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 入库:04.13
可如今,这一股勃勃生机,却似乎重新回到了信王的身上。
“这确实是祖宗显灵啊!”
风雪之中,王承恩的眼角,也禁不住湿润,他举袖擦了擦,再要抬眸张望的时候,那一队策马之人,早已在风雪之中销声匿迹。
…………
锦衣卫已开始改革。
原本有一万七千人,张静一直接将大汉将军从锦衣卫剥离,如此,便只剩下了一万三千人。
而后再通过考试,将四五千年纪太大,已无法复习之人排除在外,给了他们一个引退的待遇,虽然每月还付给他们一半的薪俸,可对张静一而言,还是赚了的。
毕竟,让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岗位,制造的麻烦,绝不是这点银子这么简单。
考试之后,不少人录取,其实这考试的难度,比正常报考的人要低不少,真要努力复习,几乎都能中。
毕竟卫中的人……大多家境都不错,此前就有识字的基础。
不过在备考的过程,通过不少的备考资料,背诵得多了,许多人也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什么天文地理,什么作小文章,还有简单的算术,以及一些简单的杂学知识,虽当时只是靠死记硬背下来,可毕竟……在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印记。
紧接着,便开始有人轮替去军校的第三特别行动教导队学习。
往往这种学习是三个月,第一个月是基本的新生员操练,每日所学的,便是最基础的新兵操练。
打熬体力,纪律分明,乃是基础中的基础,最重要的……还可学习到注意衣冠,以及培养耐力。
这一个月,乃是重中之中,若是连这一个月都熬不过去,那么就不算是自己人了。
当然,这种新兵的训练,某种程度,也是在培养一种叫共同记忆的东西。
大家虽来自不同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有着不同的职位,祖籍也各有不同。
可毕竟一起吃一起睡过,也一起熬过苦,一起有泪有过欢笑。
此时……某种精神上的纽带也就慢慢连接起来,彼此之间,便多了一层维护这个群体的自觉意识。
而这个纽带,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恩师张静一。
此后的两个月,便是专业的操练了,大家开始分流,刺探的緹骑,会进入緹骑班,专门有人教授他们学习各种刺探的技巧,不只如此,也开始教授他们学习各种武器,尤其是短枪……短枪乃是近身最好的武器,这对于刺探甚至是暗杀,都有巨大的好处。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卫戍以及缉捕、巡视的校尉,校尉的职责更简单,他们是锦衣卫的重要保障。
当然,也有不少人,在当初考试以及新兵操练的时候,发掘出了不同的才能,有的进入纪律培训班,专门负责未来的督查之责。
也有人精通文墨,则送去培训案情的分析。
张静一为了培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花费了许多的心思。
他有时亲自前去授课,讲解的多是近来新县千户所的一些案例,或者是和人讨论案情。
这锦衣卫上下……包括了南北镇抚司,人员几乎精简了一大半,起初大家都有抱怨,不过很快,这种抱怨开始慢慢的消减,大家这才意识到,这张都督对别人很狠,可只要乖乖听从他的命令,那么他绝不会故意为难你,而且办事也公正。
若是你能入学,尤其是熬过了第一个的新兵操练之后,他就几乎将你视为自己人了。
以至于一个校尉需要娶妻,因为早就选好了吉日,不得更改,所以前去告两日假,张静一竟亲自批示,让人送去大礼。
堂堂辽东郡王,亲自命人送来礼物,这对于这样的人家而言,绝对是可以吹嘘半辈子的事。
再加上操练的时候,心无旁骛,渐渐的,大家开始对张静一死心塌地起来。
张静一忙碌的脚不沾地的时候,这朝中却已乱成了一锅粥。
果然……出事了。
内阁诸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一同请见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随即不但召见了他们觐见,而且还将张静一也叫了来。
这一次天启皇帝没有在西苑召诸大臣,而是现在了紫禁城的暖阁。
此时天寒地冻,便连天启皇帝也觉得懒洋洋的。
诸臣给他行礼,而后天启皇帝看向张静一:“南京锦衣卫,可有什么奏报传来?”
张静一奇怪的道:“陛下想要什么奏报?臣近来在整饬锦衣卫……”
天启皇帝便看向魏忠贤:“魏伴伴,东厂那儿呢?”
魏忠贤忙道:“陛下想要南京哪方面的奏报?”
