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所不知,非是我兄弟推卸责任,实在是那些人出现的太过突然,我兄弟措手不及,才让他们得了手。”
一个黑衣人头也不抬地说道。
胡久成皱了皱眉头,继续问道:“知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那个人怎么样了?”
另一个黑衣人道:“那个人被他们带走了,从那些人的身材功夫上,属下分析,应该是倭人。”
“倭人?”
胡久成知道,倭人的武功跟中原武术有很大区别,可以说非常的好认,这些人把这么明显的破绽暴露出来,莫非是想转移视线?
胡久成无疑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自从皇后产下太子后,他就有种直觉,皇后生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叶珣的,也就是说,他们所敬仰的叶公公实际是个假太监。
得出这个结论后,胡久成自己都吓一跳,不过理智告诉他,这件事不论真假,都必须烂在肚子里,不然以叶珣的手段,他会死的很难看。
既然皇后生的孩子有可能是叶珣的孩子,那这个孩子将来绝对是要登上皇位的,那么在这之前,他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皇帝朱由校已经是半个死人,随时都有可能挂掉,朱由校若死,而太子又太小的话,大臣们会不会在皇族中另选皇帝?
答案是很有可能,而这个最大的人选就是信王朱由检。
朱由检被关在信王府里,一直都很老实,按照叶珣的想法,是打算在他就藩之后,在让他不知不觉地挂掉,这样就不会有人把信王之死跟叶珣联系到一块了。
现在叶珣不在家,胡久成就自作主张,准备提前送朱由检一程,却不想半路被人截胡了,人没杀成不说,还让人给劫走了。
这对胡久成来说,不但是奇耻大辱,而且若是传到叶珣耳朵里,他这一溜须拍马屁的举动,很有可能就要弄巧成拙了。
不过这件事发展到现在,却出现了谁也没想到的反转,一个被幽禁的皇上兄弟,谁会有兴趣劫走他?劫走他又有什么用呢?
“给你们两混蛋一次机会,秘密搜索这些人的下落,找到之后也不要惊动,立刻回报于我。”
“大人,放心,我们这就发动所有弟兄去查,绝不让那帮混蛋逃出去……”
黑衣人话音未落,就被胡久成挥手赶走了,手下失手后,第一时间就禀报了自己,西厂也立刻发动起来,所以胡久成觉得人应该还在城中。
沉吟片刻后,先伏案给叶珣去了份密报,这事当然不能说是自己挑起来的,得先把自己洗干净才行。
“来人,备轿,我要去见杨阁老。”
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又曾教导过朱由检,虽然后来一直站在叶珣这边,但谁敢保证这事就与他一点关系没有?
其实这件事如果换做叶珣考虑的话,他是不会把杨嗣昌考虑进去的,因为叶珣不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以杨嗣昌为首的内阁,可说是最大受益者。
上面没有皇帝掣肘,朝中没有权臣当道,一水的读书人掌权,曾几何时,这也不是东林党人孜孜追求的目标吗?
只可惜东林党人没有看清形势,也没有站好队,而杨嗣昌等人却站对了。
能在朝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政见,杨嗣昌又怎会去参合朱由检的事?
杨嗣昌是在内书房接见的胡久成,杨嗣昌可以在别人面前狂傲,但在这个大特务头子面前,还是表现得很谦和。
听了胡久成介绍的情况后,杨嗣昌的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
很明显,做这件事的人肯定是叶珣的对头,但叶珣的对头实在太多,数不胜数,没有确切的目标,还真不好梳理头绪。
“阁老,在下已经发动西厂人手在全城展开明察暗访,锦衣卫那边也打了招呼,只是在下觉得还不够,阁老看这样可不可以,我们对外宣称信王突发急病而死,这样应该就可以试探出各方的反应了。”
听了胡久成的话,杨嗣昌沉吟片刻,刚要说话,忽地反应过来,这混蛋不是要试探别人,怕是在试探老子吧?
想到这,点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这些人劫走信王,一定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只要把信王的死讯传出去,那就什么谣言都不攻自破了。”
“对了,眼看就要过年了,叶公公也该回来了吧?”
胡久成点点头,心说这老狐狸,口风转的倒是挺快。
“公公的行踪又岂是我这做属下能知悉的?既然阁老也同意这个办法,那在下立刻就开始执行,告辞!”
