵亮点点头:“俗话说,万事和为贵嘛。能不动手,还是尽量不动手的好。”
孙武平静的看着赵亮,忽然问道:“阁下好像不是越国人?”
赵亮一愣:“额,是的,我是……晋国人。”
孙武道:“我猜也是……阁下可知天下大势乎?”
赵亮不知他是何意:“还请上将军指教。”
孙武朗声道:“当今天下,周室衰微,各路诸侯群雄并起,渐有逐鹿问鼎之势。吴王向有大志,三年前击败越国,为父报仇之后,便打算凝聚国力,争霸中原。但是,子胥兄和我都认为,若想北进,必先平南,一天不将肘腋之患除掉,一天不敢轻易挥师去国,会盟天下。”
赵亮心里当然清楚,孙武所说的“肘腋之患”指的是谁,所以没有吭声,静静地等着对方继续说下去。
“越国偏处东南一隅,向来远离中原文明,地力贫瘠,民众愚昧,本来并非什么大患。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孙武轻叹一声:“唉,勾践此人,性格坚毅、睚眦必报,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只要有他在,越国迟早一天必会卷土重来。倘若吴王没有争霸中原的心意,那倒无所谓,我们君臣合力,保管越王翻不起天。但是一旦做出决定,要参与天下大争,那样势必会分心散力,给予勾践可乘之机,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大败局。”
他略微顿了顿,凝视赵亮沉声道:“请问阁下,你觉得孙某会轻易放掉今天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第四百章 战争边缘
孙武的这番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从吴国争霸大业的角度上考虑,他今天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就算之前吴王夫差对此尚有些摇摆犹豫,他也必须抓住眼前这个机会,来个先斩后奏、既成事实。
只要能趁机击败勾践,或者挑起两国的大战,便可以顺利铲除吴国身旁这个不稳定因素,为之后的北进中原、问鼎天下扫清障碍。
也就是说,即便孙武相信富桑之前所发生的一切,都仅仅是一场误会而已,那他也不会改变主意。作为指挥官,他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解释,而是一个借口。
不过,如此权谋考量,孙武勇于坦然相告,赵亮内心还是非常佩服的。
他略作沉吟,问道:“上将军,我有一事想要请教。”
“阁下直言。”孙武从容的点点头。
“请问,‘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孙武眼睛一亮,好奇道:“咦?阁下竟然读过孙某的兵法十三篇?”
赵亮微微一笑,诚恳的说道:“不敢说倒背如流吧,但至少也拜读了几十遍。您那些关于治军打仗的思想,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才想到要向您请教。”
孙武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耐心的解释道:“孙某所说的势,是指按照敌我双方的条件,建立某种形势,进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改善民心、士气、战备、策略等关键环节。而能得势者,则往往会立于不败之地。”
赵亮按捺着作为一个粉丝应有的激动心情,继续顺着自己预设的逻辑说道:“那么,您又是怎么理解‘哀兵必胜’这个说法的呢?”
孙武毫不犹豫的答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此言虽然并非绝对,但确有一定道理。所谓哀者,是指一国之众或一军之众形成了一致的悲愤心绪,进而上下同欲。孙某以为,在通常的情况下,受到压迫而奋起反抗之军,往往更能爆发出强大的战力,并在决战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赵亮点了点头,郑重道:“请问上将军,争霸之道与存亡之道,哪一个更容易出现哀兵呢?”
“当然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了。”孙武回答:“争霸乃君王所欲,而存亡之事,则影响着万千军民。”
赵亮闻言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么上将军为何还非要逼着整个越国成为恐怖的哀兵呢?”
他不待孙武说话,继续道:“越王之所以能奋发图强、感召民众,正是因为前有兵败之耻,后有吴国之压。现如今贵方苦苦相逼,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越国将士百姓会怎么看怎么想?今日之战,慢说吴军未必有把握击杀越王,就算你们真能侥幸得手,接下来吴国将要面对什么,上将军难道从来没有想过吗?”
孙武被他问的不禁一愣,顿时陷入沉思。
赵亮眼见有戏,接着说道:“我之前到了越国,曾真真切切的感受过民间那种压抑的气氛。每一个越人都因为自己君主战败被俘、为奴三年而抬不起头来。这个时候,倘若他们听说,即便是越王受尽屈辱、越国年年进贡,却仍不能换来吴国的宽容,非要把他们赶入绝境才肯罢休,那么上至耄耋老者,下到待哺孩童,人人皆会变成可怕的哀兵,万众一心向吴国复仇!上将军,难道这就是您在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这一番合情合理、义正辞严的质问,立马把“兵圣”怼得哑口无言。愣怔了片刻,孙武忽然老脸一红,对着赵亮拱手施了一礼:“先生之言,孙某受教了。”
他抬起头来,语气恳切的说道:“之前的确是我想窄了,只懂得着眼于兵事,唯恐大军北进中原,国内兵力空虚,会给越王可趁之机。然而我却忘记,真正的制胜之道,并不在于军力的强弱多寡,而是民心的向背离合。赵先生真乃治国治军的大才!孙某佩服!”
赵亮被自己的偶像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上将军才是兵家至圣,我这点微末道行,纯粹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啊。”
相似小说推荐
-
开局和李世民断绝关系 (清流乐) 番茄vip2021-03-29完结34.3万字 ·7340人在读卫王李嵩开局被太子陷害,遭李家皇室抛弃。幸得系统相助,奋...
-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塔读VIP2022-01-25完结3557总银票“为师授你人生修炼秘诀。”“师尊请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