天启皇帝不耐烦的磕了磕案牍,道:“关于魏国公和南京六部。”
………………
第五百四十七章:名王入京
魏忠贤道:“东厂这边,查探到南京诸官……还算安份。”
东厂的消息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锦衣卫,他们有节制锦衣卫的权力,而且讯息可以互享。
不过魏忠贤也不是省油的灯,另一处情报来源,则源于天下各处的镇守太监。
这些镇守太监,都是魏忠贤派出去的,自是以魏忠贤马首是瞻。
魏忠贤说还算安分。
可天启皇帝却是不以为然,道:“看看这些人都在说什么,朕竟不知,这魏国公和南京六部竟敢忤逆朕的旨意,专门为江南诸绅说话了。”
说着,天启皇帝丢了一摞奏疏出来,却是内阁刚刚送来的。
魏忠贤还没看,自然不知情。
这倒不是天启皇帝撇开了魏忠贤,而是现在四处都是灾荒,流寇又闹的厉害,因而,所有关于赈济和纾解灾情的奏疏,天启皇帝都要求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上。
外头虽然都传闻,天启皇帝万事不理,政出魏忠贤。
可实际上,天启皇帝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此时,他显得很是愤怒,气咻咻地道:“为了纾解粮食的危机,朕已严令,让江南来年想尽办法,多植粮食作物,能种稻的种稻,能种植红薯的种植红薯!”
“可是这魏国公等人却是上奏,说什么江南百姓,已是苦不堪言,若是轻易改换为粮地,势必引发群情激愤,又说此奏一出,江南的丝价和桑价暴涨,要争取为江南的百姓请命,希望朝廷不要逼之过甚。”
天启皇帝的愤怒是有道理的,这魏国公和南京六部,到底是大明的魏国公还是南京六部?又还是江南的南京六部和魏国公?
倒是李国道:“陛下,魏国公等人不顾大局,自是不妥,不过毕竟是为民请命……”
“为民情命?”张静一在旁冷笑道:“这是什么为民请命?江南的情况,我不敢说了解,却也知道,这江南的田产,十之七八,都在士绅的手里头!想当初,徐阶的子弟,在区区一个松江府,徐阶的族人就占据了二十四万亩土地,真是骇人听闻。这江南,入朝为官者诸多,他们的子弟……在江南又有多少田产呢?每日都是为民、为民,我倒想知道,这到底是为民,还是为了自己?这世上总是要讲理的,总不成好处这些人都占了,却连大义的名分也要占去吧?”
“嘉靖年间的时候,我大明总还有一个海瑞敢去清查。可到如今呢?江南官场,上至南京守备魏国公,至南京六部,至各省巡抚、布政使司、知府、知县,有谁清查?如今陛下要纾解灾情,这是内阁这边一致都赞同的,天下的土地只有这么多,他们将粮田改为桑麻地,地固然是他们自己的,可这些人终究还是受了国恩吧,真要饿死了真正的百姓,他们能有什么好?一群鼠目寸光之辈,成日只看眼前之利,平日里却还袖手清谈,奢谈什么治国平天下,现在只让他们纾解一些朝廷的困难,这一个个‘徐阶’们,便个个叫苦了?陛下,此事……该狠狠整饬才好。”
李国没想到,自己被张静一这样的武夫一通大义凛然地骂得狗血淋头。
只是张静一左一口徐阶,右一口徐阶,却又令他无奈。
徐阶曾是嘉靖朝的首辅内阁大学士,至少在当下,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毕竟他斗垮了大名鼎鼎的奸臣严嵩。
不过……徐家放纵族中子弟,到处侵占田地的事,也是确有其事,就是海瑞查出来的,占有的土地之多,令人咋舌。
李国便苦笑道:“其实……江南土地,也未必尽为士绅所有。”
张静一毫不犹豫地道:“不为士绅所有,那么是尽为百姓所有吗?同样一块地,士绅所有,他们几乎可以想尽办法摆脱赋税。若为百姓所有,则不但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而且还要扶徭役!”
“我来问你,这两百年来,百姓们的土地,能坚持几代?几代之后,尽为不需缴纳税赋的士绅了,又何来什么未必尽为士绅所有?李大学士这话,难道不觉得荒谬吗?”
李国一时无言,索性便不吭声了,他知道自己此时吵不过张静一的。
听了张静一的一番话后,天启皇帝显然更气恼了,恶狠狠地道:“看来……是要彻查了,该命人亲去南京,狠狠申饬一番。”
说罢,天启皇帝依旧余怒未消,又恶狠狠地道:“你们真以为……真饿死了百姓,你们便可脱身?那流寇到现在……还没敢说杀来京城,夺了朕的位置呢!他们现在杀的便是你们这些无良的官绅,尔等破家灭族就在眼前,竟还只看眼前之利!好嘛,朕倒要看,谁先死!”
相似小说推荐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
-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强中更有强) 起点VIP2022-04-06完结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虚言乎?和诸葛亮斗智,和张飞赵云斗勇!不自量力乎?原本历史时空,邢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