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入库:04.13
“这是在打压江南勋戚,打掉了徐氏,现在我们就是天下勋戚之首。”
张世泽脸色一僵,疑惑道:
“父亲,我们成为勋戚之首,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张维贤颇有些语重心长,在他看来,张世泽即将前往蓟州整顿兵马,而皇帝之意,绝不仅仅只是叫他去整顿兵马而已。
不出意外,日后张世泽在外领兵会是常事。
“自靖难以来,我英国公一脉世为北勋之首,执掌京营,一直都是旁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眼下更是全国的勋戚之首。”
“儿啊,你要切记,在外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再三思量!”
“这种权利,再出去领兵,那是一般人能干的吗?”
张维贤满脸的担忧,其实他还有句话没说,坐在勋戚之首这个位置上,除非于国有大功,特别受皇帝信任,不然很容易倾覆。
一个不慎,整个家族都要陪葬,树大招风啊!
皇帝能以口实逼迫江南三卫勋戚造反,再堂而皇之的收回他们手中兵权,也就能对自己再来一次。
其实,朱由校打击江南勋戚那一次,同样把张维贤这个老牌的北方勋戚唬得不轻。
直到现在,兴奋的张世泽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他从没看过自己父亲神态中有这样的凝重。
他缓了缓神色,站起来揖身道:
“父亲放心,我在外领兵,一定惟陛下之命是从,我知道,英国公一系,是替历朝皇帝看管勋戚,而不是我们自己。”
张维贤听见这话,也就稍稍安心。
他不打算再说什么,站起来拍了拍张世泽的肩膀,从此以后,他们英国公一系将迎来最大的人生路口。
要么同江南勋戚一样,身败名裂,要么就再上演一次靖难的辉煌,无论走在哪条道路上,都是要做日光之下,皇帝身后的剪影。
......
张世泽外放到蓟州,整顿蓟州兵马。
一石激起千层浪,外廷文臣窃窃私语,勋戚们更都觉得,张世泽可以领兵,他们同样可以。
和张维贤预料的一样,英国公府果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无论如何,皇帝没有改变态度的意思,张维贤只好从阴影中站出来,开始真正的统领全国勋戚。
至于张世泽,他在蓟州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勋戚及文臣们关注的焦点。
天下间勋戚何止数千,勋戚诸子有建功之心者更不胜枚举。
英国公张维贤之子张世泽是何品行,是否安分,对于这些,外廷文臣一无所知。
有无数的人等着以骄横跋扈的借口置他于死地,勋戚们则在等待着后面的消息,都是跃跃欲试,有领兵之心。
英国公一系,世代执掌京营兵权,统领五军都督府,权势无可比拟,地位更十分稳固。
如今外放领兵,这是不是一个危险的讯号?
这一系列的疑问,外廷文臣,天下间的文人士子们都只能猜测,因为知道答案的只有朱由校自己。
不论如何,外廷文臣与天下间的文人们都很确定。
皇帝身边,安排的重要人物驱之不尽,魏忠贤、魏广微、崔呈秀、温体仁、张世泽…
无论是谁,以什么姿态出现,都是自己这些士大夫们的对立面。
第五百二十三章:五军都督府
第二天一早,穿戴整齐盔甲的张世泽在永定门踌躇不已,不断的向后去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
但是始终,他要等待的人都没有出现在城门。
自昨夜与父亲的促膝长谈之后,张世泽也不再认为这是个什么好差事了,这对于英国公一脉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小国公,走吗?”
