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老人听罢,只觉得整个人阵阵眩晕。
张静一的话,其实很明白,你所谓的始作俑者,不过是笑话。
天启皇帝不禁乐呵呵地大笑道:“这个好,这个好,这等记录的事,魏伴伴最是擅长了,就让他来主持编修一部书,用来以儆效尤,再好不过了。”
张静一道:“其实……臣觉得,臣也可以……”
“那你们一起编,要细细地讲一讲这祖家,讲一讲他们干的丑事,还有今日的事!”
张静一心里说,魏哥的水平太低了,到现在还在那演义式的一百零八将,然后大家对号入座的水平呢,那《东林点将录》简直就是垃圾,我特么的是看都看不下去。
当然,张静一只是抿抿嘴,而后便道:“陛下,差不多……要开始抄家了。”
天启皇帝则是兴致勃勃地道:“如何查抄?”
张静一便道:“先抄金银,至于田产之类,也不必去细抄了,麻烦,臣的建议是,只允许私人最多有地五十亩,五十亩以上者,统统充公,还有所有的军田,也统统重新划拨朝廷所有,反正这本就是朝廷的。所有的土地,要重新丈量,也要重新造册,税赋也用摊丁入亩这一套,如此一来,也就免去了一家家的核对疏理他们的田产了,横竖这地,都是朝廷的。”
天启皇帝对此,反而并没有多少兴趣,田产嘛,张静一说耕者有其田,那想来……不算坏事。
天启皇帝酷爱军事,只要在军事上过瘾就好了。
当然,他更看重能抄出多少金银来。
这可是几百家人啊!
锦州如此,宁远那边也要抄一遍,再加上沈阳那边,整个辽东,天启皇帝现在最是想要知道的是,到底藏着多少金银。
天启皇帝道:“若是只限定五十亩,只怕有不少人要心生不满吧。”
张静一道:“这够他们过活了,其实对于大家而言,也是好事。”
“好事?”天启皇帝诧异地看着张静一。
张静一道:“当今天下最大的问题,在于投资田产和土地,乃是一本万利之事,毕竟谁掌控了土地,谁就掌控了粮食,因而,臣见这天下,但凡有财的人,都在疯狂购置土地。如今,辽东这边摊丁入亩,再加上直接限定个人所拥有的田产,这不但可为将来招徕流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此,也彻底熄灭了人们购地的欲望。那么……谁还肯拿着金银,只一味地投资土地呢?”
天启皇帝似懂非懂,而后道:“然后呢?”
“然后市面上土地没办法投资了,银子就会大量的流入市面。”
“噢,然后呢?”
“银子多了,许多东西的价值就会增加。”
天启皇帝狐疑道:“接下来呢?”
“接下来,百工兴旺。”张静一很认真地道:“陛下若是手里有大量的银子,又没办法买地,手中的银子,又发现慢慢的开始渐渐变得不值钱,会不会觉得储存起来,不值当?既然不值当,就会想着花出去,而一旦花出去,无论是采买什么,市面上的银子多,而货物短缺,那么势必……进行生产,就有利可图了。”
“朕懂了。”天启皇帝道:“所以……只有杜绝土地的投资,才可以让百工兴旺。”
张静一却道:“这也未必都是如此,不过……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一旦百工兴旺起来,大家的日子能逐渐好起来。就说椅子吧,椅子的价格增加了,而且很多人都想买椅子,那么……陛下会不会觉得制椅子有利可图?如此一来,会不会有人大量的雇用人去伐木,去招募大量的木匠制椅?当然,事情可能没有这样简单,但是道理是这样的道理。”
天启皇帝顿时醒悟,于是眉飞色舞地道:“朕懂了,制桌椅,朕在行啊。”
“啊……”天启皇帝的这个思维节奏,令张静一控制不住地一脸无语。
不过……张静一所言,其实是有道理的。
当今天下,不只是土地问题,之所以百工不兴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做任何的投资,进行任何的生产,都没有投资土地和垄断土地更有利可图,而且还是旱涝保收。
所以莫说是那些大家族,便是寻常有一些小钱的人,哪怕每日吃糠咽菜,平日里将钱分为两瓣花,也要攒够银子,去购置土地。
…………


第四百八十四章:往死里整
在张静一看来。
若是不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地打断土地的投机问题,那么就等于全天下数千万上亿人口,都窝在两京十三省里,大家拼命的卷。
有钱,攒着!
