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穿越调查局 (码字的李世卿)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 入库:04.13
李渊强压着心里的火气,问道:“都有哪些天策将领说了这种酸话,你给朕如实讲来!”
李元吉把头一扬,毫不犹豫的说道:“段志玄、殷开山,还有您刚才提到过的那个李靖,他们在福聚楼喝酒的时候大放厥词,被我手下的乌坦听到了。”
嘭的一声,李渊的手掌重重拍在了御案上,震得文房四宝都险些跳了起来。
眼见皇帝只是大发雷霆,却并没有多说什么,李元吉又补了一句:“他们几个还说,秦王已经发下话来,在校军大试上绝不能给太子留颜面,定要用旧战法把新战法比下去。”
赵亮在一旁听得心中暗骂:我靠,这李元吉真的是瞎话张口就来,完全不用打草稿啊?!如此谗言诽谤,分明就是想把李世民搞死的节奏。
果不其然,李渊沉吟片刻,犹疑道:“你的意思是,世民并不会真心听命,以新法练兵,而是有可能要借机捣乱,故意为难太子?”
李元吉点点头:“空穴来风,绝非无因。李世民一向自诩是大唐的常胜统帅,打遍天下无敌手,又怎么肯轻易在这个方面输给太子皇兄?”
这句诛心之语,说的着实有些厉害,李渊听完也不由皱起了眉头:“如此说来,倒是朕把事情想简单了。不过,三队练兵、校军大试的旨意已经公告朝野,总不能再朝令夕改吧?”
李元吉从容道:“旨意当然不能擅改。不过,这种情况,倒也并非没有应对之法。”
此言一出,包括赵亮在内,大家都不禁微微一愣。尤其是李建成,完全不知道李元吉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李渊好奇道:“哦?你说的应对之法,究竟如何?”
李元吉拱手答道:“父皇,为了防止李世民心中不忿,以至于因其私欲而耽误了练兵的大事,儿臣建议,把天策府的将校拆分开来,一部分拨入我的麾下,一部分划归驸马柴绍指挥,同时命东宫的可达志和齐王府的乌坦,加入李世民他们那一队。如此一来,将大大降低天策府捣乱的可能性。”
这个特别的方案,李元吉之前完全没有跟李建成商量过,所以此时听他忽然提出,顿时令这位太子有点措手不及。
李建成思索片刻,道:“元吉这个提议,听上去确实有助于避免天策府抱团在一起,干扰练兵。不过,如此安排,秦王肯答应吗?会不会显得节外生枝了呢?”
李元吉笑道:“我觉得皇兄多虑了。练兵,首先练的就是令行禁止,倘若连个把将领都调换不动,那军队岂不变成了秦王的私兵?”
李渊闻言点点头,又问裴寂和赵亮道:“两位爱卿觉得怎么样?”
裴寂回答:“嗯,齐王殿下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就算秦王没有这个心思,而他的那几个手下也仅仅是酒后胡言,但调换将校,未尝不是一个防范之道。再说,让各自手下是将领跟随不同的统帅,也同样有助于我大唐军队的协调。”
赵亮知道李元吉绝对不是在乱放空炮,他这么说,背后定然又有什么阴谋诡计,只可惜现在读心术也很难窥其全貌,所以无法得知这个换将的提议究竟意欲何为。
赵亮不敢瞎猜,只好先选择静观其变,于是说道:“微臣暂时没有什么意见。”
李渊微微颔首,又看了看李建成,然后才开口:“嗯,朕也觉得,四郎的这个提议,试试倒也无妨。反正不管是天策府还是东宫,都是我大唐的将军,在练兵期间轮换岗位,正好也检验一下每个人的能力虚实。”
说罢,他又转向李元吉:“你心中可有换人的主意了?”
李元吉连忙道:“儿臣大概想了个方略。正如方才所说,可达志和乌坦调给秦王,我这边要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和秦琼四人,李靖、殷开山则到柴绍帐下听令。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闻听此言,赵亮心中不禁一动:我靠!李靖、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殷开山,这些人全都是李世民手下的王牌主力,把他们一个个调走,等于拔了老虎的爪牙,顿时将李世民变成光杆司令啊!
