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朱由校仍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你们怎么能不和朕说,就偷偷把人带进宫里来呢?”
“这岂不是陷朕与绝地?”
两人连忙伏跪,纷纷请罪。
“陛下息怒。”冯铨连头也不敢抬。
“爷还是见见吧,实在不行,找个由头,也就打发回去了。”王承恩说完,浑身都在发抖。
朱由校看他们害怕的样子,嘴角一翘,叹气道:
“既然如此,传她进来吧。”


第六百五十一章:朕的女人不好做
看着跟在宫娥身后,亦步亦趋走进西暖阁的这名蒙古女孩,朱由校倒是眼前一亮。
这种草原人行走起来的飒爽豪气,是关内女人永远也学不来的。
只是,这女孩走在自己这个大明皇帝的紫禁城里,就像是受到束缚,被关在笼子里的雏鹰。
一时间,朱由校竟有些于心不忍。
毕竟,自己平日有多少时间去顾及这些儿女情长,自己心里最是清楚。
就连最为宠爱的皇后张嫣,也有连续一个月也不得圣宠的时候,余的良贵妃、纯贵妃、裕妃,就更加少了。
那些储秀宫里的貌美秀女,以及更多的嫔妾,虽说也是住在皇宫里,但这五年多来,却是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到。
朱由校分身乏术,一个人毕竟难以顾全。
朱由校眼中波澜渐兴,又是渐消,信步走出御案,来到她身边,从头到脚仔细地审视一番,询问道:
“你叫什么?”
女孩却是少见敢于在这个时候,直视皇帝的人,这番气质,也是令王承恩这种经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心中惊讶。
她鼓足勇气,攥紧拳头道:“乌缇娅,孛儿只斤氏!”
朱由校早就学会用眼神来掩饰感情,无论心中作何想法,眼中依旧是那样平淡,一如古井无波。
“黄金家族能有你这样的子嗣,他也能含笑了。”
朱由校这番话中所谓的“他”,实则是带着尊称的意味,乌缇娅自然听得出来这说的是谁。
能让大明皇帝表示尊敬的,只有在她心中英雄一般的成吉思汗,她那一统草原的先祖铁木真。
“多大了。”
“十六岁。”
“十六岁…”朱由校眼中一动,挑了挑眉毛,取下墙上悬挂的佩剑,展颜问道:
“会舞剑吗?”
乌缇娅看了看皇帝手中的剑,摇头道:
“不会。”
“蒙古人使用弯刀,若论骑马射猎,我未必输你。”
朱由校看她一眼,心道性子好烈的一个妮子。
这一番话,也令冯铨和王承恩极度后悔,带来个女子如此冲撞陛下,他们两个回去岂还有命喘气。
“不会算了。”
朱由校说道,乌黑的眸子,没有任何波动:
“你看外面那青山绿水,来京之时,路边盛开的桃花,草原上展翅的雄鹰,怎么还想着到皇宫做朕的妃子?”
“在外自由自在,不好么?”
乌缇娅一愣,没想到大明皇帝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她自认自己姿色绝不比关内女人差。
当下,变得有些焦急:
“不,我只会嫁给真正的英雄!”
“朕不是这个英雄。”
“你是!”