攒着干嘛?
买地!
那么这资金,就永远无法有效的流入其他的领域,结果因为大量的资金疯狂的进入土地,这也抬高了地价。
地价一高,所有兼并了土地的人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毕竟地价涨了。
那么便有更多的人吃糠咽菜,也要继续买地不可。
人们的消费力,几乎是不存在的,毕竟花钱享受,哪里有买地香?
这天下两百多年,两百多年的兼并,绝大多数的土地,已经落入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士绅和地主的手中。
而贫者想要耕种却也不过沦为雇农,从此世世代代为士绅们耕种,最终形成了人身依附的关系。
这显然也是明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士绅们的土地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资金和投资,并没有对这天下带来正面的作用!
这种疯狂的购地行为,既不会产生新的需求,同时也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
与此同时,随着土地兼并,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多,依附于他们身上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他们已经开始膨胀为一个个可以决定地方事务的豪强了。
朝廷委派的县令,要嘛与他们同流合污,若是不肯合作,面对一个县里土地最多的几个士绅,区区一个县令,不过是傀儡而已。
士绅之间,又进行了广泛联姻,同时垄断了知识,最终大量的士绅子弟进入朝堂,为他们保驾护航。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分田地可以说是安置流民,是维持天下的稳定。
毕竟失地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已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大量没有土地的流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迟早要成为流寇,最终,形成一个个反抗朝廷的军事团体。
另一方面,就是斩断这种全民购地的投资模式,一旦彻底的斩断,根本不允许土地随意在私人之间流转,那么这些平日里老财们积攒下来的钱财,就势必会向其他的行业开始流动。
正因如此,所以张静一才认为,当土地失去了投资的价值之后,许多行业,都可能兴旺起来,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一鲸落万物生。
数千万上亿人口,是不可能永远指望着靠天来吃饭的,农业固然是根本,可是这有限的土地,已经无法承载日益增多的人力了。
想要破局,靠这种疯狂内卷的方式是不成的,只有百工兴旺,才能让那些无法在乡间立足的流民,有个养家糊口的机会!才能给许多百姓一个可以让自己翻身的希望。
天启皇帝对此,还是有些懵懂,不过这不打紧,他不用关注这些,张静一说的话,他是相信的。
既然相信,那么自然而然,也就让张静一去干便好了。
于是天启皇帝道:“那么卿家以为,这些事,交给谁去干为好?沈阳那边,招徕和安置流民,交给了毛文龙,那么谁来主持这分田产的大计呢?”
张静一便道:“臣听说,袁崇焕还活着,不过还在狱中。”
“那个家伙?”天启皇帝听罢,不禁挑眉,他对袁崇焕是有怨言的。
这不是一个废物吗?
辽人守辽土,是这袁崇焕提议的。
宁锦防线,也是这个家伙提议的。
至于三年五年平辽,也是他亲口说的。
此后呢,让他彻查辽将,他倒是好,干是干了一点,结果最后被人一锅端了。
天启皇帝不由道:“此人就好夸夸其谈,只怕难以成事。”
张静一显然和天启皇帝的看重点不同,此时他道:“可是陛下,不管怎样,最起码他是我们的人!起初的时候,他彻查辽将,就已与这些辽将们反目。此后辽将们谋反,又将他下了大狱。这样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和辽东这些人同流合污的。何况,他毕竟对辽东了如指掌。”
“至于他之所以没有作为……臣斗胆说一句,像辽东这种情况,任何巡抚,其实都难有作为。在这辽东,上上下下的都是和辽人有关系,所谓的辽将,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阀,袁崇焕当初只凭借一道圣旨来了这辽东,又拿什么节制这些骄兵悍将呢?”
“现如今,这些人已连根拔起,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虽然职责繁重,可实际上,却没有了原先的那些重重阻碍,臣想,袁崇焕是足以胜任的。”
“何况……”张静一顿了顿,接着道:“要贯彻此事,首先就是用人,以前只能用这些与辽人世族有关系的人,其他人,就算想用,人家也不肯来。所以此番,臣以为……应该组织大量人出关到这辽东,以协助袁崇焕进行清理的工作。”
天启皇帝便问:“人从何来?”
张静一道:“臣想办法,从新县和封丘县抽调三百文吏和武吏,这些人,臣以为可以任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