不过,赵亮同时还有个疑惑:这练兵之事,毕竟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务,为期仅有短短两个月而已,况且地点又是在长安城外,将军们随时还能见到秦王。所以李元吉无论是拉拢天策府将领,还是密谋对李世民发动什么突然袭击,都很难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这个家伙很可能还藏着某些后手,可以在调换将领的基础上产生奇效。
那么,究竟是什么后手诡计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亮从太极宫议事殿到常何府邸,整整想了一路,接着又从昨晚到今早,整整想了一宿,可仍然有种无从揣测的感觉。
这种感觉令他非常难受。
自打识破李元吉之前的连环计开始,赵亮就越来越觉得这个齐王非同小可。上学时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于唐初皇储之争和玄武门事变的内容,主要是侧重描述李世民和李建成这对兄弟间的问题,所以他俩才是主角。至于其他人嘛,顶多也就是捎带介绍一下李渊这个活动的人形背景板。
而齐王李元吉给人们留下的传统印象,往往只是太子身边的小跟班而已。其核心作用,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陪着李建成一起领盒饭的龙套。
但是,在亲历了不到半个月的大唐时光之后,赵亮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之前对李元吉的刻板印象和固化思维。
这位齐王殿下,或许才是那场名传千古的“宫斗剧”中,真正的王者玩家。
按道理说,赵亮本来不应该去担心李元吉的小动作,因为历史已经非常明确了,大唐初期的皇位之争,最终是以李世民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结的。换句话讲,任凭你李元吉怎么翻跟头,哪怕是齐王变成齐天大圣,也翻不出李世民这尊如来佛的手掌心。
不过,现在最要命的问题是,李建成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李建成了。由于穿越者的意外出现,很大程度上,历史的既定轨道发成了改写,同时也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李世民的相应处境。
包括赵亮自己,也一样在影响着局中的每一个人。
事情究竟还会不会照着原先的设定去走?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就比如说这次的练兵大赛吧。起先是由李建成这个穿越者提出来的,接着是由赵亮这个穿越者调整过的,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同时牵动皇帝、东宫、天策府、齐王府,甚至大唐驸马、突厥武尊等人在内的大事件。
而这个大事件,正非常明显的在被李元吉加以利用。
秦王李世民到底能不能妥善应对接踵而来的阴谋?或者说他到目前为止,究竟知不知道即将有阴谋发生?赵亮都不敢往下细想。
我尼玛,可能要坏事!赵亮不安的琢磨着:闹了半天,自己反而成了正常历史事件的变量之一,而真正要提防的,居然不是穿越者,却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男三号——李元吉!
第四百五十章 进退两难
隋末昏君当道,天下群雄并起,华夏大地再次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乱世之局。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称帝之后,在军政方面继续沿用隋朝一整套制度,即所谓的“唐承隋制”。他在关中地区十二道设置军府,并且让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也各自开府领兵。
中央朝廷以尚书省的兵部负责处理军务,而军队的领导权则由李渊亲掌,所有征战事宜多交给三个儿子处理。其中特别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屡担重任,指挥了多场决定性战役,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同时,地方军政民政则恢复隋初的州县两级制,同时沿袭隋朝法度,在国内及边境重要地区设置总管,全权统带辖区内的州县府兵,为大唐征战效力。
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李渊认为全国基本统一,政局已经趋于稳定,于是在封德彝等大臣的建议下,为结束特殊时期的军事统治,废总管,改称都督,但府兵的体系仍旧予以保留。
凡统十州县以上的地方,设置大都督府,其余地方则分设中都督府、下都督府。当时,全国范围有资格直接设立大都督府的包括洛、荆、并、幽、交共五个大州。都督府中设都督一人,长史一人及录事、参军等员属,主要负责地方军的统御,与骠骑府和车骑府等州县军府协调节制辖区府兵。
后来,骠骑府和车骑府又合并改称为折冲府,作为各地府兵的基层组织,承担征募、训练和作战的任务。各地折冲府以人口规模分上、中、下三等,上府直辖兵员一千二百人至一千五百人,中府直辖一千人,下府直辖八百人,所属的府兵兵士皆通称卫士。每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作为府一级的指挥机构。而州府以下的,则以三百人为团,设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设队正、副;十人为火,设火长。
举凡百人以上的跨区调动,均须皇帝叱令和兵部勘合,否则以谋逆叛乱论处。
相似小说推荐
-
开局和李世民断绝关系 (清流乐) 番茄vip2021-03-29完结34.3万字 ·7340人在读卫王李嵩开局被太子陷害,遭李家皇室抛弃。幸得系统相助,奋...
-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塔读VIP2022-01-25完结3557总银票“为师授你人生修炼秘诀。”“师尊请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