不是一路的两个人,能说这么半天话,实属难得了,胡久成宁可去诏狱讯问犯人,也不愿跟这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打交道,施礼后转身大步离开。
看着胡久成远去的背影,杨嗣昌先是不屑地撇了撇嘴,随即又皱起眉头来,到底是什么人绑走的信王?绑走信王,又意欲何为呢?……
第502章 夜宿开封
大明王朝幅员辽阔,从西到东虽然同属一个节气,但一路走来,却如同要经历三个季节一般。
下了青藏高原,气候就开始变暖,而越往北走,天气却又一天冷似一天。
为了不耽搁行程,叶珣在第一次下高原的时候,就已经要小箩和云娘带着小如是先行。
年关将至,用一个词形容叶珣的心思,那就是归心似箭。
不过尽管叶珣内功精湛,也总得要有休息的时候不是?
小箩一行人在到达开封的时候,叶珣终于从后面赶了上来,随即下令休息一天,以这样的速度,再有两天就可以赶到京城,也就没必要这样拼命赶路了。
随着叶珣停下脚步,各方面的奏报也纷至沓来。
叶珣首先拿过来的是何光先的奏报,藏区因为宗教信仰问题,可说其治理难度还要远超蜀中,所以叶珣人虽离开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
由于路途实在太过遥远,有关藏区的奏报,只能三天传送一次,鹰信倒是可以天天传,但鹰信承载的内容毕竟太少了。
可以说之前对丹迥旺波等人的血腥屠杀,是起到一定警示作用的,尤其是取消农奴制的文告一经张贴,有抵触的贵族和寺院虽然有,但一来有阿旺罗桑配合,二来之前的杀戮也确实把一些不安分的人杀怕了。
而最重要的是,随着消息越传越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奴隶自行找到何光先,要求得到军队的保护。
这种情况对何光先来说,可说是求之不得的,当即就派兵保护这些主动站出来的农奴们,同时出兵镇压那些仍冥顽不化的贵族。
综合这些情报,叶珣的心也渐渐放了下去,得说他选对人了,如果这事换做曹变蛟来做,恐怕非出大乱子不可,因为这小子更好杀。
放下藏区的奏报,第二份奏报来自江南,程瑜一直是叶珣最信任的人,这份信任在辽东时就开始了。
江南一直都是朝廷税赋重地,不论工商还是农贸,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开了海禁后,商业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半年时间,刨去用于海军建设所需银两,仍向朝廷交纳了三百余万两银子,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要知道叶珣在辽东刚刚崛起的时候,大明王朝国库一年的总收入也不过四五百万两,现在江南仅海贸这一块,半年时间就完成从前大半年的收入,这还不算辽东湾的收入呢。
可以说江南整个发展形势是一片大好的,另外龙江宝船厂的第一艘宝船已经组装完毕,春节之后就要进行首次海试,届时还希望叶珣能亲自来参加。
好的说完该说问题了,江南一些地主士绅,对朝廷的土地新政阳奉阴违,这些人串通地方官府,先是假意将土地划分给百姓,待朝廷督察官员走了,随即就将土地收回去,而为了安抚百姓,还适当减少了百姓们的地租。
程瑜在得知情况后,着实处理了一些违纪官员,但江南官场实在太过庞大,官员间盘根错节、官官相护,让程瑜很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看了这份奏报,叶珣的眉头再次紧锁起来,江南最大的问题就在徐家,徐家父子屡次三番找人暗算自己,自己为了江南的稳定,一而再、再而三地隐忍他们,他们表面顺从自己,暗中却变本加厉,甚至已经开始阻挠新政了,看来是该给他们点教训了。
奏报很多,有辽东的,有草原的,也有朝鲜和日本方面的,只是上面的内容都谈不上重要。
大略的审视一遍,而当叶珣看到信王被人绑架的奏报时,叶珣不由愣住了。
严格说,同其他情报比起来,朱由检失踪还真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他的年纪摆在那,也没有实力兴起风浪,可为什么偏偏是这样一个看似没用的人会失踪?
对于胡久成的处理方法,叶珣还是比较赞同的,因为不管什么人绑走朱由检,肯定是觉得他有利用价值,而朝廷这边若是已经宣布这个人已死,那将来不管什么人把朱由检抬出来,朝廷这边都可以对方是假冒为由,予以否认。
日本武士的身手,期间没说过一句话,事后能在大明京师消失无踪,从这几点来看,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很显然,京城一直还隐藏着一股反对叶珣的势力。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纣胄) 起点VIP2022-05-06完结我万历皇帝,千古第一仁君。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穿越 腹黑...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云开月圆) 起点VIP2022-03-31完结历史系学生丁辰穿越到后汉三国时代的宛城,眼看曹军就要大败,曹昂即将被杀。怎么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