这是府中家仆问的第三遍了。
张世泽凝眸向城门看了一会儿,才是转身说道:
“走吧,不过以后不要再叫我小国公,与其他人一样,叫我将军。”
家仆一愣,下意识点头,跟在后面。
张维贤没有去城门相送,因为该说的在昨晚已经说完了,今后的路要如何去走,还是要看他自己。
他站在城南的望楼上,看着张世泽与家仆的身影,转身就走。
对于张维贤来说,再怎么去藏着都没有用了,因为后面有人不想让你藏着,这个人就是皇帝。
原来当今的皇帝早就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是在用手段逼自己下场,看起来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些事情的确不是能自己左右的。
既然如此,那也就不藏着,索性站出来统领局面了。
当然,还需要向皇帝表露一个态度,好让皇帝知道自己的想法,所以张维贤这次不是回府,也不是去五军都督府衙门,而是直奔乾清宫。
“爷,英国公求见。”
朱由校从坤宁宫离开不久,屁股还没做热,刚看了三封奏疏,都是关于天启四年下半年地方饥荒的。
听见王朝辅的话,朱由校没急着回复,先是轻描淡写地在陕西某地大旱的本子上批了一笔,然后才似无意间说道:
“让他进来吧。”
张维贤来干什么,朱由校已经猜到了。
逼他下场的是自己,不出意外,他这是摊牌来了,英国公一系被推到全国勋贵之首这个位子上,不是做的无用功。
要是这张维贤执意像历史上那样,继续打酱油,摆弄他的小聪明,那朱由校这次也不会再等下去了。
朱由校能把英国公一系推到勋戚之首这个位子上来,自然也能轻易地再将他们压下去。
只不过,朱由校不想这么做。
须臾,张维贤迈入西暖阁,见皇帝正在批阅奏本,便毕恭毕敬地行礼,站在旁侧说道:
“启奏陛下,臣这次来,是有要事禀奏。”
“英国公有什么要事,可以直说。”朱由校说完这话,随手翻开下一份奏本。
看见这是河南道巡查御史奏上关于河南一带发现小型鼠疫的事情,当即就是眉头一皱。
鼠疫,这个在崇祯末年夺走无数生命的大瘟疫,终究还是要来了。
河南的鼠疫规模很小,奏本上说是在一个村子突然发现,有司处置及时,派遣了许多的医师前往,如今已经被顺利平定。
奏本上还说,鼠疫只感染了那一个村子的几百人,并没有向外扩散,而且没有什么遗存,朝廷可以高枕无忧。
可熟悉历史的朱由校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的讯号。
更大且席卷整个中原的灾荒瘟疫,正在一步步向大明走来。
接下来,蝗灾、鼠疫、地震、饥荒以及霜冻,各种各样灾害的规模之大,有明一朝以来绝无仅有。
朱由校这些年已经在各地加紧建造粮仓,扩充驿道,就是为了能在灾害来临时及时处置。
各地囤积的粮草,畿辅一带的番薯,还有内帑中堆积如山的金银,都是用来应对的手段。
现在看来,这种应急手段还远远不足。
正想着未来的规划,张维贤的话,却是直接将朱由校拉回了现实。
“陛下,五军都督府建立至今,早无实权!”
“各地文贵武贱司空见惯,臣为英国公,对当下勋贵之境况,自然明晰!”
“既然陛下让小儿前往蓟州整顿军备,何不让各地有才能且有志气为朝廷效力的勋贵子弟,有一个领军的方法。”
朱由校抬起头望他一眼,随即垂头下去翻看着奏本,蹙眉道:
“英国公真是这么想的?勋贵子弟也要报销朝廷,在外领军作战?”
“若要如此,勋贵子弟与将门子弟,寻常百姓家的青壮子弟,皆需一视同仁,军法调度、上命下尊,一个寻常出身将领的呼来喝去,勋贵们真的能遵从?”
张维贤既然来了,那就是已经打定主意彻底下场,被皇帝问到这些话,就更不能有什么犹豫。
他道:
“陛下,其余的勋贵子弟,臣不敢为之担保,但我英国公一系,世为朝廷统领京营,早知如今京营弊病!”
“还请陛下让臣整顿京营,臣以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朱由校重复了一句,抬起头猛地盯着张维贤,忽而哈哈大笑,“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现在还是英国公在做吧?”
“那朕有个想法,英国公在整顿京营的同时,一同整顿中军都督府下属各卫各所,如何?”
闻言,张维贤瞪大了眼睛。
整顿中军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领在京留守中卫、神策卫、广洋卫、应天卫、和阳卫、牧马千户所,蕃牧千户所。
并领在外直隶扬州卫、和州卫、高邮卫、淮安卫、镇海卫、滁州卫、太仓卫、泗州卫、寿州卫、邳州卫、大河卫等几十个卫所。
五军都督府这个机构,非常重要。
自土木堡以后,皇帝对兵权的逐步丧失,其实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兵权被文官逐渐分化,式渐衰微的结果。
现在,朱由校虽然通过各种手段,比如组建勇卫营、江南大营,逼迫江南三卫造反,在一步一步的收归兵权。
可归根结底,全国的兵权,朱由校现在依然没有直接统领权。
地方武将所直接负责的,要么是地方督抚,要么就是兵部,就连一般的操守、编训、屯种事务,亦皆需经文官之手。
这也就造成地方上文官节制武将的规则,形成了文贵武贱的局面。
相似小说推荐
-
开局就杀了曹操 (墨守白) 起点VIP2022-06-30完结 20W收藏294.67万字 4.55万总推荐(主角开局有霸王之勇)东汉末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献七星...
-
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起点VIP2022-04-04完结如果一个人不幸回到了天启六年。此时大厦将倾,阉党横行,百官倾轧,民不聊生。党争依旧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