“那就算是吧。”朱由校轻笑一声,信步来到宫檐边上,远望紫禁城中的亭台楼阁,眉宇间收敛了笑容:
“你知道那些妃嫔多久能见朕一面吗?短则数月,长则数载,你还小,回草原找个人嫁了吧…”
“别再想着入宫了,朕的女人,不好做。”
乌缇娅眼中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正要说什么,却被王承恩在右边拉住。
朱由校自然知道,同宰塞联姻,可以和塞北诸部亲上加亲,君臣之礼,更加牢不可破。
然而朱由校不忍心这么做,乌缇娅,她本该是草原上的雏鹰,不应该因为这场政治婚姻困锁在这深宫。
所谓恶人,还是让朕去做吧。
说一千道一万,是朕看不上你,自回草原,去过本该属于自己的逍遥生活去吧。
想到这里,朱由校转过身,摆手道:
“带她出宫,派人一路护送出关。”
满脸不甘心的乌缇娅,最终还是被小阉强行拉走。
听着她扭捏的声音愈发远去,朱由校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不过毕竟没什么感情基础,也就这样了。
不多时,王承恩回到西暖阁,低声说道:
“皇爷,这是乌缇娅留给您的。”
朱由校转身一看,发现这竟是个围着粉色方帕的弯弓,一看就是草原女子惯用的强弓。
看着这弓,朱由校一时之间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
随着山西清查行动的逐步加快,各个卫所都有大批的人员变动。
很多人也是知道,再劝说下去,也不会再有什么成效,因而,朱由校总算是短暂摆脱了因为改革卫所在朝政上激起的纷争。
言官科道隔三差五,依旧会奏上几封劝说不能清查卫所的奏疏,只不过,已经对朱由校起不到什么影响了。
兵部。
兵部的官员们没工夫理会皇帝个人的感情问题,正在讨论此回远征乌斯藏的整体章程。
既然主要人选皆已决定,接下来,就是沿途粮草的提供,以及用何种方式入藏的问题了。
兵部尚书王洽环视一眼,说道:
“诸位是不是都忘了,永乐一朝,成祖皇帝曾修建过一条自京师直通往乌斯藏的官道。”
兵部侍郎邵辅忠说道:“确有这么条官道,不过年久失修,许多地方,怕无法通行,如果启用,还需只会工部一声,拨款重建。”
语落,兵部群臣都是小声的讨论起来。
“此官道贯通南北,工程极大,少说也要动用几十万的人力,朝廷拨款也需数百万,这…”
“是啊,工部只怕不会愿意。”
王洽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说道:
“众位,重建此官道后,朝廷传旨乌斯藏、青海等地都会十分便利,这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
“既然要收回乌斯藏及青海,就要未雨绸缪才是!”
邵辅忠又道:“眼下山陕等地多有流民,山东赈灾也是主要阶段,朝廷此番修路,招募一批散亡流民,也会为地方官府极大缓解情势。”
这话一出,倒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眼下山陕小灾不断,流民安置不及,而温体仁和杨嗣昌在山东赈灾,处理蝗祸,每日北上来京的流民更多。
这次修路是个浩大的工程,重要性不亚于天启元年至天启三年修建三大殿那次。
何况这是由工部牵头,在多省同时动工,尽快重建南北官道,一定是会让大批流民有用武之地。
这样一来,既促进了朝廷与地方之间的联系,也算是帮助地方官府处理一批流民。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只不过朝廷要再多花些银子。
兵部商量来去,决议可行,遂是题奏内阁,魏广微、许为京、胡士广、王在晋四名阁臣在签押房商议来去,觉得兹事体大,应当召开部议。


第六百五十二章:坏人,还是得我来做
签押房。
内阁首辅魏广微坐在正北,待最后一人来到位子上做好,便张口说道:“既然六部要员都到齐了,就议一议吧。”
“兵部,说说你们的提案,部议之后,再交给陛下定夺。”
说完,他将目光望向兵部众人。
兵部尚书王洽起身,先是朝首辅点头致意,然后说道:“臣部认为,远征乌斯藏,需得未雨绸缪,为将来治理开方便之门。”
众人都眼中一亮,仔细听着。
王洽继续说道:“永乐一朝,成祖皇帝曾下旨修建一乌斯藏直抵京师的大路,名为京藏官道。”
“此官道沿袭至今,几近荒废。朝廷出兵,如能从此官道经行,将极大缩短行军时的时日与将士的疲惫程度。”
“何况从长远所计,重建官道,无论对朝廷管辖乌斯藏、青海,或者茶马贸易有司开展商运,都有不小便利。”
话说到这个时候,六部的臣子们皆已议论开了。
户部中一名郎中皱眉道:“京藏官道荒废多年,如要重建,只怕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个小数目…”
“眼下山东蝗灾,山西和陕西各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甭说老百姓,连我们在朝为官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在这个时候动工如此浩大的工程,万一来日它省再有灾害,朝廷岂还能有余力赈灾?”
“就是因为如此,才要立即昭告天下,重建京藏官道!”兵部侍郎邵辅忠说道:
“宋郎中,眼下每日来京的山东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闻言,户部畿辅民事清吏司姓宋的郎中叹了口气,说道:“不瞒各位,仅昨日,山东来的流民就有六千余人…”
“这还是数日以来,人数较少的一次,最多时山东流民可达万人,我们民事清吏司的人手早已捉襟见肘…”
闻言,文华殿大学士许为京道:“如此困难,怎么不向朝廷上报?”
宋郎中连忙说道:“回许阁老,本来清吏司是要在这几日,将流民安置事务上报到总部,只是东厂魏公公忽然在城外资助了几千屋空置的宅地,暂时稳住了局势。”
“魏忠贤?”许为京一愣,也是不再说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